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

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

時間乘着年輪循序往前,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需要認真地為此寫一份工作總結。為了讓您在寫工作總結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

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1

一、安全隱患排查基本情況

(一)XX區情況

1、行業隱患排查

XX區參加此次“三查一促”活動的企業有3家客運企業、客運車輛456台,5家危貨運企業、危貨車輛1x6台,26家成建制普通貨運企業、普通貨運車輛 1747台,3家客運站,1x家駕培學校,44家二類以上維修企業。客運車輛和危貨車輛實現100%“人車見面”,對發現的34項安全隱患進行了集中公示,對轄區內4項重大安全隱患制定專項整改方案。所有一般性安全隱患100%治理整改到位,並通過轄區運管所驗收。

轄區內的普貨企業正隨20xx年年度審驗集中進行清理排查。

2、單位自身安全隱患排查

4月15日至 18日,直屬二所後勤辦對單位辦公、住宅、出租房屋進行了拉網式的檢查,對檢查出來的隱患已及時進行了整改。具體情況為:春園東路倉儲區有16間倉庫和一家汽修廠,發現汽修廠的3個滅火器過期,現場要求其進行了更換。人民路老家屬院二樓經營的網吧已當場作停電處理,且已於5月底正式關閉。人民路橡膠廠家屬院年久失修的大門在6月份更換。

(二)高新區情況

1、行業隱患排查

高新區參加此次安全隱患排查企業為121家。截止目前,運管機構上門檢查112家(其中駕校10家、一類維修廠18家、二類維修廠16家、三類維修廠9 家、擁有5台車以上的普通貨運企業57家、客運企業2家),當場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73份(其中駕校2份、一類維修廠1份、二類維修廠7份、三類維修廠4 份、貨運企業57份、客運企業2份),責令停業4家。轄區企業排查實現了全覆蓋,排查率、整改驗收率達到了100%。

2、單位自身安全隱患排查

4月1x日後,直屬三所對二汽辦公區、春園東路生活區、人民西路生活區等所屬物業進行安全隱患排查,5月1日前對人民西路生活區一單元用電線路老化問題、辦公區、生活區消防器械不足問題全部進行整改。對有隱患的9家門面房租賃户下達火災隱患整改通知4份,整改、驗收完成率100%。

二、主要做法

(一)領導包保,督導落實。為抓好XX區、高新區兩轄區道路運輸行業排查治理工作,市處在活動一開始即確立主要行政首長掛帥,相關業務副處長包片跟蹤工作督導機制(李宏副處長負責跟蹤督辦二所、張傳智副處長負責跟蹤督辦三所)。

為抓好“三查一促”工作樊城、高新轄區的市直運管機構也都成立相應工作專班,分行業進行責任包保。直屬二所成立了5個安全隱患排查專班,由所支部成員包保負責對管轄的企業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直屬三所成立了6個包保督辦組,對轄區所有企業做到點對點排查登記,對排查出來的問題,經所“三查一促”領導小組彙總審核後進行集中督辦整改。

(二)細化措施,確保落實。

在市局《關於樊城、高新區交通運輸“三查一促”工作安排意見》(襄交[20xx]124號)出台第二天(4月26日),市處即以襄運管(20xx)66 號文件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明確XX區、高新區道路運輸“三查一促”工作的通知》,對工作要求進行再細化,確立企業自查、轄區運管普查、運管處督查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

隨着“三查一促”工作的深入進行,市運管處以襄運管[20xx]86號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XX區、高新區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工作的通知》對活動開展的規範化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規範資料收集整理,保證“三查一促”檔案資料“六齊備”,即“三查一促”活動結束時,各單位的“三查一促”工作方案、專題佈置會議記錄、運管普查登記表、運管普查報告、隱患排查登記表、重大隱患治理檔案等必須全部收集完整齊備;二是從嚴治理,嚴抓落實,對排查出來的隱患必須按照“五到位”要求規範隱患問題治理整改工作,要求“三查一促”期間,各所必須始終保持隱患不除,排查不止,危險不消,整頓不停的高壓治理態勢,杜絕出現因為檢查中未發現的隱患或對發現的隱患整改不到位而導致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三是及時跟進整改治理進度,活動期間實行工作定期報告制度,明確“三查一促”期間各種信息暢通,每週彙總上報工作開展情況,確保按市局要求完成規定動作。

