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論文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論文

摘要: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一大支柱,發展尤為迅猛。作為世界旅遊組織預測的2020年世界最大旅遊目的地以及第四大客源國,酒店業必將成為中國的“朝陽”產業,人才需求激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院校應審時度勢,拓展專業建設思路,深化教學模式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對酒店人才需求的變化。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論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酒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對教學模式及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解與再認識

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是以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為首要任務,以迎合企業需要為總體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來設計學生的職業教育培養方案,學生需要具備全面基礎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應用技術能力、高品德高素質等特點;主要以“應用”為主要內容和特色建立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課堂實踐和企業實踐在教學計劃中均佔有較大比重。所謂教學模式,即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是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結構。是教師在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一座橋樑。教學模式可以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係和功能並且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不僅是教學思想的反映,也是教師教學的一種行為規範。”與本科教育不同,高職教育的特點是其加入了職業技能培訓,其中以應用操作技能為培訓重點,技術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根據這些特徵,高職教學模式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形成並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並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構建的教學結構框架和教學活動程序。高職教學模式的要素包括,理論基礎、職業能力目標以及教學實施方案三個部分,其中職業能力目標在高職教育實踐中越來越被重視。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正在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着力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與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同,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及校企協作教學法等教學模式的運用,理論與實際結合,師生互動、行動導向、校企結合、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職業院校從根本上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二、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酒店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闡述

(一)國外學者的探索與實踐

1.美國co-op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校企合作的帶薪實習模式,可以深化本專業的情境教學。使學生能夠將在學校學到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中,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知識與經驗相結合的目的。此種“訂單式”培養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使“專業對口+畢業+就業”順利銜接。

2.日本的“職業感”培養模式。其酒店管理專業院校的共同特點是,他們的佈局都是按照酒店的環境標準來建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營造職業氛圍是學校的首要目的。學生的“職業意識”從入學第一天就開始培養。

3.歐洲的“洛桑人才培養”模式。就讀洛桑學院的學生,在畢業後可拿到瑞士、美國以及英國三個國家的證書,擁有豐富的國際酒店以及航空公司和各大奢侈品牌的就業資源。其店校合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期間熟悉整個酒店的各個部門的環境以及工作流程。其課程設置也會不斷更新,即便是一些專業傳統的課程,也會根據國際酒店行業的發展形勢不斷更新內容。

4.德國的雙元制。德國的雙元制主要核心是企業,基礎是學生的實踐活動,保障是當地的法律(行業協會)。其真實的實踐場景更加符合學生未來的就業環境,故而培養出的學生更加符合市場需求以及崗位需要。並且,與國內不同的是,當地的行業協會有着相當大的法律權限,既可以為企業謀取利益又能夠有效支配企業的各項活動,所以才能作為雙元制這種教學模式有效保障。而國內酒店專業普遍應用的“校企合作”制度便是“雙元制”衍生而來,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元制。即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以及技能期間,有部分時間是在企業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和工作實踐,另一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學習基礎的理論知識。這種制度是學校和企業協同共建的一種辦學制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更加註重能力的培養。不同國家有着不同的`教育體系以及職業培養模式。國外酒店專業培養模式從職業意識培養到課程設置乃至訓練培訓,都很是值得我們在教學模式中借鑑和參考。

(二)我國學者對酒店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探索

1.我國學者對國內幾所院校酒店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方式,教學制度和課程設置進行分析之後發現,這些院校雖然在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模式,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努力尋求符合本國酒店業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在具體的實踐和理論建構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一些學者提出,教學模式應多考慮“受眾”的因素,進而做出改進和完善。這裏的“受眾”,就是我們高職院校的學生。根據一些專家學者的調查顯示,選擇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普遍有如下特點:第一,他們沒有充分理解酒店專業的學習的內容以及酒店專業自身特有的科學性。第二,受傳統意識的影響,一些學生內心對酒店行業存有的一定的偏見,需要轉變觀念。第三,學生起點低,對技術與職級晉升缺乏耐心。而國外的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並重的。沒有國內的“本科”和“專科”的檔次之分。相較於國內,國外酒店專業院校的“受眾”羣體(也就是學生)更加能理性並清晰地認知自己選擇的專業,並且能夠有條理地在幾年的學習中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認可自己的工作,這也是差別之一。由此,專家從實踐角度提出,酒店行業應該參與到高職學院酒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模式的規劃制定工作。

2.酒店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取得的成就。

(1)某省高職學院酒店專業與企業合作制定教學方案,高職三年中,第一年根據酒店和市場大環境等需求培養酒店定向專業人才,在校內由專業教師教授基礎課程以及各類酒店人才所需基本技能課程例如客房服務,調酒等。第二年由酒店作為教育主體,讓學生到五星級酒店進行為期十個月的“教學實習”活動,教師會定期進行跟崗指導。第三年回校學習深層管理學,並聘請酒店高層人員定期進行演講及培訓等。這樣一來,學生加強了實踐技能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

