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汽車職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對策分析論文

汽車職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對策分析論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種體系要能“滿足人民羣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經過數年的發展,國內汽車職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社會需求旺盛與有效供給不足,規模能力提高與結構質量不盡合理,就業能力提升與社會的吸引力不強等。面向未來,教育部提出了構建以“產教對接,校企合作”為核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經過對國外職業教育的成功先例的研究與比較,並結合成都師範學院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目標及汽車工程系校企合作項目的探索經驗,本文圍繞面對未來如何展開汽車職業教育的改革進行了研究並提出了對策。

汽車職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對策分析論文

一、整合汽車教學資源,深化“產教對接,校企合作”,實現產教和校企共贏

由於我國汽車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包括不同學校汽車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區汽車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及不同層次汽車職業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和汽車職業的社會吸引力不強,汽車技術從業人員的學習資源和大部分中職學校汽車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十分短缺。

因此,一方面,應該整合汽車技術資源,並聯合汽車企業,集思廣益,建立全國汽車應用技術網絡資源庫和汽車職業教學資源庫,使它為汽車職業教育和汽車技術行業服務,並且成為從事汽車技術專業人員的終身學習的平台。從而,提高汽車技術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推動汽車職業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在終身教育的理念下發展汽車職業教育,汽車職業院校要主動融入社會,與企業接軌,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人才,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使產教對接,協調推動學院與政府、行業、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產學研”合作教育,研究合作理論、指導合作發展;設計合作制度,探索合作模式;拓展合作渠道,豐富合作項目;破解合作難題,形成合作機制。

以德國的職業教育為例,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是世界上成功的職教模式之一。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為德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雙元制是一種非全日制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學生一邊在職業學校接受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教育,一邊在企業中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這樣,學生能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成都師範學院汽車工程系通過和汽車企業建立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學生團隊參加各種全國及省級汽車類競賽取得了好成績,如,“全國職業院校汽車營銷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西部賽區電磁組二等獎”、“四川省房車精英賽第二名”。其模式是企業提供生產設備、技術資源和教學科研實訓基地,教師指導學生並和企業技術人員交流學習,學生組成團隊進行汽車創新設計與製造,同時參加相關大學生汽車類設計大賽。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進行開放式學習,培養了其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提高了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並能敏鋭地捕捉到社會的需求。因此,學校自身能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整合調整專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二、加強汽車中職師資的建設,完善中職教師的聘用制度

從歷年來我國中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院校的招生情況可以看出,我國職業教育的存在的問題是社會吸引力不強,另外,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中、高職高專、普通本科學校的生源以及培養目標具有差異性,因此,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

由於我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中西部薄弱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建設和師資比較薄弱,嚴重影響了我國的職業教育水平。汽車職業教育作為一個比較年輕的模塊,也應該重視中職師資的建設。通過對一些中職院校的調研,目前我國中職師資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中職教師數量不足、中職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及優秀中職教師流失嚴重。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中職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在我國汽車類中職院校中,文化課教師比例偏高,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比例偏低,而專業課教師中同時具有汽車專業技術能力、職業教育理論和專業的教學技能的教師很少,“雙師型”教師明顯不足,教師在課程改革、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較低。然而,全國師範院校大多數是培養自然科學學科的師資,缺乏對汽車技術專業的師資培養。 為了解決我國汽車職業教育師資薄弱的問題,一方面高等師範院校應該加強中職師資的培養;另一方面汽車中職院校應重視師資建設,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汽車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的教學技能的培訓;再者,國家應修訂職業教育法;完善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標準、教職工編制標準、教師企業實踐、集團化辦學等制度;持續開展“產教對接”,推進職業教育與國家重點產業、教育鏈與產業鏈、學校與企業融合發展。以德國為例,德國職業教育的雙元特性也決定了德國職業教育師資結構的雙元性。在德國,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師資主要有兩種,即職業學校的教師和在職業學校之外的教育培訓機構(主要是企業)的實訓教師。按照德國《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實訓教師是“在企業裏或其他非學校機構中負責職業教育的,在業務上和品格上合適的人員”。按照德國法律,實訓教師必須通過由《實訓教師資格條例》CAVE規定的資格考試。另外,成都師範學院為解決職教師資的問題,在普通學科師資培養的基礎上,提出了培養職教師資的目標,鼓勵學生加入職業教育的模塊,汽車工程系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利用學校師範生培訓基地和合作企業資源,努力建設汽車職教師資的培養模塊。