針對市局市局“三查一促”活動第二工作組下發的8項“三查一促” 隱患排查整改通知書,市運管處第一時間擬定重大隱患事項整改方案,針對每項具體隱患提出了明確的治理措施、時間步驟、責任單位。對隱患治理過程中同時涉及到其他有管轄責任的其他單位的,屬於市處科室的由相關科室協助解決,屬於運管機構以外的其他部門由市處協助或請求市局做好外圍相關協調工作,確保整改治理活動中既嚴格按照市局要求不折不扣地進行整改,又堅持依法監管,切實履行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職責。

(三)定期分析,跟蹤落實。活動期間,市處領導堅持包保領導每週督查一次,研究重大隱患整改和督辦排查治理工作進程。市處安委會針對排查治理中重、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會商治理對策,確保排查治理活動做到了“查全、查實、查透”,確保排查出來的問題“四個明確”,即:隱患或問題明確、治理要求明確、整改責任明確、完成驗收時間明確。

對城區臨時客運站點隱患問題,市處在專門以《關於儘快消除城區客運站點重大安全隱患的請示》(襄運管[20xx]60號)積極向市局彙報爭取轉遷關閉臨時站點支持的同時,還多次召開安委會會議就隱患治理過渡期間管理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處長熊星同志特別強調即使有再大的矛盾和衝突也要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全面清剿城區非法臨時客運站等重大隱患,要在非常之時採取非常之策,即“屬地管理、企業主體、專班專人包保”三大原則。要求城區臨時客運站關閉之前,恆達旅客之家、新華遊樂園臨時客運站點由直屬二所負責過渡期安全責任包保,新華市場臨時客運點由襄州所包保,二汽臨時客運站點由直屬三所負責過渡期安全責任包保;各所每天安排不少於兩名運管人員進駐現場管理,與客運站安全生產同作同息。各所根據各臨時客運站點經營情況制定具體細化管理方案。

自6月27日始,直屬二所成立了兩個工作組進駐隱患企業,實行專人包保管理。各工作組和包保專人重點加強了對車站各崗位人員到崗履責、領導帶班值班的檢查登記。對每天現場安全管理情況及時向企業進行通報反饋。

為配合城區臨時客運站點治理和促進客運站規範管理,市運管處在此期間(6月25日)專門出台了《關於集中開展規範客運站經營行為“百日專項稽查行動”的通知》(襄運管[20xx]106號),集中100天對全市客運站非法違法經營行為進行集中整治。

(四)建章立制,注重長效。為了增強和提高城區運管機構對行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6月1x日、6月1x日市處安委會集中學習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審判工作的意見》,通過學習大家不僅要經常開展行業安全風險點分析排查治理,更要注重基層基礎工作,抓細節抓落實,不斷引導企業關注和加強本質安全管理。直屬三所針對轄區企業存在五大共性問題(安全生產重視不夠、安全管理職責不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產基礎資料不完善,安全培訓教育和安全例會不規範,人員、車輛、設備管理基礎檔案內容不全,安全檢查、隱患排查治理流於形式)針對性為普通貨運企業設計“一檔、二本、五種台帳、十項制度”,為有效規範企業基礎安全管理提供借鑑。目前,轄區57家成建制普通貨運企業正按照該項要求進行全面整改。

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2

認真貫徹全國、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強化目標管理,狠抓精細落實,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支撐和保障了全市經濟社會的轉型跨越發展。

一、競進提質,全市水利工作成績斐然

20xx年,是襄陽水利事業發展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強、羣眾受益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綜觀全年工作,呈現八大亮點:

(一)抗旱減災再獲全勝。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利系統精細調度庫塘蓄水,全力提引過境客水,用活散水死水遠水,組織69支專業抗旱服務隊深入重旱區找水源、打機井、架泵提水,開啟固定泵站1630座、臨時架機3.2萬台,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億多元,調水8億多立方米,有效緩解了277萬畝農田旱情和36.9萬人、12.5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戰勝了連續四年乾旱,確保了全市糧食穩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同時我們認真反思旱情,制訂瞭解決易旱區三年行動計劃,力爭三年內消滅七大幹旱死角,全面提高抗旱減災能力。

