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學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中學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熹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魯迅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些名家的話語,句句都強調了課外閲讀在提高人的語文實際能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名符其實的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活水。

中學語文閲讀的教學論文

首先優秀的課外讀物能讓學生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面。

我們都知道,語文課的教學,往往會涉及到時代背景或人物簡介,有時候教師講得口乾舌燥而學生那頭卻聽得是一團霧水。這樣子既浪費了師生的時間又會令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紅軍長征的課文,講述的都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些感人事蹟。由於時代不同,如今的孩子對那年代的認識完全空白,這對理解課文有一定的難度。而如果學生在課外閲讀中大概瞭解到長征的背景,那學習課文時就一定會印象深刻,深受感動,腦中定會再現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師教學時即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優秀的課外讀物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莎士比亞説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一本好書,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它感人的事蹟鼓舞人,以它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它豐富的知識豐富人,以它高尚的情操陶冶人。尤其多讀中國文學很有必要,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中國上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薰陶: 屈原 “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誠;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 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 文天祥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 魯迅 “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幾千年的民族精神,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這些課外讀物,能從中激盪品味人生,昇華人格的內在慾望,促使學生更好的獨立健康成長。

再次課外閲讀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要給學生自主閲讀的空間於時間,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這便是尊重學生個性的一表現。讓其課內封閉式的讀書於課外開放式的讀書相結合,使得兩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激發強烈的讀書慾望,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無論是從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是從學習習慣的培養,無論是從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從時代的要求,課外閲讀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視的。

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並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呢?是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書”,就行了呢?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簡單地這樣做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們要對學生的課外閲讀進行指導,讓學生愛上閲讀。

第一,課內帶動課外閲讀;

一堂語文課,短短45分鐘,是十分有限的。對於語文學習來説,一堂語文課的結束並不是語文學習的結束,而是語文學習的開始。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隨時發現學生知識的盲點。例如,在教授《阿長與山海經》一課時,提到作者魯迅,學生除了知道以前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一件小事》外,對於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一無所知。但這篇文章必須得給學生一定的背景知識才能體會到魯迅先生寫作的深刻用意。課堂上學生又能從老師那裏瞭解多少呢?這時候,我用魯迅的《吶喊自序》引導學生去關注魯迅,讓學生對魯迅產生興趣,並向他們推薦《魯迅全集》、《魯迅自傳》等書和魯迅的一些經典篇目及相關史料。課後他們可以通過到圖書館閲讀或上網等方式閲讀到許多相關資料。那麼這一堂45分鐘的課就非常充實了 ,課內的內容促使他們在課外進一步積極去探求,學生的求知慾望被激發,遠勝於老師無數次重複“要多讀書。”小小的語文課堂成了學生課外閲讀的指揮棒,圍繞課內向課外延伸,既鞏固了課內知識,又擴展了知識面,增加了閲讀量。

第二,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閲讀;

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指導要有計劃性。教師在每個學年開始即要將閲讀列入該學年的教學計劃,在學年初即要制定一年的學生閲讀計劃。學生閲讀計劃的制定應從多方面考慮,要結合課本教學內容,學生基礎及學生興趣愛好等,既考慮學生又考慮實際,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不能將計劃定得過高,學生難以完成(如有的書學生一時難以找到),也不能定得過低,讓學生覺得沒有價值。注意閲讀計劃的長短結合。每學年可讓學生嘗試閲讀一兩部大部頭的作品,並不要求學生立即完成,可設定一個期限:半年一部或一年一部。學生只要在規定的時間讀完即可,這是長期計劃。平時則可以以一個星期或一個月為目標,讀一些文字量較小的作品,這是短期計劃。這樣,學生在課餘時間的閲讀就充實而且可以靈活選擇。在學期末讓學生填寫《學生閲讀完成情況一覽表》。這樣,就可以對學生的閲讀情況有一個較全面的瞭解。對於學生來説,填統計表的同時,也是對自己閲讀過的書籍的一個梳理過程。對於以後的閲讀學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了一個“閲讀記錄袋”,將相關資料放入其中,即使下學年有的學生不在教授之列,也可讓其他老師瞭解這個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以便於在今後的學習中對閲讀做進一步的指導,使學生的閲讀具有連續性。

第三,教師在閲讀指導中的示範作用。

“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義?三教》)“教師是教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徵意義的人物,是學生可以視為榜樣並拿來同自己作比較的人物。”(布魯納《教育過程》)學生在日常教學中總是以教師作為自己的榜樣甚或在某些方面當做自己的偶像。在閲讀指導中教師能夠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例如:教師讀到一篇好的文章,覺得頗有感觸。可以拿到學生中給學生講一講這篇文章及自己的感觸。

經過長期的課外閲讀指導,我的學生有計劃的閲讀了不少好的作品,很多學生已初步養成閲讀習慣,在考試和作文中顯示出良好的語感,作文素材充實,語文學習取得了較大進步,很多同學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不能不説課外閲讀為他們帶來了真正的收益。

在課程改革大步邁進的今天,我覺得語文教學還是有必要固守閲讀這一基礎。不僅要指導學生讀,還要帶動學生進行閲讀創造。教師和學生都應牢記:沒有課外閲讀,語文課堂將會是一潭死水。想要把一潭死水的語文課堂變得清如許,只有給她注入源頭活水一樣的課外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yzlw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