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三篇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三篇

第一篇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概述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論文三篇

小學數學是小學時期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教師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數學教學要格外注重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選擇。所謂小學數學生活化,具體指的就是在教學中要銜接緊密,教學過程具體包括課堂導入、情景教學、課堂講授、作業設計四個部分。在這一系列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遵循“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原則,要求課堂導入要契合小學生的身心特徵、認知規律和教學當地的風土人情;情景教學要充分渲染出教學所需要的氣氛和相關需求;教師的講授要有一定的教學策略,注重與同學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作業的佈置要本着延伸課堂知識的原則,同時能夠使課堂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總之,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並不是一個或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整個銜接緊湊的過程,整個過程都時刻注重契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最終使其具備將課堂中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的能力。生活化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認知容量,一方面提升小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二、構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課堂的具體方法

筆者當地應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也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上文中筆者已經明確了小學數學生活化並不是一種方法或是一個策略,而是一個銜接緊湊的貼近生活的教學過程。本部分筆者基於上文,從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出發,明確在這一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具體該如何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

1.進行合理的課堂導入

例如,在進行關於“1”的乘法運算時,教師就可以做一個這樣的課堂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種神奇的運算,鏡子運算,也就是一個可以使任何數字都看見自己的運算方式,大家想不想學習呀?”請同學們看如下一則運算。這就是關於1的乘法的課堂導入,以鏡子運算明確了1的乘法的特點,這樣的導入既能貼近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語言要貼近生活,易於理解

教學語言貼近生活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於結合生活實際,將生硬的文字題改變成生活氣息濃厚的生活化習題,這樣一來,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教學內容。例如,應用題:“小紅做數學作業不小心把除數12當成了20,結果得到商是5,餘數是16,如果我們幫助她訂正一下,正確的結果是多少?”這就是比較貼近生活化的一道應用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其學習和理解。總之,營造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一方面要求教師進行合理的課堂導入,另一方面要求教師的語言要貼近生活實際。在培養全能型人才為教學目的的今天,生活化教學無疑是最有效也是最適用的教學方式。希望通過本文能夠有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瞭解此種教學方法,並應用到日後的教學工作中去。

第二篇

一、小學教學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只有在小學數學的基礎上才可以提高數學的綜合能力水平。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指學習知識,還有聯繫實際的能力,即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要注重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將二者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理解數學的內涵,從而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我國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數學教學生活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過分注重數學知識的教學,較少聯繫生活實際。長此以往,忽視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沒有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沒有實現數學與生活多樣性的結合,只是一味地教學固有的知識,學生並沒有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以關注數學教學生活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顯得尤為重要。

二、如何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教學生活化”是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按照當今的社會發展要求,將數學原理組織成具有教育意義的一種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從中學習到重要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系列數學問題,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和聯繫實際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具體在於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將數學問題和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小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教學生活化、形象化、具體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化數學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

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可以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進行練習,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強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的能力。不能一味地為了讓數學生活化就把所有的知識都與實際聯繫起來,忽視數學知識本身的內涵。教師要注意把握一個度,客觀合理地將數學教學和生活相聯繫,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

2.恰當聯繫實際

老師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內涵。比如練習題:動物園裏運來三頭大象和五隻猴子,問:大象比猴子少幾隻?學生都喜歡小動物,一定會積極認真地計算,從而在計算中獲取知識。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將問題創設得過於情景化,這樣學生會只關注問題情境,從而忽視問題本身的意義。

3.加強實踐

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但是要真正地開發潛能卻很難。在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導致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一般的知識學習都是在黑板上完成的,這樣的教學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從而不能真正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學生個體常常被忽略,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到限制,自然就缺乏學習熱情。所以老師要儘量照顧到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力。

三、改變策略

1.適當改變策略

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呈現課本知識。現在的課堂大多是老師講公式,然後用公式解決問題,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老師要加強課外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創造力,放手讓學生解決生活的數學問題。例如生活中常見的勾股定理,這些都可以運用到實踐中。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適當開展課外活動。例如讓學生自主做各種形狀的卡片,大家一起交流,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結論和課本是一樣的,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悦。或者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扮演超市收銀員,模仿現實生活中的買賣。親自實踐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氛圍更寬鬆,更有利於學生潛能的發揮。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探索、交流、溝通,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讓學生自己接受知識,就必須讓他有濃厚的興趣。如果缺乏興趣,數學能力和數學素質就很難培養。在很多學生心裏,數學學習是枯燥乏味的,無非是練習、計算、得出結論,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大家眼裏,數學課就是用符號、定式、定義解決問題。所以尤其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是照着教材上的知識講給學生聽,要刪除舊的東西,適當地加入新的內容。這樣學生也會嘗試改變,學習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數學本身是一門相對枯燥的課程,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老師要理解學生,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老師要因人而異,兼顧整體和個體,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同時老師要加強創新,更好地將數學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隨着新課程的改革,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成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數學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也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相對學習書上的固有公式,將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和社會中顯得更加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數學來源於生活,除了考慮知識本身的要求外,還要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把數學問題生活化,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活是數學學習的源泉,老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加強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印跡,讓學生充分地掌握數學知識。

