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心理道德教育的方法論文

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心理道德教育的方法論文

“九五”期間,我主持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中小學道德教育與心理教育相結合的研究”; 同時,我主持的“九五”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素質發展的研究”中,也有一個“心育與德育結合”的子課題。在“九五”研究的基礎上,“十五”期間,我繼續了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心理—道德教育探索,分別承擔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中小學‘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和教育部課題“學校心理教育原理與實施的研究”。在此,我簡略介紹在各個課題實施期間,參加課題學校在“心理—道德教育”實踐方面所作的一些研究。

學校教育實踐中的心理道德教育的方法論文

一、心理—道德教育的初步探尋

1.初步探討了德育與心育的異同

如果説實施“九五”省哲社課題,我主編《心理與道德教育讀本》(共6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前言”中所説,“試圖為探尋適應我國國情的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的模式,即‘心理—道德教育’作一點實際的嘗試”,那麼,南京師大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心理教育》系列讀本,則是這一探尋的繼續。該系列共26本,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共22本,教師用書3本,職校1本。在該書“總序”中,我闡述編寫指導思想時,歸納叢書的特色有以下四方面:育人重於知識學習;內容新穎體現時代性;自覺地與道德教育結合;考慮本土性要求。叢書編寫開始,我們就把心理教育與德育結合作為編書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在所闡述的四個特色中,對“自覺地與道德教育結合”闡述所佔篇幅最多。“總序”對心育與德育從教育宗旨、作用指向、內容性質、概念範疇四個方面作了區分,同時又闡述了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具有的共同性。共同性有四個方面:兩者都以客觀現實為源泉;兩者都以實踐活動為產生的基礎;兩者都以人腦為產生的器官;兩者都屬於個體的精神範疇。總序指出,“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不是機械相加,而應是有機地結合。其理想的狀態應是育心、育德融為一體,做到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為了簡便,“我們可以把‘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表述為‘心理—道德教育’”。在教育實踐中,二者的相互結合,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心育課中融入德育內容,心育與德育有機結合;二是在德育課中融入心育內容,德育與心育有機結合。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達到“育心育德融為一體”的境界,都可稱作“心理—道德教育”,屬於心理教育的一種形態或道德教育的一種形態。

2.“育心育德融為一體”的可能與好處

我們探尋了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具有共同性,從而表明心育與德育具有內在聯繫,有可能實現心育與德育相互有機結合,即可能做到“育心育德融為一體”。此外,下面我們將説到的各個課題試點學校實施心理—道德教育情況,也可證明這一點。各校教育實踐中涉及到的責任感、進取心、友愛、協同、合作、關心環境、熱愛生命等,既是心理品質,又是道德品質。即這些品質具有心理的和道德的雙重屬性,這是德育與心育可能融合的基礎。

“育心育德融為一體”很有好處。心理素質是中性的,在人的體、智、德、美整體素質中,道德素質處於核心地位,對整體素質的發展具有兩個作用,一是有促進發展的內在動力作用;二是具有發展導向作用。也就是説一旦心理教育融入了道德教育,心理的發展,以至於整體的其他各項素質的發展,都有了合乎道德的內在動力和導向。“育心育德融為一體”對道德教育也有積極作用,一是為德性(也為體、智、美素質)的形成、發展提供優良的心理基礎;二是促使德育也採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這在下文我們闡述各個學校的經驗,特別在最後闡述各種課外心理—道德教育形式中,便能得到很好的説明。

3.課題試點學校心理—道德教育的經驗 

不少參加課題的試點學校除參與叢書的編寫外,還自編了校本教材。例如,蘇州的覓渡中學、蘇州三十三中、南京五中、南京金陵中學、南京孝陵衞中心小學、無錫榮巷中心小學、海門東洲小學等。東洲小學參編的《心理教育》小學部分12冊,直接用作了校本教材,供一到六年級學生使用。

南京五中楊靜平老師編寫了教師指導用書《高中心育活動》(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年出版),是心育與德育結合得比較好的範例。該書有兩個特點:一是學習內容是高中生日常學習生活所關心的、希望得到回答的問題,如怎樣培育集體榮譽感,如何合作共事,如何培養責任感、進取心,如何友愛同學、尊老愛幼,如何珍惜時間、熱愛生命,如何做一個成功的職業人等,較好地體現了心育與德育的相互結合。二是本書的活動目的明確,教材“留白”甚多,教育內容多通過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生成。五中在德心融合教育方式方面,重視通過合作學習,通過故事、名人名言等形式,把心理品質與道德品質的培養密切結合在一起。

