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教學語言調控的論文

教學語言調控的論文

1圍繞教學目標調控

教學語言調控的論文

教學語言調控必須絕對服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核心和靈魂,之所以需要語言調控,都是為了有助於教學目標的順利、圓滿完成。

1.1繁簡得當區別語言繁簡的標準,主要是依據在教學目標達成過程中,不同階段語言量的大小。總目標必然分解成若干子目標。這些子目標,都與總目標相連,但所佔地位不同,緊密程度不同,關聯方式不同,解決的難易程度不同,因而教師投入的語言量應該也不相同。關鍵在於無論繁簡,教師的語言都要做到切到精詳。

小學語文《燕子》一課將春天裏的美景寫得非常精彩:“陽春三月,下過幾陣濛濛細雨,微風吹拂着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下面是特級教師李吉林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微風吹拂着柔柳”有什麼感覺?

生:我覺得柳枝好像在擺動。

師:微風吹拂着什麼樣的柔柳?

生:微風吹拂着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

師: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好像柳樹怎麼樣?

生:好像柳樹剛剛從夢中醒來,睜開了眼睛。

生:好像柳樹也長了眼睛和眉毛。

師(加重語氣,邊説邊畫,用簡易畫再現春天楊柳萬千條的情境):不是一條兩條,而是千萬條才

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

這一片斷內容是重點,老師的用語可謂繁豐,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細緻體驗、感悟春天的美景。倘若只是簡單地讓學生明白“舒展”、“柔”等字詞意思、運用的手法,師生之間就很難有積極的情感交流,缺乏思維的過程,教學也就難以達到理想的目標。

1.2直曲結合“直”,就是平直、淺露;所謂“曲”,就是曲折、含蓄。教學語言不能沒有平直、淺露。但是在許多場合下,教師的語言卻不能一味直白淺露。為了明確,需要經歷曲折;為了深刻,需要層層鋪墊;為了完整,需要塑造殘缺;為了探索,需要適當保留;為了體驗,需要巧妙藴蓄。無論選用直筆還是曲筆,都必須根據教學目的需要和達成的難易程度而定。

一位中學語文老師上《最後一課》,討論韓麥爾先生在課的最後説的話“我——我——”,聲音哽住了。經過熱烈的討論,教師作了歸納:“所以,我們講‘我——我——’此時無聲勝於有聲了。有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對國土的愛;第二,對敵人的恨;第三,對祖國充滿着信心,充滿着希望。”這一結論性的概括平直而準確,對學生討論中出現的片面性觀點作了糾正。像這種歸納、概括的結論性意見,通常教師應該運用平直、淺露語言表述。

有位講授口才藝術的中學老師,對學生的口語表達經常作出這樣的評價:“請擦去語言中的灰塵。”“表達缺乏層次,説明思維上的標點不清楚。”“微笑是最美的語言。”類似的評語,一句就點中要害,文采斐然,含蓄有味,富有哲理內涵。在口才藝術課上,教師用藝術的'語言點評,本身就是種示範形式,更利於學生接受,提高自身的口才藝術。

2根據認知規律調控

調控藝術是在認知規律上面生長起來的。精當的教學語言調控,要求教師對授課內容理解透徹,但又不能將自己的理解過程和方法照搬給學生,而應該設身處地,從學生實際出發,最便捷、最有效地使學生深刻認知。

2.1設疑誘導教師常常不直接道出結論,而是根據學生認識的規律,不斷設疑,逐步引導,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於能力、智力多方面得到提高。疑問句的運用在教學語言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師調控教學的主要語言手段之一。提問大體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類是直覺性問題,另外一類是思考性問題。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激發興趣、提示重點、過渡銜接等。這類提問不可或缺,但隨着年級的升高,數量上、質量上應該恰當控制。後者主要用於引導學生把握重點、理解難點。下面是特級教師錢夢龍執教《故鄉》的片斷:

師:好,我們現在可以小結一下了:這篇小説是為了寫出農村經濟日趨破產,那麼寫了閏土不就

夠了嗎?為什麼還要寫楊二嫂呢?看誰的思維最敏捷。

生:要反映舊社會的婦女問題。(笑)

