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摔跤運動員專項體能技能的訓練方法論文

摔跤運動員專項體能技能的訓練方法論文

專項能力應是多方面能力的總稱,也可以説是完成比賽過程能力的總稱。如果把比賽全過程簡化成站立—跪撐—站立的立體過程去分析,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具備如下能力:爭奪能力和爭奪與技術的連接能力;站到跪一步到位的銜接能力;跪撐提、滾、變向的轉化能力。這三種能力在比賽中如能從頭至尾充分展現出來,就具備了專項能力的高水平,這就是專項能力。訓練中就要圍繞這幾種能力有節奏地進行安排,而完成比賽中的這些能力需要具備一定的力量、速度和耐力,所以要針對比賽這種需要提出為提高這些能力的具體量化要求。

摔跤運動員專項體能技能的訓練方法論文

一、對專項體能技能提高的要求

任何能力都不能脱離本項目技術應用的需要和比賽的特殊需要,所以訓練中必須結合技術特點和比賽的特殊需要進行要求,為了便於説明,現用表格形式將訓練中的立體狀態的三個部分的要點和要求整理如下:

表1:立體對抗3個部分在訓練中的要點和要求

從上表中的要點和要求中已表述了訓練方法,但訓練中在時間、組數、頻率上要根據不同時期、階段提出不同側重和相應量化要求。在較長冬訓期間應以提高各方面的最高能力和耐力為主,如爭奪和爭奪與技術連接能力的對抗時間應以2′-3′、4-6組的中、小密度安排為宜,並在不許停頓、零距離和搶、拿、奪、插、棒、掏的6字變化要求,提出每人每組在3-5次的攻擊頻率去完成,可較好地提高爭奪和爭奪與技術連接的能力和耐力。在提高技能以雙人和沙袋完成提抱能力時以次數為主,如雙人可提出在爬行中完成提抱過胸、滾橋的組合練習,一般安排為10-12次、4-6組為宜,沙袋的組合則以大於本人級別重量的10-20公斤,沙袋(小級別為20公斤,中大級別則大於10公斤或本人體重),以16-20次、4-6組,要求每組都要連續完成和一定的尺度、幅度要求,各種專項的對抗練習也應以2′-3′、4-6組的中、小密度安排為宜,一般一次訓練課可安排3-4個內容;在夏訓中則以提高專項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為主,應以短時間多組數大密度的訓練安排為宜,例如夏訓中一次訓練課的內容為三項:1、爭奪與技術的強行連接:40”-1′×8-10組,組間休息20”-30”,頻率為每次強行攻擊2次以上。2、爬行中的提抱攻防對抗:1′-1′30”×6-8組,組間休息30”-40”,頻率為每次強行抱起1-2次。

3、立體對抗:1′-1′30”×6-8組,組間休息30”-1′,頻率為每次強行得3分以上。這種典型的夏訓內容在時間頻率和組間休息的到位要求中伴以連接技術的上步、貼身、旋轉要求和攻擊次數的到位要求,其訓練的目的—突出專項的`速度和速度耐力,以能形成在技術運用中和各種能力的融合,形成一元化。專項體能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就是在這樣的安排和要求中達到的。縱觀冬、夏訓在安排上的不同是,冬訓以提高專項實力和實力耐力為主,以技術連接為輔的安排,要求上以重量和強度的耐力為主,以速度和速度耐力為輔,以各種能力的提高為突破口,奠定堅實的綜合實力水平;夏訓則以提高在對抗中與技術連接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為主,以保持綜合實力為輔的安排,在要求上以頻率和次數強度的耐力為主,形成獲得的綜合實力,在對抗的技術運用中進行強制性融合。這就是專項技術不斷提高的來源。

二、專項技能提高的關鍵是堅持訓練有效性

認真分析比賽中運用規則允許使用的技術動作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在日常訓練實施中一步步去完成,儘快提高運動員各種能力,達到高水平比賽需要,問題是在日常訓練中提出什麼樣的要求才能真正完成這種提高。訓練中都有自己的計劃而且周而復始地去努力,但為什麼同樣訓練年限運動員卻會在比賽中出現較大差距呢?這就要分析對訓練內容的具體要求和對要求是否落實到位,達到有效性。訓練中對不同訓練內容在時間、重量、組數、次數、高度、時間間隔、動作幅度以及頻率的具體要求是否較好地完成。各項目的競技能力都是通過後天強化訓練,不斷深化的負荷刺激中去提高。如何達到訓練的有效性呢?首先要對訓練對象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測試,選擇具有結合本項目技術特點和比賽特點要求的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的測試,根據測試數據提出階段、週期和年度目標,通過訓練實施努力完成,這些數據就使訓練的有效性要求有了依據,按照人體各器官對負荷刺激不斷深化要求中得到適應和提高的機制在具體要求上有了科學根據。有時訓練安排可能會出現完不成重量、次數或組數上要求的狀況,可以藉助一點外力幫忙讓其完成這樣的要求,對機體產生非常深刻的刺激,而機體在這樣負荷刺激中才能較快適應,一個階段後最終完成這樣的要求就是適應和提高的過程,如果對完成這樣要求採用減重量或降低次數標準,那機體就永遠得不到深刻負荷刺激,機體也無法在適應中提高。這就是訓練的有效與無效的最根本區別。而專項訓練的有效和無效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尤為重要:比賽是通過允許使用的技術動作最終完成制服對手,這是比賽雙方的共同目的,那麼在訓練中就要為完成這一目的提出相應要求。因為任何技術運用都是對抗中完成,要想把握進攻時機戰勝對手就要提高進攻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訓練中就要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攻擊頻率,通過這種強制性要求逼出運動員的攻擊速度,才能提高把握攻擊的時間和提高專項耐力水平。但這樣的要求需要一個高失敗的過程,因為在提高攻擊率要求的同時會亂了對方,也同樣亂了自己,然而誰能在訓練中堅持這樣的要求就能逼出運動員攻擊的速度而更好地把握攻擊時機,才能達到大賽中的高成功率,完成制服對手的最終目的。那種在訓練中不針對比賽特點提出較高頻率的負荷要求,而讓運動員在對抗中自由發揮,已較難適應當前高水平競賽要求了;比賽運用技術過程中的發力、發力方向、動作幅度、握抱手是否鬆手和完成動作時的倒地部位是瞬間成功與夫敗的關鍵,然而在訓練中往往忽視這一點,對運動員技術運用中是否有發力、發力方向是否對、動作幅度是否夠、倒地部位是否正確、手鬆沒鬆往往注意不夠,只注意其是否在做動作。這些方面要求的不到位也是訓練無效性的一種,又不易察覺。

而長期的忽視就會造成技術運用中的錯誤定型,這樣的錯誤定型在比賽中很易導致對手的反攻,這種現象在比賽中是舉不勝舉的。也正是因為這種錯誤定型不能使已獲得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和技術融合成同一個整體。所以在專項訓練中不管是配合練習、快速練習、半對抗、對抗、自由實戰,車輪戰還是專項的技能訓練,都要把技術運用時的發力、發力方向、動作幅度、倒地部位、握抱手是不能鬆的要求視作訓練的有效性重視起來,才能逐步將獲得的各種能力通過技術運用焊接成能力與技術的一元化,這是直接對抗項目在高水平競賽中的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4gv4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