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1

我國自古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説。可見,課外閲讀益處多多。只有大量閲讀,廣採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倡讓學生多讀、有效地閲讀,增加積累,讀寫結合,使閲讀有效地服務於學生的寫作、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這是廣大語文教師早已達成的共識。我的閲讀教學在摸索與實驗中進行着,現將近段閲讀收穫總結如下:

一、激發閲讀興趣

課外閲讀要想積極有效地進行,首要的任務就是激發興趣。學生的閲讀興趣不會自發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興趣我從以下幾方入手:

1、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根據不同學生興趣,合理地選擇不同類型的課外讀物,發揮“好書”天然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無意”興趣,讓他們一見生趣,樂不釋手。像一些情節性強的故事書、知識性強的書、趣味性強的科技書、文筆優美的精品書、經典性的文學書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讀書有用論”要利用板報、班會以及課堂等陣地經常向學生進行灌輸,使他們明白多讀書,讀好書的作用,從而自覺地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

3、因地制宜地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我們舉行讀書故事會、美文欣賞會、心得交流會;評選“讀書大王”、“記誦能手”、“朗讀高手”;頒發“課外閲讀獎章”、“全能小博士”等稱號;開展朗誦會、辯論會、知識賽等等。

4、推介激趣。以課堂教學為“支撐點”,適時推薦與課文相關的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刨根問底”;另一方面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引導學生擴大視野。組織同學間互相推介,促使學生“奇文共欣賞”;鼓勵學生家長推介,拉動學生彰顯特長。

二、做好閲讀筆記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閲讀方法,如可以根據文章特點教給學生運用泛讀法、瀏覽法,加快閲讀速度,加大閲讀信息量;也可以將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閲讀時做好閲讀筆記、摘抄、批註等。

因此,可通過具體課例的學習,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逐步訓練,重點掌握三種文字類型(評文字、評寫法、存疑問)的批註。批註一般寫在書的頁眉頁腳頁側,進行多種類型相結合的綜合性批註的訓練,在自主閲讀中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在閲讀教學中,指導學生作批註,使學生掌握做批註的方法。這樣,由課文閲讀延伸到課外閲讀。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步滲透、逐步運用、逐步掌握。

學生在批註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根據自身需要與夥伴交換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見解,達到批註的內容更加完善具體。很多批註出來不懂的問題在交流過程可以得到解決,做到感悟共享。對於共同的疑惑,我適時的點撥與誘導,對每個學生的批註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學生再次閲讀的信心。

定期組織課外批註交流與比賽,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閲讀興趣。給予學生充分的批註時間,充分的交流時間,讓學生在讀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勵學生將“批註式閲讀”由課文閲讀延伸到課外閲讀,增強學生閲讀的深度,擴大學生閲讀的廣度。

三、掌握閲讀策略

課外閲讀是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閲讀,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閲讀方法,使學生會讀。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我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藉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同時,學生在課外閲讀時,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畫。

2、摘錄與隨感相結合。在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時,我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廣擷博採並內化吸收,學以致用。新課標註重學生個性化閲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要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我將學生的讀書筆記設計為篇目、作者介紹、文筆精華、閲讀感悟等欄目。

3、交流與討論相結合。閲讀後,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閲讀情況,討論解決疑難問題,交流心得,這一內容可安排在課前五分鐘活動中,或舉行課外知識競賽。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養成良好習慣

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新生剛開始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我就對他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指導。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閲讀的習慣

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閲讀的習慣,要養成隨時翻閲書籍的習題,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閲讀氛圍,促進學生自覺閲讀。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指導學生閲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註、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或寫讀後感,定期交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3、指導學生養成“讀説結合”的習慣

讓學生把所閲讀的內容、心得體會在同學們中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勵學生利用閒聊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我一直堅持課前五分鐘讓一位同學介紹一篇他最近閲讀的(或是他喜愛的)文章,讓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各抒己見,這不僅能培養認真細緻的讀書習慣,還能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指導學生養成用“心”讀書的習慣

