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老師作文 >

可親可敬的老師媽媽初中作文

可親可敬的老師媽媽初中作文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這首詩是清朝鄭燮的《新竹》。

可親可敬的老師媽媽初中作文

做電視的朋友,邀請我參加一檔“教師節”的節目,我欣然應允了。於是,我的腦際不時地浮現啟蒙老師的音容笑貌。她叫吳福英,我不叫她吳老師,而是叫“老師媽媽”,四十多年過去了,還這樣。

我七歲入學,那時候的老師二十多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頭濃密而花白的捲髮,紋絲不亂;觀世音菩薩一般慈愛的眼神,想想心裏都是甜甜的。她是我的第一位老師,語文老師,她那淡淡的笑容刻印在我的血脈裏,那是飽含肯定與鼓勵的笑容。

七十年代的農村,談不上學前教育,學齡前孩子在野地與泥水中泡大,基本不識字兒,也不講衞生,而且頑劣無比。我的老師卻一年又一年,把一羣又一羣野孩子,教化成一屆又一屆優秀的學生。

童年的我也頑皮,卻特別懼怕父親。一次,由於頑皮我把衣服弄破了,懼怕父親責罰,放學後沒敢回家,一直趴在課桌上哭。冬天裏紅石做的課桌,冰冷,冰冷。老師知道後,來到我的身邊,從“洋布”提袋裏拿出針線和一疊布頭,一番拾掇後,我淚人變笑臉。我母親是斷然不捨得在舊衣服上用新布頭縫補的,何況這麼一大塊。純樸的農民不會隨便接納他人的.財物,而且這種思想還在子女的教育中潛移默化,老師為了不讓父母對我誤解,便陪同我一起回家。父母面前,老師拉着我依在她的懷裏,她一邊簡述事情的原委,一邊找出我的優點加以表揚。母親為了感激老師對我的寵愛,讓我面對老師改叫“老師媽媽”。在母親看來“老師媽媽”的稱呼是一份由衷的敬意;在老師看來這個稱呼是一份珍貴的褒獎。之後我都這麼喊着,喊着“老師媽媽”,原來對老師的敬畏之心化作了愛戴之情。

許多年了,每每見到老師我都這麼喊着,喊的時候心中便會湧起一份甜甜的幸福,老師媽媽應的時候是那麼和藹,那麼慈愛。老師媽媽用她母愛一般的情懷,博愛與細膩,感化教育着每一個學生,她就像黑夜裏的一盞燭光,點亮了每一顆懵懂的心。

每次上課之前,老師都會讓同學們舉起小手,比比誰乾淨。講衞生的學生能得到她最高的獎賞,那就是請他上台展示,然後摟在懷中輕摸頭頂的一次撫愛,那是每一個同學都想往的撫愛。下課後,那些不敢舉手的同學便會被留下搞衞生,完了,老師會從她的提袋裏拿出一層層薄膜包裹的香皂,洗淨一雙雙髒兮兮,黑乎乎的小手。那個香留在手上,駐在心裏許久,許久。老師對優秀的學生贊而不捧,對頑劣的行為教而不辱,在她面前從來不會有壓力,即使惹了事端,也沒有過指指點點的責罵。她總是與學生保持一般的高度,或者老師蹲在面前,或者讓學生坐上她的椅子,老師的行為我不懂,卻會讓犯錯的學生羞愧,更會銘記老師的教誨。老師的言傳身教讓一個個頑童變成學子,也影響着學生的家人,原來的邋遢爛衫,變成乾淨整潔的衣服。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寓意深刻。她是我的語文老師,她的每一堂生字教識課都是一場場生動的故事會,每一個漢字在老師的講解中都那麼地鮮活。一個“人”字,在她的課堂裏不僅僅是一個字,而是上下均衡,撇捺有度,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人;一個“團”字兒,她説,學習好,有才華的人才能團結他人領導他人。雖然老師的“説文解字”與我後來讀過的《説文解字》出處不同,説法不一,卻不相悖。老師媽媽培養了我對文字的興趣,這種興趣提升了我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更提升了溝通能力。

歲月流沙,風橋易老,老師媽媽的頭髮也從花白到現在的銀白,我也閒怡弄孫了。最近拜見老師媽媽,看到她依然神采奕奕。那滿頭白髮紋絲不亂,那是浸染了月華的輝影,這一根根銀髮呀,一頭是老師,一頭繫着學生。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位西方著名經濟學家説過這麼一段話:“上帝的預言不是深不可測,只要科學的思考,科學地學習就能聽懂”。這些都在老師的教育中認知,在人生的閲歷中認可。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人的一生,是一段時時、事事尋惑解惑中過程。人為師,物為師,史亦為師。愛人人,人人愛之,所以師之眾,惑之渺;心思通暢了,前路就寬廣了。

偶爾,也會有人叫我作老師,我都會感動,欣慰,也誠惶誠恐。因為“老師”,無論是個詞眼,還是人人心中幾位銘記的恩師,都是美麗而高尚的。

雖然當今社會對老師對教育有不少非議,當然也有偏頗。是的,個別老師道德淪上,個別行為有悖教書育人的風範,那只是個例。由於人們心中的“老師”太完美,所以苛求也多,老師也是人,是人都會有瑕疵。何況,在聖潔的課堂外,作為學生或者家長的人們,又是否有過不合理的企求,或者骯髒的行為?何況,網絡的透明與信息的快捷,瑕疵也會的無限地擴大,只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人與後者或者活在當下的人們,哪一位心中都會有幾位銘記在心,時時感恩,讓人感動的恩師。他們是一個個“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她們是一個個可親可敬的“老師媽媽”,因為他們的博學與博愛,人們心目中的“老師”永遠高尚。

“ 綠野堂開佔物華, 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讀着白居易的這首《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我百感交集。社會呼喚師德,我們是否恪守師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laoshizuowen/309w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