生:為了要寫出各階層的情況,楊二嫂是小市民的代表。

生:説明了當時社會的複雜。

生:從各個階層來表現中國農村的蕭條破產。

師:是啊,連開豆腐店的楊二嫂都破產了,更不用説當僱工的閏土了。而且,我們還可以聯繫其他

描寫,如:賣掉傢俱收不起錢來,有的則來拿傢俱。這就給我們畫出了一幅農村破產的圖畫……

引例中,教師的設疑誘導非常成功,質量很高。開頭設置的問題具有很大的爆發力,既精當點撥了學生的思維方向,又留有廣闊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刻領悟文章的主題。

2.2有序推進安排教學的序列,實際上就是調控學生的思維方向,使之沿着雖然可能曲折卻是符合認知規律的方向前進。調控序列通常有三種:階梯式、平行式、發散式。階梯式,是指教師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以由淺入深的語言鋪設“台階”。引導學生抓住要義,明白道理,領悟實質,把握規律,逐步走向事物現象的深處,認識和理解其各個側面。平行式,是種橫向調控語言藝術,或舉例,或對比,或構築比喻等。發散式,是指教師運用富有啟發力的語言引導學生作多側面思考、探究、想象,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下面是特級教師孫雙金上《林沖棒打洪教頭》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一起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讀):依草附木。

師:誰會解釋?

生:依靠權勢,就是依靠有權有勢的人。

師:這是這個詞語的比喻義,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的,我們看這個詞在哪句話中,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句子)

師:但是,還沒有解釋這個詞的本來意思。依草附木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解決它的本來意思。

生:它的比喻意思是——

師(打斷學生):不是比喻意,本來意思。

生:本來意思是:草依靠着樹木,在這一課也就比喻來往的犯人都來依靠柴進大官人。

師:我們中國的詞語很有意思,你看,我把語詞的位置調換一下。(師用箭頭將“草”和“附”調換位置)可以變成什麼——

生(齊答):依附草木。

師:依靠着草和木,就叫依草附木。我們中國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比如(板書):驚天動地。

實際意思就是——驚動天地。這是解釋中國詞語、尤其是解釋成語的很好的一種方法。

這一例中,教師先不設框框,讓學生自己解釋,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比喻義上,教師用“但是”轉折,指出“還沒有解釋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接着指出“首先”要明確它的本來意思,引向“依草附木這個詞的本來意思是什麼呢?”問題討論。然後通過“我把語詞的位置調換一下”,再轉入詞語結構的解析,使學生掌握解詞析義基本方法的。這是以階梯式序列進行語言調控的。

3適應語言環境靈活調控

學生的思想性格、文化基礎、接受能力等方面必然存在各種差異。每節課都有新的內容,新的要求。教學過程中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這就需要教師在牢牢把握教學目的的基礎上,隨機應變,靈活控制。下面是特級教師支玉恆上《晏子使楚》的一個因勢利導的例子:

師:不緊張?好,那誰敢到黑板上寫幾個字?(學生無人舉手)

師:你們不是説不緊張嗎?(有一個學生舉起手)

師:好,你過來。我就喜歡勇敢的孩子!請你把今天要學的課題寫在黑板上。(學生寫字,但“晏子使楚”四個字寫得大小不勻,台下學生鬨堂大笑)

師:你們別笑,也許他這樣寫是有所考慮的。我們今天學的這一課裏主人公是誰?(生答“晏子”)

所以嘛,他把“晏子”兩個字寫得很大!(眾笑)你討厭不討厭楚王這個人?(生答:討厭)所以他把“楚”字寫得最小!(眾笑)

學生將“晏子”兩個字寫得很大,“楚”字寫得最小,引起鬨堂大笑,教師是不可能在課前準確預測的。但教師的調控語言是一種“即興”之作,隨機應變,巧妙得當。一是鼓勵了學生積極參與精神;二是不露痕跡地撫平了寫字的學生的心理壓力和損害;三是幽默地把一種偶然現象轉換為寫字與情感的內在聯繫;四是機智地滲透,甚至點明瞭對課文人物的認識。

教學語言的調控藝術是生動靈活的,但也是有規律可尋的。歸根結底,教學語言的調控藝術是教師綜合修養的反映,教師只有真正掌握教育的先進理念,懂得教學的真諦,具有深厚的修養,才能遊刃有餘地進行調控。

論文關鍵詞教學語言調控教學目標認知規律適應

論文提要教學語言反映出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能動把握和主動駕馭,深深打上了調控的烙印。教學語言的調控必須圍繞教學目標,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靈活適應語言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zyk3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