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務文書 >工作總結 >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

本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於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並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現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工作總結《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二、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由於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係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我在希望中成長》這一課,我在教學時充分地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體會父母、老師對少年兒童的無限希望;又如:《世界科技的今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思考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科技用品,以及這些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方便。在學生列舉社會生活事實的基礎上,我們又適當幫助學生歸類,以使學生對生活中的科技產品有一個總體認識,並認識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承擔了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有愛心、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相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具體措施

1.辯證把握課程目標。教學中,在全面把握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內心體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教學中要善於利用本學科教學內容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聯繫,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要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績

1.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取得了成績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體素質。

2.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真善美與假惡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質。

3.使學生養成勤勞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4.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得到提高。

5.教學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道德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道德行為和能力,而且使學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初步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學方式不夠多樣化,學生課前查閲資料的條件有限,不夠主動,學習上顯得有些被動。部分學生學習不夠紮實,成績不夠理想。

四、改進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

2.積極嘗試設計多種教學方式,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同時提高教學成績。

3.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4.教學中把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5.繼續關注言行不良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從而校正學生錯誤的言行。

教師:田金紅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3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五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

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另外,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措施

(一)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二)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三)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四)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二、今後努力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蒐集材料的能力、閲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4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教學中,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論指導下,不時實踐與探索,發揮我的發明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真學習課程規範,掌握教材實質,通過培訓,用理論空虛自身的頭腦。一學期來,依照課程特點我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一、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加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二、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學校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維護家鄉的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保護公物的好市民。通過對學校的瞭解,更關心自身的學校,給學校提建議,設計未來的學校等,培養學生把自身的學校建設得更好的情感。

三、培養學生自信的好品質

在教學中讓學生列出自身的優點,通過給自身設計名片等環節讓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正視自身的優點,對自身有信心。

四、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他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實施措施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示的學生,和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協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身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維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沛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身的世界動身,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和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發明性的考慮,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六、評價方法

1我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沛推薦的基礎上,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示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缺乏,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引導和協助學生對自身在學習中的表示與效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規範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協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效果良好。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5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在教學中,在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論指導下,不斷實踐與探索,發揮我的創造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掌握教材實質,通過培訓,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我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一、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級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二、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學校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通過對學校的瞭解,更關心自己的學校,給學校提建議,設計未來的學校等,培養學生把自己的學校建設得更好的情感。

三、培養學生自信的好品質

在教學中讓學生列出自己的優點,通過給自己設計名片等環節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視自己的優點,對自己有信心。

四、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實施措施。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六、評價方法

1我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效果良好。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6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本人承擔了三至五年級思想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具體教授沐撫中心小學301、302、401、501、502班課程。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本學期我自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伊始,即與人文社科類小學教育工作接觸。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

一、認真學習,理論聯繫實際,掌握教材實質

這學期,我認真《品德與社會》教材培訓材料,進一步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具體的課例帶來了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並認真實施。

二、利用集體備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為了把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本學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對教材精心策劃、反覆推敲,將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在教研組內交流。課後,結合教學反思,和其它教師的意見,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三、規範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薰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

助學生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並結合校園文化重建,《弟子規》等沐撫小學“上牆”典籍進行生動傳授,並設置一些富有教育內涵、學生易於接受的固定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從生動的行為辨析個例中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採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彙報活動,團隊心理遊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今後,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裏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7

擔任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好幾年了,突然轉科任教《品德與社會》,一開始,還有些不適應,單單學習教材就用了整整半月。雖然是一門不甚重要的副科,但卻肩負着引導孩子們認識社會並促進德育教育,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任,自然不能小窺。

開學初,用了足足半月的時間,將三、四兩冊課本認真的研讀了2遍,理清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品德與社會》,顧名思義,就是一門教授學生認識社會、提高品德的一門學科。

