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TBL教學下系統解剖學論文參考

TBL教學下系統解剖學論文參考

1對象與方法

TBL教學下系統解剖學論文參考

1.1研究對象

選擇赤峯學院醫學院2009級至2012級連續四屆蒙古族預科班197名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系統解剖教學實踐中,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稱為傳統教學組,四屆共99人,實施TBL教學方法,稱為TBL教學組,四屆共98人。

1.2教學方法的實施

1.2.1傳統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指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學目標,課程設計,課堂提問,由帶教教師為主,進行填鴨式理論講授,然後教師對本節課重點、難點提問,學生回答,最後教師根據本節課教學效果進行課後小結。

1.2.2TBL教學方法

第一步,蒙古族預科班每屆每班22人左右,隨機每5~6人為一組,分為4組,每組選一名組長,進行團隊學員聯繫,主要根據民族預科班學生在解剖學習過程中實際存在問題與教師溝通等相關工作。在學習解剖學相關內容後,給出和所學解剖知識內容相關的4個題目,每組選擇本團隊感興趣的,要求學生兩週後以PPT彙報,考慮到蒙古族預科班的底子薄,基礎差等諸多實際,給出的題目要符合蒙古族特點又不宜過難,例如在學習消化和心血管結束後,檢驗專業給出學習題目是肝包蟲病為什麼在牧區多發?肝包蟲病的病因解剖學基礎是什麼?而護理專業的學習題目是布氏桿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嗎?患此疾病進一步發展會累及哪些器官?要求學生就此問題涉及的解剖學結構的研究現狀有所瞭解,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以及此類疾病在農村牧區是否多見以及是否得以重視等。這一幕所提出問題務必新穎又切近蒙古族實際生活,而且問題難易適中,學生還要感興趣,感覺問題所聯繫疾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這一點是TBL教學效果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下一步順利進行的基礎。第二步,每組領到題目後,討論、分工、合作,通過各種途徑查閲相關材料,此過程中團隊學員間要經常相互碰頭溝通,組長及時和任課教師交流題目解決的進展,並對自學期間存在問題和困難進行彙報,以便在教師的引導下,高效解決,設計下一步努力方向,接近尾聲時,指導學生製作課件。第三步,團隊學習任務完成後,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對該組製作的PPT的核心內容利用25min左右時間向全班同學彙報,其他同學提出問題、討論5min左右,師生互評。第四部,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討論情況,對本次團隊學習做簡單小結,並給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1.3TBL教學效果評價

在完成一學期系統解剖學的TBL教學後,期末理論考試,滿分為100分,對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進行對比。問卷調查填寫前對學生統一解釋説明,自行填寫,掌握學生對本組教學法實施效果評價,共發出調查問卷98份,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結果

2.1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TBL教學組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於傳統教學組的學生。在2009~2012級連續四屆蒙古族預科班期末考試的理論成績中,傳統教學組優秀總共9人,良好共16人,中等共42人,及格共32人,而TBL教學組連續四屆優秀共13人,良好共25人,中等共43人,及格共17人。可見,TBL教學組優秀、良好、中等的人數比傳統教學組人數多,而傳統教學組的大部分人數集中在及格的比例,我們對TBL教學組的成績感到高興,同時也及時總結了這種新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

2.2學生對TBL教學方法的評價

TBL教學方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了知識面,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等,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問卷調查得出,學生認為TBL教法調動學習積極性95.92%,拓展了知識面93.88%,培養了協作能力85.71%,歸納總結能力得以提高77.55%,提高語言表達能力78.57%,課堂氣氛活躍94.90%,師生間溝通增強79.59%,希望在今後教學中應用98.98%。

2.3教師的隨堂觀察

每組學生均用心準備,製作了精良的PPT,同學們還合理的利用了板書,小組長在彙報時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自信流利的表達了本組的自主學習收穫,因為彙報結束時有5min的討論時間,所以其他同學集中精力,認真投入,整體課堂學習氣氛濃,在討論的過程中,組間同學對各自的學習體會和知識文獻進行了分享,甚至對個別知識點有意見分歧的還進行了辯駁,老師還發現個別同學由於性格內向不愛發言,經老師及時鼓勵後,在後幾次的討論中也變得自信,而且課堂表現還很積極,大大的提高了同學們參與性學習的樂趣。

3討論

TBL教學理念是是在2002年由美國Oklahoma大學的LarryMichaelsen等正式提出,以團隊教育為核心,將一個大班分成若干個小團隊,團隊中的學習為了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承擔學習任務,既相互合作,有積極發揮每個成員的獨立性、自主性、積極性,最終達到較好的學習目的和教學目的。目前TBL教學模式已被國際認為是普遍可以接受的並可以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新型教學模式。系統解剖學是民族高等醫學院校本科生入學的第一門醫學基礎課,而且醫學1/3以上名詞來源於解剖,同時也是後續課程的.基礎,又與臨牀各門學科聯繫緊密,是一門承上啟下的重要課程。與其他基礎課程相比,系統解剖學的醫學名詞記憶較多,學生普遍反應難學、難記,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課堂講授為主,以期末考試成績為評價指標,往往忽視了對解剖的學習興趣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與臨牀課程的聯繫不夠,教學方法過於呆板,不能情景化,學生只是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教學兩厭”,並不能有效的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臨牀問題,也偏離了教育的初衷。如何更好的提高民族預科學生這個特殊羣體解剖學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快速掌握知識的學習習慣,同時提高帶教老師自身素養和責任感,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作為醫學生的入門主幹課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為重要。另外通過解剖學的教學應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臨牀思維,邏輯思維,分析和解決臨牀問題的能力,為其在今後的醫學生涯做很好“熱身”,達到很好的教與學雙贏。在不完全摒棄傳統經典教法的前提下,我們又結合解剖形態學教學內容的自身特點,適時引入TBL教學法,相對於PBL教學法,TBL教學法跨學科程度低,對學生基本要求低,更適用於醫學院校低年級的學生,在此基礎上,對照研究傳統教學模式與該教學模式對團隊協作意識,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均收到較好效果。實踐經驗證明,TBL教學法更強調團隊創建和應用,充分挖掘每名學生的潛力。而且TBL教學模式確實能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故將TBL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展開,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索問題答案空間,在整體TBL教學課程設計中,極大程度地鍛鍊了同學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形成了互相幫助、競爭學習的氛圍,拓寬了學習思路,優化了知識結構,使同學們的知識資源達到共享,真正將同學們帶到自主學習的起跑線。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指揮棒”角色,而是參與者、帶領者和知識的分享者,每一次教學過程是在師生快樂、和諧的氛圍下,緊張有序的進行,每每討論結束,師生感覺意猶未盡,教學效果極佳。在系統解剖學實施TBL教學的摸索過程中,我們已取得初步的的成效,我們必須借鑑這些良好教學方法的優點,以利於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實踐能力,而且,TBL教學法在我國醫學教育領域中得到了認可,值得推廣和實施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新知識的增加時刻都在進行,教育和學習都是終身制的,因為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窮盡本專業領域的所有知識,所以學生“會學”比“學會”更重要,交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教育的總體目標。

少數民族學生多數學生畢業後要到基層服務,定位民族醫學生的教學內容,以應用型培養為主,能夠融會貫通所學知識,在綜合應用的基礎上創新,根據教學內容合理搭配教學方法,從基礎內容到綜合內容再到設計內容,與基礎結合,相得益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顯得更重要。這些挑戰也要求我們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通過此次探究,我們初步認為,我校民族預科班醫學生已逐漸適應TBL的教學模式,對其今後應用也得到認可,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32x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