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談人文地理成因教學實踐創新論文

談人文地理成因教學實踐創新論文

一、對人文地理成因教學中上述兩階段的反思與批判

談人文地理成因教學實踐創新論文

第一階段的成因教學以教材為本,在因素即原因的教材邏輯下,教師主要從例證的角度對現有城市功能分區的原因進行淦釋與説明。整個教學過程沒有真正的師生對話,主要以灌輸為主,缺乏知識的生成,學生處於被動地接受狀態。學生認為教師在人文地理的學習中可有可無,對於人文地理學習的興趣遠遠低於自然地理。第二階段的成因分析教學開始嘗試案例教學,採用教材所提供的北京城市功能區的案例,在功能分區成因分析時主要採用“因素分析法”,從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出發找原因。這種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對地理諸因素具體作用於人文地理事象的過程分析不清,不能讓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地理諸因素在人文事象的區位與變化中所起的作用,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地理諸因素在人文地理事象區位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相互關係,只能僵化地從自然、社會諸因素出發生搬硬套地“找”地理成因,而不是“分析”原因。這樣零碎的、不深刻的成因分析導致人文地理成因教學過於簡單化、機械化,整個教學過程難以形成真正的師生對話,降低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這樣的成因教學也缺乏真正的思維活動過程,很難全面認識地理規律,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反而使學生的思維簡單化、僵化。這樣的課堂將很難讓學生理解人文地理之“理”,難以進行有理有據的理性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

二、批判基礎上的創新即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的提出

為了消除人文地理成因教學中靜態的、機械的“因素分析”所帶來的弊端,必須將人文地理的成因分析真正過程化。過程化的成因分析必然建立在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比較完整的發展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教學時,應該運用時空一體化的案例,運用“歷史分析法”〔’〕,引導學生理清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影響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形成、發展變化的諸因素,以及分析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從而明確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最後概括出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即一般性的發展機制。其關鍵不是找出有哪些影響因素,而是分析這些因素的作用過程。換句話説,就是分析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內在機制。因此,筆者將這一人文地理成因分析教學法命名為“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學會分析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的內在機制,才能真正理解並學會分析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原因。

三、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現

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要轉化為現實的教學,必須有一定的教學環節,每一教學環節還必須能夠細化為可操作的、體現教學規律的教學流程。甚至每個流程再細化為一般性的教學活動的安排,從而構建出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在課堂中實現的教學程式。這樣的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才能具有課堂的生命力,否則就是紙上談兵。從理論知識的'分類來説,人文地理成因教學所涉及的主要知識為人文地理的概念性知識。皮連生教授等人認為,概念性知識的學習主要是要求學習者對其進行理解,並提出了6個環節的概念性知識教學策略〔’〕。筆者借鑑這一思想,根據自己的人文地理成因教學的實踐與反思,認為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的落實需要5個環節。這5個環節是“編呈案例一理清過程一找出因素一分析機制一情境遷移”。(1)“編呈案例”環節主要是教師選編和呈現有組織的人文地理案例。該環節的實現方法為“歷史分析法”。要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機制分析就必須選編能夠反映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機制的案例。這樣的案例選編不僅要關注人文地理事象時空間性,更需關注它的時間性即歷史性。只有具有歷史性,人文地理案例才能夠豐滿、生動,才能夠比較完整、典型地展現人文地理事象發展變化的過程,並體現機制;只有具有空間性,人文地理案例才立體,學科特色才鮮明。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教學法編呈的案例應該以時間為線索,以空間為節點,突出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相對完整與絕對典型。編呈時空一體化的反映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機制的案例是人文地理機制分析法成功的基礎。(2)“理清過程”環節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初步閲讀分析案例,運用圖表等分析工具理清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的發展變化過程。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的發展變化,瞭解事情發展的來龍去脈,為進一步的分析打下基礎,在運用“人文地理成因機制分析教學法”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基礎性與過渡性。(3)“找出因素”環節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在理清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變化脈絡的基礎上,在時空分段的基礎上,教師示範與學生分組合作相結合,運用因素分析法找出影響人文地理事象發展變化的每個發展階段的重要因素。這一環節已經初步進人人文地理成因分析階段,為進一步深人的機制分析做準備。(4)“分析機制”環節主要是教師設置並呈現一系列具有梯度性的問題,然後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探究與對話。在師生共同探究與對話中逐步透徹地分析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所有階段中各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找出影響各階段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發展變化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及根本原因和非根本原因。最後引導學生跨越案例所涉及的所有時空,概括出最具一般性的人文地理事象及其區位演變規律和動力機制。(5)“情境遷移”環節主要是知識的鞏固和一般性規律的運用階段。這一環節中教師提供相近的案例材料,以問題為引領,以問題解決為目標,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完成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的鞏固和一般性規律的再理解與運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8o8l4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