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數學課程設計論文

數學課程設計論文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小編整理的數學課程設計論文,供參考!

數學課程設計論文

抓住數學知識本質,做出有效課堂設計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及研究的不斷深入,使得課堂教學的表現在悄悄發生着變化,新一輪課程改革之初,數學課堂的教學熱鬧活躍,形式繁複,其後隨着“有效性”研究的提出,一時間數學課堂顯得冷靜了許多,眾多一線教師卻大有回到過去“説書式”課堂教學方式的趨勢。不可否認,老師們正是在這種重表現形式與重課堂結果的相互交替的過程中,完成了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但是怎樣儘快結束這種“左右搖擺”的現象,儘快的找到有效的課堂教學中關於“有效”的表現基點,更為高效課堂打下基礎,結合幾個課例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談一些拙見。

國家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曾展示過一節有關於“角的度量”這一知識點的研究課,課堂上華老師並沒有安照傳統的教法讓學生在認識了量角器後用“頂點對齊中心,一邊對齊0刻度,另一邊所指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數”的方法來量角,而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從量角器上找出一個角,説出角的範圍,指出頂點和兩條邊,然後是一連串的從量角器上找角的過程,最後把圖例中的角與量角器上的角對應起來得出角的度數。

這個過程中,我們或許沒有體驗到“高速”的效率,在找角的過程上,耗費了很多的時間,在傳統教學中似乎顯得沒有這個必要,在表現形式上似乎並不顯得熱鬧,但在學生量角的練習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對量角的方法掌握超乎我們的想象,對量角的方法不僅會用,而且還能概括的非常準確,對於這種有效的課堂效果,華老師把它歸功於老師在課堂設計中對“量角器”本質的認識,華老師認為,量角器本身就是無數個角的集合,而量角的過程就是把圖例中的角與量角器中的某一個角對應起來,得出角的度數的過程。也正是憑着對量角器及量角過程本質的認識,整個課堂不緊不慢中顯現出了有效的課堂效果。也正是華老師的這種設計,讓我們發現,把數學知識的本質作為課堂設計的切入點,才能把學生的思維有效的激活,做到課堂表現真正的有效。孟子的一句話説得好: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可奪矣!不要認為小學數學中,數學知識的本質是個高深且可以忽略的問題,作為教師對教學的設計只有抓住了數學知識的本質,才能讓我們的教學能撬動學生的思維。

小學階段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也正如專家所説:越是簡單的往往越是本質的。同時受華應龍老師有關於“角的度量”一課設計的啟發,在執教“鉛筆有多長”時,我也萌發了這樣一個想法:讓學生先觀察測量工具——直尺,從當中找出“1釐米”、“1毫米”、“1分米”的長度,通過在直尺上比較它們的長度及刻度排列的規律得出它們的關係,並從直尺上指認各個單位,找出指認的不同單位長度的起點。讓學生在體驗了“尺”可以看作是各種不同長度單位的集合的本質,然後只需把物體長度與直尺上的長度刻度對應起來即可,課堂中有50%的時間花在了對直尺的認識上,但學生在應用直尺測量的過程中,清晰的步驟和準確的讀數充分的説明了這一過程的耗時是值得的,而這也正是這堂課最為重要的一個目的。

經過反覆的嘗試,發現這種以展現數學知識本質的思路設計出的教學案例對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有很大的幫助。綜合這種設計思路的思考,發現很多的數學知識在傳統教法上經過深入發掘,能讓學生真切體驗數學知識的本質,比如有關於角的頂點的教學,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是在畫圖中過分把頂點強調成,或往往忽略了頂點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對頂點的體驗,在新程改革過程中,為體現“頂點”這一知識點的體驗過程,有老師將三角板的一個角的頂點在學生的手上戳一下便會留下一個點,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多種感官體驗了頂點存在的本質,對於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其實涉及到很多知識都有一個本質體現的可能,比如平行線中“平行”就是直線平移運動,那麼畫平行線的本質就是使畫線工具發生平移運動;小數的本質是十進制分數;圓的本質即“平面內到定點(圓心)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眾多的數學知識本質的把握及體現,更多的説明了新課程標準下,新的知識觀形成的必要性,而知識觀的藴意中首要的就是“知識的本質觀”,可見新課程的教學中,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既是課堂教學變革的要素,更是教師新的知識觀形成的重要因素。

