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宋代詩人 >陶淵明 >

淺談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情懷

淺談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情懷

摘要陶淵明詩歌質而自然,充滿着一種山水情懷,這與他"愛丘山"的本性相契合,與他渴望迴歸自然、親近自然的襟懷和意趣相統一。他作詩喜用山水意象,例如山和澤,他常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寫清新之境,抒發其對山水的依戀和渴望與山水相融的情懷。同時,他的個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圓融通脱的特點,故能恰到好處地把主觀情感融入到客觀物鏡之中,達到無我之境,並向世人傳達一種"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山水情結、山水意象、山水性情一體渾融,體現了陶淵明詩歌中深藏的山水情懷。

淺談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情懷

關鍵詞:陶淵明;山水情懷;山水情結;山水意象;山水性情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106-01

本文着重從"山水情結"、"山水意象"和"山水性情"三個方面對陶詩做一點淺層次的分析,以探求陶詩中的山水意境以及深藴在這意境中的詩人的高貴品質和崇高理想,即山水情懷。

1.陶詩中的山水情結

陶淵明擅長"以情造境",他的詩歌古樸自然,詩意深醇,且能天然入妙,體現山水情懷,究其源動力,在於他的山水情結。

具體而言,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情結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1性本愛丘山--骨子裏存在着親近山水的基因。陶淵明的一生是與山水結緣的一生,單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這十個字,我們便可感知迴歸自然是與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的。"愛丘山"的意思就是"愛自然","性本愛丘山"説明他的骨子裏存有着親近自然的因素。也正因為詩人"性本愛丘山",擁有着妙造自然的山水情懷,所以別人都瞧不上眼的山野景觀在他筆下卻顯得格外親切,他的詩歌才能任懷得意,營造出一種屬於山水獨有的意境。

1.2悵恨獨策還——黑暗社會壓迫下渴望迴歸自然。陶淵明生於一個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在年少時,他也有過建功立業、兼濟天下的宏圖大志,但他真醇的秉性受不了宗室鬥爭、軍閥奪權的政治野心,受不了不斷的血腥殺戮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災難,更兼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便選擇了歸隱這條路。歸隱後,可以"種豆南山下"與山水相融,把山水田園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和歸宿,是陶淵明在黑暗社會的壓迫下作出的明智選擇.

 2.陶淵明詩歌中的山水意象

陶淵明的詩歌抒情沁人心脾,寫景豁人耳目,深得隱逸之趣。在他的眾多詩歌中,山水意象的運用極其頻繁,慣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寫清新之境。

2.1山的意象。陶淵明的詩歌中山的意象繁多,有南山、東嶺、曾丘等,不同的意象與不同的時令、景物和心情相結合,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尤其以南山最具典型性。

南山這個意象分別出現在《飲酒二十首》其五和《歸園田居》其三中,它既是一座實體的山,又作為詩人心中一種桃花源式的理想信念而存在。"悠然見南山"既可理解為"悠然地見到了南山",也可理解為"見到了悠然的南山",所以,在這裏,山與人一樣具有"悠然"的性情--人閒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邈遠。它從側面烘托出詩人心中渴望迴歸自然,像山水那樣自在的理念和追求。

2.2水的意象。陶淵明詩歌中水的意象也十分豐富,有江、海、湖、澤等,尤以澤的出現次數為多,且多與山連用.

陶淵明是以意寫境的高手,他的詩歌以寫意為主,不尚藻飾,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平實的筆法精煉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藴,以達到寫意傳神的效果;並融興寄於自然美,使景物人格化。在陶詩中,山的意象與水的意象一體渾融,絕不孤立。詩中的意象往往構成一個整體的畫面,且具有渺遠的意境。

3.陶詩中的山水性情

陶詩的真趣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來的,飽含着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是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求,是主觀與客觀的渾融。

3.1山一樣的性情--厚重卓拔、獨立自持的仁者風範。山獨立無畏。只要它存在,它就堅定地獨立,不依附哀求別人,更不會為着私利、為着五斗米向人折腰屈膝。它穩重且懂得自持,在原則上固守節操,具備"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卓拔。

3.2水一樣的性情--圓融通脱、上善大度的智者氣質。山水相依,正如仁智不可偏廢。智者首先必須是仁者,不是仁者,沒有真智。水的特性在於柔和多變,遇事容讓。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同時,水"緣理而行,周流無滯",使得它擁有遇形象物的本事,體現在為人處事上,即是圓融通脱的生存方式。而陶淵明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水的性情始終貫穿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想和處世之道上。

陶淵明詩歌的總體特徵是清新自然、沖淡古樸、物我渾融、富有真趣,而且他的詩重在寫心,即骨子裏的山水情懷的自然流露。透過山水意境,反映出詩人不慕榮利、迴歸自然、關心下層人民生活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品質。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

[2]蘇軾.書李簡夫詩集後〔a〕.見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參見曹明綱.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參見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5]蕭統.陶淵明傳〔a〕.見渭卿選注.陶淵明詩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ongdaishiren/taoyuanming/vzz8e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