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管理課程結業論文

管理課程結業論文

管理課程對於一些高端人才來説非常重要,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管理課程結業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管理課程結業論文

管理課程結業論文一

摘要:圍繞培養創新性、工程實踐應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重點研究物流管理理論的傳授與物流實踐能力培養的融合體系。基於相關專業知識點的整合與細分提出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羣的方案,並通過案例羣的貫通式建設、實踐環節的一體化建設等教學方式的創新提升教學質量。通過課程羣網絡平台建設完善教學互動,從而較系統地解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養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供”與“需”的無縫對接,這對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羣;課程建設;實踐能力;教學改革

一、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被認為是國際貿易的福音,也是對上海建設全球物流中心的關鍵支撐。隨着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貿易自由化將擴大貨物自由流動的空間,促使越來越多的各國貨物到自貿區進行集散週轉,自貿區內企業的數量和種類將大幅增加,自貿區的貨物自由貿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進出口服務貿易會更加活躍。而自由貿易活躍度提高,必將利好國際航運、國際貨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個直接相關產業,開啟一場物流“盛宴”。與此同時,上海自貿區對物流的影響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自貿區內的物流企業,它將帶動整個上海乃至華東地區的物流業的成長和發展。物流行業信息在不斷地給我校(東華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發展帶來利好消息的同時,對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專業目前在全國排名第7位,屬於5星級專業,並且我校物流管理專業直接依託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還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點和物流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具備上述學科融合、專業領先的優勢,更應大膽創新,提出具有創新性、可操作和可複製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思路,為培養高端物流人才進行有益的探索。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與資源優化配置、物流運作過程的計劃與控制及經營管理。它具有學科範圍廣、實踐應用性強、系統性強的特點,要求在物流管理專業教育中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養,還應注重學生的物流工程實踐技能的培養。

但是,目前在工程實踐技能的培養方面還存在着以下一些問題:(1)當前加強物流工程實踐技能培養的手段之一是在課程教學中引入大量的教學案例、現場圖片及視頻錄像等,但學生或是看了熱鬧,無法真正深入領會,或是由於教學材料設計得不合理,使得學生對物流工作有“低端、髒、亂、差”等印象,因而不利於學生今後的正確擇業。

(2)我校作為一所教學與研究並重的重點院校,在教學中還要強調專業的科學研究活動。如果僅是呈現實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識,片面地強調應用性、實踐性,而沒有仔細設計呈現的方式和過程,沒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從實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這就與研究型大學的要求不相符,也無法很好地實現研究型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因此,本文針對當前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形勢,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設計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使我校物流管理專業既保證有紮實的實踐性,又能超越定位於一線物流作業的做法,將專業的實踐性與專業的科學研究相聯繫,創新性地設計一些教學資源,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滿足與實現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當前物流行業人才需求的一個重要部分。國內外已經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對這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一些理念與方案。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義,體現在理論與實踐兼具,具有全局觀、整體觀、創新能力這幾個方面[1]。

從實際來看,美國一項物流從業人員的教育程度和專業結構的調查結果顯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員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兩方面的專業知識。他們對物流管理概念,包括從簡單的倉儲、運輸到綜合物流、全球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認識[2]。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等知名大學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學和供應鏈管理策略為主的本科課程,其課程內容不但注重應用性和實用性,而且兼具理論和研究特性。在培養方式上,針對各種教學對象,國內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慶明提出了“寬口徑、重基礎”的培養目標[3]。在研究生教育中,孫衞等對美國的案例教學、計算機模擬、課程講座等實踐教學手段予以肯定[4]。劉峯濤等以東華大學全日制物流工程碩士培養為例,採用項目管理理論中工作分解結構(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碩士培養管理思路[5]。劉丹提出了“產學研”教學理念與校企互動機制,從課程實驗教學、綜合性實驗教學兩方面完善教學計劃[6]。王曉鋒構建了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和創新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以物流實驗室為平台,將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分為社會實踐、物流案例教學、課程實踐、物流模擬實驗、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物流設計大賽、畢業論文等,並進行系統化研究與實施,使之成為一種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全程實踐教學模式[7]。針對案例教學,張劍芳提出適應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方法[8]。劉彬斌將過程管理理念引入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物流學教學與評價質量控制方法[9]。總體來説,無論是對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還是人才培養的方式設計,都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針對我校的實際,仍需要設計一整套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羣方案。

