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學生數學小論文

學生數學小論文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例如:買東西、賣東西……下面是學生數學小論文的內容,歡迎閲讀!

學生數學小論文

第一篇:數學小論文

數學的知識海洋是無窮盡的,學習數學的過程也韻味無窮。今天,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叫媽媽來一起思考這道題。

題目如下:某區舉行小學生春季運動會,其中某校參加的人數佔運動員總人數的十五分之一;若這個學校再去10名運動員,則該校人數佔運動員總人數的二十三分之二。問這次運動會共有運動員多少人?這個學校有多少人蔘加運動會?

媽媽看到這道題後,二話不説,立馬用方程來解。設原來共有運動員X人蔘加,那麼現參賽總人數為(X + 10),根據“原來參賽總人數 × 1/15 + 10 = 現在參賽總人數 × 2/23”的關係式得出X = 450,那麼最終的答案就是:這次運動會共有460人蔘加,這個學校有40人蔘加。

我承認,在解方程的熟練程度方面,我還不如媽媽;但是,難道這道題就只能用解方程這一種方法來求解嗎?數學老師在課堂上説過:掌握了比例法,可以使問題簡單化,甚至可以把六年級的數學題變為二年級的那麼簡單!這道題目中有變量,也有不變量。哈哈,這時候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以不變量或者中間量做單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對於這道題,不變量是其他學校的參賽人數。所以,用1 - 1/15 = 14/15算出原來這個學校和其他學校的人數比例是1:14。然而這個學校增加10人後,那總人數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 - 2/23 = 21/23算出現在這個學校和其他學校的人數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 = 1:14 = 3:42

(現)某校:其他 = 2:21 = 4:42

因為其他學校參賽人數不變,這樣就可以算出這個學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 - 3 = 1份,那麼,比的單位就是10 ÷ 1 = 10人。用4 × 10 = 40就算出這個學校現在的參賽人數;(4 + 42)× 10 = 460算出這次運動會參賽的總人數。

一道題就這樣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媽媽先是有些驚訝,繼而拍拍自己腦門,連聲説着:“我怎麼沒想到呢?”接着,當我説出:“數學王老師説了,如果看到應用題只知道列方程的話,是沒有前途的”這句話後,媽媽來了句:“太傷自尊了!”就假裝不理我了。

通過這道有趣的數學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到難題不要怕,積極思考各個數之間的關係,進而找到解題的鑰匙,這樣,任何題都能被解決。

第二篇:數學小論文

爸爸是一個的十足的數學迷,平時最愛出些數學題來考我了。這不,今天閒來無事又向我出題了,我問道“:爸爸今兒要出啥題?我奉陪到底:”爸爸看我自信滿滿,滿臉笑意説:“輸了可別哭鼻子,請聽題:有一師徒二人共同加工26個零件,徒弟先到車間,就先拿了一些零件放在自己的機牀邊。師傅”來了,一看徒弟要拿去加工的零件太多了,他除了拿了留給他的零件外,又從徒弟那裏拿了一半零件。徒弟覺得自己應該多幹一點,又從師傅那裏拿來一半。師傅不肯,徒弟只好再給師傅5個零件,最後還是師傅比徒弟多加工2個零件。請問,徒弟最初準備加工零件是多少個?“我不禁想:可以先求出徒弟最後加工零件(26÷2)÷2=12個。徒弟沒給師傅5個零件時,徒弟有零件12+5=17個,徒弟沒從師傅那裏拿走一半之前,師傅有9×2=18個,而這時徒弟只有零件26——18=8個,因此師傅沒拿走徒弟手中零件的一半之前徒弟有零件8×2=16個。這時,爸爸拍了我的肩,説:”想出來了沒。“我這才恍過神來,答道:”徒弟最初準備加工零件16個。“

爸爸故弄玄虛地問:”你確定嗎,還要改嗎?“我胸有成竹的搖了搖腦袋,説:”不用改了 。“”恭喜你……答對了!“

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心裏樂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甜。

第三篇:數學小論文

今天,我無意間發現裏一個有趣的測試,這是一個由印第安人發明的水晶球心理測試。

我打開頁面,看了看規則,是這樣的:隨便從10—99之間選一個數字,把十位數和個位數相加,再把原數減去相加的數,最後記住得出數字的圖案,點一下水晶球,就會出現那個你記住的圖案了(水晶球旁邊有10——99的數字,數字旁有一種圖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後,就選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圖案,便點了點水晶球,發現出現的圖還真的是我記下的圖。我又選了一些數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準確的`出現我記下的圖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為什麼知道我記下的圖案啊?

於是,我做了一個很笨的小實驗:從10——99的數字都算一遍。結果發現得出來的數都是9的倍數: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這些數字邊的圖案,都是一樣的。我説:”哦,所以水晶球會知道我記下的圖案啊!哈哈哈!“

我發現數學其實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數學的海洋將任我們翱翔!

第四篇:數學小論文

暑假裏爸爸媽媽帶我去了蘭州,到了蘭州當然要吃蘭州拉麪啦!於是,我們點了三碗牛肉拉麪,吃了起來。

我是個好奇心十足的孩子,無論什麼問題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這次也不例外。我想看看蘭州拉麪是怎麼做出來的,就向“取餐處”走去。

我看見師傅把一團揉好的面拉長,“咣”的一聲摔在案板上,重複多次。我好奇地問:“師傅,這是在幹嘛呀?為什麼要這樣呀?”“這主要是提高面的韌性。”

然後,師傅把長長的面反覆地摺疊、拉長、摺疊、拉長,一個麪糰變魔術似地變成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拉麪了。

我反覆琢磨,發現祕密就在於“乘2”。麪糰先拽成一根面,經對摺後就變成了兩根面,再拉長後對摺就成了4根面,於是有了1×2、2×2、4×2、8×2、16×2、32×2、64×2、128×2、256×2、512×2、1025×2……

原來數學無處不在,只是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標籤: 數學 學生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4nr4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