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發言稿 >

語文中考經驗交流發言稿

語文中考經驗交流發言稿

導語:學好一門科目需要掌握好技巧,除了自己摸索還可以大家一起討論交流。如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中考經驗交流發言稿,歡迎閲讀與分享。

語文中考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一:語文中考經驗交流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夏中九語組將我們平時的一些做法向各位老師作以彙報,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以集備定方向

“精誠團結、和諧共享”是我們團隊的核心信念。複習備考質量的好壞首先取決於每週集備質量的高低。我們團隊共有六人,集備這一環節我們實行的是一人主備、三人輔備、一人記錄,最後由教研組長確定複習方向,定目標、定內容、定進度、定反饋,且確定下次集備的核心點。只求精細,不拼繁多。集備猶如指揮棒,它指揮着一週教學的方向。在這個指揮棒下我們要做到“五個杜絕”和“兩個樹立”。

“五個杜絕”:杜絕進度差異、杜絕單打獨鬥、杜絕問題掩蓋(特別是教學反饋中的問題)、杜絕只教不練、杜絕私藏資源。

“兩個樹立”:1、樹立學習的意識。認真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與檢測》,研究歷年中考真題,強化目標意識。且要關注現實,共採信息資源服務於中考,力求落實使複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2、樹立超前意識。進度要超前、訓練要超前、考試要超前。例如,剛進入九年級始就堅持套題訓練。

二、借課堂搭平台

我的師傅詹永鋒老師常告誡我:講的越多考的越差。經過實踐,對此我深信不疑。由於課程緊張,教學實效性是我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在課堂上,老師所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讓學生多做、多記、多讀、多練、多説。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口乾舌燥、考試不再擔驚受怕、課堂不再索然無味。一套試卷的題型考點、文意思路、方法技巧等便能在學生的爭討陳述中出乎意料的清晰呈現。懶老師才能教出勤學生。阿里巴巴總裁馬雲先生説過:“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好老師定會發現學生”。或許發現學生的不足及時糾正並定期跟蹤,發現學生的優點適時激勵,這才真正符合現代化的教育規律。總之,在課堂上我們要大膽放手,學生會學了、學會了才是最大的實效。

三、以訓練為主線

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確立了兩個方向:

一是基礎的積累,不打折扣的落實是關鍵。在古詩文考點的複習中,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製作題卡總結考點,教師再點撥、補充、完善,統一考點,統一答案,統一背默,統一過關,最大力度的做到在課本基本知識面前沒有高手更沒有低手。

二是能力的提升,永不間斷的訓練是抓手。在訓練中,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形式:

1、依據一週所學,參照中考真題,設計週末練且有專人負責形成系統。

2、實施每堂“一練一講一測”的教學流程,夯實基礎,透視題型,掌握方法,提升應變。

3、實行一週一考或一週多考。六個教學班統一安排,統一評比。

4、嘗試高手練套題、新手練類題。做到全面提高與重點突破的完美統一。

5、堅持“考——查——補”。通過考試,查找漏洞,及時彌補。在反覆演練中總結歸納併合理運用做題方法。

面對訓練中的兩個大方向,到底是向左還是向右?經過不斷失敗後的探索,我們確定了在基礎中培養能力,夯實課本基礎知識,經過收集加工、整理優化歷年中考真題進行訓練,變式再訓練,在反覆訓練中提升學生做題的應變能力。

四、從細節找突破

把握住細節就真正地抓住了增分點,這一突破口我們要牢牢地抓住。首先,狠抓落實和規範。關於落實要分層次、分步驟,限定日期不打折扣;關於規範,力求在平時的默寫、練習、隨筆中一律用作文本操作,力保一字一格,字字清晰。考試中,由老師統一命題,統一制定答題卡,嚴格按照中考標準,做到書寫規範、答題規範。平時即中考,中考即平時。其次,關注分值。每次考試訓練都要強化關注分值確定角度回答問題的意識。例如:分值是2分,通常答一點或一句話即可;分值是4分,回答的角度和要點很可能是兩個。此外,平時做題核對答案時要有意識培養學生關注自己本題的得分,並作為下次閲讀訓練的起點,逐步培養閲讀得滿分的意識。

以上是我們平日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具體而簡單做法,沒有新的東西我們只是老老實實的堅守了一些學習語文的老經驗,諸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導。下面我將我們團隊對本學期的一些初步的複習備考思路向大家作以陳述,只願有益但求無過。

李總理在今年兩會答記者問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打破束縛的天花板,探求發展的新空間。這句話在我們的複習備考中同樣適用。由於本學期時間短、任務重、課時量少等原因,我們必須要打破常規的三輪複習這塊天花板,另闢新路徑。力爭一遍複習紮實推進,在基礎中培養能力,在能力中強化規範,不留知識的死角,不欠考點的舊賬。一遍清,一遍過,下狠心,站穩根。

1、好的經驗緊抓不放

上學期在多次失敗後所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如上文所述等等。我們必須緊抓不放。一個人的成功不是説他有多聰明,而取決於他能不能踏實堅持一條路。我想,對於我們的教學也同樣適用。特別是在複習備考中,要注重實效,少走彎路。

2、好的計劃務必實施

有效的行動來自周密的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制定周密的複習計劃是我們備考工作的首要環節。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壓力和身心的健康,我們沒有過多的課外輔導,每週只安排六個課時的學習。晨讀時間,小早讀時間有限,也就是説我們語文老師能直接面對學生的機會只能是在最基本的授課時間。每天只上一節課,可是學習任務量是一定的,為了保證進度和效度,我們只能精講精練向45分鐘要效益,為此我們語文組在上學期期末就制定了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周密而詳盡的複習計劃。每個月的複習任務,每個周的複習重點,每節課的複習內容都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包括學生),要精確到每個人每堂課複習計劃的落實。

