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職業道德的專題論文

職業道德的專題論文

職業道德是職場人士的重要修養之一。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職業道德的專題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職業道德的專題論文

職業道德的專題論文一

摘要

法官作為一種職業,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因法官與司法公正、社會公平緊緊相連的特殊性,對其職業道德的要求相比其他職業更為嚴格。法官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更大的強制性、獨特的示範性的特點,並確立了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等基本準則。最後,基於哲學視角的價值概念,依次分析了法官職業道德對法官個體、法官羣體和整個社會的價值。

關鍵詞

法官;職業道德;價值

一、法官職業道德概述

法官有“法律帝國的王侯”、“法律的保管者”之稱。主要是正確地適用法律,公正地解決紛爭,實現社會正義,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有效地維護國家安全大局。法官作為社會的一員,又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羣體,所以,法官道德涵蓋了法官作為人的個體道德和法官作為特殊社會羣體被要求應具備的道德(即職業道德),是一種帶有職業屬性的特殊個體道德。本文所探討的法官道德、法官職業道德特指後者,即法官作為特殊社會羣體被要求的高於社會對一般社會個體的特殊道德要求,與其他職業人員的道德相區別的部分。所以,“法官職業道德是調節職業集團內部法官之間關係以及法官與社會各方面關係的行為準則,是評價法官職業行為的善惡、榮辱的標準,對法官有特殊的約束力。”

二、法官職業道德的特點和基本準則

(一)法官職業道德的特點

1.鮮明的政治性。法律作為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着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國家統治階級利益的體現者,代表着法律的公正和權威。法官職業道德行為規範應忠於法律,忠於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2.更大的強制性。這主要表現在法官職業道德有一部分與國家權力機關相聯繫,將法官職業道德規範納入到法律條文中,以法的形式規定下來,上升至法律、政策、規章、制度層面。法官一旦違反了職業道德,可能不僅要受到道德譴責更要受到法律的制裁。3.獨特的示範性。法官是司法裁判的主導者,是公平和正義的化身,評定着是非曲直、善惡美醜,法官特殊的身份使法官職業道德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風氣、道德楷模的形象,對公民的道德、行為發揮着示範和引導的作用。

(二)法官職業道德的基本準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將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保障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最高價值和最高境界,是實現法治的保證,更能彰顯社會的公平正義。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用水流和水源的比喻將一次不公平的審判的危害和十次犯罪的危害作比較,説明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法官在工作中應堅持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忠於憲法和法律,維護司法獨立審判,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人情的人情關係的影響,並要堅持公開審判。2.提高司法效率“公平與效率是審判工作的主題,如果司法效率得不到保障,公平也不可能實現,公平是目的,效率是手段。”[2]西方有句格言:“遲到的正義乃是非正義”。法官要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勤勉敬業,精益求精,應注重效率,有效控制各項訴訟活動時間,減少拖沓,並及時掌握案件進度,減少成本,確保審判效率。3.保持清正廉潔清正廉潔法官首要遵循的職業道德。“公生明,廉生威”,法官可以説是人民心中的正義之神,代表着法律的權威、法院的形象,職責的行使直接關係到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法官應做到清正廉潔、秉公執法、剛正不阿。4.遵守司法禮儀“司法禮儀是司法主體在司法活動中長期形成並得到共同認可的有關儀表、儀態、儀容、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規範或程序。”[3]司法禮儀事關法律的權威、司法機關的公信力和法官職業形象。法官良好的儀表和文明的舉止,有利於樹立和維護法官羣體的良好形象和人民法院的尊嚴。5.加強自身修養隨着我國建設法治中國進程持續不斷的推進,迫切需要法官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法官必須立足當下,與時俱進,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擔負起依法治國的重任。一方面要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另一方面要堅定信念,保持對法律的敬畏之心。6.約束業外活動法官的業外活動是指法官的司法職責範圍以外的一切社會活動的總稱。法官的業外活動或多或少地影響着法官職責的履行,健康有益的業外活動有助於提升法官的責任感,恪盡職守,不當的業外活動則會醜化法官形象,減損法律權威,影響公平與效率的實現。

三、基於哲學視角的法官職業道德的價值探析

(一)哲學上的“價值”

哲學上的“價值”是一對關係範疇,“就是指客體的存在、屬性及其變化同主體的尺度是否相一致或相接近。”[4]主體和客體是人類對象性活動中兩個既對立又聯繫的實體性要素,表述的是兩者在實踐活動中的不同地位。主體是指實踐者、認識者或任何對象性活動的行為者本身,即對象性行為中作為行為者的人;客體則是指實踐和認識的對象。