本文在以下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於創新性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新方案,為探索創新性、應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養提供新的理論參考。

(2)提出基於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羣建設思路,包括基於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羣理論體系建設、物流案例羣的貫通式建設、物流實踐環節的一體化建設、物流課程羣的平台建設四個方面。這些建設方案不僅應具有創新性,而且應具有可操作性,為高校物流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鑑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羣的建設

1.基於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核心課程羣建設框架

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研究內容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該體系中,課程羣體系的建立是實施課程羣建設的基礎,如何建立適應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和基於能力體系的課程羣體系成為整個架構的關鍵。

2.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的三階段培養體系

通過廣泛調研,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對以下兩類人才有着廣泛的需求[5]:

(1)適應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的國際物流服務人才,包括海運或航運管理、港口管理、報關報檢、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2)適應國際化都市經濟與生活發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設計規劃和服務人才,包括物流園區、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應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國際採購、以電子商務為導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針對以上兩類物流專業人才均需具備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技能與素質要求。

筆者認為,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不僅是傳授知識,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發揮主動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能力培養的三階段培養體系,將教學定位由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第一階段:基礎能力的培養。包括英語聽説讀寫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管理素養的培養。這類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大類的培養中落實。第二階段:專業技能的培養。通過物流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教學、案例教學與企業業務模擬、第三方物流模擬、國際物流模擬等一體化的專業系統綜合性實驗教學,強化學生理解物流業務,熟悉物流運作,逐步掌握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業務分析與運作優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能力、供應鏈建模能力。這類能力的培養在大三的教學中落實。第三階段:從業能力的培養。通過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供應鏈實踐等專業綜合性課程,以及社會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物流設計大賽等實踐形式,讓學生從實驗認知到企業實踐直至綜合應用中提升物流系統規劃能力、供應鏈設計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供”與“需”的無縫對接。這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

3.三階段培養體系下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羣

以三階段能力體系為框架,歸納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識點,並進行知識點梳理與整合,確定物流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實踐知識體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論的傳授與物流實踐能力培養的融合體系,最終確立以管理科學與工程大類基礎能力培養為基礎,展開物流管理基礎、第三方物流、供應鏈、電子商務物流四個專業核心課程羣的建設,進一步理順課程教學內容,保證羣內課程知識點的連貫性與羣間課程的協同性。課程羣劃分方案見圖2。

三、基於核心課程羣的建設方案

1.基於課程羣的物流案例羣貫通式建設

(1)建設羣內的貫通式案例教學模式。物流管理專業教學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撐,但是傳統的案例教學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的簡單應用層面,學生只能瞭解某個理論知識的應用,而不明白為什麼應用,以及在什麼業務環境下應用,造成了案例教學與物流實踐的脱節。因此,以課程羣的形式將多門相關課程綁定,建設羣內各門課程的貫通式案例,讓案例能夠貫穿在課程理論教學中,並在多門課程中進行綜合應用,真正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地將案例融入到物流專業教學中。

(2)通過企業實踐、物流設計大賽等建設案例庫。真正好的案例一定來源於企業實踐,通過學生的企業實踐收集企業案例素材、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等方式,師生真正參與的企業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入進行研究和進行企業實踐應用。因此,應通過各種方式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案例的編寫,以完善案例庫。

2.基於課程羣的物流實踐一體化建設方案

基於課程羣,在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實施物流實踐一體化方案,包括“一個目標、三個階段”。即圍繞培養創新性、工程實踐應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養目標,分為三階段實施的物流實踐教學。包括第一階段物流體驗性實踐環節,結合物流綜合管理課程羣理論教學開展實驗,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第二階段物流專業系統實踐環節和第三階段的物流綜合應用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從業能力。三階段的實踐教學環節按照認知—實踐—綜合應用逐層遞進,形成一種全程不間斷的物流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

