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韓愈 >

韓愈詩文譯釋

韓愈詩文譯釋

本書內容有:感二鳥賦;圬者王承福傳;答李翊書;送李願歸盤歸盤谷序;與崔羣書;送孟羣書;送孟東野序;師説;贈崔復州序;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送區冊序;張中丞傳後序……對韓愈的詩文有相當的見解,喜歡的不妨看看。

韓愈詩文譯釋

【詩人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為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進士。貞元十九年(803年),因上《論天旱人飢狀》,遭權臣讒害,被貶陽山。曾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説》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評價】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説》等。

25歲中進士,29歲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

德宗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過耒陽,專程拜謁了杜甫墓,並作長詩《題杜工部墳》以吊之,最先認識到杜詩的價值。

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於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傑作,亦為後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淨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後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登臨祝融峯,“韓愈開雲”千百年來在南嶽衡山傳為佳話,歷代文人以“開雲”為題歌詠不絕。

他也是第一個寫詩吟誦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楊慎稱其《岣嶁山》一詩“發揮稱讚豈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為對衡陽人文歷史影響最深遠的大文學家。

【韓愈詩歌特點】

用晚唐詩論家司空圖的話説,就是“驅駕氣勢,若掀雷挾電,奮騰於天地之間”(《題柳柳州集後》),簡單地説,就是以氣勢見長。大曆、貞元以來,詩人侷限於抒寫個人狹小的傷感與惆悵,他們筆下的自然景物也多染上了這種情感色彩;他們觀察細緻、體驗入微,但想象力不足,氣勢單薄。而韓愈的詩則以宏大的氣魄、豐富的想象,改變了詩壇上的這種纖巧卑弱現象。他的詩大都氣勢磅礴,如《南山詩》掃描終南山的全貌,春夏秋冬、外勢內景,連用五十一個“或”字,把終南山寫得奇偉雄壯,氣象萬千。

【圖書目錄】

前言

感二鳥賦

圬者王承福傳

答李翊書

送李願歸盤歸盤谷序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hanyu/q7jmk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