只讀書而不作思考等於吃飯而不消化,讀得再多也不會有所得,反而成為書的奴隸。

五、檢查督促閲讀

由於學生的年齡較小,主動性和閲讀能力各有差異,加之閲讀內容豐富,要使每個學生通過課外閲讀提高語文能力,擴大視野,增加積累。教師除作閲讀指導外還需要加強檢查督促,使課外閲讀落實到位。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2

國家教育部總督學柳斌説過:“在現代社會裏,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學生是缺乏新知識能力、缺乏發展潛能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家庭是文化內涵淺薄的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閲讀只重視應試的學校是呆板沉滯的令人窒息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閲讀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課外閲讀總量應不少於145萬字。其目的就在於讓學生“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在“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為學生打下“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小學生的課外閲讀是何等重要!那麼,如何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呢?

一、讓閲讀成為需要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侷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多年語文教學我最大的感悟是:課外閲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和閲讀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讀書為本——讀書與做人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當學生進行閲讀時便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一部英國兒童小説《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義、勇敢、堅韌不跋,向我們闡述一個人性永恆不變的主題,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2、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與心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閲讀有很多研究,他對閲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闡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説:“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閲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

只有大量的閲讀,才能讓孩子的智力狀況和學習能力更好,缺乏閲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讀書與寫作

家長長期以來都有一個困惑:如何能寫出好的文章。

其實,提高寫作能力真正的“捷徑”是閲讀,表面上看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實際上它是最經濟、最有效、最省心的辦法。但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難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態讓許多家長想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寫作文——這是不可能的了。寫作需要優美的文辭、細膩的情感、深刻的體驗。孩子的年齡那麼小,他從哪裏獲得優美的文辭,從哪裏尋找細膩,從哪裏體會深刻。

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藴含含着豐富的人生體驗,閲讀過程就是學習寫作技巧過程。書讀得多了,寫作技能自然會形成——古人早就總結出來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而時下,電影、電視網絡等深受大眾喜歡的傳媒對小學生的課外閲讀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於是孩子們中間,迷戀電視節目者有之,迷戀電腦遊戲者有之,迷戀上網聊天者有之,喜歡閲讀的卻寥寥無幾。只有當閲讀成為一種需要時,孩子們才能變被動的讀為主動的讀。

二、讓閲讀成為愛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學生只有產生了閲讀的興趣,才能在內心深處對課外閲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還要讓學生“樂此不疲”地進行課外閲讀,讓閲讀成為學生的愛好。

1、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國外,如果孩子不喜歡閲讀,人們不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而把原因歸結為家長和老師沒有為他們創設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沒有發現他喜歡和感興趣的閲讀材料。由此,我們定會想到要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適合學生閲讀的氛圍。

(1)、成立“小小圖書角”,倡導閲讀。為了啟迪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參與閲讀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我要求每位學生在每個假期買兩本新書。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讀好。每學期開學後,開展“獻兩本我喜歡的書給你給他”的活動,把自己的好書介紹給別人。這樣每學期班級就有了近百本書,組成了班級“小小圖書角”。於是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進行課外閲讀,也可以借回家看。這樣形成了人人都看課外書的良好氛圍。?

(2)、利用圖書室,廣泛閲讀。圖書館不僅是供應圖書的地方,也是學校的文化中心。它是開展課外閲讀的物質基礎。我經常利用黑板報、牆報等陣地,及時作新書介紹和推薦,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閲讀。閲覽課上親自帶學生進圖書室暢遊書海,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讀書環境,形成讀書氛圍,並保持閲覽室的寧靜、明淨,讓學生在這樣洋溢馨香的地方盡情採擷知識的花蜜。

(3)、拓寬學生讀書空間。我們又把讀書活動引向家庭。許多家長經常帶孩子上書店,給孩子選購書籍,有些家長還在家裏為孩子安排了讀書的小書桌、放書的小書櫥。有些家長還放棄休息娛樂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讀書,邊讀邊議,互相討論。