第三篇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問題提出背景

1.小學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意義重大。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的課堂。把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促進教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教育界一直有這樣的呼聲:數學教學要走出傳統藩籬,要能夠創新教學內容,走進生活,迴歸生活,引導生活。以此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把數學知識有效地應用於解決現實問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學一直是以課本內容為中心,以教參為依據展開的,教學內容陳舊,與現實生活脱離。學生為學習而學習,不明白學習的價值和意義,自然學習慾望不強,學到的知識不能有效應用於現實生活,知識學習的實際價值不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把數學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生活能力的協調發展,對於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認識具有積極的意義。

2.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數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不斷感知、不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而在現實教學中,學生僅僅跟着教師學習,掌握一些結論性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是明顯的。具體表現如下:第一,小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繫不密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接受教師傳授給自己的知識,缺乏對知識產生過程的情感體驗,這樣的知識是死的,很難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學生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第二,學生不能有效利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學生感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價值意義不大,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生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師,跟着課本學習,做一些課本上的練習題,課業負擔很重,學習效果不好,厭學情緒較嚴重。第三,學習效果不佳。學生主觀參與數學學習的慾望不強,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思維難以得到發展,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很難得到提高。學生的被動學習影響了學習效率,更影響了學生獲得創造性發展的機會,因此,教學效率不高,學習教育目標很難真正實現。

二、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1.設計生活畫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展示一些生活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而言,只有對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有學習的慾望。因此,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教師要能認真研究學生心理,研究學生熟悉的事物,設置生活畫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比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生活情境:三位小朋友在小區內相遇,開始聊起天來,姓張的小朋友説:我鉛筆真便宜,16元4只;姓王的小朋友説:我比你買的便宜,12元3只。姓劉的小朋友説:你們買的都沒有我買的便宜,我買的鉛筆四8元2只。三個小朋友都説自己買的便宜。在畫面展示後,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説説那個小朋友買得最便宜?”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很多學生沒有回答正確。教師説學習了新內容就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教學效果顯著。

2.設置生活畫面,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為學生設置具體的、形象性較強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能夠不斷分析研究生活內容,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另外,對於學生而言,要從小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教師要設置生活畫面,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比如,在混合運算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運算順序,比如,“先做乘除法再做加減法”,“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內的內容”,等等。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且要求學生能夠背下來。這樣做有時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識記了這些內容,但在應用環節會出現錯誤。如果教師可以認真研究這部分教學內容,把有關知識整合為生活畫面,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就能有效理解相關內容。比如,兩個小朋友到快餐店內用餐,他們消費的是一個標價為8元的漢堡和一杯標價為5元的可樂,後來他們又要了一杯可樂。大家幫他們算算需要付多少錢。學生列出的計算式是“8+5+5”或“8+5×2”。在學生列出計算式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8+5×2”應該怎麼算,有的學生説先算加法,再乘。這樣,得出的數字與前一個式子得出的結果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找出錯誤原因。這樣學生對相關運算法則就能準確理解,在以後的做題過程中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更重要的是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3.課後延伸,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利用所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內容。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實際計算、測量的能力。一段時間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引導學生參與,例如,引導學生進行某些角色的扮演活動,比如扮演收銀員、服務員、工人、統計員等,使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當學生學習過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內容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做設計師,設計自己的小房間,認真計算個物體所需要佔用的面積,對房間進行合理規劃。在學生學習關於長方形的有關知識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房間的長度、寬度和高度進行測量,通過設計使自己的房間更漂亮。引導學生對自己房間四壁和屋頂塗料進行新的設計,合理安排每平方米的用料,對粉刷面積進行計算,等等,使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活動中不斷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會進一步提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得到發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也能得到顯著增強。其實,數學學習不僅僅在於課堂之內,更在於課堂之外。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生活化的課後引導學習,這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實現生活化教學,通過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能夠有效構建知識體系,有效提高數學素養。要努力實現生活化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重要性,不斷培養學生關注數學、關注生活的意識,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能在學習中得到發展,這樣,課堂教學效果才能不斷增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zej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