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與把握決定了一個數學老師的教學觀和教學效果,因為有什麼的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就有什麼樣的行動結果。數學知識本質的展現對於數學教學的影響正如英國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根普説的:“我先前總認為數學教師都是在教同樣的學科,只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教得好而已,但我現在認為在“數學”這同一名詞下,所教的事實上是兩個或幾個不同的學科。”可見偏離了數學知識本質,影響的就不僅僅是一節課的效果,一個老師的知識觀的形成,更遠的來説它影響着一個人、一代人的學習及發展,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當前課程改革的深入階段,有效性作為衡量數學課堂教學核心評價標準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從所教的數學知識入手,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做出有效的課堂設計,為課堂具有數學原本的味道,為教師形成知識的本質觀,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獲得發展,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淺談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

緒論: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並逐步形成教學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這些規定説明初中數學教學應該是“素質教育”,而不應該是“應試教育”。

當前有許多地方受中考的制約,出現考什麼內容,就講授什麼內容,分值多的內容重點學習,與考試內容無關的就捨去。在學習方法上,以通過練習題型多樣化和掌握相應的問題模式來達到使學生取得較高分的目的。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練習膨脹,學生沉溺於題海之中。另外,從“應試教育”出發,重複搞所謂“中考摸擬”練習,課餘補課缺乏針對性,不僅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個別區縣、鎮中學放棄不升學的學生,分快慢班,導致學生厭學,甚至離校,失去應有的機會。這些做法顯然有悖於素質教育的規定,因為當前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完成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應當精選一個公民所必需的代數、幾何中最基本有用的部分作為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這就是初中數學的課程問題。然後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將課程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得好與否,這即是教育教學的質量問題。筆者認為,安排好初中數學的課程,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沒有一個好的數學課程,就不會有一個好的教學質量。初中數學課程的設計是教學的關鍵,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課程設計與教學質量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初中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主要學科,常稱為語、數、外三大主科,它是學習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學科以至參加社會生活、生產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有積極作用。因此,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數學教育,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基於以上的認識,筆者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論初中課程設計與教學質量之間存在的必然的、內在的關係。

一、初中數學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處於核心地位,合理的課程設計,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數學課程問題是搞好數學教學的關鍵,它一直是數學教研教改的中心問題,也是數學教育科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本人從參加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工作這些年的實踐中形成了關於數學課程發展的一些膚淺認識,認為影響、制約、決定數學課程發展的因素主要是三個方面:社會發展、數學發展和教育發展的要求。數學課程的發展決定於這三個方面需求的和諧統一。下文就這三個方面的要求探討這三者如何達到和諧統一以推動數學課程的發展和我國社會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一個好的初中數學課程設計直接關係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我國社會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

1、目的性。初中數學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這就要求數學課程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各級人才奠定基礎,為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做出貢獻。

2、實用性。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應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可以運用於解決社會生產、社會生活以及其他學科中的大量實際問題;運用於訓練人的思維,應該精選現代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數學知識作為課程內容。另外,還要考慮其他學科對數學的要求,數學課程還應滿足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加進其中廣泛應用的數學知識。

3、思想性和教育性。我們培養的人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興旺發達而艱苦奮鬥的精神,應當不斷追求新知。這就要求數學課程適當介紹中國教學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闡述課程內容,有意識地體現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實驗教科書》用“精簡實用”的選材標準來滿足這些要求。

(二)數學的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

1、初中數學課程應是代數、幾何、分析和概率這四科的基礎部分恰當配合的整體。數學研究對象是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基礎數學的對象是數、空間、函數,相應的是代數、幾何、分析等學科。它們是各成體系但又密切聯繫的,現代數學中出現了許多綜合性數學分支,都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產生並發展起來的。代數、幾何、分析在相鄰學科和解決各科實際問題中都有廣泛應用,所以中學數學課程應當是它們恰當配合的整體。

2、適當增加應用數學的內容。應用數學近年來蓬勃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分支和領域,應用範圍也在日益擴大,這種形勢也要求在數學課程中有所反映。從“新數運動”開始,到數學課程中增加概率統計和計算機的初步知識,説明了它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説明數學的發展擴大了它的基礎,對數學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1、系統性。基礎數學包括代數、幾何、分析,到19世紀末都相繼奠定了嚴格的邏輯基礎。任何一個數學系統都可以歸結為代數結構,序結構和拓撲結構這三種結構的複合。經過用公理化方法的整理,使數學成為一個系統的整體結構。