南京金陵中學以蘇華老師為首,開發了“班級心育—道德教育活動課程”。他們的做法是:(1)修訂“九五”期間自己制定的《班級心理教育綱要》(打印稿)。綱要在分析初中、高中各個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基礎上提出教育的主要內容,作為班級心理教育主要依據。(2)研製“班級心育活動設計”,開展系列主題班會活動(如“欣賞我自己”“從黑洞中走出——高考複習效率大家談”“直面困難”等)。(3)開掘學軍、學農、社會調查中的心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潛能。可見該校重視把社會實踐作為實施心理—道德教育的很好方式。(4)創建“綠蔭網站”,為中學生的網絡學習、心靈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該校重視運用現代技術實施心理—道德教育,表明老師們具有符合時代特點的教育新思維。

蘇州市覓渡中學徐潔老師自編了德育與心育結合校本教材《心靈的成長》。內容包括關心、幫助朋友,形成和諧人際關係,塑造美的青春形象,學會正確認識、處理早戀,愛父母、尊重父母,理解和尊重老師,學會面對人生的艱難和失敗,學會關心自己的環境,做環境的朋友等。全書18個專題,融入了較豐富的道德教育內容。此外,徐潔老師編寫的《故事告訴你》中,每個故事後面的“故事感悟”都藴含道德哲理和人生智慧提示。這是運用故事作為心理教育與道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種好形式。

蘇州市三十三中以班級心理遊戲為載體實施心理—道德教育。該校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研製開發了班級心理遊戲這一深受學生喜愛的心理—道德教育新形式。華意剛校長編印的《心理教育遊戲活動》共編入了22個遊戲。這些遊戲富有趣味性、創造性、社會性(契約性、互動性),受到學生的喜愛。這是實施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課程的又一好形式。這裏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不是通過語言方式進行,只要參與了遊戲活動,學生就經受了一次學習和訓練。例如,遊戲的組織是團體形態的,因此,參加者就受到成員之間協同、合作、配合的訓練。遊戲要經歷的幾個階段也都具有教育價值: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承擔義務—相互信任互助—分享領悟(合作的價值、友誼感、成功感)—正確認識自我(萌發改變自我的願望,建立新目標)。

4.探索中國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

這裏要特別提出並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的,是贛榆縣17所中小學積極探索心理—道德教育的實施問題。該縣教育局先後編印了《德育與心育相結合初探》(內部印刷,2000年)《德育與心育相結合再探》(內部印刷,2001年)。他們在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為實施心理—道德教育積累了不少經驗。贛榆縣的實踐表明,即使在經濟、文化、教育不很發達的蘇北農村,學校也可能實行心理教育。我在“再探”一書的“序”中,提出了應當重視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積極地在廣大農村學校開展心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研究問題;二是積極探索中國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的問題”,並認為“贛榆縣的心理教育就是在農村學校開展的,而他們所探討的心理教育經驗,也應該是適合中國農村學校的,在這個意義上説,他們實際上是在探尋中國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

這雖然是一個縣對農村心理—道德教育的初步探討,卻代表着我們心理—道德教育發展和研究的方向——本土化、東方化。我們難道不應當給予特別關注和高度重視嗎?

二 、班級教學中的心理—道德教育

2000年,我在《班級心理教育與班主任》(《江南時報》,2000-6-26,第3版)一文中曾説:“‘班級心理教育’是以班級為單位,以班主任為主導,面向全體學生,旨在促進學生髮展的心理教育組織形式……在我們課題試點學校中,有的在部分班級,有的在全校範圍內(如南京的金陵中學)都採用了班級教育的形式。”當然,除金陵中學外,還有其他一些課題試點學校,也把心理教育課列入了課程表,全面實施班級心理教育。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班級組織的功能和目的就是育人。班級作為“社會—心理”組織,是學生心理與道德成長最切近的環境。班級教育系統即班主任為實現既定班級教育目標的特殊操作系統,當然也是實施班級心理—道德教育的特殊操作系統。其各個子系統,包括班級教育目標與計劃、班級教學、班級集體、班級活動、班級文化、班級管理、班級教育合力等,都可作為實施心理—道德教育的子系統。班級教育目標與計劃可以包括育心育德的內容;班級教學可作為心育固定的形式;班級集體可以成為學生個性心理—道德發展的舞台;班級活動是心理—道德品質成長髮展的基礎;班級文化對心理—道德具有薰染、儒化的隱性教育作用;班級管理可以為學生的心理—道德成長髮揮管理運籌職能;班級教育合力一旦形成,就可拓展教育時空,把班級內外、學校內外,包括家庭與社區教育資源變為整合一致的心理—道德教育網絡。

當然,班級教學中的心理—道德教育,不僅僅也不應當僅限於心理課程的教學,它還可以也應當通過其他各個學科教學來實施。

課題試點學校的實踐表明:中小學師生具有豐富的教育智慧和主動創造精神,能根據學科課程和教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心理道德教育,這是實施心理—道德教育的一種基本方式。説它是基本方式,是因為學科教學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中佔時間最多,計劃性強,組織嚴密,有時間保證。