總之,要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閲讀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悦讀”,那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榜樣的力量

美國某一校長,曾做過這樣一個教學實驗: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裏,把自己喜愛的書推薦給學生。在她的影響下,她所在學校的學生早已行動起來,從圖書館中找到這些書並借出,勁頭十足地讀起來。這位校長給學生強烈而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閲讀非常有趣。” 心理學表明,孩子是具有向師性的,他們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教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經常給孩子們講名人的讀書故事,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除此之外,身邊榜樣的力量也不可小瞧。經常表揚班裏愛讀書的孩子,讓學生探討讀書感受,交流讀書收穫,也會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3、利用課文作先導

教材中編排的許多文章都出自名著或和名著相關,我們就可以一次以為契機,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閲讀。如學了《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閲讀《水滸傳》;學了《伊索寓言三則》,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閲讀《伊索寓言》;學了《一本那孩子必讀的書》,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閲讀《魯濱遜漂流記》或是楊紅櫻系列的其它作品;學了《之間兒童多處行》,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閲讀《繁星春水》。

4、體驗成功的快樂

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又得到他人肯定獲得成功感後,他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從而使他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斷獲取課外閲讀的成就感呢?

①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

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穫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讚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全家共讀一本書、詩文朗誦比賽、故事會、課本劇表演、辯論會、閲讀沙龍等。有時,為發揮課外閲讀活動的綜合效應,我們還可結合語文教學開展主題綜合閲讀活動,如本學期,我就以“友情”為主題開展了相關的閲讀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閲讀了《藍鯨的眼睛》、《夏洛的網》、《青銅葵花》等書籍,還閲讀了大量的詩歌、美文,孩子們還排練了一些短劇,收到了課外閲讀活動的綜合效果。

②重視評價。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有助於學生良好閲讀習慣的養成。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課外閲讀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之中,可採用活動評價、作品展示、讀書記錄卡等形式對學生的課外閲讀進行評價,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課外閲讀檔案,記錄自己的閲讀經歷,積累自己的閲讀收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對學生課外閲讀的篇目、字數等定期進行數據統計,對學生廣泛閲讀手冊要經常檢查,並將學生課外閲讀結果,納入《小學生綜合素質報告書》中,使學生的閲讀成果及時顯性化,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肯定與讚賞,從而形成推進學生積極閲讀的合力。即使是一些讀書活動,結束後,教師也要給予積極的評價,如評出“廣泛閲讀金、銀、銅獎”“閲讀進步獎”“閲讀小博士”等獎項,並舉行隆重儀式,頒發獲獎證書,最好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如書籤、書籍等,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感體驗。

三、讓閲讀成為習慣

薩克雷説:“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只有當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學生才會在課外主動地,有選擇地去進行閲讀,並在閲讀過程中,對信息加以鑑別,以促進自己語文素養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發展。

在形成和保持小學生良好課外閲讀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悉心指導,學會選擇。這裏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閲讀的讀物。目前,市場上各種小學生讀物琳琅滿目,但不是都適合小學生去閲讀,教師需要指導孩子去選擇那些積極的思想健康的讀物來閲讀,在這一過程中,除了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或推薦優秀的少兒讀物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家長的指導,使其配合老師,教會孩子選擇讀物。另一方面,還要教學生在有益的讀物中學會選擇自己有用的信息。儘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內容、觀點未必都適合自己,因此,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在課外閲讀過程中有選擇地吸收有益於自己的信息,以促進自己的健康發展。

第二,,適當“強制”,知行合一。葉聖陶先生曾説:“養成良好習慣必須實踐。換句話説,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裏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才可以養成好習慣”。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形成大約需要21天的堅持時間。可見,學生知道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閲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鑑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閲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所謂“強制”,在這裏是指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閲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閲讀進行監督。這種“強制”,在小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閲讀習慣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閲讀態度、方法去閲讀。這樣,天長日久,習慣成自然,從而達到自動化的程序,以至於某一天沒有進行有益的課外閲讀,沒有獲取到新的信息,倒覺得彆扭、不舒服。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閲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閲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閲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不允許有一次違反,不允許學生有一次後退。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閲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閲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非一日之功。只要我們重視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生閲讀方法,學生將會逐步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而受益終身。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3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閲讀中去。開闊視野,提高寫作能力。