(二)哲學視角下法官良好職業道德的價值探析

從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去看價值的本質和價值的存在,任何價值的存在都要以主體對這種與自身尺度“相一致”關係的評價為邏輯前提,價值判斷就必須依據主體對客體是否與自身尺度相一致作出判斷。所以,在用哲學上的“價值”概念分析法官職業道德有何價值時,將法官職業道德看作價值關係的客體,因為價值有鮮明的主體性,因此針對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價值表現。1.當法官個人作為主體時,作為客體的良好職業道德對於法官的價值體現為法官人生價值的實現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法官作為社會主體的價值客體的人的社會價值,即法官對他人和社會的價值。法官忠於職守,懲治險惡,為民眾主持公道,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也就體現了他的社會價值。一方面是法官把自己的行為作為自己的對象即客體,自身的行為對自身需要的滿足,也即人的自我價值。表現為法官從職業得到的物質生活的滿足和精神世界的滿足,以及贏得的他人、社會對自己的認可等。擁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法官會始終存有對法律、對職業的敬畏之心,並會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自己慎獨自律,忠於職守。在工作中,就越做到在複雜的社會現實中分清是非曲直,在權貴勢力相脅迫下面不改色,在金錢美色的誘惑中毫不動搖,始終如一地恪盡職守、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懲惡揚善,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公僕,在法官這一職業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職業又能帶給日常生活更多的保障,極大地滿足他物質精神文化的需要,使法官收穫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良好的職業道德保障法官忠於職守,實現人生價值,同時也會不斷督促自身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達到更高層次的道德水平,成為法官隊伍中的高潔之士。做到始終有正義感,始終忠於國家的法律,不在司法審判活動忠於事實、公平正義,不摻入私心,不計較個人利益的得失,不就範於黑惡勢力、權貴勢力、險惡勢力、流言。2.當法官職業羣體作為主體時,作為客體的法官良好職業道德的價值體現為法官良好羣體形象的樹立道德還具有形成特定羣體和社會成員的羣體精神的價值。法官的職業道德作為客體不僅對法官個人關係重大,也關係法官這一羣體的形象。法官不是作為單個人獨立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個體與法官羣體互不分離,有言道,“觀一葉而知天下秋,窺一斑而見全豹”,在某種層面上,個體往往代表着整體,法官個體的形象、言行舉止也常被無形放大為整個法官隊伍的羣體形象。而且法官這一職業作為抽象的概念,民眾在日常生活是通過接觸一個個具體的法官來認識整個法官羣體的,對某個法官個人的道德評價也影響着社會對法官羣體的道德評價,以及對法官這一職業的認同和尊重。可以説每一位法官都表現着法官羣體的整體形象,對法官羣體的整體形象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道德敗壞的法官個體會玷污整個法官羣體,而道德高尚的法官則會為整個法官羣體的形象加分。職業道德良好的法官在工作中肯定會受到民眾的尊敬和愛戴,也會受到同行更多的敬佩,在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的基礎上,肯定會對其他法官起到榜樣示範作用,將他高尚的道德輻射到更廣範圍,提升整個羣體隊伍的道德品質,在人們心中樹立起法官這一職業和這一社會羣體的良好形象。3.當整個社會作為主體時,作為客體的法官良好職業道德的價值體現為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需求的滿足主要體現在對社會發展精神方面和法治建設方面的滿足。“上有好者,下必有甚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5]法官作為國家公職人員,他們的道德情況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通過法官個體的身體力行來帶動法官整體的法官職業道德,繼而以法官整體的優秀職業道德行為帶動各行各業職業道德水準的提升和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這是法官職業道德積極示範和引導作用的體現。”[6]擁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法官才又可以稱為是公平正義的化身,他們的每一次秉公執法、伸張公平正義都向社會傳遞着正能量。司法權作為公權力,它的行使情況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建設情況。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一,它的目的在於早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法治國家必然要求良好的司法保障作為法律條件,而良好的司法保障必然要求法官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法官若能忠於職守、符合良知、公平審慎地處理每一件案件,那麼司法公信力和法律權威必定很好的樹立,將有利於法治國家的建設。

四、結語

社會對法官職業道德有着特殊的要求,在哲學視角下思考法官良好職業道德的價值,會發現它表現為不同的價值,對於個體來説,有助於實現人生價值、提升道德修養;對於羣體來説,有助於在社會中樹立良好的羣體形象;對於整個社會來説,有利於早日建成小康社會。由此來看,更應該加強法官職業道德的建設。

職業道德的專題論文二

摘 要:

高職學生是我國未來新增勞動力的重要來源,其職業道德素養,直接關係我國經濟社會能否健康發展。當前,大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由於缺少有效的實踐路徑,因此,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關鍵詞:

