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事件作文 >課堂作文 >

課堂作文四篇

課堂作文四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課堂作文四篇

課堂作文 篇1

這天,中國魔法學校的課堂上又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吧!操場上,姚明正在上四(6)班的體育課。男生女生分成兩隊,正在進行接力賽跑。眼看男生隊就要贏了,不爭氣的豬八戒竟然掉棒了,最後一名女生趕緊追了上來,最後,姚明老師宣佈:“女生隊贏了!”“耶!”女生們歡呼雀躍,“哈哈,願賭服輸,40個仰卧起坐,一個也不能少!”男生們只好乖乖地躺下,又乖乖地抱起頭,彎起腿。四(6)班下節課是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老師教的音樂課。這節課上的趣事兒可多了,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宋老師指導同學們練聲,要求氣流從丹田出來。她讓同學們把手輕輕地放在自己的腹部,體會在發聲時,腹部有沒有一跳一跳的感覺。剛剛上任、被稱為“太平洋警察”的紀律委員馬小跳自己不好好地練習發聲,他專門去看人家的肚子有沒有一鼓一鼓。只要發現一個肚子沒有一鼓一鼓的同學,他就會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大聲地叫起來。宋老師只好停止伴奏,從鋼琴那裏走過來,問道:“馬小跳,你叫什麼?”“丁文濤的肚子沒有一鼓一鼓。”宋老師説:“馬小跳,你自己不好好唱,老去看別人的肚子幹什麼?”“我是紀律委員。”宋老師哭笑不得。怎麼樣,這就是中國魔法學校的奇趣課堂。想知道還有什麼好玩兒的事兒發生,那就敬請關注下一集吧!

課堂作文 篇2

豐子愷的父親為他講解繪畫,灑着月光的大門汀是他的課堂;三毛逃學為讀書,“建國書店”是她的課堂;安妮出神地凝視着野櫻花,綠山牆是她的課堂。課堂,難道是那個有着黑板、課桌椅的狹小空間?這是它的一種形式,但課堂能夠更開闊。

店鋪,這也是課堂。我喜逛一些廣州老城區的店。一日進入一家廣繡店。室內的靜謐與街道的嘈雜形成強烈反差。三個繡娘一針一線地繡着自己的'作品:雪梅、蒼竹、木棉。她們是那麼專注,雙目隱隱地閃光。針線在潔白的布上游走,她們的手優美地提起、落下,宛若優雅地舞蹈。她們是那麼細緻,一片竹葉用五種綠色,每一繡都精心調配着顏色。我不禁小聲地驚歎。三位繡娘同時訝異地抬頭——她們這才發現我們的到來。

從此,專注、細緻成了我做事的信條。

自然,這也是課堂。走進森林公園,空氣清新,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各種各樣的植物名十分陌生:烏欖、粉杉、油麻……還有木荷這樣清新的植物名!只是實物不如名字那般詩意,一種高大的樹罷了。陽光碎碎地投在山路上,禾雀花藤奇形怪狀:圓圈、繞樹、雙藤糾結……我讚歎:“大自然真神奇!創造了這麼奇妙的花藤!”父親道:“找找特點吧!”我才發現花藤其實在爭奪陽光。青色的禾雀花在微弱的陽光下晶亮,宛若小鳥歡唱。正是花藤頑強地求生,才有了這美麗的花朵!

寫到植物時,我不再只寫“美豔的花”、“清雅的竹”,而時而能寫出它們的名字了;禾雀花藤強烈求生慾望,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樹立了更加積極的生命觀。

只要細留心,處處皆學問。在生活中,我們應做一個有心人,不斷在“課堂”中求知。這是我們離開學校後最常用的學習方式。它比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更生動、開闊。生活中的“課堂”開闊了我的眼界,增長了我的才幹。

課堂作文 篇3

在這個多雨的季節裏,丫丫求學之路上的第一個暑假開始了。

這回是徹底的減負了,連暑假樂園都沒有了。於是,我親自上陣,每天給女兒留作業,孩子還算聽話,每一項都能認真完成,就是有一樣,每完成一項,就會給我打電話彙報一下,順帶着請示一下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其結果就是,一個上午,我陸陸續續接到丫丫三四個電話,我的天哪!

記得期末考試剛結束,丫丫很正式的找我談話;“媽媽,假如這次我考了一個100分,就給我買一條綠裙子(因為我之前給孩子買了一套綠色的蝴蝶翅膀,綠色髮卡和魔棒,孩子覺得該有一條綠色的裙子與之相配);假如考了兩個100分,就給我買一個芭比娃娃;假如考三個100分,就買芭比套裝。我一聽,滿口就答應了,不是為了助長孩子做什麼都講條件的習氣,而是我心裏有數,就丫丫那愛馬虎的毛病,能得滿分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沒過兩天,分數下來了,下班去關心班接丫丫,剛一進門,孩子就摟住我説“媽媽,我考砸了。”我心裏想着,看吧,被我猜中了吧!卻不動聲色的問道,怎麼考砸了呢?孩子説“語文英語99分,數學96分。”我一聽到成績,就説,比期中考試有進步呀,還是應該獎勵的,給個安慰獎吧。沒過一會兒,我們到家了,門剛開開,丫丫還沒換鞋,嘴裏就嘟囔了一句“我才不稀罕套裝呢”——這是給她姥姥聽的,我們幾個大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哈哈哈哈!

其實,孩子自己心裏有數,適當的時候,沉默不語,比任何説教都有力量。

課堂作文 篇4

一次課堂上讓學生做練習,由於課前準備得不夠充分,我對一道題目的解答心中沒底。看着學生向我求助的目光,我更是一頭亂麻,理不出解題的頭緒和思路來。我表面故作鎮靜,引導學生這裏添條輔助線嘗試嘗試、那裏從已知條件推算推算。學生反覆考慮斟酌,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到另一班上同樣的課時,我吸取教訓,備課充分,講解詳細。可幾天後的測試結果卻是:還是這個知識點,第一個班只有6名學生做錯,而經過我精心講解的第二個班的正確率還不到50%,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為什麼?我想,自己的“未作準備”,恰恰留出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有利於學生消化知識。而講解詳盡的課堂,倒使學生的心智處於懶惰狀態,只是完全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效果當然大打折扣。這正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可以跟着別人走,也可以自己問路摸索着走,而自己問路摸索着走,記憶肯定比跟着別人走來得深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留有“空白”,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促使學生自己先“探路摸索走”,則是有效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當然,教師“未作準備”的態度則是要擯棄的)

教學中也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埋怨:“我都講清楚了,學生要是再不懂,那我也沒有辦法了。”“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做不出來,我已經講三遍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可能與課堂沒有“空白”、學生沒有積極思考消化有關。學生沒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就不能得到拓展,知識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內化。因而,課堂要留點“空白”,以激發學生思維,促進知識內化。

放眼當今課堂,“空白”少得可憐。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還沒有等學生思考成熟,就急於請學生回答,導致學生淺嘗輒止、思維膚淺;佈置幾個習題,學生剛剛讀懂題目,教師就開始點撥提示,於是一些學生的思路被打斷;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還沒有把握課文內容,教師就佈置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急於拓展閲讀。這些都屬於課堂中“空白”缺失的現象,也反映出課堂上學生思維空間的嚴重不足。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説:“應該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激發孩子身上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關鍵的時候點到為止,有意“空白”,有意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鼓勵他們大膽想象,這對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jianzuowen/ketangzuowen/377ly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