(一)激發讀書興趣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閲讀中去。但我們的學生缺乏閲讀的興趣和習慣,他們學習以外的時間或者看電視,或者玩電腦遊戲,或者在野外玩耍,卻不願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課外書,而要改變這一現象,需要我們教師去點燃學生對課外閲讀的渴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課外閲讀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進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長的密切協助。每天學生讀得什麼書,讀了多長時間,由家長簽字。

(二)教會學生讀書方法

課內外結合,教會讀書方法。教師要以課內帶課外,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用課外閲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課上的學習,以指導學生課外閲讀:

(1)讀。讀內容,知其概要。

(2)查。碰到不懂的字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劃。給優美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加點劃線。

(4)摘。摘抄好詞佳句。

(5)想。讀後思考所得所感。

(6)記。背誦精彩片斷、優美範文。

同時又歸納了以下幾種主要的課外閲讀方法:

(1)精讀法。在一段時間內,選擇幾篇從思想內容到藝術表現都比較完美的作品,運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把它們讀熟讀透。從字詞句、篇章結構、思想內容、表現手法,到讀音、標點符號,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讀,重在質量,汲取知識的精髓。

(2)瀏覽法。我們需要讀的書很多,可是時間和精力又很有限,為了儘可能地擴大知識面,廣開眼界,必須採取走馬觀花的瀏覽方法。有的文章,是屬資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內容就行;有的文章,雖然重要,但目前對於自己還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記下一個綱目和出處即可。瀏覽,重在廣博,拓寬知識面。

(3)跳讀法。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有選擇地讀,與自己需要有關的重點讀,無關的則跳過去不讀。跳讀,重在“為我所用”,又保證讀的數量。此外,還有快速讀法、做卡片讀法等。課外閲讀,做到精讀和博覽相結合,學生就會獲得廣博的知識和技能,為寫作奠定紮實的基礎。讀寫結合,提高讀書效益。寫讀書筆記具有明顯的積累功能和表達功能,是提高課外閲讀質量的有效措施,為此,要培養小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隨讀隨記、“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促進學生讀書效果的提高。

(三)為讀書創條件

課外閲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學校和家庭,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經常性地“讀”。

1、確保有書可讀。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要想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首先要供給學生讀物。作為家長,要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每學期應把圖書館內的圖書輪流借到班級,讓自班級的學生將自己的圖書捐出來設置班級圖書角,同時可以各班級之間調換借閲,這樣就使圖書角靈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還由班長到學校圖書室借書,統一借閲、統一歸還。

2、保證了學生的讀書時間。

“君子不可一日無書。”固定課外閲讀的時間,是保證課外閲讀質量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課外閲讀納入教學計劃,每週安排一節課(週四下午最後一節),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閲讀指導。平時,讓學生每天帶一本課外書進校門,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閲讀,同學間互換圖書。還特別規定:凡是課堂作業做好了,允許學生取出自己喜愛的圖書閲讀;每天放學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出校門,佈置30分鐘至2小時閲讀等作業。學生有了充足的讀書時間,才能提高讀書效果。

3、推薦閲讀書目。

書籍浩如煙海,如果不加選擇去讀,效果一定不理想。由於小學生年齡小,閲歷淺,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農村學生家長教育觀念淡薄,知識面狹窄,往往對課外讀物的選擇無所適從,僅僅依靠自己的讀書興趣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的推薦工作。

(1)、平時多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作為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另外,小學課本中選入的名家名作多是節選,所以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去閲讀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讀該作家的同風格的其它文章。

(2)、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推薦優秀古詩文和名家名著。

(3)、在語文課上,不時向學生推薦一些班級圖書角里的好書。鼓勵學生多讀名著,增加自己的閲讀量,與書交朋友。

(4)、每逢假期,介紹一些好的書刊雜誌,指導家長和學生自願選訂、購買。如果條件允許,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讀書,共同成長。

