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熱點話題作文 >童年讀後感 >

《童年》讀後感 15篇

《童年》讀後感 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 ,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童年》讀後感 15篇

《童年》讀後感 1

風兒輕輕拂過,悲慘幼小的男孩,總有那麼幾個人,讓他感到一點點的温暖...

小茨岡

你總會牽着阿廖沙小小的手,用平靜撫慰他顫抖不安的眼神;你總是義務反顧地擋住兇惡外祖父的鞭子,只為護住你身後的阿廖沙。你是個身強體壯的小夥子,更是有染得一手好布的技術學徒;你是他(阿廖沙)心目中最好的玩伴,他的優秀榜樣。

但你卻在那兩個無賴(阿廖沙的兩個舅舅)嫉妒下,揹負着那沉重的十字架,丟失了你最寶貴的性命。

在書中的記憶裏,你總是那般快樂。彷彿在世間,沒有可以讓你不愉快的事情。最後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你死在了那沉重的十字架之下。一時間,對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的憤怒提升到了極點。即便已經過去很久,還是無法忘記,他們害死你後還如此心安理得!雖然你消失了,消失的無聲無息,徹底泯滅於那污濁的世間,但你留給了阿廖沙一個永不磨滅的身影。

外祖母

當阿廖沙依偎在她懷裏,纏着讓她講故事時,她的笑容總是那麼慈祥。

她是一個美麗勤勞的女人,而且她講起話來,又親切,又快樂,又流利。但她的一生,終還是不幸的。生性暴躁易怒的外祖父啊,你為什麼總是喜歡欺負她呢?她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女人啊。這也難怪阿廖沙對你沒好感了,還將你的桌布給染了色。

外祖母啊,漫長的黑夜,有你柔聲地講着故事,幼小阿廖沙的輕輕呢喃。莊嚴肅靜的上帝面前,有你不急不慢地祈禱。你是善良樂觀的,更是明白是非、有智慧的優秀女人。在阿廖沙闖禍的時候,你會不偏袒地教訓他,會教給他做人的道理。從這一點上,你對他的影響,也已經絲毫不亞於他的母親了。

我想,哪怕是長大的阿廖沙,也仍會感激自己遇到的,不只是唯利是圖的外祖父,還有全身上下都閃爍着母愛光輝的外祖母。微風又拂,懷念着那個男孩和那些温暖……

《童年》讀後感 2

我愛童年,是因為它快樂、幸福,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必管人世間的善惡美醜,也不必管社會的黑暗腐敗……而高爾基的《童年》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沒有孩子的天真,活潑,只有每天數不盡的工作,可孩子們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讓我感慨萬千。

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不堪重負,離家出走。阿廖沙寄住在兇殘的外祖父家。美麗善良的外祖母點燃了主人公阿廖沙的生命之燈,他受到了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的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不分善惡的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無數親人的死亡都不能換來家庭的和平。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並時時發生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一些道理,他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充滿愛心的人。

讀完此書,我掩卷遐思:是什麼使阿廖沙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茁壯成長而 “出淤泥而不染”呢?我發現,阿廖沙雖然對自己所處的黑暗生活充滿了憤怒,厭惡與憂慮,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位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泡在蜜罐子裏成長的我們擁有美好的家庭,快樂的生活,好多好吃的零食、好看的衣服……但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與同學比吃穿。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朋友們,讓我們從今開始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美滿、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3

童年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是最美好的,最天真無邪,不懂人情世故的年華,留下最珍貴的回憶,而高爾基的童年簡直參不忍睹。

讀完《童年》後,最先的感受是對俄國擁有相似童年經歷的不幸者的同情。如同煉獄般的童年,使兒童過早嚐盡,品盡世間百態。有的,有了對未來的恐懼;有的,有了對社會報復的仇恨心理。可堅強、勇敢、善良的高爾基,在逆境中成長,通過真摯的文字,淨化那被醜惡社會污染了的心,拯救俄國社會。

