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觀察發掘孩子潛在興趣的論文

觀察發掘孩子潛在興趣的論文

教育學家黑格爾説過一句話:“哪裏沒有興趣,哪裏就沒有記憶。”這句話對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啟發。

觀察發掘孩子潛在興趣的論文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教育應為幼兒的近期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作為幼兒啟蒙教師,引領孩子建立興趣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哪一個教學活動孩子感興趣的,就開展得特別好,也特別的順利,孩子對知識的掌握也會很快,可是,當孩子們對教學不感興趣時,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發呆、眼睛看着窗外的事物、甚至相互講話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作為孩子們平時的啟蒙老師又是玩伴幼兒教師,我們要學會觀察孩子,瞭解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不斷髮掘孩子的興趣。

一、觀察孩子之間共同的喜好,並能引用到教學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三歲幼兒就對周圍世界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如果能夠抓住孩子喜歡的事物引入教學中,那麼孩子對此教學活動會很感興趣。那麼,孩子們都對那些事物感興趣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教育教學中對孩子進行更多的觀察,如:觀察孩子在遊戲、教學中喜歡些什麼、多觀察孩子們的談話,並能融入他們的話題,發現孩子想什麼、需要什麼、更關心些什麼。

在小班的美術塗色練習中,很多孩子沒有耐心,不能按着同一順序給畫面塗色,大部分孩子的作品常常是橫豎線條左右交替,畫面比較的雜亂。幼兒園新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藝術活動。我通過生活中的不斷觀察還結合孩子們平時的交談,發現孩子們特別對《喜洋洋和灰太狼》感興趣,於是,我設計了教學活動《打扮羊羊》,通過集體討論,我瞭解到很多女孩子喜歡美羊羊、男孩子有的喜歡喜羊羊、也有的喜歡沸羊羊、還有少數的孩子喜歡懶羊羊,討論很激烈,我又提了個問題:你準備用那些顏色為它們好好打扮一下呢?這下孩子們的熱情更高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塗色的羊羊是最美的,因此,在接下來的塗色要求講解時,孩子們個個都瞪大了眼睛很認真的聽。果真效果明顯,孩子們最後作品展示時,可以看出都很有耐心、線條的感覺美了許多,色彩也豐富多了。

平時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所想,發現孩子的需要,你一定會找到他們的興趣。

二、找到興趣的激發點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班的孩子聰明、口語表達能力強,但是體育運動似乎不如平行班,就拿跳繩來説,剛進入大班,平行班已經有一大半的孩子經過家庭練習跳繩跳得“飛快”,可是我們班對跳繩都不感興趣,只有唯一一個孩子在家長的'陪練下跳的很熟練,面對這個情況,我提議與平行班開展一場跳繩大比拼,我邀請平行班的跳繩高手來到我們班,與我班唯一的高手開展跳繩大比拼,比賽很緊張、很激烈,我班孩子看到我們寡不敵眾,大聲地喊我班加油,最終我班高手沒能勝出,(這是我預料之中的結果,為的就是激發我班孩子學跳繩的興趣。)之後的幾個星期,孩子們陸續帶來繩子,共同練習相互激勵,一個月下來我班孩子基本都會跳繩了,父母都反映:這階段迷上了跳繩,有機會就讓大人陪着練。

三、關注每一個眼神,發現孩子的需要

法國思想家盧梭有過名言:“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

在幼兒教育中,每個孩子都有着個別差異性,教學活動中那些性格外向、思維活躍、膽子的啊的孩子總能得到較好的待遇、往往性格內向、害羞的孩子受忽略的概率較高,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及時關注孩子的眼神,發現他們的需要,激發孩子的興趣。在我的一節音樂課上,我發現了那個眼神:音樂課上翀翀總是不太投入,這已經是孩子們都公認的事了,可是,在玩了兩遍“兔子和大黑熊”遊戲時,翀翀那焦急而期待的眼神被我捕捉到,那是閃光、發亮的眼神。很幸運,我選了他,高興之餘他認真而且投入地進行了遊戲,受到了我和小朋友的熱烈掌聲,藉機我特別頒發給他一個“最佳表演獎”稱號,他笑開了。在接下來的幾次音樂課上,翀翀的興趣特別高,特別投入。

興趣是孩子學習過程中最好的老師,不論對於大人還是對於孩子而言,沒有興趣是很難專注的,只有當有了興趣以後,才會想方設法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陳景潤正是對(1+2)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摘取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多注意觀察孩子,不斷髮掘孩子潛在的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kpn4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