(四)檢查讀書效果

為了瞭解學生的閲讀情況,總結閲讀收穫,促進學生認真二自覺的進行課外閲讀,必須重視閲讀效果的檢查,如:檢查學習筆記,舉辦讀書展覽,讀書心得交流,課外閲讀知識競賽等活動。促使課外閲讀的有效進行。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4

閲讀,能夠為孩子開啟探究過去、現在、未來奧祕的大門;閲讀,可以引發高雅的談話,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感、深刻的思維;閲讀,能使孩子們更加關注生活,並重視生命的意義。所以,閲讀是孩子們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內容。同時,閲讀還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閲讀的教育與研究。猶太人時刻不忘向孩子灌輸“書本是甜的”這一意識。莊子《逍遙遊》雲:“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學好語文必須進行大量的、長期的積累。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外閲讀的總量和分量作了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閲讀量。但在幾年前的一次對我校的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由於受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量的課外練習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擠去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怕讀書,也沒有時間讀書。小學生的語文閲讀量嚴重不夠、語文積澱淺薄,教師一本教材、一本教科書的封閉式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役”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也認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而且“收效甚微”,於是,僵化的教學程序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扼殺了創造性,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們不再將讀書當作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大語文教育觀也告訴我們: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有着廣闊的天地,不能僅僅侷限於語文課堂上。課外的閲讀、寫作、交談、各種活動,甚至生活,無不需要接觸和運用語言,所以,我們的語文教育者必須激發與培養廣大農村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使之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讓學生能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因為缺乏具體的、可以操作的對農村小學生課外閲讀動機的激發與培養的方法,很難將《課程標準》中關於課外閲讀、語文實踐活動、綜合性學習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理論意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提倡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校園的時代要求前,在不斷要求學生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能力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時,必須大力開展農村小學生課外閲讀動機的激發與培養的研究。

2.實踐意義:全面激發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培養學生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以及記日記的習慣,拓寬語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習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小學生課外閲讀也是如此,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與指導下,閲讀一本本書籍,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養成自主閲讀的習慣,糾正各種不良動機,良好的閲讀動機得以激發與培養。

2.激發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博覽課外書籍,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才會對課外閲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探索農村小學生課外閲讀過程中的各種動機的心理因素,調查出各種不良動機的嚴重程度。

2.激發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閲讀動機,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3.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閲讀真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5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我充分認識課外閲讀對語文學習重要性的基礎上開展學習,集中學習有關課外閲讀指導性資料,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自學,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對課題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識,並按照自己的研究計劃開展研究。

二、加強教研確保實施

我在確定各小課題之後,便開始進入課題研究工作。主要以個人開展分課題研究與集體研究討論方式相結合進行的。彙報自己各階段研究成果;相互傾訴在研究課題中的困惑,在交流中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請有經驗的教師介紹自己的具體做法,相互學習、借鑑。

三、多彩活動學生受益

我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讀書,指導學生讀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寫富有特色的讀書筆記。學生們在讀書活動中開拓了閲讀視野。與此同時,重視朗讀、默讀、背誦,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麼想。許多經典的文章裏面的好詞好句,都可以要學生有目的的識記,甚至熟讀成誦。在此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需還有不少同學將習得的方法、好詞佳句能在運用時脱口而出或湧流於筆下。平時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閲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在我的鼓勵表揚下學生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我的教學活動,愛上讀書。

在學期前以《致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請家長為孩子準備書籍,並要求一邊讀一邊想,在書中勾畫語段,並批註(揣摩順序、領悟表達、體會情感、發表觀點)。期間多次召開讀書交流活動,好書推薦會,孩子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和作者主人公進行親密接觸。學生讀書後寫讀後感,在班中進行賞析。翻閲了讀後感後,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講評,使學生的理解、寫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活動中期,發現部分學生的讀書熱情有所減退,發現問題及時教育學生:只有將愛好持之以恆的堅持下來才能成為特長,好的習慣要堅持就能形成能力。採取有力措施,將同學閲讀的書籍進行翻查分為三等評價,分別是:真棒、加油、要努力。在動結束時採用五星評定,表彰在我班開展“好書伴我成長”讀書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並頒發班級“讀書之星”獎狀,並完成好書推薦卡的填寫,使更多的同學分享讀書的快樂。

