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生德育養成教育論文

小學生德育養成教育論文

一、建立全員育人機制,形成教育合力

小學生德育養成教育論文

社會藴含着豐富的德育資源,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補充、延續及實踐基地,它可使小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內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可組織學生走進影院、公園等公共場所,讓小學生踐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託社區力量,結合假期的主題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參與服務工作。

二、以課堂為主陣地,將養成教育規範化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我國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是加強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利用課堂教學進行滲透。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將良好學習習慣教育深入到各科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善於思考、敢於提問、學會傾聽、與人合作、自主學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不斷在學習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動腦動手及創新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養成教育的落實與課堂教學評價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深入督促學生按一定的規範進行“自律”,促進學生各種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學校可利用校本課程將養成教育的內容規範化,開展“交往式”課堂研究,使學生學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統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以此推動養成教育向縱深發展。

三、以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養成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藴含着豐富的`德育資源,我們應緊緊圍繞學校文化理念,精心設計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品質形成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説:“讓校園的每一塊牆壁都‘説話’,讓每處環境都育人。整個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要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帶有教育性!”因此,學校應通過外部環境的建設來營造養成教育的外顯氛圍,比如要精心佈置樓廊、走道、教室、廁所等場地,讓一些美化心靈、啟迪心智、激發靈感的知識如春風般浸入學生心田,從而促進養成教育的進行。道德品質的形成需要經過實踐才能實現。實踐是養成教育內化的基礎,因此學校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提升養成教育的實效,將常規活動更深入化,以“文明行為習慣培養”為主線,如可以開展藝術節和讀書節、班隊會每月一主題、“爸爸媽媽當老師”、“告別陋習,從我做起”、“誦讀經典美文”等系列活動,通過各種活動陶冶小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規範發展。將養成教育與學校文化建設融合起來,以幽雅的環境和精心設計的活動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升養成教育的內涵,這樣,學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説教。

四、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新課程在評價理念中特別提出:要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強調參與和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指標、主體、方法的多元性。進行科學的多元化評價,是促進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動力源和催化劑。在小學生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可採用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堅持“關注過程,促進發展”的理念,在評價時努力達到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在多元的激勵性評價中收穫自信,獲得發展。例如學校、教師精心設計“美德卡”,將學生的美德表現具體化,使學生在校、在家、在社會中的日常表現有了具體的評價標準,通過採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參評、班主任綜評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美德養成的發展過程,在每學期末進行總體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可以讓其回顧和反思自己習慣的養成情況,及時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與同學互評的過程中,學生可及時發現他人的優點,提出其有待改進的方面,同時學會傾聽,學會接受別人意見與建議;而家長對孩子評價的過程,是家長逐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傳身教重要性的逐漸推進的過程,能夠有效地促進家長言行的自律性與示範性;班主任在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發展的人,一個有個性的人,一個有自主權的人,因而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這樣多元的評價機制能夠給學生更多的體驗和鍛鍊的機會。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只有多種渠道相結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知行統一,堅持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豐富的實踐活動為載體,才能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幫助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才能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提升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jkd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