(2)某省高職學院酒店專業採用日式的入校“職業感”培養方法,在學校建立了自己的酒店實訓基地並對外運營,學生參與管理。由於這種入校就開始的職業感的培養,這所院校的酒店專業排名很快就在全省名列前茅,聲望頗高,學生大賽也頻獲佳績。學生入校就對自身的就業有着準確的定位,在畢業後的就業也獲得用人單位一致好評。

三、當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有待提高

酒店行業人才最重要的素質是要具備服務意識並且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面對不同的客人和不同的服務環境以及崗位也需要從業人員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制定不同的個性化服務方案。但是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案中體現這一方面的內容還有缺失。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酒店一線技術人員,但過分強調技術,造成了意識培養的缺失,忽視了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以及創新意識的開拓,單純注重一線應用是高職酒店專業教學模式的存在主要問題之一。據統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繼續從事本行業的不足三分之一,原因就在於在校期間對於職業意識培養的缺失造成了學生對服務行業根本性的誤解。

(二)課程設置方面創新性有待加強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都是對應酒店的各個部門,諸如《酒店前廳管理》、《客房金鑰匙》、《餐飲運營管理》、《宴會設計》等,從表面上看,校企結合的職業教育特色在課程設置上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些課程侷限了學生的知識面也限制了學生的職業視角和創新能力,忽視了學生的職業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校期間的養成。最終造成學生對於企業的目標期望值過高,從而限制了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甚至很多本專業的學生對服務行業有很大的誤解,缺乏行業的服務意識,覺得這個行業是個“伺候人”的工作,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怎麼能對深層次探究個性化服務理念產生興趣呢?創新服務意識又從何談起呢?

(三)重技能訓練,輕創業培訓

以酒店專業的教學實習為例,很多學院都是在教授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後將學生送到各大酒店進行為期六個月至一年的實習活動,在企業崗位實踐中加強技能訓練。但是在這數月的實習階段中,學生一般都是聽從企業安排,按照企業需求在一個固定的崗位進行實習。這樣的實習方式會在某種程度上禁錮了孩子們的思維和探索能力,並不能達到讓學生在實習期間,全面瞭解整個酒店運營系統運營管理方式的目的。在校園內的課程安排也是按照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操作課程的大類設置的,唯獨缺少了創業的概念,使得學生對於創業的概念有所誤解,認為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星級酒店就應該是在管理層工作,而忽視了創業的本真是從基層做起,才能逐步瞭解企業整體的運營方式。從而完善自己成為一名創業型的酒店管理者。

四、加強和改進酒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建議

(一)多舉措加強酒店專業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

洛桑人才培養模式告訴我們,為學生開拓眼界,尋找高價值的資源是培養“職業自豪感”的重要方式。這樣既能使學生對本專業的課程和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更有信心,也可以達成學校企業雙贏的局面。酒店業流動性很大的原因是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到位,認為服務業是“丟人”的行業,是“青春飯”,沒有什麼太大的發展空間。“職業自豪感”的缺失造成了本行業人才的流失。例如帶領學生參觀不同的高星級酒店,瞭解其運營基本流程。打造多功能酒店專業實訓基地,儘可能做到“店校合一”,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熟悉自己未來的職業定位,瞭解工作流程,培養一定的“職業自豪感”。儘可能多提供本行業內的尖端信息和高端的就業資源,使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信心以及職業憧憬。

(二)根據我國酒店專業發展需要,調整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許多高職院校依舊秉承基礎課、專業課、實操課這樣的傳統模式在教授。在複合型人才激增的當下,尤其是酒店專業,我們要改變傳統觀念,適當引入國際理念和課程,讓中國的酒店專業與國際接軌。例如開展一些國際化課程。如美國飯店協會認可並頒發證書的《黃金服務認證》課程。不僅可以培訓本校教師成為該專業國際化培訓教師,也可以讓學過該課程的學生得到美國飯店協會的證書以及專有胸牌,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也可以作為一種被認可的資歷。一些高職院校已經將與國外大學酒店專業接軌的課程歸入本校教學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當學生在國內修完所有高職學分,並獲得國外院校認可,可以繼續出國深造。

(三)不斷改進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實習切忌“一腳踢”。在教學實踐環節,將學生完全交託給酒店的方式不可取。在國內的酒店也很難做到讓學生進行“輪崗”實習,因為畢竟熟悉崗位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頻繁的換崗也會給酒店造成困擾。如果將實習時間大段的“分段”,是否能夠彌補這個缺陷呢?例如,將半年到一年的實習時間分季度進行,學生可以自主申請想要更換的實習崗位,部門可以按照學生上一階段實習表現給與考量與調整。這樣一來,既增強了學生的實習動力,又避免給酒店帶來大量的麻煩。其次,定時舉行本專業的技能大賽,參加省市,國家級的大賽以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是同樣重要的。專業技能是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首先展示的內容,也是酒店最重視的條件之一。所以定時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也應納入人才培養模式內容之中。

參考文獻:

[1]蔡建平.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5,(19).

[2]陶蓓.日本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及趨勢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6,(06).

[3]黃毅,孫璐.美國CO-OP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與創新[J].旅遊縱覽(下半月),2017,(10).

[4]徐燕.論供需錯位視角下酒店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0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r0m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