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論文

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論文

摘要:新課程理念關注人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能力。科學課更不例外,肩負着引導學生從小學科學、用科學及創新能力培養的任務。為此教學中教師就要創設一種民主氛圍、質疑情景和質疑環境來激發學生創新動機,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論文

關鍵詞:小學科學;喚起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神奇而又重要的東西,它是打破舊事物,創造新事物的重要推力,是一個國家乃至全人類得以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而要使我國具有創新力,就得讓教育得到創新。尤其是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造就一批適應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死板教條,將書本上的知識硬塞給學生以應付考試,這樣不僅是對學生的不負責,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處在小學時期的學生,由於對科學的認知還比較少,思維正是處在還未定式,極度發散的時期,而這正是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時間段。我們科學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去“喚醒”學生的創新潛力。

一、創設民主氛圍、喚起學生創新意識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力,首要環節便是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俗話説環境造就人才,這話不假,人是環境型的,處在不同環境下,就會激發出不同的潛力。就算是愛因斯坦,如果從小把他放在一個必須要死讀書,讀死書的環境下,那相對而言,他的“相對論”可能就要提不出了。所以作為一個科學教師,要營造一個創新的氛圍,讓學生融入進來,使學生樂於參與,願意思考,積極動手。而要做到這點,首先要恰當地放低一些老師的架子,在科學的道路上,無論你成就多麼的高,知識儲備有多麼的充足,你永遠都只是個探索者。所以面對學生,更需要把自己當成個引路人,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提高對科學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教學語言要有親和力,最好是能夠達到幽默風趣的效果,讓學生放下擔子,暢所欲言,務必要能夠讓班上即使是最膽小的學生也能站出來説出自己奇怪的想法。在講解時,要與學生進行互動,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在講台上自問自答地唱獨角戲。更不要把個人意志強加給學生,即使是面對最簡單的問題,也要耐心聽取學生哪怕是在你看來是錯誤的想法,對他的行為進行鼓勵和讚揚並拿出來和大家進行討論。千萬不能嗤之以鼻地一棒子打死,因為這一“棒”下去很可能就把學生們剛剛朝探索創新道路上小心邁出的腿給“敲斷”了。在營造了良好的師生氛圍的同時,也要營造好學生之間熱烈的探討氛圍。因為無論老師表現的有多麼的親和,學生表現的有多麼的大膽,師生間總是有隔閡的,這種隔閡會讓學生忌憚自己的一些想法會不會太幼稚,會不會出錯招老師討厭,因此學生在和老師交流時總是會有所保留。所以這就需要一個平台,能讓學生徹底地傾訴自己心中所想,這就是學生間的交流起作用的時候了。學生間如果能夠形成良好地討論氛圍,在小小的攀比心理作用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也能讓學生對科學產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此時更是可以順水推舟,提出一些命題或問題,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討論,並在討論結束後將他們討論出的結果進行點評,點評的依據當然不是看它們的'準確與否或實際與否,而是要以創新性為主,對那些好的奇思妙想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鼓勵和讚揚。

二、創設質疑情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源於疑,只有對一個事物提出“為什麼要這樣認為,這樣做”這樣的疑問,才會思考到“能不能那樣認為,那樣做”的創新。當然對於學生而言,可能由於知識儲備的有限,提出的疑問可能僅限於是對於一些事物現象的不解,並不能像科學家那樣對人類的常識或固有的生存方式發起挑戰,從而創造出顛覆性的理論或影響世界的發明。但俗話説萬事開頭難,對於培養學生創新力的道路上,這個開頭不僅難,而且十分重要。在過去應試教育盛行的年代,許多學生的創新力在不僅得不到很好的開發,還被不斷的壓制,那些偶爾在腦海中浮現的具有創造性的想法有多少是被家長或老師冠以“胡思亂想”給扼殺在搖籃中,這就導致了許多學生只會去解決一些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而無法回答開放性的問題甚至無法提出問題。作為科學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引導學生多提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的時間終歸是有限的,只有讓學生養成即使在課下,也能夠對身邊的事物提出疑問和想法,讓他們養成這個良好的科學素養,才能使他們終身受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在教學上就要以多提問的方式推動教學進程,這樣做的同時也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比如,在教學《空氣與我們的生活》時,先讓一個學生吹氣球?當氣球鼓起來後提問:裏面裝的是什麼?生答:“空氣。”於是我説:“同學們對空氣都非常熟悉,你們還想研究空氣的什麼?”學生們紛紛提出許多見解:空氣我們用眼看不到、手抓不到,但能感覺到。我又問誰還有辦法觀察到空氣的存在?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了許多創新性問題,如用手捂住口、鼻很難受,説明我們離不開身體外的空氣;還有的提出把很多空氣壓縮後會怎樣?甚至還有的學生提出把一隻老鼠關在封閉的瓶子裏會怎樣?學生提的問題非常有意義,這樣就為學生開啟了思維之門,開啟了創新之門。

三、創設開放課堂、培養學生挑戰能力

很多偉大的創新理論或發明,都是源於那些科學傢俱有敢於挑戰的冒險精神。這個世界很多事沒有絕對的正確,有的只是認知的侷限。比如,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用一個斜塔實驗,挑戰了同樣偉大的物理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和當時幾乎全世界的人的認知,結果證明他對了,全世界錯了。何為創新,那便是顛覆舊理念,創造新理念。如果一個人連“舊”是錯的都不敢去想,何來“新”?所以為了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要讓他們敢於對“舊”提出挑戰,而不是一味地只對一些自己從未涉及過的知識感興趣。這就要求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敢於讓學生對自己的觀點提出疑問來挑戰自己,因為在學生看來老師代表了一定的“權威”性,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去挑戰更大的權威,才能更好地挖掘他們的創新能力。而實驗是最好的認證途徑,要多引導學生做實驗去印證自己的想法,去挑戰權威。例如,教學《神奇的水》一課時,學生之前通過實驗認識了“毛細現象”,在準備實驗器材時,我每組有意放了兩塊長方形玻璃片並講道:“我想大家都知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個俗語,我覺得很對,水不往低處流難道還能還能倒着流,流到天上?現在我給大家一個機會,告訴我我錯了,你們來用兩個小小的玻璃片看看能不能讓水往高處流?”學生聽後都積極投入到動手實驗中,實驗時學生往往會用一塊玻璃片試一下,水不往上爬,沒有“毛細現象”,有些小組在多次實驗後發現用兩塊玻璃片夾在一起,在一端用小紙片隔開,水就往上爬了,實驗成功的學生很激動,為自己的新發現感到非常興奮。抓住這個時機,我再提“有孔隙”,這個問題,學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兩塊玻璃片與一塊玻璃片的區別是中間有“孔隙”,所以發生了“毛細現象”。在這個實驗過程中,無疑增強了學生創新能力和挑戰權威的勇氣,同時學生還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總之,我們科學教師要遵循創新教育的規律,或啟發引導、或營造氛圍來激發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究的興趣,更要採取各種策略讓學生在發現中進行探究,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小學科學實驗在實施素質教育、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等方面能起到很大作用,我們科學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進一步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建,多互動,多提問,多實驗,盡最大努力去培育一代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人。

作者:張國強 單位:江蘇省丹陽市埤城中心小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qdq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