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唐代詩人 >杜甫 >

冬至杜甫古詩文賞析

冬至杜甫古詩文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敍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杜甫古詩文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至杜甫古詩文賞析

冬 至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杜甫賞析:

杜翁這首詩 寫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衝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裏孕育着春天的景象。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鑑賞

由於冬至特定的節氣和自然環境,詩人墨客們都會感歎時光與人生,感歎歲末與寒冬,謳歌冬至節。詩聖杜甫《小至》詩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説前一天)。

《小至》寫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衝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裏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詩的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裏孕育着春天氣氛的基調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

全詩緊緊圍繞“小至”的時令,敍事、寫景、抒感,充滿着濃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開篇二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是説冬至後白晝漸長,陽氣漸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遠了。作者以詠歎筆調點明“陽生春來”與冬至的詩題緊扣,作為總起。中間兩聯:“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是分承:頷聯,直承首聯“冬至”的自然節令特徵;頸聯,直承冬去春來的景物特徵;最後是尾聯:“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結。在這無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讓兒子取酒來盡飲吧!“事”、“景”、“感”三者烘托,從中可自然地悟出詩人寫的只能是“小至”時令,而斷非其他什麼節候,這正是詩人感受敏鋭,立意高遠,選材典型,熱愛生活的不俗體現,正是:“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寫的。那時杜甫生活比較安定,心情也比較舒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angdaishiren/dufu/2m7vp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