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閲讀服務的轉型論文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閲讀服務的轉型論文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效的克服了時間以及空間的侷限性,使人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國務院李總理也對“互聯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然而互聯網的發展也對很多傳統事物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傳統的公共圖書館閲讀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閲讀需求,因此公立圖書館就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使其契合時代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體現出人性化的特點,更加有效地發揮出公立圖書館的作用。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閲讀服務的轉型論文

1 “互聯網+”時代對讀者的影響

1.1 改變了傳統的閲讀媒介、對象及內容

在過去主要以紙張作為傳統閲讀媒介,其在閲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人們閲讀的內容通常是以紙質書籍為主要載體,然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以紙張作為媒介的單一形式。隨着各種各樣社交平台及移動設備的出現開拓出了更加多樣化的媒介形式,藉助於各種設備及網絡軟件的現代閲讀正在快速發展。在閲讀對象方面,傳統的閲讀對象主要以文字為主,同時摻雜部分圖片。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各種新閲讀對象的佔有率如:視頻、聲音、圖片等形式都在不斷上升。在閲讀內容方面,傳統的閲讀內容主要以作者的創作及觀點內容為主。互聯網使人們的閲讀內容發生了改變,閲讀者自身也變成了大眾閲讀的內容,如:在網絡中的個人資料通常都是公開的,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網絡中瀏覽到個人信息,讀者們都被捲入到了相互閲讀的形式中。每一位讀者都是閲讀內容,使得閲讀者與作者兩者間的隔膜漸漸淡化。

1.2 改變的讀者的閲讀路徑及方式

在傳統的紙質讀物中,文章作者的權威相對較受重視,讀者被作者的思維所引導,只能被動的接受文章中的觀點,無法構建自己的思想框架。而“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增加了讀者與作者的互動交流,讀者可以就文章內容與作者進行探討,打破了讀者與作者雙方的隔膜,使讀者對文章的觀點得以表達。互動性的增強使讀者關注的焦點發生了改變,讀者參與到文章創作中來增強了評價閲讀及創造閲讀。在閲讀方式方面,過去想要閲讀紙質書籍必須要到圖書館借閲,時間、空間的侷限性就顯露了出來。而“互聯網+”時代在閲讀方面實現了數字閲讀,真正的打破了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的對讀物進行閲讀,為讀者創造了更加多樣化的閲讀方式。圖書館的發展中引入“互聯網+”的思維,對於圖書館自身而言,應該不斷調整自身的環境與優勢,儘快適應轉型,互聯網能夠有效的轉變傳統的服務理念,開創閲讀新模式。

2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面臨的困境

2.1 圖書館人才匱乏,現有人員素質不足

目前,由於公立圖書館的人員待遇相對較低,造成難以吸納人才的現象,如何建立起圖書館的專業人才團隊,成為了公立圖書館必須要攻克的難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要求公立圖書館必須做出相應改革,人才在公立圖書館改革創新的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擁有專業素養的人才能夠有效地推進改革進程,加快發展步伐。這就對公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員需要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自身素質及職業操守,並且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新生事物,能夠將新事物與傳統工作進行結合。但圖書館當前缺少專業人才,擁有圖書管理學等專業的工作人員先對較少,加之自身知識結構得不到提升,創新意識相對較差,工作人員素質不足極大地影響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使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讀者對圖書信息的使用也被受到了極大阻礙,影響了圖書館改革創新的步伐。

2.2 無法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需求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服務的要求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讀者都開始重視起情感體驗及服務質量。然而當前公立圖書館並沒有把握好讀者的心理,為讀者提供更加完善的閲讀服務,無法使讀者體會到圖書館的認真態度及良好的服務質量。網絡時代的發展改變了讀者單一的信息獲取方式,電子書及網絡書籍等方式的出現時人們的閲讀變得多元化,然而圖書館所提供的基礎服務多年來都是以借閲為主。雖然在網絡的普及過程中加入了電子閲覽室等新形式,但這些新的閲讀形式無法承載足夠的讀者,同時圖書館未針對現狀開展相應的新服務,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因此圖書館的地位在逐漸降低。互聯網使得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讀者改變了閲讀習慣,打字聊天、微博互動等交流方式使讀者難以真正的靜下心進行閲讀。只有圖書館開展更加多樣化閲讀服務來吸引讀者,才能使公立圖書館重新建立起自身的地位。

