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建議書,建議書是個人或者單位有關方面為了開展某項工作,完成某項任務或進行某種活動而倡議大家一起做什麼事情,或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建議時使用的一種文體。還是對建議書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歡迎大家分享。

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一、充實、豐富作業的內容,優化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應遵循新課程的理念。

首先不能全都是單一的書寫作業,而應該嘗試佈置給學生一些實踐性強、有思維難度的作業;而這些作業的完成往往都需要與人合作,所以我們平時也應該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培養訓練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在我們佈置給學生的作業中也應該體現訓練與他人合作;作業完成的方式不應該只是侷限於用統一的書寫紙或作業本書寫作業。

二、把握控制好作業的度。

①難度。我們佈置給學生的作業難易程度,不能以我們的主觀臆斷為依據,必須以我們自己所教的學生的實際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同時還應該預測學生所能夠完成本項作業的程度。這裏也就是必須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

②量度。我覺得每天的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為宜,寧精毋濫。課業負擔過重弊大於利。首先,重量不重質。學生機械地寫,動手不動腦,腦子昏昏沉沉,收效不大,得不償失。其次,對學生智力發展不利。整天做一些沒有思維難度的作業,大腦會產生抑制,養成不動腦的習慣。最好多給學生留下時間,讓學生讀讀課外書籍,多接觸瞭解書本以外的東西,成熟思想和情感。我想這對學生的未來成長是有益的。

三、作業與課本內容的關係。

作業在完成對課本內容熟悉訓練目的的同時,應側重訓練學生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挖掘、實踐課本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四、作業的完成時間應該因“生”而異,體現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

不同的學生完成同樣作業的時間是不可能一樣,所以我們讓學生同一時間全部把作業交齊,本身就不是科學的做法。我以為比較科學的方法就是,將交作業的時間由原來的'某一個時間點改變為某一個時間段。應該允許和提倡,一部分程度較好效率較高的同學早一些時間交作業,同時也應該對晚交作業但是作業質量並不差、而且是經過一番努力完成作業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讚揚,應該承認、允許由於人與人之間個體性的差異,而導致的完成同一件事所需時間不同這一客觀事實。

五、作業的檢查方式及評判標準也應進一步改善。

比如,作文批改,可以面批自批相結合。我們傳統在評判一份學生的作業時,除了看其書寫的整齊與否以外,作業的正確率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麼隨着作業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豐富,我們應該結合學生的個人差異,注重看學生在作業中創新的東西,也應該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

總之,作業的佈置是教學中重要的環節之一,相信只要我們在以後的作業佈置上多下一些功夫,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的教學成績也一定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

“雙減”政策明確要求,學校、教師、家長必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得佈置超過國家課標難度的作業;不得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教師不得參加校外有償補課等等,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不得安排紙筆考試,不佈置書面作業。對於國家規定的明令禁止的紅線,每個教師都必須瞭然於心,時刻自警、自省、自勉、自勵,要把國家的政策精神切實落實到行動上、工作中。

聽了此次培訓,我覺得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第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作業時間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你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後,他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他自己的學習效果就越不好。這也是我們學校一直堅守的一點。

第二、我們心中要有全體學生,在佈置作業時,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還要考慮到日常積累、預習、複習整理、錯題整理等額外的時間,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都是重要的.。

第三、我們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我們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作業的開放性,反對絕對的固定的答案。其實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第四、要精心設計作業,靈活運用口頭、書面或者社會實踐作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難易適中的,可以分層設計基礎題型與選做題相結合的作業。

第五、對於我們低年級學生來説盡量減少機械的抄寫類作業,設計一些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的作業。提高質量,減少數量,儘量在課堂上完成,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第六、設計朗讀和背誦的作業,讓孩子在家裏隨心所欲地背誦,把自己的理解變成動作表達出來,讓家拍上一段小視頻,提交給老師,或與班級同學在線分享交流,營造在線共學的氛圍。

老師會在課堂上分享孩子們的背誦朗讀時的視頻,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愉悦感。老師會關照到每一個孩子,不以優劣去評價作業,而是以分享,鼓勵為主,讓孩子的學習產生真實的交際環境和真實的對象意識。

優化作業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但不是備好課就一定能上好課。

上好課還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的配合説到底還是在於教師,在於教師如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願意跟着你走。

1、新課的導入

都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是至關重要的。

導入的方法很多,遊戲導入,情景導入,多媒體導入等,如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時,學生還不太明白數學是怎麼一回事,我就先給他們欣賞了一首英文歌“Hello”來導入新課。

英文歌曲好學易唱,而且小孩子都喜歡音樂,在愉快的氣氛中導如學習,會感到很輕鬆。

2、創設情境,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

科技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教學設備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着多媒體進入到課堂中來,我們老師可以藉助它來徹底改變一下我們的教學模式,多媒體集音,形,意於一身,且便捷,準確。

以數學教學為例,我們可以把書中的單詞物體都用多媒體呈現出來,不用老師多廢脣舌,學生一看就明白。

課文中的對話我們也可以用學生們喜歡的小動物配上朗文進行播放,學生會更加投入。

一些難以描述的場景,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進行呈現。

此外,我們也可以創設各種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創對話,這樣不但避免了教師反覆講解操練的枯燥無謂,更能夠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3、課堂中的評價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其語言能力的不斷髮展,使教師獲取數學教學的反饋信息,及時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不要輕易地指責批評學生,要多點寬容。

在他們答對問題時,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肯定與鼓勵,讓他們成功的信心日益增強。

作業要有針對性,要適量。

每節課都應該有當堂練習,當堂練習,可以及時反饋,使老師能及時瞭解到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做到及時查漏補缺。

同時要科學安排作業明確要求“把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下來,課外活動時間多起來,睡眠時間多起來。

很多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術,認為熟能生巧,練得越多,效果越好,其實不然。

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我們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佈置不同的作業,讓後進生可吃,中等生吃飽,優等生吃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ypp9v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