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農村遠程教育的管理與實踐應用教育論文

淺談農村遠程教育的管理與實踐應用教育論文

摘要:國家“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是根據信息化進程迅猛發展的國際趨勢和我國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要求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是加強農村教育工作和促進農村信息化的重要結合點,有利於提升農村教育水平;有利於改變農民的思想文化觀念,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有利於縮小城鄉教育之間的“數字鴻溝”。1.農村遠程教育管理意義分析。2、農村遠程教育實踐應用的背景分析。3、農村遠程教育管理的目標。4、農村遠程教育實踐應用教學優化。5、遠程教育管理與實踐應用方法。

淺談農村遠程教育的管理與實踐應用教育論文

關鍵詞:農村遠程教育工程 管理與實踐應用 信息技術 教育資源

信息化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基於互聯網Internet的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着人們的生存方式和學習方式,面對信息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傳統封閉的教育教學模式和落後的學習方式正受到巨大沖擊。因而,適時構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開放式教育環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新框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遠程教育是以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現代網絡通信技術為基礎的高科技技術,我們常説的“數字化”與“網絡化”是其主要技術特徵。從數字化來講,可以簡單分為:硬件、軟件和人件;從網絡化來講,可以簡單分為:天網、地網和人網。因此,遠程教育並不是孤立地使用這些技術,而是相互結合整體兼容地運用這些技術,實現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對接與跨越。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是為了貫徹國務院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由國家投入巨資,研發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縮小東西部教育差距,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的一項重大項目。

一、農村遠程教育管理意義分析

2003年11月,隨着第一批基層遠程教育工程電教教師骨幹培訓的結束,我市“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正式啟動,至今基本上形成了遠程教育的框架體系。因此,及時開展遠程教育工作對於改變陳舊的教育理念和落後的'教育模式、發揮“天網”資源的優勢、促進教學改革具有廣泛的理論指導意義和顯着的實踐應用價值。

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應用,保證“設備天天用、教師人人會、學生個個學”,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關鍵所在。遠程教育要把遠程教育的應用作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突破口,與農村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有重點地解決問題。使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真正見到實效。

對於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促進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的研究,在許多學校得到了普遍重視,也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但是受教學手段和教育資源的制約,大都存在着以下不足:學校硬件設施的多樣性和不平衡造成研究成果的侷限性;研究往往側重於某一個環節或學科,系統性不強,尤其缺乏穩定的教育資源的全面支持;教學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困難大,不能很好地發揮科研成果的理論指導價值和實踐應用價值。

二、農村遠程教育實踐應用的背景分析:

近年來,我市投入大量資金在全市範圍內普遍推廣,目前為我市新增345所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學校,建成多媒體教室22間、微機網絡教室22間、衞星地面接收站243個、光盤播放點102個;新添置計算機969台,使我市中小學計算機生機比提高到21:1。由此可見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資源在我市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而遠程教育環境下優化教育教學的實踐工作才開始起步,如果缺乏符合當地實際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經驗積累,必將制約遠程教育效益的發揮,遠程教育資源將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針對不同發展層次的學科實際,深化我市教育改革,推進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具有一定的作用。

我市在電化教學方面,城區學校已經具有超前的信息技術設備、技術、經驗的示範性,十分重視教學研究工作,在新課程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支穩定的高素質教學研究骨幹隊伍和濃郁的教研教改氛圍。

近年來,全市教師又進行了全員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初級培訓,98%的教師達到計算機初級操作水平,並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為契機,從理論和教學實踐兩個環節很抓教師信息化素質和技能的提高,各位教師也以此為契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校本研究活動。目前,全市共有30幾名教師參加了省級培訓,200名教師參加並系統接受了市級現代遠程教育理論及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培訓,數千名教師參加了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校本培訓,能比較熟練地操作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從事教學工作。但是,目前,我市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尚在初始階段,遠程教育設備還沒有成為學生學習認知工具的一部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沒有得到加強,這也與農村中小學生信息技能缺乏系統培養有關,同時也反映出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利用網絡資源的水平和條件環境尚不具備。

目前,我市遠程教育應用的總體教學模式趨勢是:“教學目標——引入資源——教學展示——學習提高”。雖然從整體來看還處於教學輔助的階段,但它比較符合農村教育目前的實際現狀,並且還有繼續擴展深入的餘地。

這一基本模式在不同的條件下有不同的側重點:

1、光盤播放點。光盤播放點主要裝備在教學點,學生人數幾十個人,教師幾名,教師信息技能欠缺,但是經過培訓能掌握光盤播放系統的使用方法,在配置全套教學光盤的條件下,也能開展多媒體教學。因此光盤播放點設備使用模式採用“實時播放”,資源的教學應用模式主要是:“教學目標——播放展示——學習提高”。其目標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拓展學生的視野。

2、衞星教學收視點。主要裝備在完全小學,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對教師的技能要求也高。這一層次的設備使用主要採用“電教室應用”,即將學校建立電教室作為遠程教育資源教學應用的場所。在資源應用的方式上大多是演示式教學模式的範疇,朝着學生的自主性發揮方向邁進。

3、計算機網絡教室。鄉村初中建設的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從功能上看已經具備了兩方面的職能:對模式一和模式二學校提供資源補充,同時還是當地教育信息化的主導力量。由此,學生可以學習信息技術,上網學習瀏覽,接收衞星數據廣播,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學校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教室對教師進行培訓,其教學模式當以“網絡化的自助”教學為主。

三、遠程教育管理的目標:

1、探索遠程教育環境下教學管理與評價模式。

2、探索代遠程教育設備、技術及資源為依託轉變教師觀念、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信息素養的途徑和方法。

3、探索遠程教育資源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點,建立師生和諧互動的課堂創新氛圍。

4、探索遠程教育資源的應用和開發,提高學生信息的獲取、處理及應用能力,在發現問題、發表見解的過程中創新精神能力得以培養。

5、探索視聽技術、衞星傳播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的熟練、合理應用,為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注入活力,從而帶動農村教育面貌的深刻變化。

四、遠程教育實踐應用教學優化

1、遠程教育與課堂教學——構建網絡環境下主體式創新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在中小學多學科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和播放光盤,構建多媒體電子備課流程,創造交互式的網絡課堂環境,促進課堂教學多維關係生成,爭取師生花費最少必要時間,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學效果。

2、遠程教育與學習方式——構建以“IT”作為認知工具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適應和活動能力。

信息社會化的發展促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要具有信息適應能力,信息活用能力,這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初步具有信息判斷、選擇、整理、處理、創造、傳遞的能力。

3、遠程教育與課程資源整合——構建信息化的資源整合模式。

通過開發多媒體課件,編輯多媒體教學模塊,創建具有圖文、音頻、影像、動畫、虛擬現實等功能的學科多媒體教材、校本網絡專題課程和各類站,促進教育時空的多維組合,使學生能在網上自主探究學習和互動交流。

4、遠程教育與校本資源開發——構建交替共享的資源開發模式。

與校本研究、校本課程、新課程實驗緊密結合,彙集整理教師原創論文、課件和課堂錄像,學生實踐活動、電腦製作等創新素材,創建遠程教育資源與校本研發資源交替共享的網絡平台。

五、農村遠程教育管理與實踐應用方法

1、建立規範的電子備課操作規則

由各實驗校課題組負責人主持,提前一週備課,研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易混點和教法、學法、信息技術組合設計及練習設計;各備課組成員分章節,負責設計電子教案,充分利用衞星教學收視點提供的教育資源、素材資源或多媒體課件資源,藉助電腦和語音教室的電教平台,實現超文本鏈接或下載加工,編輯成為課堂教學共享課件;各備課組成員下載、修改、補充、完善,最後形成個性化電子教案。

2、綜合運用模式,整合優化過程

形成在網絡環境下突出學生主體性、差異性、創造性為基本特徵的所謂互動課堂教學模式。

3、活動項目與定量評估的結合。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每學期擬好一份電教計劃,寫好一份電教教案,上好一節電教課,制好一個課件,撰寫一篇電教論文;組織開展電教優秀論文、課題研究、教學設計方案、教師個人主頁、多媒體教學課件、學校網站、電子辦公評選活動,分級評比、量化積分。

總之,切實做好遠程教育管理與實踐應用,保證“設備天天用、教師人人會、學生個個學”,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關鍵所在。把遠程教育的應用作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突破口,與農村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有重點地解決問題。使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真正見到實效。

參閲資料:

《現代教師走進教育科研》 張民生 金寶成

《中國新教育風暴》 王宏甲

《論信息時代教師角色的轉變及師範教育的發展趨勢》 柯森 載《教育研究》, 1997 年第 6 期。

《江西電教》 06年5月10日江西電教館網站新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kz3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