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護理學助產論文

護理學助產論文

我國助產服務仍以產科醫生為主導,助產學仍從屬於護理專業,既非獨立學科,也無專業體系,與國際水平相去甚遠。以下是護理學助產論文,歡迎閲讀。

護理學助產論文

護理學助產論文1

隨着醫學模式的改變,既要重視生物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更要重視社會心理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而臨牀工作中心理因素對臨產婦的影響則是我們探討的新課題。為了適應圍產醫學的發展,世界衞生組織(WHO)開展了保護、促進、支持自然分娩國際合作項目。因此,提高產科護理質量,促進自然分娩,確保母嬰安康已成為產科醫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分娩是婦女一個自然、正常、複雜的生理過程。大多數產婦由於缺乏對分娩的直接體驗和正確認識,常產生焦慮、恐懼,而這些心理反應可能影響分娩效果,產生不良影響。為減少產婦的恐懼心理,順利完成分娩,我們對我院的產婦進行心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臨牀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的對象為2009年1月2010年6月初產婦,無嚴重的內科及產科併發症,孕周為37~41周,單胎、頭位。年齡22~31歲,平均26.4歲,隨機分為干預組(58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一般情況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採取傳統護理無陪護分娩,一個或多個產婦有規律宮縮後,由值班護士負責觀察和接生。干預組在基礎護理基礎上採取干預。觀察兩組分娩方式,產程及產時、產後2h出血量。

1.3 結果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對照組的剖宮產率比干預組大很多;兩組產程及產時、產後2h出血量比較,兩組產程比較,干預組均短於對照組。出血量比較,干預組少於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

2 待產婦臨產後的心理特徵

孕婦入院待產,心理狀態是複雜的。由於環境的改變,有陌生感,既有將做母親的喜悦,又害怕分娩,怕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異常,希望被重視,渴望陪伴。諸多因素使產婦常常處於焦慮、不安和恐懼的心理狀態。

2.1 恐懼、焦慮心理

首次經歷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關知識,對分娩存在恐懼心理,擔心難產,害怕畸形,怕胎兒會發生危險,都會使其精神過度緊張、恐懼和焦慮。

2.2 依賴心理

許多待產婦因陣痛煎熬往往對其家屬產生依賴心理,尤其是母親和丈夫,特別是進入分娩室後仍希望家屬陪在身邊。如果對陪伴的助產士產生信任感,就會要求這名助產士陪伴其左右。

2.3 擇優心理

待產婦入院後,希望醫護人員對她認真負責,盼望有高超助產技術及助產士為其接生,對她不滿意或不瞭解的醫護人員持懷疑態度,甚至拒絕合作,不予配合。

2.4 自尊心理

待產婦往往希望醫護人員和家人時刻關注自己,對醫護人員的各項檢查和治療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現為情緒激動或沉默不語。

3 待產婦心理干預措施

心理護理是護士在醫療過程中通過對孕婦進行心理安慰、知識、勸解、疏導以及調節方法,保持孕產婦良好的身心環境,積極指導孕產婦配合助娩,增強孕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幫助產婦順利地完成分娩過程。婦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間,身體各系統發生生理變化同時,心理方面也會發生微妙變化,這種變化直接關係到孕產婦順利分娩。因此,促進孕產婦心理健康,加強心理護理,鼓勵孕產婦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產婦在這一特殊時期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是助產人員的主要職責,也是提高產時護理質量的主要環節。

3.1 改善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

助產士微笑着使用尊重孕產婦人格的禮貌用語,可以消除產婦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調節孕產婦的緊張情緒。要認真傾聽,適時給予反饋,表示理解和肯定對方的意思。因此,醫護人員在與產婦接觸中應該用善意、親切的語言,表現出更多的關心,使其心情放鬆,消除對分娩的恐懼和焦慮情緒。

3.2 營造温馨的分娩環境

一個温馨而有利於產婦的環境非常重要,保持病室清潔整齊,使孕產婦感到舒適,處於最佳心理狀態。設置家庭式的待產室和產房,適時的放些令人心悦的輕音樂使孕產婦心情舒暢,從而減輕產婦的心理負荷,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

3.3 疏導產婦的焦慮心理

助產人員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產婦,瞭解他們的心理要求,針對性向孕產婦講解分娩知識及過程,減輕宮縮疼痛的方法,如何使用腹壓配合助產人員順利分娩,以消除孕產婦的恐懼、憂慮心理,以最佳心理狀態愉快地度過分娩期。

3.4 提高助產人員素質,建立融洽的護患關係

助產人員熟練正確的掌握助產技術,仔細觀察產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給孕產婦帶來安全感和責任感。

3.5 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系統

產前要對其家庭成員進行分娩有關的`心理衞生宣傳,樹立正確的生育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鼓勵家庭人員的配合,允許丈夫和家人在分娩過程中陪伴產婦,使產婦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過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喚起產婦積極的反應,緩解緊張、焦慮感。

3.6 開展導樂陪伴分娩

實行導樂分娩,對每位入院的孕產婦進行一對一的陪護,對產婦進行護理干預,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其緊張、焦慮心理。