2、突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現代數學進行着不同領域的思想、方法的相互滲透。許多曾經認為沒有共同之處的數學分支,現已建立在共同的統一的思想基礎上。數學思想和方法把數學科學聯成了一個統一整體,所以我們應該體現突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實驗教科書》以“反璞歸真”的指導思想來滿足數學發展的要求。

(三)教育、心理學發展對數學課程的要求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對數學規律和學生的心理規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數學課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基於這種認識,對數學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可接受性。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方法都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數學課程內容要同學生已有的數學基礎有密切聯繫,其抽象性與概括性不能過低或過高,要處於同級發展水平,這樣才能使數學課程內容被學生理解,被接受,才能產生新舊知識有意義的同化作用,改造和分化出新的數學認識結構。   2、直觀性。初中學生在每個數學概念的學習過程中仍然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他們在學習新的數學概念時仍採用具體或直觀的方式去探索新概念。因此,數學課程應向學習提供豐富的直觀前景材料,着重向學生展示抽象概念的來龍去脈和其本質,也就是要“反璞歸真“。

2、啟發性。數學課程的啟發性就在於激發、誘導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機能的發展,不斷地使“最近發展區“的矛盾得到轉化,而進入更高一級的數學認識水平。《實驗教科書》用“順理成章,深入淺出”的指導思想來體現啟發性的要求。

(四)三方面要求和諧統一

上面論述了三個方面對數學課程提出的要求,它們有時互為前提,互相補充,而有時卻相互矛盾的,這導致數學課程設計的複雜性和艱鉅性。《實驗教科書》2012年初審通過之後的實驗中形成了16字指導數學課程設計的思想,比較恰當地統一了這三方面的要求。這16字就是“精簡實用,反璞歸真,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實驗教科書》的實驗證明,16字指導思想恰當地處理了理論和實際的關係,充分滿足了這三方面的要求。

二、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衡量初中數學教學的'標準,提高教學質量,是課程設計的必然要求。

在有了一個好的課程內容之後,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就有了基礎。如何大面積地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一直是初中數學教研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程。筆者幾年來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以我擔任的二0一三級為例談一些具體的做法,以此與初中數學教育界的同行一起切磋。

(一)、教師應熟悉學生,以便於教學的運作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對象,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又是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配合默契的依靠力量,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是為學生服務的。按照教育學的理論,教學是師生雙邊的共同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起着主體作用,要得到好的教學效果,在熟悉教材的同時,一定要熟悉學生,瞭解學生和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才能使師生們教學活動圓滿地完成。我是通過和個別學生談心、接觸,定期召開班委會以及進行雙基摸底來了解學生情況的。當時進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試,全年級七個班中,我們班有一個同學數學得滿分120分,這使在小學對數學失去興趣、對數學有畏難情緒的部分學生看到了希望,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採取的第一步是繼續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開始的幾堂課我給學生簡要介紹了數學發展的歷史,有關中外數學家的一些光輝事蹟等,尤其是給學生講了些趣味數學問題。例如:我讓學生任寫一個以5結尾的數字,我教能一口説出其平方的結果,學生都認為我是神算,我告訴學生,只要將5前的數字與其大1的數字相乘在其後補上25,即得結果,我還為學生講了數學家高斯的故事,1+2+3、、、、+100,如果蠻算,得花很長時間,但小高斯觀察了這個式子,很快得出了正確結果(1+100)×50=5050,並啟發學生,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定能將數學學好,這些為以後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三)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做到精講精練

在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興趣的基礎上,老師的任務之一便是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説,一個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培養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並使之能長久地保持下去。

我在給學生上新課的同時也在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彌補、加深、拓寬和複習鞏固。這方面必須對學生進行循序漸時地訓練不至於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精選例題,精選練習、避免機械重複、浪費時間。首先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基礎性要強、難度宜小,因為學生本身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俗話説:幾何幾何想破腦殼。要使學生相信他們並不是學得很差,並在第一次讓他們獲得較為滿意的分數,然後在訓練上逐漸加深難度。在訓練過程中,及時地完成較好的給予表揚、多表揚、少批評,哪怕學生有絲毫的進步,之後都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鼓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既重視基本能力的培養,又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要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的基礎掌握數學的規律,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並着重培養他們的能力,在對學生進行循序漸時地精講精練的基礎上,我指導每個學生都建立“錯題集”,對學習和作業訓練中做錯的題目進行分析,歸納,培養他們認真、細心、嚴謹的學習習慣和作風。

