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教育調查教研論文

小學教育調查教研論文

小學教育調查教研論文1

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小學教育調查教研論文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小學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小學,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為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小學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裏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小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教師思想觀念落後。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着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

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於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並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於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於沒有資料可查,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

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後。特別是新課改後,農村教師由於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於受自身素質和羣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為教學實踐,很難成為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幹和帶頭人。另外,由於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一些村級小學,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併成一所,合村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並校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並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後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元的交通補貼,並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小學是無法與城鎮小學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為“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户”,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小學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小學教育調查教研論文2

目前,中國的教育問題備受關注,尤其是小學教育,各種理論各種觀點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一切以有利於孩子成長成才的出發點是最根本的東西,是不容隨意篡改的。如果把我們的成長成才看作是構建一座高樓大廈,那麼我們的小學教育便是為建設高樓大廈打好穩固的地基。之所以這樣説,是為了更形象的突出我們做好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學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小學教育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1986年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義務教育是,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負有直接的重大責任。它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目標的實現。

(二)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

校教育體系三大階段,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每個階段又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其中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連貫性很強,“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的作用是基礎的。

二、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結構不合理 內容落後

小學課程設置比較單一,以綜合課程為主,綜合化是教學內容所呈現的趨勢,而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課程結構進行了重大的調整,加強了一些課程,他們都旨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用技能。而目前小學由於課程結構單一,尤其是實踐性課程不足,教學實習時間短,這必然導致難以勝任小學教學工作,導致老師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欠缺;學科教學內容陳舊,脱離小學實際,尤其是教育理論的有關課程在如何指導學生開展多樣化學習方面的建構亟待完善。

(二)教學觀念落後 強制性過強

目前的教學技能中強制性的要求與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及個性化的培養要求相沖突,培養觀念略顯落後,難

以真正調動學生老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教學技能培養難以收到實際的效果。導致師範生教學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與教學技能培養中過度重視課堂教學,實踐性不足也有重大關係。

三、怎樣完善小學教育

(一) 加強教育教學管理

我們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利用各種手段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教師是學生的管理者,也是學校設備的管理者,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教學管理,並不僅是學校的領導者的工作,教師也參與其中,而且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直接和教學管理掛鈎,所以説,教師一直進行着管理工作,也是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教師清楚自己也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所以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的。

(二)提高教師素質

首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教師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導,對教育教學質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學校要儘可能地給教師提供條件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加強對教師的評價管理。對於教師的評價是教師管理的重要方面,積極地評價,能夠激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反之則不然。所以,

學校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要加強形成性評價,使評價真正起到發現問題和提高教師水平的作用。

(三) 構建教學評價體系

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管理。對教學評價的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建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只有符合教學實際的評價標準,才能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否則,則會影響教師的積極性,降低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教育是隨着時代發展而不斷髮展的,時代的主旋律不會輕易的改變。所以,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抓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落實新教育,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增磚添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odw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