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晏殊 >

晏殊與晏幾道詞風比較

晏殊與晏幾道詞風比較

晏幾道父子在北宋詞壇上影響深遠,同時在小令創作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們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他們既有相同的時代背景、人文環境,又具有不同的人生閲歷、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

自唐以降,父子同為詞人者幾希。唯南唐後主李煜和北宋晏殊、晏幾道父子,享譽文壇。尤以晏殊、晏幾道父子在詞藝上,特別是在小令上造詣頗深。晏殊上承南唐五代詞“温香濃豔”的遺風,下開北宋詞“温潤藴藉”之先河,晏殊《珠玉詞》既沒有關乎家國興亡之重大題材,又沒有心繫黎民疾苦的深長歎惋。他的詞大部分是描寫男歡女愛、輕歌曼舞的生活;或寫春愁秋恨,離情相思;或感歎人生短暫,時不再來。

而晏幾道《小山詞》的主要內容大都是描寫他個人由貴變衰以後的抑鬱和失意後的悲哀,對往事的回憶和困頓潦倒的深愁,成為貫穿他詞作中的基本旋律。他在抒寫個人濃重的哀愁與深沉的感傷之情時,由於是從自己身世的鉅變與個人切膚之痛中概括出來的,所以不僅有其深刻內涵,而且還有其獨到之處。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就晏殊父子詞風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論證,以引方家之見。

一.相同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人文教育為晏氏父子的詞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和素材

晏氏父子生活的時代在北宋的中期和中後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物質豐富,生活多樣,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商業貿易的日益發展壯大,隨着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士大夫熱衷於用詩詞表達個人的情感,以及對生活和人生理想、成功失敗的感悟,為詞的繁榮提供了現實的基礎和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等。

加之封建統治的相對鞏固,為士大夫實現其“修齊治平”的人生理想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與基礎。同時,長期奉行於封建社會的儒家傳統教育,使得晏氏父子從小受到了較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封建倫理觀念,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為今後詞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不同的人生閲歷、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生活態度是造成晏氏父子詞風差異的主要原因。下面請允許我從幾個不同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證。

1.不同的人生閲歷。

晏殊,因神童舉薦,尚未成年就已經躋身朝堂,之後在仕途上穩步升遷,中晚年達到人生的輝煌,晚年雖遭遇挫折,但仍然功成身退。在他官高祿厚之後,喜歡賓客,日以飲酒賦詩為樂。他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從容淡雅之筆,寫昇平富貴之態,寫得神清而氣遠。如《浣溪沙》就是這方面最好的例子:“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其中“無可奈何”一聯屬對工巧而流利,深摯而又自然地表現作者悼惜春殘、感傷年華飛逝的心緒。

其子晏幾道則沒有那麼幸運。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他生長在富貴殷實的官宦之家,從小恃才傲物。可是好景不長。小晏二十幾歲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從此他遭遇坎坷,不但終生仕宦不得意,而且還受到種種意外的磨難。正由於他親歷了盛衰不同的環境,飽諳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因而多作感傷惆悵之詞,以寄託自己的哀愁。他晚年在汴京所作《阮郎歸》詞即可看為他人生的寫意。

2.不同的價值取向。

晏殊長期從政,內心深處一直有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願望,故而積極進取,在功成名就之後,有一種適然自得的成就感,追求閒適散淡的生活情調。加之受南唐五代詞風的影響,所以詞風追求富貴華麗,感情表達含蓄而內斂。如《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而晏幾道因家境的敗落,仕途的不得志,鬱鬱寡歡,縱情於聲色犬馬和山水田園,因而作品多描寫男歡女愛、個人的悲歡離合以及享受生活後巨大的落差。內容豐富多彩,感情深摯而哀怨。如其代表作《臨江仙》可見一斑:“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3.不同的生活態度。

晏殊身居高位,位極人臣,生活上富貴而不淫奢,一切都合乎封建禮法制度,不敢越雷池半步,詞風上亦如是,書寫人生的歡樂,雖喜用豔詞麗句,也不煽情放肆。如“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晏殊的詩句,洗淨了榮華富貴的庸俗氣息。而晏幾道因仕途不暢,家道中落,蔑視禮教,生活上奢靡放蕩,縱情於聲色犬馬,流連於勾欄瓦舍,放歌于山水之間,詞風上大開大合,歌吟情愛的不長久、生活的不如意、享樂的稍縱即逝,以及人生失意的深切悲傷和哀愁。如“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G照,猶恐相逢是夢中”等。

總之,形成詞風的差異多種多樣。由於以上的相同和不同,才使晏氏父子有了各自不同的創作風格,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晏殊題材狹小,視野廣闊,胸襟曠達,詞作多閒情逸致之篇,而晏幾道則題材廣泛,視野狹窄,感情深沉濃郁,詞作多感傷之辭。後世有人認為晏幾道在創作上造詣超過晏殊。

拓展閲讀:晏殊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其時為撫州籍第一個宰相,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撫張知白聞知,極力舉薦進京。次年,14歲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第三天覆試“賦”時,看題後奏道:此賦題自己以前曾做過,請求另改他題。其誠實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讚賞,授其祕書省正事,留祕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遊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祿寺丞;次年,召試學士院,為集賢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隨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宮,賜緋衣銀魚,詔修寶訓,同判太常禮院、太常寺丞。爾後,歷任左正言、直史館、王府記室參軍、尚書户部員外郎、太子舍人,權知制誥,判集賢殿。天禧四年(1020),為翰林學士、左庶子。其學識淵博,辦事幹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以方寸小紙細書向其諮詢。他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採納,被倚為股肱。

乾興元年(1022),年僅10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天聖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曆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曆興學”。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後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趙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後,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佔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慶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誌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後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户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63歲知河南,遷兵部尚書,封臨淄公。64歲因病回京就醫,並留任侍經筵,為皇帝講授經史,其禮儀、隨從均與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開封。仁宗親往祭奠,追贈為司空兼侍中,諡“元獻”,並親篆其碑曰:“舊學之碑”。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後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四六、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於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於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為官50多年,但他對家鄉的山山水水時時縈繞於心,其詩作《崇因寺》(在今進賢縣境內)、《金柅園》(在今撫州市一中校園內)、《麻姑山》等,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家鄉人民對這位“宰相詞人”,也是懷念和崇敬的,撫州市城區有一條街被命名為“同叔路”。此外還有“晏殊紀念亭”、“金柅園詩碑”、“二晏橋”(又名“二仙橋”)等。

標籤: 晏殊 幾道 詞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yanshu/kdme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