如何通過學科教學實施心理—道德教育,老師們的做法多種多樣。我們應關注以下兩個方面:(1)提高心育、德育相互融合的自覺性。有的老師上心育課舉例時,用了品德方面的例子,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心育內容融進了德育的成分。我們聽德育課時,也遇有老師闡述德的內容時,融進了心理的內容,他自己沒有意識到這點,但表明了德育是可以與心育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我們具有了自覺性,就不是自發而是自覺地進行心理—道德教育,其效果就更好。作為心理教育者,可以幫助其他學科老師確立通過學科教學進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的教學理念,即形成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心理—道德教育的自覺意識。有的老師反思自己的語文學科教學,發現該課程中含有豐富的心理—道德教育因素,如尊重、關愛、平等、開拓進取、磨礪意志、愛祖國、愛人民、社會責任感等。學科教師一旦確立了心理—道德教育的教學理念,就有可能自覺地發掘、運用教學中有關心理的、道德的教育內容進行教育。(2)除教學內容外,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進行心理—道德教育。如在教學目標設計中,納入心理—道德教育的要求;作為教學內容的學科知識,對優良心理—道德品質形成具有奠定科學知識基礎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師生關係、教學氛圍等,都對良好品質的`形成具有薰陶作用;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其優良心理—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訓練作用;教師人格對學生形成優良心理—道德品質具有榜樣示範作用;教學的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都可能成為促進心理—道德品質成長、發展的有效手段。

通過學科教學實施心理—道德教育是一種基本的教育形式;但是,實施心理—道德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學以外的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都能夠結合有關的內容加以實施。

三、多彩的課外心理—道德教育活動

課題試點學校的實踐表明,中小學師生具有豐富的教育智慧,具有主動創造精神,他們多種多樣的心理教育形式,並非是從書本上拿來的,而是自己創造發明的。只要我們到中小學去看看,就一定會為他們的主動創造精神所鼓舞、所感動!

校園心理網站 金陵中學的心理綠蔭網站已創辦很多年。蘇州市三十三中於2001年開始建立校園網站,其指導思想為“開放網路,引導學生;藉助網絡,走進學生;貼近網絡,師生互動”。在網上設立了“心晴苑·心理—道德教育”等專欄。

校園心理劇 蘇州中學、南京孝陵衞中心小學、南京市五中等先後開展了校園心理劇活動。多為學生、老師們自編、自導、自演。心理劇題材取自學校生活實踐,結合學生實際,富含心理—道德品質教育內容。有的還組織家長觀看,學生、家長都寫觀後感,家長也成為了學校心理—道德教育的力量。

班級心理遊戲 蘇州市第三十三中學把班級心理遊戲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編印了幾十個心理遊戲併發給學生。無錫榮巷中心小學對我國傳統遊戲加以巧妙開發利用,變成了受學生喜愛的心理訓練的好形式。

校園節慶文化活動 不少試點學校都設有自己的校節,如文化藝術節等,形成了校園節慶文化,心理—道德教育則貫穿其中。榮巷中心小學設置有“公益童話節”“野外求生節”“節水節”“護鳥節”“書香節”等。多麼富有時代特色!與生態德育結合得多麼好!該校每個月都有自己設定的校節,學校據此設計、製作了十分美觀的“七彩節日”年曆,深受學生、老師、學生家長的喜愛!多麼好的教育藝術!多麼好的創造!

快樂心靈家園 無錫榮巷中心小學多功能心理教育中心,是集心理訓練、心理宣泄、心理諮詢、心理自助於一體的心育活動場所。其心育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如“心靈自助餐”“碰碰打擊小屋”“音樂輕鬆小屋”“直抒胸臆牆”“朦朦跟你談”“心理熱線”“心網聊吧”等,這樣多彩的快樂家園,怎能讓同學不喜歡它?

快樂小屋 南京孝陵衞中心小學的“快樂小屋”, 是充滿童趣的、美麗的、温馨的、快樂的“小屋”,是很有特色的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同學們進到快樂小屋,學到了知識,擴大了眼界,解除了煩惱,獲得了快樂,直誇獎其是個“神奇的小屋”。 該校總結了《“快樂小屋”心理—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效:

(1)用快樂小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與道德教育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快樂小屋是心理教育的一種設施,有温馨的環境佈置,富有童趣的設置。從創辦的第一天起,就吸引了全校學生。

(2)快樂小屋為小學心育與道德教育的交融提供了經驗。該校先後四次承辦了市、區的心育工作現場會,多家媒體對該校德育特色作了報道。(3)快樂小屋附設了“快樂自助園”,讓更多的同學參與了自我教育。

(4)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99vn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