三、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加強各級汽車職業教育的相互銜接溝通與滲透

終身教育是世界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按照終身教育理念發展汽車職業教育,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職業教育事業提出的基本發展方向。因此,汽車職業教育要遵循終身教育理念,必須堅持“面向人人、面向終身、面向未來”的方針。

我國現行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該系統山學校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兩大部分組成。學校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的主要部分,分為初等、中等、高等三個層次,其中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我國汽車職業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汽車職業技能培訓環節比較薄弱,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汽車技術培訓體系;二是汽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間、汽車職業教育內部各層次之間的銜接和溝通不暢。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車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不銜接,培養理念、培養方法、課程設計和內容安排上沒有很好地銜接。職業教育體系總體上可分為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職業啟蒙教育、職業準備教育和職業繼續教育。這樣來看,汽車職業啟蒙教育,甚至是整個職業啟蒙教育,難以滲透到基礎教育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修訂的《關於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建議》中曾明確提出:初步瞭解技術和職業生活應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此可以形成對現代文化的技術本質的理解,並使他們尊重那些需要實際技能的工作。這種入門教育應成為教育改革和民主化過程所關心的一個主要問題,它應該成為從初等教育開始一直到中等教育頭兒年課程中必須有的內容。但是,我國普通教育強調學科本位,沒有很好地將實踐和職業技能緊密聯繫起來,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中很少滲透職業啟蒙教育方面的內容,甚至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也是主要強調文化知識的教授和學習,極少提到職業教育的內容。因此,學生對社會的產業結構、技術發展和職業的變遷沒有基本的瞭解,對汽車產業知識更是不瞭解,非常不利於學生未來的發展,也不利於汽車職業教育和汽車產業的發展。另外,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溝通是單向的。普通教育畢業生可以接受高一級的職業教育,而職業教育畢業生接受高一級普通教育的機會則非常小。儘管我國有關文件規定,中專、技校、職高的畢業生可以報考普通高等院校,但由於受教學內容、高考制度、高考內容等的影響,這些畢業生升入普通高校的人數並不多。而且,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普通高校的.比例被嚴格限制,可供選擇的高校數量也很少,這種職業教育的封閉性嚴重地影響了民眾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更限制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因此,為了提高汽車職業教育的水平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加強職業啟蒙教育,通過職業啟蒙教育可以使少年兒童對社會職業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激發他們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有利於其在教育分流時,對專業和職業做出正確選擇。另一方面,建立高中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互通機制,適當擴大中職畢業生對口升高職的比例,同時考慮各地區經濟、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加強終身教育的理念在全國職業教育實踐中的應用。

四、加強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汽車類高等職業教育僅限於專科層次,很少有本科以上層次的職業教育。高職高專的汽車專業的學生如果要升學,基本上只能升入學術教育體系,而不是職業教育體系,況且這部分人的比例非常小。雖然,我國目前已經開設了專業碩士和工程碩士,但這基本上成了一部分考研分數較低的學生逃避社會的選擇之一。

此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學生既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水平,又具備中級水平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生源只有具備了這兩方面的素質,高等職業教育才能培養出合格的技術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生源卻是以普通高中畢業生為主,況且這部分畢業生屬於普通高考分數較低的人羣,再加上他們也不具備職業技能和知識,必然導致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去職業化”。這樣一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形成了隱性萎縮,不利於技術型人力資源的開發,更是加劇我國高級技術型人才的供求失衡。

基於以上思考,面對未來,我國汽車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技術本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使一些汽車技術應用型的本科院校定位於職業教育目標,重點培養本科層次的高級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提倡部分職業教育質量高的汽車類高職院校向技術型本科院校發展。再者,逐步完善研究生層次的職業教育,使汽車職業教育體系向縱深發展,使我國汽車高等職業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dgwo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