(二)爭資立項成績喜人。一方面通過高頻率、快節奏加大“跑部進廳”和項目銜接跟蹤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水利項目資金。另一方面堅持大員上陣,主動出擊招商,採取專班招商、全員招商、跟蹤招商等多種方式, 招商引資工作再上新台階。截至目前,全市共爭取水利項目308個(項),總投資11.7億元,其中爭取中央、省及外國貸款合計8.3億元,項目數量和投資總額穩居全省地市州第一的位置。同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功引進湖北世紀龍馬動力公司發動機項目、湖北省北方永發公司樊城航空航天工業園項目和山河建設集團麒麟營盤城中村改造項目,總投資21.8億元、到位投資2.2億元,雙雙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三)水利建設提速提質。農村安全飲水累計建成飲水工程73處,解決人口23.55萬人,完成市政府十件實事目標任務的118%,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提高至85.63%,超省政府考核目標1.0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省市農村安全飲水建設任務。如期完成259座重點小(2)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驗收任務,目前共有426座大中小型水庫基本完成了除險加固,防洪標準和安全係數有了明顯提高。全市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投入、農民投工、機械投放和土石方完成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5%、8%、15.2%和1x.6%,渠道清淤硬化1163條長1870公里,整治堰塘1628口,新建及整修機井泵站235處,超額完成去冬今春農建任務,特別是小農水建設處於全省領先地位,為大旱之年鞏固百億斤糧食大市地位、實現糧食產量“十連增”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當前全市掀起了以“4+1”工程(骨幹水源工程、渠道保暢工程、堰塘擴挖工程、機井泵站維修工程和小農水管護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冬春農建熱潮,為奪取明年糧食豐收打牢了堅實基礎。

(四)城市水系提檔升級。按照城市總體規劃,以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為突破口,全面實施活水入城、九水潤城方案。先後融資8億多元,陸續啟動了唐白河堤防整治及東津新區浩然河開挖工程,加快小清河、南渠、唐白河、楊叉河等水系“防洪+景觀”的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大李溝紅水河至普陀堰水系連通工程建設,並在小清河防洪景觀綜合治理工程中勇於先行先試,以市場化手段推進保護生態水系探索新路,為治理城區9條河流創造經驗,力爭儘早實現“九水潤城”目標。同時,對城區水系進行清淤疏挖、制止採砂等專項整治,協助市建委果斷封堵了南渠、大李溝88個排污口,進一步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通過一系列工程建設與綜合治理,城市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水景觀逐漸增多,防汛減災能力進一步提升,充分彰顯了城市水系建設對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的重要作用。

(五)依法行政便民高效。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落實“三集中三到位”,審批項目由35項精減為7項,辦理時限平均縮短3天以上;受理審批事項97件、辦結率達100%,實現了“零投訴”、“零延誤”、“零差錯”的“三零”目標。加大水政、漁政專項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採砂、侵佔河道等違法行為,依法清除21處重點洪障,強力拆除秦咀水庫“壩中壩”違建,有力維護了良好水事秩序。採砂專項整治實行的水利、公安、海事、紀檢監察等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在全省交流推廣,並在全省河道採砂管理目標考核中取得鄂西北片區第一的優異成績。嚴格漢江禁漁期制度,有效遏制了“電打魚”非法捕撈行為。水利工程項目稽察、質量監管、安全監督工作力度加大,全年未發生重特大質量和生產安全事故,水利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六)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出台了小農水“以獎代補”實施辦法,市級財政每年安排800萬元獎補資金,鼓勵引導農民羣眾積極投工投勞參與小農水建設。鄉鎮水利站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11個縣(市)區(含高新區、經開區)共設立水利管理站98個,核定人員編制293名,已落實聘用人員218名,列入財政預算711萬元。同時全市深入推進小農水管護體制改革,鄉鎮改革試點圓滿完成,創造了“公開拍賣落實管護責任,受益面積收一點、以獎代補獎一點、一事一議補一點的‘3個一點’辦法落實管護經費”成功經驗,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和推廣。老河口被水利部、財政部列為全國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示XX縣,是全省僅有的`兩個示XX縣之一。

(七)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牢固樹立和不斷強化“我是建設者”的主體意識,把水利工作置於“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大局中,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採取全方位、無縫隙的項目支持、技術支持和人員支持等有效措施,為尹集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襄州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樊城都市農業示範區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幫助落實水利項目資金1.16億元,實施了水庫除險加固、小農水建設、水產養殖增效、抗旱補水等項目,為示範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主動與河谷組羣戰略對接,多次到長江委、省水利廳彙報銜接河谷大橋等重大涉河項目工作,在立項、審批等方面得到了政策傾斜和項目支持,為進一步加快河谷組羣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八)自身建設再創佳績。始終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學創”活動為總抓手,以“三短一簡一儉”、“三查一促”、創先爭優、對標管理、行風評議、創衞工作為載體,全面推行“三管一體”模式,重點工作實行路線圖管理、幹部履責實行台賬管理、全員考評實行績效管理,大力推進“精細落實”,不斷提升幹事的氣場和幹成事的席位能力。我市水利普查檔案以優秀等級在全省首家率先通過省級驗收。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受到“四大家”領導、代表和委員的一致好評。狠抓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紮實有效,來信來訪明顯減少。水利新聞宣傳工作成效顯著,連續11年穩居全省水利系統首位。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連續三屆榮獲“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一年來,市水利局共收穫全省支持和促進革命老區建設發展先進單位、全省水利系統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勝單位、全省水利新聞宣傳工作優勝集體、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40多項表彰獎勵。

