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經驗交流彙報發言稿

經驗交流彙報發言稿

經驗交流材料不屬於正式文件,也不是規範性公文,沒有特別的規定,沒有固定的格式,是應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種之一,以下是小編為您帶來的經驗交流彙報發言稿,感謝您的閲讀!

經驗交流彙報發言稿

經驗交流彙報發言稿一:

當接到參加今天經驗交流的安排後,我感到惶恐不安,也很慚愧。説實在的,真的是沒什麼地方值得交流,我跟在座各位一樣,做的是份內的事。自汶川大地震以來,發生在災區和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大愛義舉,彰顯出的崇高人性和親情,讓我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震撼和感動,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洗禮,回顧過去的工作,反思自己,我覺得做得還很不夠,今天借這樣一個機會我就把在工作中碰到的事和我一些個人想法與大家探討一下。

一、感恩知足,始終保持工作激情。

在這次頃刻之間經歷了山搖城塌、河懸地陷,那些經過生死考驗在大地震中倖存人們的切身感受就是“活着真好”。有時我也會有一種感受,覺得“活着真累”,我知道這種感受就是一種病毒,它會侵蝕人的意識和精神,使人產生惰性和享樂思想。所以,每當工作生活不如意時我就試着換個角度想問題。當看到有的地區環境惡化,就會由衷地感到生活在青島真好,當看到許多人為了生存而幹着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就會感到自己能從事熱愛的專業真好,等等。每當這時,感恩之情、知足之心由然而生,這是治療抱怨生活,憤世嫉俗以及各種貪慾的良藥,更是保持工作激情的原動力。同時,源源不斷的激情還自來於社會責任感和敬業品德。在5月19日國悼日,我連夜擬就了《致戰鬥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攝影工作者們的慰問信》,這封信是全國兄弟城市攝協第一個率先發出的,它把前方和後方攝影人的心連在了一起,在抗震救災的危急時刻表達了青島市攝影家協會全體會員的心聲。這一舉措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的一致肯定和好評。

二、自識不足,不斷充實自我。

作為一名人民的文藝工作者,我認為不能滿足於提供一般的樂人耳目的娛樂性作品,而是要力爭創作出與社會產生共鳴,觸動人們心靈的文藝精品,對於學習和創作要有長遠打算及較高的追求。空喊口號,擺樣子做秀場,到頭來不僅一事無成,還將給人平添許多笑柄。我自知自己讀書少,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夠多,所以每年都自費訂閲各種專業報刊,定期購買各類書籍,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不斷提高充實自己。近兩年來,我還有針對性地收藏了數萬幅有關青島的老照片及影像資料,以便今後結合自已的專業進行梳理與創作。

三、愛崗敬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協會的部分會員在各自單位捐款之後,還主動來到協會要求再捐一份款,表示要以青島市攝影家協會會員的身份向災區獻愛心。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們以無聲的行動表明了協會就是我的家。當我徵求他們的意見,要將這筆錢直接捐給來自四川都江堰災區小朋友趙胤霖時,他們説你的決定我們信得過,你就根據具體情況處理吧。每到關鍵時刻,我們協會會員們表現出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都會讓我深受感動,激勵我更加自覺地把愛崗敬業貫穿於工作乃至生活之中。

對照身邊先進的人和事蹟,按照領導的要求和工作職責,我感覺在各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今後還要不斷學習,盡職盡責地工作,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後,我要感謝一直以來給予我鼓勵和無私支持的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謝謝!

經驗交流彙報發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走上台來,我的臉發紅,腿發顫,心發慌。説句心裏話,陳老師讓我在本次研討會上發言,我滿心裏是慚愧。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十餘年了,但由於屆屆學生情況不同,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總覺得實用的教學經驗很少幾乎沒有。這次陳老師把我這隻“笨鴨子”趕上了“架”,下面我就談談我教這屆學生的具體做法和心得體會。但我有兩個目的,一是拋磚引玉,二是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我這屆學生是自己從初一帶上來的,在教學中我做到了“六抓”:

一、抓自己。

我們都知道“強將手下無弱兵”也曉得“打鐵需自己身板硬”。所以,我很注重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簡言之,我要求自己在平時做到兩個“別浪費”。

