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低碳概念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實踐初探論文

低碳概念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實踐初探論文

因為城市是由大量建築所構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儘管如此,結合低碳概念的城市景觀設計方法研究一直沒有系統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缺乏較全面的方法綜述。因此,對低碳概念中與城市景觀具體結合並加以實踐利用的部分尤為值得我們關注與探索。

低碳概念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實踐初探論文

一、低碳概念的景觀分類 低碳概念在景觀中可以分為的減碳和固碳這兩個方面對低碳生境進行營造。低碳是不僅與社會環境密切聯繫的概念,也與民生息息相關,因此不論在減碳或固碳環節,都需要同時從宏觀規劃和微觀設計上對其進行分析與探索。

二、營造減碳式景觀生境的規劃與設計手段 景觀中的減碳概念,其落腳點很大程度上體現在碳能源的循環與再利用,即低碳景觀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主要的碳源來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減碳可以從其城市宏觀戰略上進行把控,同時在微觀上對景觀設計方法與技術進行改進。從規劃戰略方面,懷來的“零碳城”模式對低碳景觀的營造具有啟示意義,所謂零碳並非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匯可相互抵消的動態碳平衡。清潔能源、創意研發和紅酒三大產業協同發展,構成了懷來基礎產業的耦合結構,這種無碳影響的產業集羣構建為零碳城的建設提供了一個宏觀層面的保障。在此基礎上,懷來借京張高速鐵路建設之機,對風能觀光等低碳景觀旅遊產業進行啟動,通過營造此類非物質化的、自然的低碳旅遊吸引物,來實現其新產業基礎上的零碳城理念。 不僅在產業定位上如此,一個城市的景觀交通體系也是減碳的重要環節。建設景區之間的零換乘系統,並結合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使其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能夠在降低交通能耗的同時,鼓勵更多的市民騎車或步行出行,形成綠色交通的良性循環。而且中國園林自古就具有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交通體系多以天然石材、草坡花境依隨相伴,這種低碳式的景觀體系也是今天的我們所值得借鑑的。 設計層面上,低碳景觀則更多的體現在觀念性的引導,即低碳場所精神的景觀語彙營造。景觀設計在擔負着美化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功能的同時,還應該作為一種可以對居民進行潛移默化的科普性資源。為迎接第十七屆省運會,江蘇常州計劃啟用2.9億實施“一路兩區”景觀照明提升工程,這無疑是在追求景觀品質的同時進行着不必要的能源浪費。而與此同時完善的熱電聯產和區域供熱網絡,結合景觀設施在柏林遍地開花;哥本哈根則建立了廣闊的熱電聯產和區域供熱網絡,同時大力發展兼具景觀美化功能的風力發電等。可見景觀的美化並不一定需要以碳能源為代價來進行打造。通過這種鮮明的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自身對低碳景觀設計的忽視與不足。

三、營造固碳式景觀生境的規劃與設計手段 宏觀規劃上,可以通過對城市層面的景觀序列梳理,以建立城市中的碳源與碳中和場所,預計將於2020年左右完工的上海市崇明東灘生態城就是一個典範。東灘以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進行規劃建設,朝着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區域的目標邁進着。在其城市層面的景觀規劃中,利用自身沿海地域優勢,因地制宜地利用豐富的風能、潮汐能以及太陽能來實現電力熱力能源低碳化,建築屋頂將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熱層進行綠化固碳,同時城區80%的固體廢物實現循環利用以防止碳資源的流失。 在景觀設計上,可以基於節點層面的碳耗能上的分析和總結來進行固碳設計。利用世博會為契機,成都“活水公園”向人們展示了兼具景觀與生態效果的城市污水處理方式。“活水公園”利用本身清水、綠植等景觀採用人工濕地和純自然的手段處理水從而對碳源進行固化,在此基礎上還注入了一些原型不曾有的四川特有植被及地域性的成都歷史文化元素來增加其親切程度,使遊客更易於接受其環保理念。這種將處理水的方式通過景觀語彙的表達,更好地普及了低碳理念,對其有很大的推廣和示範性的作用。 而這些固碳景觀節點並非只在世博會這類舉世矚目的園區中需要體現,日常生活的此類設計也應得到重視與推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xxk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