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所謂的情景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學生營造出課堂學習的氛圍,從而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能夠激發起學習的興致,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採用情景教學已經不是什麼新奇的方式,但是很多教師沒有能夠在課堂上有效的對於情景教學法進行應用。因此,本文在立足於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對情景教學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展開討論。

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情景教學;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習是學生鞏固和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學習到知識會比之前更進一步。但是對很多初中生來説,因為年齡還不夠成熟,所以在上課的時候還是不能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教學之中,因此教師就需要通過不同的上課形式,來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中。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情景教學法,而且在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進行課堂教學,是很多語文教師都會採用的方式。其中不同的教師會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在不同的方面。本文將在結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對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閲讀這一部分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一、通過實地感受為學生營造教學情景

在初中語文中運用情景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其實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如何讓這個情景能夠達到一個有效的效果,而這恰恰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很多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是通過圖片來給學生導入一下,就當作是情景教學法了。其實情景教學法應該是貫穿與一整堂課程當中,而不是僅僅是導入。同時最重要的是情景教學法展開的形式可以是多種的。除了圖片之外,還有別的方式,實地感受就是其中的一種。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春》這篇文章的時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體會文章中所描繪的不同層面的春天的美。那麼,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才能使學生能夠在閲讀的時候,通過文中的語句來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呢?這個時候,老師便要善於營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閲讀環境,其中這種閲讀環境就是情景教學法的一種。一般來説,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個情景,會在課前準備一些有關課文內容所描繪的景色相同的圖片來給學生觀看,其中這些圖片多數是來自多媒體網絡設備。雖然説這種方式也是可以很直觀給學生看到春天的美景,但是圖片畢竟有限,不能一直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體會和感受。因此,教師在進行這篇文章內容講授的時候,要懂得利用起學校的風景。教師可以將學生從課室內帶到課室外,通過親身觀看和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來為學生營造課文閲讀的氣氛,這絕對是比圖片展示更好的情景教學。而且這一氛圍是貫穿整一節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理解每一個句子的時候都能找到真實的感受。

二、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情景教學

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之中,利用情景教學來營造課堂氛圍,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媒體設備。對於很多教師而言,上課用得最多的是電腦,只是通過電腦將找到的圖片通過PPT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其實教師忽略了學校的多媒體設備除了電腦還包括投影儀,而且很多投影儀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投影的,這樣直接就給到學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世界百事的感覺。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電腦和投影儀結合起來運用,從而進行課堂的情景教學。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生閲讀《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電腦設備,上網給學生尋找與文段相對應的濟南冬天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先將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有一個大致的感受。然後在細緻文段閲讀的.時候,就要利用其投影儀,將之前在網上找到的圖片,通過投影儀全方位的投影在學生眼前。通過兩者相結合的形式可以給到學生更加完整的課堂氛圍印象,學生也能一直保持在濟南冬天盛景的這種情景中進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閲讀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致。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推進情景教學,不單單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內涵,活躍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而且還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致,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雖然説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引用情景教學法是非常明智的舉措,但是教師在運用的時候還是要適當的對其進行創新,不能永遠只是單一的利用圖片來進行展開。而且就算是圖片教學,在初中語文閲讀教學中,也要具體的落到某一段落、某一句子的實處,這樣才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作用,從而為實現教學目標提供一些更加有效、更加便捷、更加有趣的課堂教學途徑,進而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的一個質的提升和飛躍。

參考文獻:

[1]李建中.多媒體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16):24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lyo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