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在具體教學運作中,我讓學生自己進行章節小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自編測試題及給出詳盡解答、培養學生全面複習、歸納有關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可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並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此外,我在教學中還通過學生的多題同一解法,一題多種解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等能力得到協同發展。

(五)因材施教,做好轉差防差和培尖診跛工作

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學中要求承認這種差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應根據基本要求和通過選學內容,適應學生的各種不同需要。對學生有困難的學生,需特別予以關心,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通過講授選學內容和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在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的。對尖子生的輔導通過講授和提供較難的資料,組織參加各種數學競賽,佈置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試題,讓學生作練習等。在轉差防差方面,主要是對其進行個別輔導,如當面批改作業,指出並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特別是在思想上讓差生樹立學數學的信心,對差生的點滴進行表揚予以肯定,這樣便能大大提高和激發差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時刻注意那些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防止他們轉變成差生。   我所帶的二0一三級的學生,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做法,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切實可行的,並且成效較為顯著。

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11年審查通過的,2013年初審通過的數學教科書,每修訂一次,課程就越優化,知識就越實用,2013年初審通過教科書內容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這種設計反映了這些內容之間的聯繫與綜合,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其中對於“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以“課題學習”和“數學活動”等形式分散地編排於各章之中,這些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綜合相關知識的學習或全章的複習有選擇性地進行活動,不同的學習可以達到自己理想的成績。筆者認為一個好的課程設計更加有利於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更加有利於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更加有利於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教學質量提高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兩個重要方面

面對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我們應冷靜地對我們的教育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分析社會現實的要求,研究課程標準普遍實施的成果,確定了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地渡過這一教育觀念的轉化,為了適應當今的教育實際,紮實地開展課改,本人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研究得出一些膚淺的認識,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提高教育質量是課改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有着密切不可分的關係。

1、初中數學課程設計中知識的基礎性和綜合性是提高數學質量的基礎

整個初中數學課本的知識要基礎,不遺漏一個知識點,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一對一的剖析,點點相應例題,題題揭示數學規律,真正體現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真正地突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性。

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給了我們好的啟迪,某一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必須依靠相關學科的支持,在這種科技發展的背景下,人才的綜合素質已成為科學發展的至關重要的條件,因此必須跳出單一學科課程體系的侷限,借鑑國外綜合課程改革的經驗,在初中數學課程設計中適當滲透與數學相關的知識,為培養實用性,綜合性高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初中數學課程設計中的體例設置的靈活性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靈魂

初中課程設計體例的設置需要改變難、繁、偏舊的現狀,進一步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翻開初中教材,不難看出其中所溢出的學術理性主義課程觀念,一幅幅遠離學生生活和現實的模式化的圖景,缺乏生活意義的課程體例迫使不家務事在課程運作中被動學習,學生沒有真實生活的愉快體驗,這種體例充斥着單調、枯燥、乏味甚至無聊的機械重複練習,更沒有生活的激性,喪失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眾所周知,中國學生通過這種體例的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解題技巧等方面可能具有很強的優勢、但中國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力不強,缺乏情感體驗,自尊、自信不足,為了適應科技的飛速發展,參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競爭,必須徹底改變這種落後體例,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質量。

在初中數學課程體例安排上要注意創設互動情景,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中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對話與交往,建造一種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而是彼此形成的一個共同體。初中數學課程設計應貫徹新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則只能死記硬背。教師的職責不僅在於引導學生認識和積累事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有總結、歸納、推理等方法的學習和運用的機會,這就需要創設互動情景,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於學習,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質量。

3、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要保證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要面向初中學生全體。初中數學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並且課程是評估數學質量優劣的主要依據和標準。為了每一個學生,課程設計一定要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精心設計,合理安排,促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一方面它應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形成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它應為他們的身心發展創設一定的條件,讓他們主動探索、體驗、學會適應社會生活,形成創造能力,促進情感、興趣和愛好的發展。

時代是在不斷進步的,教育是在發展變化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斷更新的,新的課程標準和實驗才剛剛啟動,廣大一線教師同仁的認知並創造出有價值的實驗才剛剛啟動,廣大的一線教師同仁的認知並創造出有價值的實驗成果學有一個過程。筆者在此膚淺地談論初中數學課程設計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係還不夠深刻,但我願與初中數學屆的同仁一起運用新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知識的形式,但更關注學生的品德審美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發展,關注知識的科學傳授,但也關注學生信息的收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更注法學生的興趣激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總而言之,設計一個好的課程內容,更有利於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一切設計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設計,設計為了學生的一切。

標籤: 論文 數學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7vg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