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論文

淺談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論文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學會走向未來、適應生活及個體發展所需要的教學;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數學,獲得解決實際問題必需的數學;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允許學生以不同方式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在新課標思想的指導下,筆者在改變應用題教學方式,開放應用題教學素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做法:

淺談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論文

一、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數學的產生和發展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兒童全部社會活動的一部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過程與他們身心發展過程同步。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説:“許多學生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密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離實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生活化教學尤為必要。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根據本班男女生情況編了這樣一道應用題:“我們班有男生2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3/2,我們班共有多少人?”作為例題。該題把抽象的知識用具體的事物、具體的情節表示出來內容又貼近學生實際,因此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很快得出結果(本班總人數50人),根據得出的結果再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就簡單多了,從而很容易地尋找出解題方法。

從學生身邊實際出發,開放應用題教學素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能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興趣,並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能力。如學習長方體體積以後,讓學生動手測量計算長方體沙坑中的體積,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長方體的長和寬。在測量沙的高度時,遇到困難,經過反覆實踐,學生終於找到了測量方法,即先用直尺插入沙坑底部量出沙坑的高度。最後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出沙坑中沙的體積,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需要實踐,還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1、培養動手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係,讓學生在實踐中解答應用題。例如,教學圓柱體表面積時:“一個圓柱的高是15釐米,底面半徑是5釐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教師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分解展現圓柱表面積是等於其側面積加上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該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知識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有助於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2、培養表達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教師要創設機會,多讓學生説明解題思路與算理。藉助操作實驗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幫助學生學會按操作實驗順序把實驗操作過程完整地表達出來,真正發揮操作實驗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作用。

3、培養自覺能力。教學時針對不同年級採取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讀題,通過讀題理解題意,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討論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歸納出解決應用題的一般規律和步驟,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三、重視思維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方法,讓學生把握思維的'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引導學生多角度,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過程中,學生能別出心裁地提出異想和假設,這是思維創造性的表現。如解答:“一項工程,甲、乙兩隊單獨做各需要8天完成,甲、乙兩隊合做幾天完成?按照常規思路解答,應為1÷(1/8+1/8)=4天。在計算中,有的學生想(1÷2)÷1/8=4(天)和1÷1/8×1/2=4(天)的解題思路,這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理由。還有學生大膽地提出了8÷2=4(天)的設想。學生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正是創新思維火花的閃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解題方式充分展現了求異的思維成果。

2、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分享創造喜悦。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面對全體,又要兼顧差異,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適應數學教學,自主參與,各得其所,各有所樂。例如解答應用題:“A、B兩地相距720千米,甲、乙兩輛汽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相向而行開出,甲每小時行100千米,乙每小時行80千米,幾小時後兩車相遇?”有的用算術法解,720÷(100+80)。有的用方程解,設兩車X小時相遇,依題意得:(100+80)X=720。有的用按比例的方法解,100︰80=5︰4,5+4=9,相遇時間:720×5/9÷100或720×4/9÷80。以上這些解法放映了學生認知的差異,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勞動,不強求一律,讓學生依靠自己的思維方式解答,儘可能發揮其潛能。

3、培養思維嚴密性,打好創新基礎。思維的嚴密性是指思考問題時,周密無漏洞,有理有據,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如學生在解“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1分米,底面直徑是4分米。做這個水桶大約用鐵皮多少平方分米時?”我先讓學生依照題目中的條件做完,接着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改成一油桶,並把求水桶用的鐵皮改為求油桶用的鐵皮,其餘不變。改題後要求學生説出各自對新題的見解。第二天上課時,再提出這個問題,經過觀察比較,大家統一了看法:水桶一般是沒有蓋的,而油桶都是有蓋的。因此,原題改為求油桶鐵皮後,解法與原題解法不同。這樣教學,讓學生親自去尋找正確答案的依據,不但使其思維嚴密,而且教會了他們學習、探索的方法,打好了創新基礎。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尋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點”,教師創造性的教,學生創造性的學,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就能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從面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謝秋連,基於應用意識培養的應用題教學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09

[2]鄧國勛.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新探[J]基礎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0nkv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