二、求實創新,開創襄陽水利改革發展新局面

20xx年,堅持“改革統領、科學發展、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總要求,搶抓打造中國經濟長江支撐帶、開發漢江生態經濟帶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現代農業強市、現代水利核心示範區、美麗鄉村和四大示範區建設等工作重心,突出防汛抗旱中心、糧食安全大局、民生水利重點、生態水利方向、改革創新動力,不斷提升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奮力推進襄陽水利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發展,提升“四個襄陽”建設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以人為本,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確保人的生命安全和飲水安全為核心,繼續加強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有效解決防洪保安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防禦洪澇和山洪地質災害的能力。推進湖北省防汛抗旱應急物資儲備襄陽分中心建設,抓好市縣兩級“兩隊一庫”建設。突出抓好重要堤防、水庫、水電站和在建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範中小河流洪澇災害和山洪災害,提高城市及重點鄉鎮防洪排澇能力。加強抗旱水源統一管理和科學調配,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二是搶抓黃金先機,做大做強做實項目工作。把“保持爭資立項的領先水平”作為一項重要攻堅目標,在確保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續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小農水建設等常規項目投資適度增加的基礎上,加快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漢江中下游河道綜合整治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等方面尋找爭資立項的新方向、新載體,多層面、全方位爭取國家政策投資支持,抓緊謀劃、論證一批對我市當前和長遠發展有重大作用的大項目、好項目。主動與國家、省各部門銜接溝通,加大對接力度,爭取更多項目進入省和國家規劃籠子。

三是圍繞強基固本,提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再解決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突出抓好“4+1” 冬春農田水利建設,為糧食安全和農業豐收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漢江堤防加固、重要支流治理、唐白河堤防整治、浩然河水系整治、小清河防洪治理景觀工程等建設步伐,全面完成南渠、大李溝等城區水系建設任務,堅持把城區水系建設與城市綠化、路網改造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安排、同步推進,發揮工程的防洪、生態和景觀三大效益,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創造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拓展更加廣闊的城市空間。

四是發展生態水利,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圍繞“建設美麗鄉村,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落實一項制度,嚴守“三條紅線”,實施“四項制度”,基本建立覆蓋市縣兩級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體系,水功能區達標率80%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大力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石漠化治理、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強水利風景區和水利工程景觀化建設,抓好國家級、省級水利風景區創建工作,發展水生態旅遊。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坡耕地綜合整治力度,推進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快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大力開展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爭創國家、省級水生態文明城市。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破解水利體制機制障礙。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不竭動力,進一步完善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建立水利投入持續穩定增長機制,善於挖掘和發揮水投公司投融資平台作用,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城區水系建設。落實水利工程建設“四項制度”,嚴把水利建設市場準入關,推進水利建設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強化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監控、項目稽察和安全監督,確保工程建設進度、質量和安全。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做到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運營有機制、工程有效益,從源頭保證小農水工程良性循環。

六是聚焦能力蝶變,提高水利社會管理能力。20xx年確定為全市水政執法年,開展水法律法規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六進”主題活動,加強水利綜合執法,堅決打擊水事違法行為,及時有效處理水事糾紛,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加快推進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以鄉鎮水利管理站為龍頭,發展水利專業化組織、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民用水者協會,實現基層水利服務全覆蓋的目標。深入開展“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深入推進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加強水利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深入開展水利系統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單位。

運管處道路運輸行業三查一促的個人工作總結3

今年以來,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扣跨越發展主題,統籌保障發展、保護資源、保護權益的關係,堅持“擴大總量、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集約節約、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用地效率為主線,外爭內控,開源節流,着力破解用地“瓶頸”,較好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為“兩個中心、四個襄陽”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20xx年主要工作

(一)改革創新,提升保障發展能力。

始終把保障發展作為國土資源工作的第一要務,堅持難中求進,積極爭取政策、研究政策、用活政策,從政策中挖潛力、拓空間,多渠道做大用地規模,破解用地瓶頸。一是爭取政策。加大“跑部進廳”力度,建立市局局長重點跑北京、分管局長重點跑武漢共同向市負責的統分結合、各有側重的彙報溝通機制,堅持定期赴京到省拜訪部、廳領導,邀請部、廳領導來襄視察調研,加強聯繫和溝通,為爭取政策創造了寬鬆的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通過積極爭取,襄陽被確定為全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試點。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爭取各類用地計劃指標 34763畝,同比增加20%。其中,省級計劃7275畝,市級計劃1x350畝,增減掛鈎指標4950畝,低丘緩坡地9188畝。

