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開放性初中課堂教學論文

開放性初中課堂教學論文

1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開放性初中課堂教學論文

1.1教學內容要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實際

初中學生學習的書本知識都是理論的精華,這些精華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充分地理解和吸收,而這些客觀事實應來自學生身邊所發生、存在的,在他們所見所聞的範圍內.通過對這些事實的討論得出的結論,學生才會明白:“哦,原來如此.”如在進行“壓力和壓強的關係”教學時,可讓每個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取一支鉛筆,用手指分別頂住其兩端,稍稍一用力,兩手指的感覺便不一樣.通過這個小實驗,讓學生來闡述產生此現象的原因並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很快會得出:比較兩手指受到的壓力,一樣大.但是其中刺痛感覺的手指由於接觸的是鉛筆尖,受力面積比另一端小得多,手指受到的壓強大.由此得出結論:壓力不變時,壓強的大小與受力面積有關.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反之,受力面積越大,壓強就越小.再延伸,引導學生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用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的?有哪些是用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的`?教師也可適當列舉一些現象供學生討論,如水庫大壩的結構、紀念碑、圖釘、縫衣針……

1.2教學內容應更靈活

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應是封閉、一成不變的.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能否靈活運用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靈活多變;注重內容與內容之間的聯繫與擴展.為此,教師可進行一些開放性問題的答辯和變式練習,有利於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2教學活動的開放性

初中學生主體的發展是以活動為發展平台的.學生只有投身於各種活動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並培養創新思維.這裏以演示實驗教學為例.傳統演示實驗教學形式通常是“啟發+問答+操作”的單向教學信息傳輸通道,讓初中學生按教師意圖沿固定順序、方向進行觀察和思考.這固然有利於學生觀察的方式、順序及聚合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學生在教師“啟發”的牽制下觀察思考,學生思維空間被壓縮,束縛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和想像力;再者,由於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參與的機會,學習氛圍沉悶,情緒消極,不利於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個性都得不到發展,造成思維被動和惰性.因此,在進行演示實驗教學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就要讓學生參與實驗,主動思維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進行“電阻”教學時,可以先演示一根鎳鉻合金線,讓同學們通過觀察、猜想的辦法,先得出電阻可能與導體的哪些因素有關(如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等),再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可設計實驗過程如下:先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步驟和要求等,學生熟悉後分成實驗小組,進行驗證實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3rk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