1、別浪費時間。時間是構成我們生命的材料,單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們就應該珍惜。著名的語文教研員餘映潮老師的“八種苦做法”我們學不來。但我卻做到了每天讀幾篇文章,兩天寫一篇生活隨筆。我讓閲讀成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這樣既為我“吃透”教材奠定了基礎,也為我的課堂教學引來了源頭活水。

2、別浪費失敗。別人看重成功,我則看重失敗。因為成功只是暫時的,他只代表過去,不代表將來和現在,但失敗卻代表着自己的不足,他將影響着自己的現在和將來。所以,我提醒自己“別浪費失敗”。每一次失敗除了我都能樂觀的接受外,更多的是有反思之舉和彌補之措。堅決把失敗培養成成功的親孃。這一點,相信同仁們比我做得好,我就不在這裏多贅述了。

二、抓學生。

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教學上的重頭戲,抓住學生也就抓住了教學成績。大話美言咱這裏不談了,道理誰都懂,具體操作最重要。我想在坐的同仁都有自己的招數。我抓學生的經驗只有十二個字,乃是“關心全體學生,關注幾個學生。”“關心全體學生”就是熱愛學生喜歡學生,我們知道人心都是肉長的,四兩換半斤。但在我們師生之間可以説“四兩換斤半”。為此,只要我們關心全體學生,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就會喜歡我們。愛屋及烏,自然就會喜歡我們所教的語文。只要喜歡了就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力,還怕語文學不好嗎?再就是要做到“關注幾個學生”,我的言外之意就是培養咱們自己學科的領頭雁。有了優秀生,也就有了學習語文的助推器。大家肯定有同感吧!至於具體怎樣做到“關心全體,關注個別”,方法應因人而異,但原則只有一條,乃是“剛柔並濟”。多年的教學使我體驗出了: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柔是一種收斂,一種寬容,一種真愛,一種魅力。多年抓學生經驗告訴我,人無剛則不能自強,不能自強則不能成功;人無柔則沒有親和力,沒有親和力則會陷入孤立。所以,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該“剛”時則不能心軟,該“柔”時則不能心狠,總之,應做到“愛而有度,嚴而有格”。

三、抓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陣地。我們語文教學要立足課堂,立足文本,着眼於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語言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在我的具體教學中做到了“四簡”:

1、簡明的教學目標。一節課就45分鐘,我們既不能“眉毛鬍子一起抓”也不能“西瓜芝麻一起撿”。我每節課都目標簡明,師生課堂上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學生就能在反覆觸摸文本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受。

2、簡約的教學內容。我們知道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特點。拿過一篇課文,需要我們教師確定教學內容,我就從中提取最具語文價值的部分,並且積極主動地支付自己的語文教學經驗庫存,然後形成符合學情的簡約的教學設想。

3、簡化的教學過程:我不敢説每節課都是一個思路明晰、重點突出、環節簡單的讀書思考過程,但每單元我都要求自己精講兩篇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為學生觸摸語言、探究文本鋪路架橋,指引方向。我的學生在我的引領下始終是處在一種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對話分享的課堂情境中,學習着語文,享受着語文。

4、簡便的教學手段。不怕老師們笑話,我自前面的精品課大賽中才剛學會了駕馭多媒體。平時我上課從不用,不是條件不具備,而是覺得用它弊大於利。

總之,語文教學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好比是《西廂記》中的一個場景,教師、學生,文本扮演的分別是“紅娘”“張生”和“崔鶯鶯”,在學生和文本沒有相識之前,教師要多做引領、促合工作,一旦他們相識相近了,我們這個“紅娘”就馬上撤退,再滯留下去,就成了第三者了!實質上就是“老師調動,學生髮揮。”