二是研究政策。充分利用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由國家直接配置用地計劃的政策機遇,爭取房管、發改和規劃部門支持配合,將拆遷還建房、藍領公寓、白領公寓、新型農村社區(包括掛鈎項目還建房)等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報國務院批准中心城區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規模3496畝,全市上報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47個批次,面積9554 畝。三是用活政策。認真抓好改革試點的實施,得到部、省廳的肯定。將增減掛鈎試點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有機結合,統籌謀劃,分類實施,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全市批准週轉指標32595畝,已使用掛鈎週轉指標23395畝,共有1x個批次項目已通過竣工驗收,歸還週轉指標11530畝。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全市已按照批准的實施方案上報低丘緩坡用地61個批次,面積15660畝,2020—20xx年的實施規模已全部使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的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已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待規劃批准後,即可啟動數據庫建庫及實施方案的編制,全面推開試點。土地利用規劃中期評估試點順利完成,評估報告成果已於9月初上報國土資源部。

(二)節約集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針對供地率偏低、閒置低效用地面積較大的問題,堅持“節流”“挖潛”兩手抓,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一是創新土地利用績效考核機制。加大節約集約用地政策的創新力度,強化“畝產論英雄”的政策導向,報請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提高產出率全面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XX縣(市)創建工作的通知》,探索建立以土地產出率為核心指標的考核機制,激勵、倒逼各地節約集約用地,挖潛盤活存量土地。二是加強用地批後監管。制定出台了《土地批後監管辦法》,對建設用地“批、供、用”情況進行全程監管,每季度對全市土地供應和開發利用情況進行一次通報,開展一次評價分析,對前三年供地率低於 50%的,暫停用地報批。加大閒置低效用地處置力度,明確處置政策和時間節點,向各縣(市)區、開發區下達了年度處置目標任務。今年,全市已處置閒置低效用地45宗2601畝(其中的政府有償收回調整使用22宗1531畝,限期追加投資建設或動工23宗1070畝),共盤活利用存量土地1x871畝。三是開展土地利用攻堅戰。針對土地供地率低、土地利用率低、地耗率高的“兩低一高”問題,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以提高用地計劃使用率和土地供應率為重點的土地利用攻堅戰,並會同市監察局進行檢查督辦,供地率得到大幅提升,全市2008年-2020年供地率已從今年9月中旬的64%提高到目前的83%。

(三)數質並重,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堅持“經濟越是發展、耕地越要保護”的理念,認真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開展永久性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統籌開展土地整治,大力推進高產農田建設,土地整治資金投入和建設規模不斷擴大,耕地質量穩步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今年,全市共爭取國家、省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27個,建設規模60.956萬畝,總投資11.88億元,建設規模和投資額均居全省第一。

(四)嚴格執法,規範國土資源管理秩序。

建立執法監察部門聯動機制,加大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對重大典型案件進行掛牌督辦,對11個違法用地問題比較突出的鄉(鎮、辦事處)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進行警示約談。積極應對2020年度土地礦產衞片執法檢查的新政策,提前介入、提前排查、提前整改,全市違法用地佔新增建設用地面積比例由2011年度的 5.35%下降到3.64%,違法佔用耕地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比例由2011年度的5.04%下降到3.21%。對土地、礦產違法圖斑進行查處整改,共立案查處233宗,申請法院強制執行223宗,收繳罰沒款658.84萬元,沒收建築物和其他設施面積31.8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物3.6萬平方米,提出處分建議1x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7起。衞片執法檢查順利通過省級檢查驗收,資源利用與管理秩序進一步好轉。

(五)優化舉措,提升服務發展效能。

按照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政務環境最優部門的要求,結合部門實際,積極開展行政權力和政務服務事項清理,對徵地、供地、發證各環節的流程重新梳理,前置審批手續,實行並聯審批,縮短審批服務時間。開通市、縣建設用地遠程報送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聯網,打造用地報批“綠色通道”,提高用地報批和供地效率,保障項目及時落地。今年,全市共上報新增建設用地31x個批次72546畝,省政府已審批158個批次43552畝,供應土地38993畝。市行政服務中心國土窗口共按時辦結各類報件34287件,辦件量為中心最多的部門之一,每個季度都被評為紅旗窗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n0jzx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