3.基於課程羣的教學平台網絡化建設

為保證課程羣建設的效果,利用網絡平台及時將相關信息上網,才能實現及時有效的溝通,並將最新成果及時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於一般的課程建設,我們根據四個課程羣組織開發了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羣網站,實現課程羣的教學資源共享,為師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動平台。四、結語本文提出了基於創新性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新方案,以及基於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羣建設思路,包括基於創新性物流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羣理論體系建設、物流案例羣的貫通式建設、物流實踐環節的`一體化建設、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羣的平台建設。本文的研究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養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可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實踐能力,縮短學校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距離,實現“供”與“需”的無縫對接,這對提高物流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王曉鋒 周建亨 戴韜 單位: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德才,王俊.關於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幾點認識[J].研究生教育與研究,2011(6):53-57.

[2]黃勤,陳玲,李楠,等.研究型大學物流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索[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34(2):112-114.

[3]李慶明.物流人才培養應準確把握寬口徑重基礎的科學含義[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8,30(12):119-120.

[4]孫衞,侯凱,唐樹凱.美國商學院研究生實踐教育環節及其啟示[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6(6):92-96.

[5]劉峯濤,王扶東,王曉鋒.基於項目管理理論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管理:以東華大學全日制物流工程碩士培養方案制定為例[J].紡織教育,2010,25(6):47-50.

[6]劉丹.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7):128-130.

[7]王曉鋒.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一體化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8):83-85.

[8]張劍芳.案例教學在物流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8,30(11):114-115.

[9]劉彬斌.基於SPC方法的物流學教學與評價改革探索:一個案例研究報告[J].物流技術,2015,34(8):291-293.

管理課程結業論文二

一、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

在傳統教學中,課程的主要安排是課堂理論教學,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本身缺乏企事業管理的實踐經歷,他(她)所教給學生的也只能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與實際容易脱節,對管理原理的解釋缺乏針對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釋不到位,結果常常是紙上談兵。

(二)教材建設落後

隨着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是國內和國外企業經典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層出不窮,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不斷更新、完善和發展,一方面卻因為不少高校把管理學等同於其他專業基礎課,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識陳舊、案例老化、方法落後,大大影響了學生對前沿知識的學習、接受和理解。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落後

原理課的教學最容易陷入“填鴨式”的“滿堂灌”,沒有師生互動,或即使有也因為互動不到位而流於形式。雖然在有的教學過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為方法不佳,學生參與度低,沒有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充分鍛鍊,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現行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試卷面成績。雖然平時成績佔了一定比例,但因為課堂教學內容容量很大,課堂理論教學時數又少(36學時或54學時的),不能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績中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的努力度、創造度、收穫度是件比較困難的事。

(四)合適的教學案例較少

案例在原理講述中的作用,相似於高等數學課的公式應用:數學課為了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應用,必須通過多個例題的講解練習,學生才能掌握;要讓學生對管理學原理理解透徹,也得通過多個案例的分析。但國內教材中多為理論闡述,配套的教學案例較少(多為每章或多章後附1-2個),使得課堂教學所能選擇的案例內容少,純理論講述往往引不起學生共鳴,吸引不了學生的眼球,收不到應有效果。

二、管理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重新審視課程定位與教學理念

管理學原理是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還承擔着培養學生管理素養的任務,具體包括引導學生明確管理的角色認知,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協調、溝通和決策能力,擁有團隊精神和人本主義意識,形成現代管理思維理念等。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層次目標應該是企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者。根據管理學原理,中層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技術技能、人際技能三者之間的比例應該是相當的,從而決定該課程的定位:

(1)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堅持以應用技術能力培養為主線。

(2)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實訓,注重能力培養;