四、抓讀寫。

讀書,是生命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在學生一上初中我就讓學生背熟了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觀書》“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學生明白“觀書”猶如欣賞一道亮麗的風景,讀書能使人才思敏捷,新水長流。然後我還寫了一篇《今生做“書”女》的文章讀給學生聽,以引導激勵學生愛上書。我要求學生每學期必買兩本名著進行閲讀。我們的語文難抓就難在這裏了,學生課下讀不讀,我們沒法檢查。所以我又讓“寫”。因為,讀書是吸入寫作是輸出嘛。寫在紙上的我們可以檢查,再説了學生不讀書就寫不出東西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我把全班學生四人一小組分開,然後讓學生寫循環日記。也就是四人出錢買一個大厚硬皮本,每人每週寫一篇,組長安排組員哪天寫就哪天寫,星期五交上來我認真判閲,按字數和質量打分,選出優勝組課堂上大大的表揚,再選出必欣賞篇和點讀篇,評出“周寫明星”。學生的讀寫積極性空前的高。組長為了自己組得優就會管制着組員認真寫;學生為了自己的文章能成為欣賞篇目也不甘落後。這樣,寫作文成了學生最上心的事,而每週的日記欣賞課成了學生最期盼的課,那真是一種享受!初一初二兩年我們師生都在讀寫欣賞中度過,我們班湧現出了一些學生心中的天才小作家和新生代作家。我不是誇,我的學生的考場作文不一定得高分,但讓他們寫生活隨筆的話,他們能在一夜之間寫出一萬多字的生活感悟來。現在我的語文循環日記停了,因為我每週的“中考一練”佔去了我三節課,初三的課程太緊了,再加上日記是打基礎的,到現在是中考實練的時候了,我每週讓學生寫一篇中考作文。我認為這樣比較有利於中考。

五、抓積累。

我們都知道“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天才在於積累”。而我經常對學生説的話是“聰明在於讀書,文才在於積累”。我們也都知道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養成一種勤於積累善於積累的習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梳理,不斷豐富自己的閲歷,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這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過程。一旦形成習慣是非常非常可貴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和梳理方面下功夫,且責無旁貸。我特別重視學生的語文積累,我一開始教他們我就要求每人建立兩個倉庫。一個是“語文知識庫”,一個是“作文材料庫”。“語文知識庫”儲藏課內外著名作者的的有關知識、文體常識、中外名著知識,詩文默寫的名句、中考考點及重點例題分析等等。每次考試前我都拿出兩節課來讓學生複習鞏固一遍。這樣不僅為了一次小考,也為中考做好了準備。“作文材料庫”的積累有課內到課外,小到字詞大到整篇美文,遠到童年趣聞近到當日新聞。每到考試那周的作文課學生都帶此庫來欣賞,讓學生在享受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語文知識庫”大多是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的。而“作文材料庫”則是學生“深挖坑”“廣積糧”自由積累的。但我一月一評“積累冠軍",有的好學生至今已積累了五六個厚本子。“厚積而薄發”,這是我讓學生積累的目的,“薄發”的時間可在中考亦可在高考。我勸誡我的學生“只管耕耘,不用去問收穫”反正“天道酬勤”。

六、抓考練。

我們都知道語文皮厚,其實語文中考題更厚,想堵題比登天還難。但我們的消極目標就是三年的教學就為中考一戰。我們知道“萬考不離其宗”,我們有時間有能力分析戰情研究戰術。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每堂課都設計一箇中考題,對學生進行戰略戰術的指導。到了初三,我又加了一個“週週中考演練”。每次考完我都認真判閲。我對我的學生有個階梯性的要求,即1號同學必須考到85分,2號同學必須考到80分,3號同學必須考到75分,4號同學必須考到70分。誰考不到我們的要求,罰背作文一篇。這樣學生考有目標,奮鬥能成功,都覺得很輕鬆。另外我都要求學生考後在中考試題記錄本上寫“語文試題明晰卡”,包括四個板塊:1成績記錄2錯題分析3經驗教訓4考後感想。這是學生必做的善後工作。以備以後考試時參考。我允許學生考試失分,但不允許受“硬傷”。例如,本次考試的第22、23題這是送分的題,學生一定要把握住。尤其是23題,我的學生幾乎沒有失分的,因為這樣的題我在教學中不但常做,而且告訴學生應從語言和內容兩方面來答。總而言之,抓考點進行練習,就是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好了,拉拉雜雜地説了這麼多,耽誤了老師們的寶貴時間,只希望我説的這鍋粥裏有一顆對你的教學有用的豆!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o90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