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課本劇開發與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課本劇開發與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是什麼?我們認為,在傳統小學語文教育中,我們強調小學生基本語文知識、技能技巧的學習,讓學生藉以獲得一種交往的語言工具,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教育,這樣,工具性和思想(傳輸) 性便成了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性質。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因此,“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課本劇開發與小學語文教育論文

從2001年實施了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來,由於我們教育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從我們的教材設計到老師的課堂教學,我們現實的.小學語文教育仍習慣於字詞句篇、主題思想、寫作技巧的機械式的思維模式,對其工具性內容都主要是在這54平米的教室裏以口授、聽寫、抄寫、背誦、題海大戰等方式完成;對思想教育呢,由於我們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思想要求是先於教學活動本身而設定的,大家在實際的教學中就成了傳輸先在性的思想要求的過程。所以我們的這種語文教育具有明顯的被動性、機械性、灌輸性、容易的急功近利性。它忽視了學生個性特徵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千校一貌”、“萬生一面”。

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是不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的,因為它扭曲了對人的整體人格的和諧發展,忽視了語文教育的另一個特性——人文性。所為人文性,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態度、價值與我們的基本語文知識、技能技巧、思想要求產生碰撞,讓他們在這種自主的、親歷親為的碰撞中去體驗、感受、發掘知識的形成,從而讓學生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態度、價值產生喜怒哀樂,形成取向,進而又讓他們在這種自我形成的喜怒哀樂中再來潛移默化地去啟蒙、啟迪、孕育、生成自我世界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態度、價值,這樣才能真正全方位的整體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實現我們語文教育的人文性。

正是因為我們傳統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機械、教條、簡單識記,阻礙了小學語文的人文教化之路,阻礙了碰撞的發生,所以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增強其開放性、靈活性、遊戲性。在某種意義上,小學語文教學就是一種遊戲。把小學語文教學看成一種遊戲並不是降低、放任小學語文教學,相反是抬高小學語文教學。遊戲的本質乃是遊戲雙方的全身心投入,是“沉浸”、“吸引”,“只有遊戲者沉浸到遊戲活動中去之時,遊戲活動才會真正充滿其所具有的目的..遊戲就是具有魅力地吸引遊戲者的東西,就是使遊戲者捲入到遊戲中去的東西,就是在遊戲中贏得遊戲者的東西”,恰恰只有當師生都把教育教學看成一種遊戲,共同投入,小學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陶冶才可能全面實現。

“課本劇”——對大家來説早已不是什麼陌生的概念,很多學校在很多場合也都會編排一兩個課本劇進行演出,比如六一節、藝術節等。在網上課本劇視頻也比較多,也很容易下載。但是,在全國以“課本劇”為主要內容進行系統研究的學校極少,一般都是停留在排演一兩個課本劇作為學校德育活動節目而已,對課本劇的開發與實現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實踐與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什麼是“課本劇”呢?“課本劇”就是把課文中敍事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表達文章主題。文章來源可以是我們小學課本書上的,也可以是課外讀物上的,但小學階段的課本劇創作應歸在兒童劇中,它附屬於兒童文學範疇,拒絕成人化是基本要求。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內容大多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題材、體裁豐富多樣,貼近生活,有一定的情節或意境。這些文章我們把它改編成課本劇,並通過課本劇讓學生自己把它表演出來,這種形式更能讓學生走進課文的境界,更有利於學習積極情感和態度的產生;有利於在思考中掌握知識、豐富經驗;有利於在表演中發展語言、促進交流;更有利於在多學科特別音美學科的貫通融合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展示精彩的個性。表演課本劇,它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個體人文特徵全面、整體發展的有效途徑。編演課本劇同時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改編是一種創造,表演更是一種創造。"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學生在課文的閲讀理解中都有自己獨特的體會。改編後進入表演,個人的創造性發揮達到巔峯,圍繞劇情的推進和人物性格的表現,動作、表情、對話都達到高度的個性化。匯演時,觀看的學生把台上形象與自己創造的形象進行對照,把別人對形象塑造表現的技巧與自己的努力結果相對照,不斷調整充實,使形象更為豐富,台上台下,交流創新成果,共同提高語文素質水平。如果學生能舉手回答問題,固然説明該學生大膽,不過假如學生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口語乃至肢體語言,我想這對培養小學生的膽量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有的學生能大膽回答問題,但讓他表演時卻顯得扭扭捏捏,心跳臉紅。以課本劇方式學習語文,可以使學生得到鍛鍊。在表演《晏子使楚》時,我先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學習表演,人多力量大,膽子也大,平時膽子小的同學一看到有伴也敢站出來展示,當某一組表演得精彩時,我會建議他們逐個表演,讓全班同學仔細觀看,然後點評。既然同一組,你有份表演,我也有份,輪流來,就變得無法推脱,這時膽子小的同學也得硬着頭皮上場,總不能4缺1,丟小組的臉。這樣一來,表演便成了人人蔘與其中的一件樂事,成了爭先恐後上場的閃亮舞台。

通過我校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開發、排演課本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是以改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拓展課堂結構、探究誇學科教學、整合教學資源、張揚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實現人格內涵與教學資源的真正“碰闖”、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的有效途徑;是在構建多學科、多功能立體交叉的大課堂語文教學模式中,我們實現小學語文課堂人文目標的具體行動、補充行動、提升行動、有效行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qm2z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