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美休閒農業信息化發展對比研究論文

中美休閒農業信息化發展對比研究論文

摘 要:本文通過對農業信息化內涵的理解,分析了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比分析了美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特點,最後總結了美國農業信息化發展道路對我國的指導意義。

中美休閒農業信息化發展對比研究論文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啟示

農業是中國第一產業,始終是國民經濟不可動搖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就是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農業信息化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農業信息資源,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過程。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信息化發展起步較晚,水平較低。美國作為發達國家和科技大國,其農業信息化發展起步早,發展成熟。通過對比研究,美國農業信息化發展道路對我國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一、 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

(一) 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通過新農村的建設和“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寬帶”工程建設,大幅度提升了我國農村通信基礎設施水平,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農村電視機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手機的使用也在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家庭使用寬帶網絡,這一系列新媒介的使用,豐富了農業科技知識傳播的途徑,促進了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1. 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網絡體系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在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營銷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農民也更加註重利用信息指導生產和銷售。“金農工程”是1994年12月在“國家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上提出的,目的是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立“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到今天,我國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規模,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均建立了局域網和農業信息網站,這些農業網站提供實時全面有效的農業信息,為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 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

農業信息知識庫推動了農業科學研究的發展,農業專家系統的建立促進了對農業生產的指導,基於3S技術的“精準農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二、中國農業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人力資源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在農業信息化實施的過程中,既懂得農業生產專業知識又對農業科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當瞭解的農業科技人員是比較缺少的。而高校培養的一些農業專業人才在就業時為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高的收入不願意去條件艱苦的農村地區,這在客觀上造成專業人才的流失。

(二)農民的信息意識不強

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受到長期的集體經濟和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等小農經濟的思想的影響,大多數農民都是小富即安的思想。農民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往往處於一種被動狀態,而不是發揮主觀能動性,農民整體知識水平層次低,對計算機技術的接受能力差,農民對信息資源的'捕捉能力比較差,對有效信息的識別接受能力差。

(三)農業科研與生產實踐脱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農業科研人員在進行項目研究時,沒有了解農民的真實想法,在研究過程中,沒有或很少親自參加農業生產實踐從而及時反饋有效信息。有些科技成果不能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有些科技成果不能或需要較長的試驗週期才能轉化為現實的農業生產力,也有一些農業專家系統難以讓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操作使用,使得用户失去了使用興趣。

三、美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特點

(一)法律支撐,行政主導

從1848年第一次頒佈農業法開始,就規定凡享受政府補貼的農民和農業組織均有義務向政府提供農產品信息。美國還在法律上明確了農業信息公開、信息收集與發佈的管理辦法,還頒佈了關於電子政府建設的法律以及關於保護農民個人信息隱私權的法律,這一系列法律為農業信息化規範發展提供了法律支撐。美國農業部( USDA) 建立了健全的美國政府農業信息體系,為美國農業提供全面、準確、客觀的官方農業信息和服務,以確保美國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美國政府注重對農業信息化的投入,每年撥款15億美元建設農業信息網絡,其中就有10億美元的農業信息經費支持。政府的組織、管理和投入,使美國農業信息化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標籤: 農業 論文 信息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djmo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