職業道德論文

一、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職業生活在人生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學作為學生步入職業生活的準備階段對其職業生活起着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是生產、服務崗位的一線工作者,職業素養教育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必備環節。職業素養就是職業人在從事職業中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質和能力。其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從表現形式上分為顯性素養和隱性素養。顯性素養是指一個人的專業技術素養,隱性素養屬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範疇的產物,更側重於一個人的德性。因此,作為職業素養中的關鍵內容,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對學生求職、就業和發展起着積極作用。目前,大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大多依靠學生的思想政治課中的道德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不能體現出高職教育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存在片面地將道德教育等同於職業道德教育的情況。另外,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學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量化標準,往往簡單地把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道德培養混同。課題組對用人單位的調查結果顯示,52.3%的單位認為高職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48.6%的單位認為高職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有31.2%的單位認為高職大學生“職業道德水平低”。這就直接導致在就業中出現求職者和企業互相“吐槽”的現象。一方面企業普遍認為當代大學院校畢業生眼高手低,沒有吃苦耐勞的實幹精神,另一方面廣大求職者認為大多數企業對自己不夠重視,安排給自己的工作技術含量低,不利於自身價值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從合格人才培養的高度,認識到大學院校開展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對大學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為培養更多發展型、複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為國家企業轉型和科技創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現狀調查分析

大學院校學生個體職業道德素養參差不齊,從課題組對在校高職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能夠意識到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誠信精神的重要性,但在身體力行方面存在欠缺。總體來看,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問題:

(一)團隊協作精神缺乏。大學院校學生合作意識淡薄,缺乏團隊精神。在問到“你是否是以個人為中心去完成實訓”時,有36.1%的學生回答“是”,另外18.3%的學生回答“偶爾是”,能夠和同學一起協作完成實習實訓的學生佔被調查的學生總人數的45.6%,不過半數。

(二)遵守紀律意識薄弱。部分同學在中學時期因成績較差而受到學校和教師的冷落,養成了懶散、紀律意識淡薄的習慣。當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被問到“面對所在集體或工作單位的規章制度,你如何做”時,僅有16.9%的'學生選擇了完全遵守規章制度,13.9%的學生選擇了自己認為合理就遵守,不合理的視情況而定。

(三)誠實誠信意識缺失。一些同學把誠實守信看做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但他們認為在實踐中堅持誠實守信很難。比如在問到“如果你要申請減免學雜費或者困難補助,你會對你的家庭怎樣描述”時,71.4%的學生選擇了“基本照實説”,只有34.3%的學生選擇了“如實説”。

(四)個人社會價值實現認知與實踐能力不平衡。大學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知識水平與職業道德素養實踐能力相比,後者遠遠低於前者,這與對用人單位調查中,認為高職大學生缺乏吃虧耐勞的實幹精神是一致的。部分高職學生在價值觀上存在功利主義傾向,重視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的學習,忽視職業道德素養的實踐,更談不上內化為價值追求,外化為行為習慣;重視物質價值,忽視精神價值;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忽視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表現在求職上,他們對工作地點是否在大城市、薪水是否豐厚更關注,對社會價值實現,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貢獻關心不多。

三、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從培養對象上分析,高職學生自我認同感差,導致漠視職業道德教育。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還處於起步階段,突出表現在現階段我國沒有形成系統的分層次分類別的高技術人才培養學校,而且在人才選拔上也存在重分數輕能力的問題。大學院校學生在社會中的認同感偏低。加上高等教育擴招,生源大戰,導致大學院校在高考錄取中面臨大量低分錄取的現象。與普通高等學校比較,大學院校錄取的學生自認為是高考的失敗者,多數成績較低,如河北省2013年高職錄取分數線僅180分,多數學生存在自卑感。有些同學高中時期學習中等,進入職業院校以後表現出強烈的“失落感”,因不甘心進入職業院校而苦惱,又因前途渺茫而迷茫,最終形成得過且過的心理。有些同學高中時期由於成績較差而受到教師的冷落,致使這部分學生紀律意識淡薄、自主學習能力很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進入職業院校後,普遍存在厭學、逆反情緒,對自己將來要選擇的職業缺乏應有的尊重和榮譽感,形成功利性思想,以致對自己人生的規劃、職業生活的選擇中將學習技能當成唯一目的。以上種種原因便形成了對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和養成不重視的現象。