3、好的板塊足夠重視

一方面重視基礎。規範學生的書寫,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和作文技法的點撥要貫穿教學的始終,直至中考。古詩文的複習要依據課標圈定範圍,再根據歷年中考真題進行取捨抓好複習的側重點,最後依託教研室安排的進度,分課複習,課後訓練及時查漏補缺。作文複習要突出重點,強化技巧。首先,作文複習要讓學生了解中考作文評分標準,對照自己的作文情況自己打分或同桌打分,找差距點和增分點。其次,要有梯度的專項訓練。比如作文開頭結尾、層次結構、立意構思等進行方法指導。再次,限時作文演練。在作文訓練中堅持寫日記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另一方面重視訓練。重視學生在複習中的訓練能夠快速的全面的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堅持套題訓練和類題訓練相結合的原則。每週一練或每週多練,形成一種常態化。在複習備考的變化中尋求一些不變的東西。

雖然我們這次取得了點滴的成績,但與一些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差距,希望與大家多交流、共學習。願各位同仁開心的工作,幸福的收穫!謝謝大家!

篇二:語文中考經驗交流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20xx年中招成績揭曉,我們百尺一中再獲驚喜—取得了全縣第二名的好成績,比起去年的第三名又上了一個台階,真正應驗了我去年交流經驗時所説的那句話:“以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些成績的`獲得是我們百尺一中全體語文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百尺一中所有語文教師謝謝大家!下面,我就直奔主題,廢話少説,把我們學校平時的做法向大家彙報一下,以求共勉:

一、在學生字體上下狠功夫,堅決消滅錯別字

“學生字體潦草,錯別字太多”是所有語文教師最頭疼的一大問題,這一點要感謝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全體語文教師的合作。學校免費向學生提供小楷本,寫完後以班為單位可隨時到教務處領取,這就為我們提供了物資保障。每位語文教師每天抽出一定時間批改小楷作業,有評語,有日期,小楷的內容就寫語文課本上要求默寫背誦的古詩詞、名言名句,寫的多了,錯別字相應就減少了,我們批改試卷時,有一個規定:作文有三分的卷面分,字體好的加三分,字體差的減三分,作文分數有兩部分組成,內容+卷面=作文分數,例如:37—3=34就表明卷面分扣了三分,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寫好字體的積極性。另外,我們批改試卷時,發現一個錯別字扣一分,絕不手軟,一直到該題的分數扣完為止。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學生的字體有了很大的進步,錯別字也減少了許多,連其他科的老師也讚賞此方法有效,這兩年,我們學校的政治、歷史學科中招成績很好,與往年相比有很大進步,我想這跟學生字體進步,錯別字減少是分不開的。真可謂一舉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師生共同解決了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二、現代文閲讀交給學生答題方法

解答現代文閲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閲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託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敍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閲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閲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閲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準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閲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幹,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幹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幹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幹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準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準確抓住關鍵詞句,準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幹提示了答題範圍,題幹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幹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幹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幹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閲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幹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準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幹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幹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幹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幹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幹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説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閲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閲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三、作文訓練 常抓不懈

作文指導實踐常常面臨兩種困境:一是學生有東西寫不出,二是沒有東西硬要寫,以致學生害怕作文。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當前的大多數作文教學關注的僅僅是寫作活動結果,學生寫作文就是為了應付老師和考試,語文教師也多隻是按考試的標準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判、批改。作文之前對審題、立意作些指導,而後便讓學生寫作,似乎成了教師固定不變的作文教學程式。整個作文寫作過程,學生大多處於機械、靜止、被動、應付狀態。二是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及其指導一直處於無序和隨意狀態。教師對學生作文寫作思維路徑的系統研究與指導相對不足,缺少了對作文重要環節寫作過程中的指導,這對寫作 寫作本是一項複雜而艱苦的思維活動,因此,在學生作文過程中為他們做些鋪路搭橋的工作必不可少,而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在於點撥作文寫作思路。葉聖陶先生曾反覆強調“語文教學要重在教思路”,這對作文教學來説尤其重要。許多學生有東西寫不出往往是不會調理寫作思路所致,因此進行寫作思路指導應當成為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重點。

理清寫作思路,並非僅僅講解作文模式。每種文體往往都有其獨特的樣式,於是不少教師對文體、模式津津樂道。文體、模式固然好講,但讓湧動着生命激情的少年寫作文時只是固着於套用既定的模式,再有味道的東西也會索然寡味。而且模式也許更適合生存寫作,對於生命寫作而言,文心似水、隨物賦形才是生命意識的流動。因此,寫作過程的指導,重在思路點撥 。任何成功的作文,都離不開恰當、巧妙的思維方法。思想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性的標誌,優秀學生總會追求獨特的思維方法和深刻而富有創造性的表達。作文教學要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

四、模擬考試,精講精練

每年進入五月份,我們學校每週舉行一次模擬考試,我們精選試題,考題質量接近往年真題。考試時間與中招完全吻合,做題時要求學生把模擬當中考,既要求答題速度,又要求答題質量,考後老師及時批改,及時評卷,幫學生查找不足,並給以方法指導,通過有代表性試題的分析,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應考能力。

回顧這兩年的中招考試,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作為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fayangao/m7lo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