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財政學相關論文

財政學相關論文

【導語】財政學專業屬於應用學科。主要研究政府部門在資金籌集和使用方面的基本理論、制度和管理方法。 以下關於 財政學相關論文,希望您足閲讀!

財政學相關論文

摘 要:行為經濟學和財政學相結合為行為財政學,其藉助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和分析方式對傳統財政學進行修補和完善,使財政學更富有解釋力。由於行為財政學在目前是一種全新的領域,其對於實踐也是極其重要的。本文將通過分析行為財政學的構架,並對行為財政學進行研究,對國外行為財政學的有關理論進行總結,以達到進一步的解析行為財政學。

關鍵詞:行為財政學;行為經濟學;傳統財政學

前言:

在二零零二年的諾貝爾頒獎中,將行為經濟學納入經濟學領域中,使這門新興的科目得到熱切關注。在隨後的幾年裏,行為經濟學逐漸向實際應用領域靠近,其中,行為財政學就是行為經濟學與財政學相結合而出現的科目。行為財政學首先是由美國加州大學研究院院長提出的,此後,號召全球眾多的經濟學研究專家共同探討此項目。在二零零六年,隨着一本《行為財政學》書籍正式出版,向人們確立了行為財政學的誕生。

一、 分析行為財政學的構架

行為財政學與傳統財政學的區別在於:行為財政學是以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和分析對傳統財政學進行修補和完善。其研究內容為行為財政學與財政收支和財政政策等有關;在研究方面,行為財政學將眾多研究領域學科融入其中。

1.1行為財政學的形式

形式的概念在於是具有內在要素由外在表現出來的事物,形式就是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在財政學中,如果擁有相同的內容是由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則結果也會不同。在面對相同金額的税收和費用支出時,由於人們多具有躲避税收的心理,人們更想讓此種支出是費用支出而不是税收支出。在研究財政學中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如果將一定的金額税收分為多個較小的税收,則納税人對税收會感到負擔沉重,這種情況根據心理學來説,就是人們沒有將這些小金額税收在心理進行加總。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形式對於財政政策來説,具有其指導意義,政府可以通過改變稱謂和分解税收來使人們的牴觸心理降低。當然,其形式要素也會對財政產生一定的影響,形式要素最少具有三項負面作用:其一,政治缺少實質內容,只是在走形式,政府工作人員將時間和金錢花在形式上;其二是由於不同的外在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會使財政具有不穩定性;其三,如果人們傾向在形式上優越而沒有實質內容的財務政策,則會使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下降。針對此三種負面影響,其研究了三種解決方案:第一,需要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讓人們在生活中理性的看待財政;第二,構造激勵制度,使行為向理性發展;第三,完善規章制度,使財政失誤率減少[1]。

1.2行為財政學的`遵從要素

在行為財政學的領域中,無論是財政收支還是財政政策,都關乎兩方當事人,即政府和納税人。政府在制定財政政策時,需要考慮納税人的意見。納税人的意見對於財政政策來説有可能會遵守,也可能不遵守,這些意見會對財政政策的實施造成極大影響。因此,遵從要素是財政學的一個重要構架。部分學者認為:如果社會的遵從要素太低,會使政府無法提供社會需求的必須品,從而造成經濟無法發展。因此,需要研究哪些要素會影響遵從制度,就可以促使社會整體的遵從程度得到提高。在現實社會中,人們除了利己思想外,還具有利他思想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就是人們利他思想的最好詮釋。因此,需要在利己思想外,以多種思維來看待財政領域中的遵從問題。

二、 行為財政學的研究內容

對於行為財政學研究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而言,其主要原因在於兩點:一是行為財政學研究領域與其他領域並沒有明顯的劃分;第二是由於財政支出含有政策主導性,因此,以現有的行為財政研究很少涉及到財政支出,一般情況下均是以財政政策相結合來研究財政支出的。行為財政學的研究大部分是研究財政政策及財政收入。因此,對於財政收入來説,其相關研究主要在於兩點:税收遵從的特徵;税收信任。而在財政政策領域中研究的兩種主題為:推行社會保障制度;調節財政的內在需求。

2.1税收遵從的特徵

以多種模型為基礎,將納税人的行為特徵引入,以此獲得四種税收遵從模式。第一種為:不願意逃税,即在納税人的主觀中沒有逃税的意識;第二種為:願意但是無法逃税,即在納税人的主觀中有逃税的意識但在客觀上沒有逃税的條件;第三種為:願意並且能逃税,但是不敢去實施,即納税人主觀意識中具有逃税意識並且客觀條件足夠,但由於法律的約束不敢逃税;第四種為:能逃税且願意逃税,並且敢於逃税,即主觀上有逃税意識,客觀上條件也足夠,而且已經具有逃税行為。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做了一項實驗,其結果表明公平心理是影響人們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即人們不僅關心自身的獲得和損失,也注意他人的獲得和損失,以此對社會公平進行對比。政府如果沒有合理的提供公共品,則會使人們感到政府的不公,這就使税收遵從程度降低。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難確定公共品是否合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因此會造成對同一種公共品產生不一樣的看法[2]。

2.2税收信任

在税收領域中,税收信任的體現在於:信任博弈。在一項研究中,一位學者認為增加税收遵從程度,就要加強稽查率和處罰金額。但是在隨後的論證研究中,根據研究數據表明:對於原本就具有税收遵從程度較高的納税人,加強稽查率和處罰金額會使税收遵從程度降低。根本原因就在於信任問題,納税人會認為政府不信任自己,因此就會導致原本税收遵從程度較高的納税人採用偷税、漏税、逃税等方式進行抗爭。

2.3推行社會保障制度

政府實施社會保障政策有兩點原因:第一為外在因素,由於如今人們缺乏自我約束力,因此無法將收入和支出有效的平衡,而政府推行社會保障政策則是強制個人預留年老後的消費,從而使個人行為的偏差得到修正;第二為內在因素,社會保障制度是政府出於自我保護的機制。其目的在於穩定社會,如果沒有社會保障制度,人們將會缺少約束性,使儲蓄的匯入降低,退休後則會面對收入與支出的不平衡,這就需要政府來進行援助,為了防止此現象發生,政府建立了社保障制度[3]。

2.4調節財政的內在需求

在未來,人們將會逐漸提高對自身的外在需求,而降低內在需求,對於金錢、權力、聲望需求等注重,而對於親人、朋友等需求降低,從而使人們做出錯誤的選擇,這就會降低未來社會發展水平。由於內在需求降低,政府就需要將人們的未來效益偏差歸入政策議程中,需要思考人民的內在需求,以長遠目光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務等,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滿足人們的內心需求,降低未來效益偏差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結語:行為財政學將傳統財政學的基本形成開擴,不僅在理論上是全新的領域,更在實際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於國外行為財政學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這就使我國的行為財政學研究才剛剛邁入門檻。這就需要我國在借鑑國外研究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對行為財政學的研究和分析要做到全面、妥善,在實施時要多聽取羣眾意見,及時的對政策進行修改,這樣才能有利於國家平穩發展和社會進步。(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鍾曉敏,高琳.現代財政學的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J].財經論叢,2011,9(10):12-15.

[2] 歐陽昌瓊.財政學研究領域的拓展與學科體系的建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8):15-17.

[3] 董勤發.淺議國際財政學[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8(29):8-11.

[4] 劉蓉,黃洪.行為財政學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10,5(18):14-17.

[5] 郝書辰.財政學發展:歷史成就和未來取向[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3(15):25-29.

標籤: 論文 財政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wr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