(3)重視學生的實踐、參與度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所“教”的管理原理原則應該結合目前企事業單位的現實,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原理原則提些思考問題,讓學生課外查資料尋找答案,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從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我總結髮現、自我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實現這些轉變,不是單靠管理學科的教授者轉變理念,院校的管理者,直至教育部門的管理者都要對此有認識,在眾多部門的配合下才能保證付諸實踐。例如上海市教委吸收MBA的好做法,規定應用性學科的教師必須到企事業單位掛職半年以上,並給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給予時間與經費的支持),切實解決任課教師理論脱離實際的問題,為教師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如在20世紀90年代海爾集團迅速發展的時候兼併了青島紅星電器廠,並很快利用海爾的管理經驗使紅星電器廠扭虧為盈,這一經典管理案例被哈佛商學院收入其管理學教材中。我們在管理學教材建設方面也要向國外學習,對國內外管理學的最新理論及案例進行精心選擇,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案例。另外,因為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的寬泛性,與後續的有些專業課程如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在內容上會有不同程度的重複。因此對管理學原理課程的基礎性特點,對涉及後續課程的有關內容的講述要做適度的調整。

(三)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理論講授法是最為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要提高這種方法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大力推行參與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和教師一起為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給自覺性差的學生以學習的壓力,一方面成功解決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現在常用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管理遊戲、團隊教學法等。但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首先,教師要對管理理論理解到位,才能挑選到與之相適合的案例;其次,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查閲資料,才能挑選到時效性強、現實性強,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能達到真正鍛鍊學生能力的目的;再者,對案例教學還需要特意設計教學方法,讓學生有備而來、有話可説、有感而發,能遵循事先的教學安排進行討論活動,避免案例教學最容易出現的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鬆散局面。哈佛商學院MBA的學生一共要學800個案例。我們國內教材中沒有那麼多的配套案例,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收集。現在被教師嘗試採用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和團隊教學法的共同特點是學生參與教學中。教學設計的方案不同,學生的參與度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學校將班級改制成模擬的貿易公司,選出總經理、副總經理,成立人事部、財務部、採購部、市場部、銷售部等。根據每章節內容,創設不同的模擬子情景:每個學生根據所學的組織職能知識擬定自己的崗位工作職責,讓總經理、副總經理與各部門負責人一起協商組織結構的設計,討論計劃決策、組織、領導、控制這些管理職能中的具體方法等。但實施這類仿真模擬有時需要昂貴的設施,另外,參與的學生多了,課堂突發性事件難以防範,教師難以左右教學局勢的發展,因此一般條件下較難以做到。

(四)改進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應用性非常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課程目標的重點。現行的課程考核一般分為兩部分:形成性考核(即平時成績)和總結性考核(即期末成績)。例如重慶三峽學院形成性考核成績佔總成績的40%(其中平時表現佔20%,大作業佔20%),總結性考核成績佔總成績的60%(知識性考核佔40%,能力性考核佔60%)。陝西國際商貿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平時課堂考核佔1/3(包括課堂討論、主題辯論、案例總結等),平時課後考核佔1/3(包括課後作業、小論文、專題調研報告等),期末理論考核佔1/3(包括知識性考核佔40%、能力性考核佔60%)。平時成績該記哪些內容,期末筆試又該如何出題與分佈分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

(1)合理成績折算比例。形成性考核成績內容應該有平時表現(包括出勤、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情況,大作業(主要是指課後作業、小論文、專題調研報告等)情況;總結性考核(即為期末考試)成績內容包括知識性考核與能力性考核兩部分,佔分一般前者略少於後者。考試題型多樣化,使課程考試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廣度。

(2)將個人考核和小組考核相結合,靈活運用其他考核方法。為了避免卷面考核的不足,有的學校採用了:①課堂抽題簽進行口試考核;②隨堂開卷綜合分析相關案例考核;③通過網絡模擬管理環境進行相應問題解決等。

(3)注意建立學生平時成績檔案,構建全程監控型考核體系。具體指學期開始時即建立每個學生的成績欄目:包括上課出勤情況、課堂紀律、課堂發言情況等。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隨堂作業、課後案例分析、課外調查報告等階段性考核成績。實踐證明,只有注重建立與教學配套的多環節、全方位、立體化的考核體系,才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主體意識,發展良好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標籤: 論文 結業 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98eg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