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中國調選產業國際貿易的論文

中國調選產業國際貿易的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從理論出發,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產業組織政策環境分析,貿易保護政策的有關概念及其內容,經濟危機下各國的貿易保護政策,我國調節外匯儲備對中國產業調整的舉動,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對中國產業的影響進行研究。

中國調選產業國際貿易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產業;國際貿易;中國貿易政策

一、中國產業組織政策環境分析

(一)國內環境分析

1.中國企業的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產業國際競爭力弱。

從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來看,我國工業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產業集中度低,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產業國際競爭力弱。我國主要行業的平均集中率水平也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水平。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而美國、日本僅為5%左右,國內企業僅萬分之三有核心技術,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產業發展受制於人,產業國際競爭力弱。

2.跨國公司利用其地理優勢地位,控制市場、剋制競爭的傾向初現出來。

在國內包裝企業訴利樂案中,利樂倚賴其在無菌包裝機方面的壟斷地位。在包裝耗材上實行了不正當的限制性商業策略,控制了絕大部分包裝市場,並且使利樂紙的平均價格在2003到2005年的兩年時間內上漲了大約2倍。

3.國內行政性壟斷問題嚴重,行政性壟斷產業的改革任重道遠。

我國的行政性壟斷產業主要包括鐵路、港口、民航、電力、電信、城市公用事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特殊行業、郵政、城市公交、煙草食鹽糧食藥品等重要商品以及流通、軍工、鑄幣、銀行保險等金融業,產業部門涉及面廣。行政性壟斷造成了雙重惡果:

一方面,壟斷地位使得這些產業內的企業一方面攫取了遠高於其他行業平均利潤率的利潤,排斥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另一方面由於內部約束機制不健全和發展動力的缺乏,長期以來.使這些產業成本居高不下,產業經營績效低下。行業的特殊性加上國有企業的身份,使得這些產業的改革舉步維艱。

(二)國際環境分析

1.跨國兼併成為主體。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世界範圍內掀起第五次企業兼併浪潮,這次兼併浪潮具有以下特徵:一是兼併數量急劇增多。二是單項兼併交易金額世界記錄屢創新高,兼併規模日趨擴大。三是跨國併購發展迅猛。四是兼併範圍廣。第五次兼併浪潮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世界範圍內經濟競爭加劇的結果,為了生存和在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以取得競爭優勢,同行業的領頭企業紛紛走向聯合。同時,第五次兼併浪潮的出現並沒有緩和競爭。它使得世界範圍內經濟競爭更趨激烈,通過此次兼併,在某些產業,只剩下實力超羣、為數不多的幾家巨型企業,為了爭奪世界市場,這些企業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競爭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波音和空客的競爭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註解。

2.西方發達國家紛紛調整競爭政策,放鬆規制和提升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國際潮流。

以微電子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興起和市場需求的擴大改變了傳統自然壟斷產業的性質。競爭政策調整的另一個動向是從對反壟斷的強調轉向扶助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當前,發達國家的反壟斷政策對壟斷的.認定已從結構標準轉向行為標準。並且還要考察壟斷行為的市場績效,“一事一議”已經成為通行的原則,對橫向兼併等過去嚴格限制的行為已基本放任自流。

3.網絡經濟的興起,對世界各國的反壟斷提出了新的挑戰。

網絡經濟是以計算機網絡業為中心以及由這個產業派生出的若干相關產業。網絡產品固有的規模經濟性、網絡外部性(正反饋效應)、技術的市場不相容性和網絡產品技術標準造成了網絡產品的鎖定效應和先行者優勢。從而使得壟斷成為網絡產品市場上的一種必然而普遍的現象。在結構和行為上顯然構成壟斷的廠商,在績效上卻無可指責,結構、行為和績效的脱節將政府的反壟斷政策推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反壟斷,意味着績效損失;不反壟斷,從道義上又説不過去。網絡經濟領域的壟斷問題對各國政府的反壟斷政策提出嚴峻的挑戰。從1997年開始的微軟壟斷案,2002年最終以和解的方式解決,和解協議中,微軟並沒有做出多少讓步。

二、我國調節外匯儲備對中國產業調整的舉動

2008年12月以來,計有美國、歐盟、加拿大、印度、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了超過10起貿易救濟措施或者法案,而以其他方式抵制中國出口的政策也屢屢出台。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出口保持增長的前景更加難測。印度提高了部分鋼鐵產品的關税;南共市成員試圖將外部共同關税提高5%,但未獲其首腦會議通過。

