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滿井遊記的文學百科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滿井遊記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滿井遊記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滿井遊記原文及翻譯原文滿井遊記燕(yān)地寒,花朝(zhāo)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lì)。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zhé)返。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jiā)堤(dī),土膏(gāo)微潤,一望空闊,若脱籠之鵠(hú)。於時...
  • 22826
初中語文古詩詞情感類別的詳解
  • 初中語文古詩詞情感類別的詳解

  • “古詩詞把握情感”這一考點主要考查學生在理解詩詞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寫作背景、寫作風格、詩詞類別、詩詞情境、關鍵字句、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發的情感、領會人物精神、體會藴含的感情基調及作者的情緒。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詩歌五十餘首,根據作者抒發...
  • 14839
《滿井遊記》課文疑難解析
  • 《滿井遊記》課文疑難解析

  • 1、這篇遊記寫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如“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一句,寫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韻。熟讀課文,試找出幾處這樣的景物描寫,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文中這樣的景物描寫還有幾處,如“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解凍復甦的...
  • 20340
《滿井遊記》教案參考
  • 《滿井遊記》教案參考

  • 設計思想:文言文的教學不必每課都弄得特別細,尤其是自讀課文,要允許學生“囫圇吞棗”。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多讀讀,多議議,甚至可以找來同題材或同體裁或同時期同一作家的作品,開展比較閲讀,從不同方面啟發學生。課時安排:本文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通過學生...
  • 8376
中考語文古詩文記承天寺夜遊的詳解
  • 中考語文古詩文記承天寺夜遊的詳解

  • 中考語文古詩文記承天寺夜遊詳解:《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到任職。本文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 32354
中考語文春望古詩文詳解
  • 中考語文春望古詩文詳解

  • 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註釋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破:被攻破。深:茂盛;茂密。城:指長安城,當時被叛軍佔領。感時:感傷時局。恨別:悲恨離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二句互文,意謂因感時恨別...
  • 33747
《滿井遊記詞語解釋》
  • 《滿井遊記詞語解釋》

  • 凍風時作:時,時常。作,發作,起。山巒為晴雪所洗:為,表被動,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積雪。欲出不得:得,能夠。欲想。脱籠之鵠:之,結構助詞,相當於“的”。倩女之靧面:之,主謂之間,無實義,不譯。波色乍明:乍,初,開始。波色,水波的顏色。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乍,突然,忽然。匣,指鏡匣。鱗浪層層:鱗,像魚鱗。...
  • 30278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與朱元思書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與朱元思書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與朱元思書《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駢體文,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對友人的規勸。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 12011
《滿井遊記》語文課教案
  • 《滿井遊記》語文課教案

  • 內容預覽:24滿井遊記教學目的1.繼續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2.體會本文作者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重點難點1.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2.難點: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學法引導本文適合反覆吟誦,用心感受,應着力於誦讀、感悟。教學時間: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
  • 29782
  • 《滿井遊記》練習題參考

  • 《滿井遊記》作業練習。一1、注音靧面()髻鬟()淺鬣()茗者()罍()蹇者()浹背()曝沙()呷浪()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⑴麥田淺鬣寸許。()⑵冰皮始解,波色乍明。()⑶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⑷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3、下列“之”字詞性與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侷促一室之內...
  • 33537
初中語文《滿井遊記》教學課件
  • 初中語文《滿井遊記》教學課件

  •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詞彙,培養文言文語感。2、知人論世,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標1、重視誦讀,在朗讀中理解文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2、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寫景技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
  • 21452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解釋】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裏,一片蛙聲,好像是...
  • 16305
關於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參考
  • 關於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參考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無題無題(一)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註釋1.蠟炬:蠟燭。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稱燭淚。2.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萊山。此指想念對象的往處。3.青鳥:傳説中西...
  • 19156
古文閲讀滿井遊記題目及參考答案
  • 古文閲讀滿井遊記題目及參考答案

  •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脱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債女之蔽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
  • 11863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註釋1、本文選自《王子安集》(《四部叢刊》本)。2、少府:官名。3、之:到,往。4、蜀州:現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5、城闕(què):皇宮門前的望樓,往往被用來代...
  • 7845
古詩《登樓》的詳解
  • 古詩《登樓》的詳解

  • 古詩登樓杜甫帶拼音版,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一起學習一下古詩登樓杜甫帶拼音版,古詩登樓杜甫閲讀答案,古詩登樓杜甫翻譯吧!原文登樓杜甫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
  • 11446
詳解中考古詩文:觀潮
  • 詳解中考古詩文:觀潮

  • 中考語文古詩文詳解:觀潮《觀潮》原文觀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閲水軍,艨艟(méngchōng)...
  • 17769
《滿井遊記》教案設計參考
  • 《滿井遊記》教案設計參考

  • 一、教學目的要求:1。學習文章細緻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體會作者寓於文中的思想感情。2.體會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3.積累文學常識,包括文言實詞。4.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3教學難點:目的要求4三、教學時數:一課時四、教學內...
  • 14409
中考英語作文詳解
  • 中考英語作文詳解

  •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考英語作文詳解,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1)不同觀點列舉型...
  • 6291
元日古詩詳解
  • 元日古詩詳解

  •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古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以下是元日古詩詳解,歡迎閲讀。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
  • 18461
《滿井遊記》文言文
  • 《滿井遊記》文言文

  • 《滿井遊記》文言文1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脱籠之鵠。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 20877
中學語文古詩詞鑑賞詳解
  • 中學語文古詩詞鑑賞詳解

  • 古詩詞賞析題在各地中已出現多年,但筆者參加了幾年本地中考閲卷工作,在古詩詞賞析題的判捲過程中,發現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原因是不少考生不瞭解古詩詞賞析題的特點,沒有掌握有關解題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觀題找不到思路。其實,這類題有很多規律可循,賞析古詩詞一般要從字詞句、層次...
  • 15999
《靜夜思》古詩詳解
  • 《靜夜思》古詩詳解

  • 《靜夜思》是唐代古詩人李太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古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古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靜夜思》古詩詳解,歡迎閲讀。《靜夜思》原文:牀前明月光...
  • 24200
《滿井遊記》語文教案
  • 《滿井遊記》語文教案

  • 設計思想:文言文的教學不必每課都弄得特別細,尤其是自讀課文,要允許學生“囫圇吞棗”。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多讀讀,多議議,甚至可以找來同題材或同體裁或同時期同一作家的作品,開展比較閲讀,從不同方面啟發學生。課時安排:本文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通過學生...
  • 28063
滿井遊記初中語文教案
  • 滿井遊記初中語文教案

  • 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2.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學重難點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2.掌握比喻的運用。教學準備1.準備課文朗讀帶。2.製作知識歸類和問題思考的投影。設計思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
  • 17803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