3.7 開展分娩鎮痛

採取硬膜外注射麻藥的方法進行分娩鎮痛,讓產婦減輕疼痛,並讓產婦正確對待產痛,學會減輕疼痛的呼吸方法。另外,在產房內放輕鬆的音樂,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營造相對輕鬆的分娩環境。

綜合來看,心理干預助產措施和方法,不僅有利於待產婦的順利生產,也有利於生產後的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護理干預助產為進一步提高我院婦產科的形象、改善醫患關係、增強我院的市場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護理學助產論文2

1對象與方法

1.1評價指標:出科前對兩組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考核,產房考核包括會陰沖洗、胎心音聽診,產科病區考核包括四步觸診、嬰兒沐浴。每項操作滿分按技能考核標準100分計算。在產科實習結束時讓學生按實習效果自我評價表進行評價,內容包括完成實習計劃、實習目標是否明確、教學方法是否可行、學習主動性、護患溝通、健康指導能力等方面。

1.2統計學方法:收集的資料數據輸入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採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採用t檢驗,統計檢驗水準為α=0.05。

2結果

2.1兩組出科專科操作技能考核結果比較:觀察組4項操作考核得分均高於對照組。

2.2兩組教學方法效果自我評價比較:觀察組在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可行、學習主動性提高、產時指導能力增強方面均優於對照組。

3討論

3.1助產路徑應用於產科教學,有利於護理本科生產科專科護理技能的提高:臨牀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教學過程。臨牀路徑教學法為臨牀護理教學制定了統一規範的流程,保障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避免了傳統教學法的隨意性,使臨牀護理教育更規範化和科學化[2-3]。由於產房工作緊張、繁忙,實習生難以很快進入工作角色,對產房專科護理技能難以掌握。為此,通過應用臨牀路徑教學,根據路徑表進行教學,使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標準化、規範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助產路徑對產婦整個產程進行觀察護理,使學生對分娩產程觀察管理有整體觀,避免了知識點的重複和遺漏,從而規範了產房教學流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兩組教學方法的學生出科專科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胎心音聽診、會陰沖洗、四步觸診、嬰兒沐浴4個操作項目的成績均明顯高於對照組,學生對準確地判斷胎心音聽診的區域有較好的瞭解;四步觸診中基本能學會判斷胎背、胎肢、胎頭位置及入盆情況。由於產房教學嚴格按照路徑流程規定的要求,雖實習時間較短,但教學過程直觀、規範,保證了分娩全過程的觀察護理,增強了教學的系統性,確保教學的質量,能夠滿足學生較好地學到基本技能的要求。並且在分娩各產程中,助產路徑預設了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及分娩配合技能的訓練,在帶教老師與產婦及其家屬充滿人性化的溝通過程中,學生學到了與產婦及其家屬有效的溝通技巧;在老師指導產婦呼吸訓練及減痛技巧中,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難以理解的臨牀實踐技能。而這種充滿温馨、和諧、專業的氛圍,也為學生今後的工作充滿人文關懷奠定了基礎。

3.2定量、定性相結合使實習目標明確,提高了教學效果:以產科常見的專科實踐核心技能為主,設立實習生操作技能量化學習表,使學習內容及目標要求明確,帶教及學習有重點及針對性,提升帶教及學習的雙重效果[4]。觀察組在產房實習時,由於按照助產路徑教學,常見的專科技能按定量完成,學生在產房實習時間雖短,但從孕婦入產房待產、分娩到產後整個過程需觀察護理5例。觀察組33人中,85%完成了5例計劃,9%完成了4例,6%完成了3例。對未完成5例的學生,要求其學習單項的護理技能。因此,學生熟悉助產士工作流程,對產房基本專科技能,如聽胎心、觀察宮縮、會陰沖洗、產程圖應用、新生兒早吸吮等基本掌握,而對產房某些專科技能,如接生、會陰側切縫合等較難的技能則需較長時間才能熟悉和掌握。在產科病區,由於採用定量要求,觀察組對常見的母嬰護理技能掌握程度明顯較對照組好,四步觸診、嬰兒沐浴等出科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而高危母嬰如前置胎盤、妊娠高血壓疾病、產後出血、早產兒、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等護理列為了解項目,使學生既掌握常見操作,又初步瞭解高危母嬰護理常規,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在學生產科實習結束時,對產科總體實習效果自我評價顯示,觀察組的教學示範方法可行,制定的學習目標明確,能使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同時,觀察組在助產路徑應用過程中,根據分娩不同時段設置不同的分娩技巧健康指導,並全過程跟從老師對產程觀察護理,因此在對產婦不斷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中,產時健康指導能力增強,學會與產婦良好的溝通,從而提高了學生在產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使其順利完成實習目標。

綜上所述,護理本科畢業產科實習時間較短,將自設的助產路徑應用於產程觀察護理的帶教,並採用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臨牀帶教老師和學生實習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有利於提高學生對產科專科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促進實習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提高產科臨牀教學質量。但由於實施時間不長,實習考核內容較侷限,仍需今後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和完善。

標籤: 助產 護理學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3o3v4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