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語言教學結合的新視角綜述的論文

語言教學結合的新視角綜述的論文

本章深入討論了現有的語言學理論和語言學習理論,一些學習理論與其對應的語言學理論矛盾,一些學習理論缺少具體的教學法,只有概念整合理論很好的解釋了學得的知識與習得的知識如何相互聯繫產生了相應的語言水平。本章提出了一個整合過程驅動語言學習的模型———Blend-structureModelofLanguageLearning,整合發生在目標語的輸出和母語的圖示之間,中介語的部分圖示化和母語之間,中介語的部分圖示化和目標語的輸出之間;儘管這個模型還在建議階段,作者從七個方面展示這一模型如何能夠解釋語言學習過程的核心特點。基於這個語言學習的整合結構模型,作者還通過實例探討了學生髮生錯誤的過程,重點關注了學生內化目標語概念基礎的程度及其在他們母語中的反映。第八章是全書的總結,隱喻是人類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對隱喻的理解應該改變我們感知教學法的方式。在考慮教學方法時,認知要先於社會因素;概念隱喻表明了一種文化構造一種語言的機制,語言學習是文化參與而不是文化歸順,因此文化移情也是要考慮的。情感因素益於語言學習,隱喻本身就是語言的情感掛鈎(affectivehooks):學習者可以通過隱喻操縱語言來表達自己感受到的經驗,隱喻打破了範疇的界限,通過關聯的網絡尋找到了連貫且契合的表達,隱喻還賦予詞彙情感意義,這樣詞彙被記住和使用的機會就增加了。理解意義的物質基礎、探索意義的空間構建都是教學法需要考慮的因素,注重參與的教學風格更有助於教學效果的實現。

語言教學結合的新視角綜述的論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這是學術研究的最終目的,但卻不容易實現。通讀全書,Holme的形象躍然紙上,他既是一位通曉語言學和語言教學理論的學者,又是一位腳踏實地、擅長教學的行家。本書的理論論述都與具體的語言現象或教學實例相結合。即便第三章在批判的論述其他流派隱喻理論時,Holme也不忘發現這些理論在語言教學中的可用之處,給出了多個具體的教學實例,還鼓勵教師不要受到理論流派的限制,充分發掘各種理論的實用性。

2內容豐富,角度眾多

國內多數的隱喻研究以研究語言現象為主,探討隱喻與教學的研究一些為宏觀論述,如王寅、李弘(2004)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隱喻能力“三合一”教學觀,一些為實證研究如姜孟(2006)關於學生隱喻能力的實證研究,趙桂英(2011)等關於概念隱喻標記性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實證研究;只有少數涉及到了具體的課堂教學,如劉豔等(2011)討論了概念隱喻在介詞教學中的應用。Holme此書從多個角度展示了隱喻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包括詞彙與習語教學、閲讀教學、語法教學、寫作指導等等,內容非常豐富。書中一些隱喻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非常巧妙,如定冠詞用法教學與原型衍生出的圖示相結合等,這種結合會給讀者帶來了新的靈感,啟發很大。

3實用性強,易於操作

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示的Holme本人的教學實例,真實詳細的記錄了課堂設計、師生互動、教學過程等。雖然Holme強調本書注重的是宏觀的教學法,並非為了突出具體的教學技巧,但書中出現的大量的課堂活動的確具有實用性。這些教學實例一方面幫助讀者理解理論論述。另一方面對於教師讀者來説極具啟發,操作性強。書中提及的一些課堂活動,如通過+EVENTISLOCATION+隱喻進行的不定式學習、通過小品詞圖示“Upisdynamic”進行短語動詞(phrasalverb)的教學等,稍作調整就可以用於我們的英語課堂。

4重點突出,方便教師閲讀

本書每章的小結都專門為語言教師提供總結和建議,不僅針對性強,也方便了教師查閲相關結論。不僅如此,文中經常用“teachersshould...”等類似的言語對教師進行重點提示。本書既可以作為語言學理論學習的讀物,也可作為英語教師的教學參考。本書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個別章的小節標題安排不夠清晰,給讀者帶來些不便。另外,如果書後能夠附上書中課堂實例的目錄,就會更加方便讀者查閲和使用。簡言之,本書是一門難得的將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源於課堂教學又具理論指導意義的好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xklg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