(二)從培養主體上分析,大學院校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體系不健全。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職業道德素養培養課程體系不健全。現有的職業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兩課”中的思想道德修養部分完成,由於課時限制,存在僅傳授理論知識,缺乏有效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載體,不適應現代企業需要,理論與社會實踐脱節現象。此外,大學院校職業道德素養培養主要依賴有課時安排的顯性課程,沒有或忽視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等課外隱性課程在職業道德素養培養中作用的發揮,還未形成健全的課程體系。二是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教育方法單一。現有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僅由“兩課”課堂教學完成,受課時限制,教師大多以講授為主,主要注重職業道德知識的傳授,授課內容枯燥、方法單一,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參與程度不高,課下缺少實踐指導,導致他們普遍認為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職業道德素養沒有更深的認知。三是從事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人才不足。大學院校大多忽視對思政工作者的培養和投入,專門的職業道德素養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有的學校即使開設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方面的課程,大多是由“兩課”教師完成講授,但教師的學科理論背景和工作經驗都與高職學生的職業選擇有較大差距,且不能參與學生實踐培養,因此無法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實訓和實習工作中面臨的思想問題,學生職業道德素養養成方面更是無從下手。

(三)從培養觀念上看,傳統的職業教育觀念注重職業技術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實踐,忽視了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僅有知識、沒有技能的高職生是廢品;僅有技能,沒有知識的高職生是次品;僅有知識、技能,沒有職業道德的高職生是危險品”。就用人單位回饋的信息來看,企業招聘學生時,不僅注重學生的現有職業技能,更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利於企業的培養重塑,長期發揮作用。部分學生被用人單位退回並非他們的職業技能不合格,而是因為其職業道德素養總體水平較低。因此,大學院校必須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通過有計劃地對學生職業意識、團隊精神、愛崗敬業、遵守紀律、市場競爭等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實踐,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外化為學生的自覺習慣,才能實現大學院校的培養目標,培養出合格的高級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

四、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大學院校畢業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增勞動力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業道德素養直接影響個體就業和企業發展,影響社會勞動力的整體素質。課題組經過在學生中的實踐,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一)轉變觀念,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工作在大學院校中的地位。轉變學生培養中重技能輕德育,更輕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觀念。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和職業技能培養結合,同等看待。只有大學院校真正意識到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是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才能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所需的人、財、物的投入,為構建適合大學院校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途徑創造條件。

(二)加強培訓,提高從事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工作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更新教師的培養理念,不僅向學生傳授關於職業道德素養的知識,而且向學生傳授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能力同等重要的理念,傳授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方法,幫助學生制訂培養方案和養成計劃,要求學生將職業道德素養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外化為行為習慣,為高質量就業和個人成長成才打下基礎。

(三)拓寬思路,形成系統的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途徑。課題組經過研究與實踐,感到要提高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必須拓寬思路,形成系統的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途徑。首先,發揮思政課堂主渠道作用,全程開展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新生入學後,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除教材內容外,專門增加高職生涯規劃內容,把職業道德素養作為成才的必備內容,教會學生如何規劃,掌握修養方法。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要求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實現個人價值儘快成長成才結合,讓學生從理論上掌握進行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其次,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實踐平台。一年級上學期開展籃球比賽、拔河比賽、迎元旦長跑比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一年級下學期開展唱紅歌比賽、25公里遠足,值周義務勞動,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吃虧耐勞精神;二年級上學期,開展拓展培訓、高職生涯規劃比賽,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團隊精神和誠信意識;二年級下學期,開展國旗下的演講、心理健康培訓,創新技能大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精神價值追求和敢為人先的精神。三年級,通過“校中廠”“廠中校”等方式,開展企業頂崗實習,用企業環境培養學生和企業要求的職業道德素養實踐。再次,開展傳統文化、區域文化、企業文化進校園活動,如:通過素質教育課堂講授“弟子規”等傳統文化、圖片展覽、紅色參觀等方式、介紹古今中外,特別是學校所在區域的名人職業道德素養方面的事蹟,先進企業在職業道德素養方面對員工的要求和紀律等,讓學生切實感受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是社會永恆的要求,從而提高修養自覺性,並不斷外化為行為習慣。還有比如訂單班、企業冠名班等形式,校企共同育人,借鑑現代企業管理的模式拓寬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途徑。

(四)創新機制,完善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考核和保障辦法。建立科學的考核和保障辦法,把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水平作為畢業成才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實現他律和自律的結合,既是衡量學生職業道德素養水平的要求,又是對大學院校人才培養水平的評估需要。從高職學生入學開始,給學生下發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手冊,在職業責任、職業道德意識、職業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競爭意識、遵守紀律、集體榮譽感等方面設定分值,細化到每項活動,每學期進行檢查總結,學生畢業時,把職業道德素養培養養成情況作為取得畢業證書的重要依據之一。學校通過健全專門機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項經費、職業道德素養培養制度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保障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實施。

總之,大學院校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水平將影響未來社會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的素質要求日益提高,這不但反映在科技進步對專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反映在企業文化、制度、職工的職業認同、職業精神等軟實力因素對於企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科學研究大學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成因,找出解決辦法,對形成系統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d04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