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語文教育的探討論文

小學語文教育的探討論文

摘要:在中國教育小學教育佔據着舉足輕重的位置,而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的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抒發一己之見。

小學語文教育的探討論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平等對話

當前,正處於一個大變革時代,我們的語文教育為了能夠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也在進行着一場如火如荼的變革,這場變革為語文教學開闢了一片美麗的天地。筆者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平等對話

教師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為人,其言談,其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不要做學生的權威,要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創造性的思維,師生的關係應該是互為主體的平等關係。在平等對話中教學語文,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做一個忠實的'聽眾。老師要做孩子們忠實的聽眾,認真地傾聽他們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營造一個自由、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如痴如醉地探究、體驗、交流,或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補充同學的發言,或互相啟發,或自由組合朗讀……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看、聽,適當地作些點撥。

2.做一個友好的夥伴。教師要敞開心扉與學生進行對話,要與學生友好相處,這樣孩子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師生之間在感情、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多方面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和孩子們成了合作的夥伴。這樣,教師關注的不再是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每個學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的即時狀態。

3.做一個出色的主持。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做“節目主持人”,説具體一點,要做“談話”節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更多地讓學生走向前台,展現他們的思維,在多向交流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有着不同的特徵和稟賦。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們,相信和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把他們當作學習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其實,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完全可以通過眼、手、口、腦並用,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一文中,讓學生根據課文閲讀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閲讀課文,然後給每個小段落加上合適的小標題,並找出自己最欣賞的一段來講講自己對文章的理解。

2.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補充修正別人的意見,從而養成一種與他人合作讀書的習慣。更重要的是,開展討論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優化了他們的學習品質。

三、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閲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之一。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同學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具有較好的閲讀條件和閲讀習慣,充實了課餘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提高學生閲讀能力應注意以下兩點:

1.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小學生還不具備挑選圖書的能力,老師應幫助孩子們挑選適宜的圖書防止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保證讀書的質量。由於這些書都是經過老師精心挑選的,內容豐富,充滿童趣,每次都能使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從而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

2.給孩子專門的閲讀時間。所謂專門的閲讀時間,是指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興趣進行自由閲讀的時間。筆者認為每週排一節閲讀課。而這節閲讀課,就是學生自由閲讀的天堂。同時要切實減輕學生課後作業負擔,讓學生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課餘時間,從而有功夫去閲讀自己喜歡閲讀的書籍。

四、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要切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火花,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起學生求知的強烈願望,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索規律,給學生更多的想象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發出疑問,瞭解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和思想。

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新課標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説話練習。那麼兩種訓練必不可少:

1.課堂訓練。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有序的表達能力並培養他們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捕捉語言信息的良好習慣。

2.拓展訓練。因為有了讀文的基礎,學生甚至能熟讀成誦,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師的鼓勵,所以學生説得生動有趣,達到了訓練的目的,做到了學以致用。

六、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鼓勵學生大膽提問,敢於對老師提問,對課提問。只有勤于思考才會善於發現問題。主動提問有利於啟發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活動,靠思考自得,是一個學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質,是低年級學生首先應培養的素質。

剛開始上課,鼓勵學生對老師提問時,學生不是不敢提問,便是就參考資料提問,一堂課是較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標,但感覺學生還是像被牽着線的木偶,沒體現他們的主體意識。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

1.教師必須創設一種寬鬆的環境,讓學生覺得輕鬆愉快,聯繫社會大課堂。學生既充當了主體角色,又通過互相提問深入到課文中去了,大大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比老師提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效果要好得多。

2.提問時,老師要作精心備課,學生提問時必須讓他們圍繞一箇中心來問,上課做恰當提示,控制好一個度,否則學生提問熱情高漲時,一窩蜂似的提問,會使課堂出現雜亂無序的情形。提問方式也可形式多樣,比如師生互問,課內知識拓展問,課外知識拓展問等。老師們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式,既能激起學生的創新精神,又讓學生真正當了課堂的主人。

不管怎樣改革,我們必須守住一顆平常的心,冷靜地審視和反思當前語文教育現狀,在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對傳統經驗批判性地繼承和發揚,才能推進語文課程的改革,而不致誤入歧途。

參考文獻:

[1]閻立欽,倪文錦.語文教育學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魯潔平,趙鴻.教師職稱評定論文寫作指南[M].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332x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