200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為2.55萬億美元,貿易順差為2900億美元,吸引國外投資900億美元。2008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餘額達1.95萬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5年對外貿易保持順差,國外直接投資始終處於淨流人,目前是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因此這兩方面的淨流入使近幾年我國外匯儲備數量劇增。其規模已遠遠超出理論界提出的外匯儲備應維持在其外債總額的40%左右的水平上。擺脱“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鎖,是我國政府和學術界急需破解的難題。

(一)擴大內需。加快產業調整步伐。降低對外依存度

以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降低以淨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的依賴,這是減少鉅額的外匯儲備的根本方法。中國儲蓄率高,除歷史文化傳統等因素外,很大的緣由是居民有許多後顧之憂而不敢消費和沒有能力消費。實施擴大內需政策,政府應加大在就業、教育、養老、醫療、環保等方面的投入。使國內居民的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同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以內需為主的產業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減少對出口外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依賴,尤其是限制初級原料加工出口的企業。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及資源性原料進口,從而減少國際貿易順差,降低鉅額的外匯儲備。

(二)謹慎地購買美元資產,逐步加大黃金購買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在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下,購買美元資產是擁有外匯儲備國家不得不的選擇。美國國債因其良好的信用、穩定的收益及流動性,是各國政府首選的投資對象。但近幾年美元貶值的狂潮也令各國憂心匆匆,外匯儲備多樣化可以在一定程度的化解風險。同時。除了購買美國國債,還可以考慮購買美國通貨膨脹保值債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發行的債券等。

截止到2009年4月,中國已擁有黃金儲備1054噸,在世界各國排名第五。2000年以來,中國調整過兩次黃金儲備,即2001年和2003年,分別從394噸調整到500噸和600噸。但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價值約佔全部外匯儲備資產的1.6%,該比例遠低於超過10%的全球平均水平。黃金在中國總儲備的比重實際上自2003年以來一直在下降。中國黃金儲備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至少應達到10%左右的國際水平。本文由中國論文聯盟收集整理。

但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漫漫,2000年5月亞洲國家簽署了《清邁協議》,開闢區域貨幣合作新篇章。2009年3月中國已經與俄羅斯、韓國、馬來西亞、阿根廷等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達6000億人民幣,與此同時,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也在香港和內地沿海城市開展,這種“貿易結算+貨幣互換”的模式,是兩國規避美元匯率風險,擴大雙邊貿易的新探索,它對加快人民幣區域自由化進程,增加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提供幫助,為中國外匯儲備擺脱美元體系的束縛提供了新途徑。

三、案例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對中國產業的影響

(一)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歷來是國家重點的關注行業。根據商務部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高新技術出口商品共分為十類。在這十類中,出口的主要是計算機類、通訊技術類和電子技術類相關產品,而生物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產品的出口相對薄弱。在進口方面,也主要集中在電子技術和計算機類。可見,信息技術類商品在高新技術貿易方面佔據主導地位。

從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率看,2001年至2006年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增長率均超過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但從近期看,無論是外貿總額的增長還是高新技術產品對外貿易的增長,其增幅均有所放緩,特別是2007年,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首次出現低於總體貿易額增長的情況。這也與總體的外貿環境不容樂觀有一定的關聯。即使外貿環境發生如何的變化,國家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鼓勵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態度始終不變。國家對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退税率大部分都維持在17%的最高退税率。國家多次調低出口退税率。雖然使得一些生產效率低的中小企業從市場中淘汰,低端產品規模逐步減少.產業結構有所優化。國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緩解南於產業結構升級所導致的剩餘勞動力釋放所帶來的就業壓力。

由此可見。國際直接投資是國際經濟分工不斷深化、國際經濟分工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和國際分工政策環境不斷改善的產物。商品的區際問或國際的價格;引發了國際貿易活動,而資本的區際間或圍際間的現實的或澄的綜合獲利差異是企業進行國際直接投資的基礎。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目的是為了對廣泛存在的國際直接投資行為給予合理的解釋。因為大規模的國際直接投資活動最早是南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歐洲國家和後來的美國等發達國家來完成,所以經典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是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行為長期跟蹤分析和研究的結果。2O世紀80年代後,隨着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活動興起,又形成了解釋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各種理論。

總結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發展可以看出:各種投資理論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反映了各國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國際投資領域的現象和特點,對產生國際直接投資的原因、決定因素以及對各國的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這些認識可以為各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和各國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理論參考。由於不同國家和經濟體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着不同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利用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上也呈現不同的經濟特徵。加強對不同國家和經濟體利用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國際比較研究,可以進一步從宏觀上分析世界直接投資的產業佈局和區域分佈趨勢,從中觀上比較不同區域的外資特徵,從微觀上分析不同國家利用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定實證支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loox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