2.3 公立圖書館信息資源數量不足

互聯網時代使得信息資源公開化,網絡信息資源的儲藏量非常龐大,由於互聯網發展對於時間、空間等限制的跨越,使讀者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藉助先進的網絡設備蒐集到大量的信息資源。然而公立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的儲藏數量無法與網絡中的資源數量相比,在公共圖書館的評定中,縣級圖書館的館藏標準僅為20 萬冊,其中還包括報紙、期刊、繪本及光盤等,數字信息資源的標準最高為4TB,並且,絕大多數公立圖書館的館藏量還要低於標準,另外,紙質書籍的更換速度相對較慢。信息資源數量的不足,使讀者對於閲讀需求得不到滿足,同時限制了公立圖書館的進一步改革發展。

3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轉型措施分析

3.1 加強人才戰略,提高人員素質

人才團隊建設及人員素質提升在公立圖書館的改革創新中十分重要,圖書館在工作中必須要對當前工作人員進行素質培養,完善人員培養體系,建立工作考核及評價制度,已達到提升圖書館官員素質的目的。在進行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培養工作人員的創新精神,幫助其賬務哦網絡技術、數字化知識等先進技術。通過對人員的培養使其達到專業要求,強化服務意識及創新思維,在面對新生事物是能夠正確對待,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優質的閲讀服務。其次,圖書館要提升人員待遇,制定合理的聘任制度及激勵方案,為圖書館留住人才,建立專業的人才團隊。圖書館人員素質的提升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需要長期開展工作並做出合理規劃,人員素質得以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的滿足讀者需求,提升閲讀服務質量推動改革發展。

3.2 構建數據化的信息資源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圖書館應該合理的利用館內的數字化的信息數據。在個人借閲圖書時,能夠自動保存下載和儲存過的資源。同時,應該在圖書館建立圖書網絡導航系統,對於優秀的論壇進行適當的收錄,建立專業化的圖書檢索菜單,使讀者能夠在查看之前閲覽的圖書時能夠更加便捷。對於時間久遠、印象模糊的書籍,讀者能夠通過數據庫系統直接找到,便於讀者的閲讀與查找。圖書館通過數據庫的建設,可以瞭解到不同專業讀者所借閲圖書的類型,方便圖書館管理者更好的管理圖書類型,同時讀者也能夠對自己掌握的知識系統做出系統的分類整理,實現了圖書館與讀者共贏的局面。

3.3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資源建設

加大力度對圖書館的投入,不斷完善圖書館的硬件與軟件資源,不僅僅是要對傳統的紙質類印刷書籍,同時要對電子資源和數字資源進行不斷的擴充與豐富。首先應該加大對圖書館的資金的注入,採購大量的紙質圖書,更新館內的資料。圖書和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料等,並有工作人員做好詳細的購書記錄,對於需求量較大的圖書,及時補充,以滿足閲讀者不同層次的閲讀需求。其次,應該大力加強數字資源與電子資源的建設力度,建立完善的網絡閲覽規範制度,構建數據庫、網絡資源共享以及電子書籍等。最後針對特定讀者的需求,結合圖書館的環境與優勢,建立具有特色的數據庫,對適合當地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特色資源信息等進行不斷的整理,完善加工,形成具有特色的專題數據庫,方便讀者直接查找,遵循實用性、先進性以及可持續性的發展理念,從而進一步推動圖書館的發展。

4 結 語

互聯網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公立圖書館若想不被淘汰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互聯網知識,將其與圖書館工作相結合,通過先進的技術改變傳統的閲讀服務模式,創造出新時期的互聯網圖書館模式,二者相互融合、共同進步。同時要以讀者為主體,為其提供優質的閲讀服務,才能充分體現出互聯網對於公共文化事業的作用,如:不斷地完善資源配置、增強資源使用率、控制成本等,同時增加讀者的滿意度,使讀者更加願意參與到閲讀中。在“互聯網+”時代只有互聯網與公共圖書館完成真正的融合,才能有效的實現公立圖書館的創新改革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4orl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