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挖掘生活源泉論文

挖掘生活源泉論文

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把握“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的宗旨,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審視生活、積累素材、引發激情,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作文和評閲作文,在作文中學會做人。“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筆者認為:提高學生對生活水平的觀察、品味,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激發學生寫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挖掘生活源泉論文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書寫生活百味

在學生眼裏,作文最大的困難不是寫作技巧,而是題材的匱乏。這當然不是説學生已經掌握了寫作技巧,現實是相當部分的學生對作文技巧或是無暇顧及或是根本沒有體會。如果學生連文章都寫不出來,那些技巧豈不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首先,我專門利用了一節班會課,冒冒失失在學生沒準備的情況下做了一個小遊戲:找一位同學上台表演小品,請其餘同學仔細觀察。由於這位表演的同學事先沒做準備,我就讓別的同學來形容一下此時的情景,説説自己看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有的説:“他的臉漲得通紅,像一隻紅龍蝦,一會兒用手撓撓頭,又低頭想了一會兒,一會兒又把手放在嘴裏咬了幾下,再抬起頭看看老師,又像一隻猴子……”有的説:……大家七嘴八舌地説開了。接着我又不失時機地引導:“看到他的這些動作,你想到了什麼詞?”“很茫然”、“難堪”、“狼狽”……同學都説了許多。於是,我又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有的説:“從他的表演看出來的。”有的説:“從他的動作、神態看出來的。”在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之後,我讓學生把這些寫下來。評講時,我及時表揚了同學們,然後告訴他們:“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用心想,用腦思考,然後把他用語言表述出來。”課後,我佈置同學寫一位自己熟悉的人,大家都寫得很形象、很有特點。這樣逐步引導,很快解決了學生提出的“沒材料”的問題。有了材料,我再教給學生如何積累材料,要求學生每天用簡短的話寫觀察心得,也就是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特別強調學生一定要把時間、事件、人物説清楚,以及由這件事你想到了什麼,可以是一名話、兩句話或者是一、兩段話。這樣,通過平時觀察和練筆,使學生人人有話説,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並且有組織、有指導地觀察和練筆,使學生嚐到了甜頭,懂得了作文不神祕,是用語言文字再現生活,只要注意觀察你身邊的人和事,作文就有話説。

二、審視生活,體驗感悟,引發真情實感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語)。作文教學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審視生活,抓住契機,感悟生活;要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導學生滿腔熱忱地去觀察、感受周圍的生活,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讓他們在生活中寫作,因生活而作文,在作文中學會做人,使學生作文真正走出“輕描淡寫,沒有深度,為了中心而中心”的困境,有一個新的飛躍。 在一次以《愛的教育》為主題的作文指導課中,我巧妙地運用了現成的教材:本校有一位學生,在六年前因一場車禍失去了爸爸,家中的媽媽也身患重疾,生活窘迫。為了能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場景,我特意組織大家到這位學生家中採訪。來到這位學生家中,眼前的情景令同學們喟然:三間低矮的房子,家中除了一台黑白電視機,再也沒有什麼值錢的傢俱了。同學們目睹卧在牀上含着熱淚講述不幸的`母親,個個眼中噙滿了淚水……回到學校,我沒有讓學生馬上動筆,而是先讓他們説説採訪後的感受。我讓學生圍繞下列問題來談:看到這種情況你有何感想?現在你最想説的話是什麼?最想幹的事是什麼?學生紛紛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最後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總結、點撥,學生“動之以情”,豐富的感情流於筆端,結果《人間自有真情在》、《同在一片藍天下》、《感動在一瞬間》、《關愛無限》等優秀習作誕生了。

三、融於生活,創造作文,體驗成功的快樂

《標準》中指出: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學生的生活積累從某種意義上説是有限的,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拓寬視野、感受生活、積累知識的機會。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極少幫父母做家務,油瓶倒了也懶得扶。調查表明,能主動幫父母做家務的佔15%,會做簡單的飯菜的幾乎沒有。於是,我決定把“包餃子”這個活動搬進課堂。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擀的麪皮有圓的、橢圓的、長方形的和不規則形的;包得餃子更不用説了,可以用奇形怪狀來形容,孩子們還給它們起了許多有趣的名字。在燒水下餃子這一環節就更有意思了,有的孩子被煙燻得眼淚直流,有的臉上沾了許多灰,一個個變成了“花臉貓”。但品嚐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那種發自內心的樂和美,從孩子們洋溢的表情可以看出。學生親身經歷了,作文寫得有血有肉,好得沒法説,並且他們也從中懂得了做家長的不容易,一舉兩得。

小小童心,大千世界。只要我們讓學生走進生活、關注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在作文中注入生活的細流,學生就能在作文的土壤中孕育亮麗的風景、滋生鮮活的生命力。這樣,他們的文章才會千姿百態,才會“橫看成嶺側成峯”、“淡粧濃抹總相宜”,才會達到在生活中學習作文和做人的目的,才會使作文教學變成豐富有趣、生動活潑、真情可喜、令人嚮往、其樂無窮的現實生活。

標籤: 論文 生活源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d93y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