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教學模式下學生聽説能力的培養論文

教學模式下學生聽説能力的培養論文

1日語專業學生聽説能力有待加強的原因

教學模式下學生聽説能力的培養論文

1.1學校日語專業的師資力量存在不足

在各大高校紛紛擴招的影響下,學校的學生人數居高不下,而師資力量又難以適應日益增加的學生人數,因而學校便採取大班授課制。日語教師由於受到學生人數及大班教學條件等的限制,因而只得採取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台上對詞語拼寫、短語結構及意義、語法表現、造句以及課文翻譯等內容進行講解,而學生只能在台下被動接受,難以對自身的聽説能力的進行有效鍛鍊。在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具備紮實的語法知識,但其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較為薄弱。此外,進行大班制授課的教室也採用了傳統的講座式的課堂設置,再加上容納了較多的學生,因而不利於分組討論等常用的口語教學形式的開展。

1.2未能科學合理設置日語課程

學校在設置日語課程時,應當與學校整體教學任務進行緊密相連,兩者在課程的設置,選用的教材及教學時間等方面均是統一的。在一般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中,設置的聽説課時通常為每週四個,而要想在這四個有限的課時中完成規定的聽説教學任務,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考慮到教學時間緊迫,教師通常採用學生聽內容、教師對答案的教學模式,不但缺乏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開展聽力策略方面的鍛鍊與培養,而且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説的訓練。

1.3日語教材缺乏足夠的創新

當前,日語受到的關注度仍低於英語,因而在教材編寫等方面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日語教材更新力度不強,在書店裏難以找到新穎、適宜的教材;另一方面,以往的日語教材內容不夠生動、有趣,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由於使用這種陳舊的教材,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感到單調枯燥,長此以往,只會讓學生失去對日語的興趣,更別説實現聽説能力的提高了。

1.4受到了影視教育的不利影響

在社會不斷髮展的影響下,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也不斷增大,在此形勢下,各高等院校之間也以學生考試通過率以及成績來作為衡量自身辦學能力的基準。②現階段,眾多學校的日語教學目標主要為通過一、二級,教師希望通過採取強化試題的訓練模式來使學生通過這些能力考試。因此在實際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采用與考試中聽力測試部分相同的聽力訓練,這便在無形當中將日語聽力課變成了為考試服務的聽力測試課堂。這種單純追求短期效應的教學模式,從本質上與日語聽力教學規律相違背,對日語專業學生聽力能力的有效提升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2促進日語專業學生聽説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

2.1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境

有人類語言學家曾説過,語言與環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緊密聯繫,在語言的理解中,語言環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日語專業學生處於非目標語的環境中,其在日語聽力及口語學習中缺乏自然的語境。基於此,日語教師就應當努力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充分調動眼睛、耳朵、嘴巴等各個器官,通過對各方面有利信息進行捕捉,從而促進自身提説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可定期在課堂前開展演講活動,讓學生編寫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在課前,學生在講台進行抽籤,並根據抽中的題目開展會話練習或是即興演講。此時,在台下聽講的學生由於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而為高度集中精力去認真傾聽台上的同學説了什麼,而演講的同學則要在短時間內組織好語言將內容表述出來。演講結束後,教師再根據學生表述的內容做出相應的點評。只要堅持下來,學生的日語聽説能力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質的飛躍。除開展演講活動外,教師還可採取以下方法來為學生創設出語言環境,其一,選擇內容新穎、發音清晰的NHK新聞作為學生的聽力材料,要求學生在聽的同時做好筆記,隨後教師再對新聞中的生詞進行解釋,並向學生提問新聞講了什麼內容;其二,挑選難度適宜,且適合配音的日劇讓學生練習日語配音。配音練習為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會高度集中注意力,自始至終處於興奮與好奇的狀態中。在配音這一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日語表達及運用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2.2採取先寫後説的教學模式

在非目標語環境中,為對日語專業學生的口語語篇生成能力進行有效培養,教師可採取先寫後説這一有效途徑。寫作與口頭表達相同,其同樣包含構思、轉換及執行三個階段。其中,構思階段指的是作者首先在頭腦中形成想要表達的內容與思想,轉換階段指選擇將思想表達出來的語言形式,執行階段則是指作者將頭腦中產生的語言信息轉換成為文字符號的形式,並對其加工與潤色,最後成型。口頭話語與筆頭話語技能遷移的可能性主要由話語輸出過程存在的相似性決定。寫作相比於口頭話語輸出,不受到時間的嚴格限制,有利於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從而具備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對語言表達進行精心策劃,從而讓所有學生均有勇氣與自信開口説日語。

2.3將日語聽説教學活動充分延長至課外

人們獲得的所有知識在初始時均屬於陳述性的知識,而我們能將語言快速輸出,進行流利的交談,其原因便是將陳述性語言知識有效轉換為了自動化或程序性語言知識。我國有關學者認為,要想實現此種知識的轉換,就需要開展相應的練習。除此之外,口語的流利程度還受到語言輸入以及語言練習的數量、質量、類型、焦點等的影響。其中,語言練習的數量指花在分辨併產出第二語言上的時間總量,語言練習質量是指學生在參與各項練習中的投入程度,語言練習類型指的是學生開展的各項練習活動,語言練習焦點則指的是學生在語言練習過程中對語言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控制、注意或強調等。在有限的課堂上,是難以將上述問題全部進行解決的,而作為課堂學習的進一步補充與完善,課外學習可進一步昇華學生所學的知識,因而將教學活動充分延長至課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開展日語教學,尤其是聽説教學過程中,應加大日語角、演講等課外學習形式的開展力度,在將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的基礎上,對其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充分鞏固,從而提高學生日語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採用磁帶跟蹤課外學習模式,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組長將自己所在組的對話練習錄下來,教師便可根據這些錄音材料對學生的日語發音有一個全面掌握,並據此對學生比較典型的發音及表達錯誤等進行及時糾正。

2.4採用多樣化的聽力教學方式

傳統的聽力課程通常會重視聽力的結果,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經過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研究,提出集中聽力教學法,本文借鑑及策略的聽力教學法進行分析研究。在聽力策略理論中,比較重視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和情感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主要包括計劃和自我約束管理等內容。認知策略指的是所有可以幫助理解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這些策略可以在課堂上根據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新單詞,預測能夠接觸到的信息和話題,以便為聽力練習做好準備。其次,在播放聽力材料1~2遍之後,讓學生選擇答案。針對出現不同答案的現象,可以讓學生説出選擇的理由,並進行討論和比較,經過討論之後,學生就會形成一定的聽力目標和計劃,教師將聽力材料重複播放,直至學生聽到正確答案為止。再次,教師進行總結。教師需要對聽力中出現的重點進行講解,例如可以對語音省略的現象,解決問題的關鍵詞句以及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等進行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並熟練掌握。以便在以後的聽力練習中能夠及時選擇出正確的答案。

3結語

綜上所述,隨着經濟全球化以及中日交流的日益頻繁,為社會培養出具備熟練運用日語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高校日語專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而日語應用能力的核心即為聽説能力,因此,提高日語專業學生的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已迫在眉睫。作為日語教師,我們必須加快聽説課教學方法的改革步伐,充分促進學生日語聽説能力的提升,進而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lrr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