學期初,低年級我結合本班的具體的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班級的讀書計劃。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到“我讀書,我快樂”的活動中來。還動員學生向班級捐獻自己平時的愛看的各種圖書,並能主動地借閲給其他同學。引領每一位學生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以書為友,努力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並且,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家校合力收效顯著

尋求家長的支持,加強督促,讓更多的孩子在閲讀中享受快樂為了確保良好的效果利用短信平台告知家長,家長的做法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如果家長不聞不問,孩子一定有空可鑽!只有從細節抓起,好習慣養成了,孩子的學習越來越輕鬆!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希望家長予以督促。

小學生課外閲讀總結6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較好的讀書方法,是人生髮展的源泉!我校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閲讀世界,為豐富學生的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人生品位,提高學生閲讀效益。讓孩子們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從學期初開始,課外閲讀活動在我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自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學生品讀課外讀物已蔚然成風。我們結合區鎮的精神,立足於本校實際,開展課外閲讀活動,如今,我校課外閲讀活動開展將近一外學期了,現將本校課外閲讀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外閲讀開展的活動。

1、依據不同階段學生的不同認知結構與心理特點;分年級制定課外閲讀目標,一二年級重在瞭解故事情節,受到思想教育;三四年級重在積累妙詞佳句,並學以致用,五六年級中在理解領悟。結合本校語文特色作業,一二年級寫日記,三四年寫讀書筆記(心得),高年級寫讀後感,讓學生學以致用。

2、根據順德區小學分級閲讀參考書目的精神, 對圖書室進行科學分類,為底、中、高年級推薦應讀書和可讀書。

3、學校建立班級圖書角,和好書交換站,為學生閲讀提供資源不盡的素材。班級圖書角由教師每週到圖書室借閲一次,使學生人手一冊;好書交換站由學生自備書,學生之間開展“好書換換看”活動,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4、改進課程計劃,讓學生有讀書的時間。

要想讓學生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必須有時間上的保證。為此們學校專門規定課外閲讀時間安排在午休,每週週末,和有時雨天的大課間時間;並提昌每個班級每週抽出一節課的時間做為課外閲讀課時間,在這一節課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閲讀,也可以進行學生間的讀書交流,還可以對學生的讀書進行指導。總之要充分利用好這一節課外閲讀課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閲讀,與人類的精神大師對話。

5、強化閲讀指導。

為了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也為了給廣教師提供一個指導學生閲讀的平台,我們組織教師圍繞怎樣開展課外閲讀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學習,推進活動的深入開展。學期中舉行了一次班級讀書演講比賽、11月份"我愛我的祖國"讀書徵文活動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的經驗交流活動。讓教師以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的閲讀,激發他們的閲讀熱情。

二、取得的成效。

短短几個月實踐,我們已看到了課外閲讀帶給學生的無限魅力,積極地閲讀課外健康讀物能使學生文化修養更為深厚,生活視野開闊,促進了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課外閲讀在我校已經生了根、發了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下個學期,我們準備繼續開展各種活動,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和引導學生讀好書的興趣,相信他們會真正愛上閲讀,迷上經典。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讓學生課外閲讀,就一定能濃厚讀書氛圍,讓校園書香四溢。

三、幾點反思。

在我們工作開展順利的同時,也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由於平時工作忙忙碌碌,老師給予學生閲讀的引導做得不夠。

2、由於學生的家庭情況存在差異,因而對學生的課外閲讀也疏於指導和督促。

針對以上情況,在以後力求能將工作做得更細緻、更完善些,使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0qrd3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