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學習,我發現,該套教材在整體構建上,不僅對學生成長的不同生活領域與社會環境中的多種因素進行了有機整合,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方方面面的社會常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針對教材提供的各種場景、內容、主題,我在教學中都儘可能的通過引導學生真實的生活實例與之聯繫,讓學生在現實、或仿真的生活情境中,通過體驗、辨析、感悟等,對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道德行為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從而促進他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我的優點和不足》一課時,我通過故事《小樹》,引發學生對自身、他人的閃光點進行思考,並開展“小小辯論會——開玩笑、管閒事是優點還是不足?”,幫助學生自我剖析,瞭解自己、認識自己、評價自己。通過本課的教學,既教育引導學生要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也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地發揚自己的優點,克服不足。

在教學四年級《購物的學問》時,課前先鼓勵學生分組到身邊的購物場所去看一看,做一次關於商品價格變化的社會調查。課中,運用講授、討論等形式教授學生購買商品的方法、竅門。並開展角色扮演(商販和顧客),來體驗購物的過程等。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很強。這次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繫緊密,引領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勇於實踐,增加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念。通過觀察活動,瞭解、認識商品的各項信息,懂得他們的重要性,初步具備了合理購物的生活能力,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意識以及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角色扮演”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教育學生在購物講價時要注意技巧,禮貌購物,同時滲透了誠實待人、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教育。

人是一刻也離不開社會的,再過十幾二十年,現在的每個孩子都會成為社會中實實在在在的重要成員,他們將是社會的主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作為品德與社會的任課教師,我肩負有讓孩子們瞭解社會,學會適應社會的重要責任。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組織多種的教學活動,通過社會調查培養孩子有一雙觀察社會的眼睛;通過小討論、辯論會、“角色扮演”、課外閲讀等活動,引導他們在課堂中體驗社會活動,教會孩子們與人相處、正確處事的方法,幫助他們瞭解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識。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8

本學期我們根據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基本情況概述

認真做好制訂的“思品、社會學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學習、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思想品德、社會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研討講座。積極開展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積極參與課程的新教材輔導,並在實驗中整理經驗,發現問題。

二、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 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結合教學內容在班上搞了一次“優秀作業評比”活動,對被選到優秀作業的同學給予獎勵,對沒有選上的同學教育他們今後要努力,爭取下次被選上。

2、 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三化”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3、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4、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 “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蒐集材料的能力、閲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9

本學期,本人承擔了五年級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標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一、取得的成績

1、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

3、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幾點。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蒐集材料的能力、閲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0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1)班《品德與社會》教學,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一個學期已快結束了。現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迴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於生活之中。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在上課時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範,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如:在教學《成長中的我和你》這一課時,我們引導學生通過家人眼中的“我”,老師眼中的“我”、以及同學眼中的“我”,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並學會用不同的方法來了解別人眼中的“我”是怎樣的。初步明白為什麼自己眼中的“我”和別我眼中的“我”是不一樣的。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結合自己新學期的新計劃新目標,將自己想象中的新形象展示給同學們,形式可用圖畫,可以有文字或語言表達出來,引導學生懂得從別人處獲得建議和幫助,以促進自己不斷成長。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於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範、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範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教材第13頁,“考考你”意在讓學生換位體驗生讓自己幫助別人或得到別人幫助時的心情。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並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在教學《誇爸爸贊媽媽》、《老師,親愛的老師》《感激與欣賞》時,採用中隊主題會的形式開展,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1

一、學期目標

本期來,本人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

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2

本學期來,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杜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繫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白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瞭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

4、瞭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貢仟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瞭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

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3

時間就在我們的指尖流過,轉眼間,一個學期就過去了。 五年級班的孩子相處了將近兩年時間,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的純真,他們的善良,他們的熱情。當然,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我也及時地對他們進行了思想的,生活上的,學習上的教育。以下是本人在本學期中的工作總結:

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自我教育。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關係着班級、班風、學風及學生髮展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把它定為班給管理工作的重點。利用晨讀課間,班會間對學生進行思想行為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對突發事件,及時處理,不把問題留到第二天,這不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給學生起到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使他們知道當日事當日畢,做事不應該拖拖拉拉,拖泥帶水的。由於這個班的學生總是愛打小報告,每次我進班之後總有幾個學生愛説某某怎麼樣,這時候我總是耐心聽他們説完。然後問道:你做得怎麼樣?好不好?説説你的表現。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許多學生漸漸明白,自己做得不好,沒資格批評任何一個人。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同量增強集體觀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形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在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有的方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

二、以點帶面發揮班幹部的作用。每個班都有學優生和學困生。我固然喜歡學優生,但我更關學困生,如果他們這一批人都有進步了,整個班級的班風學風也提高一個水平。以我個人的精力要管好這個班實屬不易,所以這個時候班幹部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一個好的班集體,必須有一個好的班級領導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班主任領導下的班委會。班幹部是班集體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選班幹部的過程中,我採用了比較民主化的方式,讓每個學生投票,選出班上平時最有威信的學生當選班幹部。這樣在他們工作時,最深得人心,也最能令其它人信服。而在平時,我最要是做好班幹部的思想工作,教育他們要有為大家服務的心態,告訴他們想要管好別人,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要為全班作個好的表率。平時利用課間的時間找他們談心,問問他們在工作中遇到什麼難題並加以指導。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使班集體的良好班見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建立獎勵機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生作為生命的個體,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們要善於學生的優點,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温馨學生”。所以本學期中我每月評選一個“優勝小組”和兩名“每月之星”,誰表現好了都可以為小組加分、為自己加分。每當學生在榜上看到自己小組的紅旗又多了一面時,看到自己的名字貼在紅花之上時,臉上的表情好像比吃蜜還甜。久而久之,學生為了能成為優勝小組中的一員或為了成為每月之星,而遵守紀律,時間長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慢慢地培養了。

四、重視主題班隊會的開展。班主任工作的一箇中心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主題班隊會是主陣地。我班的主題班隊會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學校學生處規定的內容和結合一些特定日子展開活動,如感恩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發動學生學會感

恩,富有愛心;二是根據社會影響、學生思想動向、偶發事件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每一次活動,我力爭都是學生思想的一次洗禮,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能影響和指導學生們今後的言行。

五、做好後進生的轉化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4

20xx學年度五年級第二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在這一學期中,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課標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本人承擔了五年級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1、激活教學新觀念。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2、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3、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腳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並規範自身的行為。

5、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6、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一、成績與經驗。

本學期,能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針對學生特點備好課,適時恰當運用電教媒體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靈活多樣、注重雙基的教學環節和課堂作業,培養學生能力,鞏固所學知識;認真耐心細緻地輔導學困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其積極性,讓他們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成績。

二、改進與展望。

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沿着教育改革的軌跡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努力工作。首先是認真搞好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活動,賦予《品德與社會》課堂新生命;其次是深入學生生活,走進小朋友,建立師生“零”距離之關係;最後是加強課堂教學評價,加強學生作業評價,用激勵的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為學生的一切而努力,為教育的發展而奮鬥。

總之,通過一學期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5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擬定教學計劃

按照課程標準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做到開學有計劃,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教學中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向愛迪生學習。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後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家鄉,知道家鄉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保護家鄉的建設和公共財物,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市民, 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

該做,通過講故事,辨一辨,説一説的活動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一種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見到別人有困難要樂於助人。

4、培養學生講道理,不任性,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在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養成一個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

5、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重視了常規媒體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活躍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形式;擴大了教學資源。

3、教師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4、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四、不足之處及今後努力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幫助別人,拾到東西上交學校,好人好事不斷出現。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老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蒐集材料的能力、閲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學校應注意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應加強學科組集體備課,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wuwenshu/gongzuozongjie/07j7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