在《童年》中,早亡的父親,殘忍、唯利是圖、視財如命的外祖父,兩個殘暴、蠻橫無禮的舅舅,報復社會、兇惡的彼得伯伯,兇狠暴力的繼父,無不是俄國黑暗醜惡社會的縮影。除了這些悲劇之外,我們也同樣看到一些善良,仁厚卻飽受惡勢力摧殘的人,善良慈愛的祖母,追求婚姻自由的母親,聰明能幹的“小茨風”,瞎了一隻眼卻仍踏實肯幹的格里高裏,熱愛學習、渴求知識的“好事情”,這兩部分不同類的人們存在於高爾基的童年中。或多或少產生影響,讓他在如此黑暗的家庭中快速成長,成為悲慘社會中難得孕育的一顆智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種環境,育一方人”人在於環境的影響,卻有時影響環境,環境能改變人,而人的作為也影響環境。無論我們在如何的困境中,我們都要堅強,不放棄,讓人性熠熠閃光。

《童年》讀後感 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歡樂的笑聲,開心的遊戲,純潔的友誼,父母的關愛……而高爾基著作的《童年》卻與我們的童年截然相反……

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書主要講述了阿廖沙在三歲時父親死了被母親帶到了外祖父家,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外公只要發現阿廖沙有錯,便會拿樹枝抽打他;外公心情不好時,也常常毆打外婆。外婆卻對阿廖沙百般疼愛:她常給阿廖沙講優美的童話故事,保護阿廖沙免遭外公的毒打……阿廖沙還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財產大動干戈,用粗暴的言語互相指責。而且家裏的女人永遠是男人的出氣包,她們一直遭到輕視,這顯然是一個俄羅斯小市民家庭……阿廖沙十一歲時,母親因為肺結核而永遠離開了他;不久,外公也破產了他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為了生計,阿廖沙到處撿垃圾,偷建築材料,在學校還被侮辱成乞丐。他只能邊掙錢邊學習,贏得了同學的尊重。 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而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

《童年》讀後感 5

提起童年,往往都會想到無憂無慮、幸福快樂!可誰又能想到童年悲慘、痛苦的人呢?在《童年》這本書中,就描述了阿廖沙悲慘的童年。

主人公阿廖沙在他三歲喪父後,就跟着母親投奔外祖父。在外祖父家的這段時間裏,阿廖沙看見了人心的醜惡:外祖父自私殘暴、貪戀吝嗇,雖然也會有温情的一面,不過大多數都是冷酷無情;兩個舅舅眼裏只有金錢,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因此還會大打出手,不過還好,阿廖沙還有一位對她好的人——外祖母!外祖母善良、樂觀、堅強、寬容,她對阿廖沙給予了無私的愛温暖了阿廖沙幼小的心靈。

父親去世、分家、母親去世……這些充滿苦難的童年生活並沒有使他墮落,反而把他鍛鍊成了一個堅強、正直、勇敢、樂觀、自信的人。阿廖沙在他母親去世後,慢慢地走向了人間,開始去社會闖蕩。其實阿廖沙就是高爾基小時候,高爾基用寫書方式將自己童年的苦難、悲傷都表達了出來。高爾基將艱難的歲月化成營養,激發了高爾基生命中的鬥志和對世界的好奇,才使他變成了世界有名的文學家。

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是天才,而是要經歷過苦難練出來的。就靠這一點來説,生活中的委屈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幫助你獲得人生成功的好事。

如果要讓你重新選擇,相信沒有人願意選擇苦難。但是當苦難來臨有多少人原意選擇堅持呢?雖然有,但是肯定會很少。因為他們都以為選擇了懦弱、膽小就可以渡過難關。不,如果你想成為強者,生活中就必須要經歷挫折,這是高爾基告訴我的道理。

《童年》讀後感 6

小説所寫的是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它講述的是阿廖沙3歲到11歲時期的童年生活。

小説以一幅悲傷的場景開頭:在昏暗的小屋子裏,我父親躺在靠窗的地板上,他穿着白衣服,身子伸得老長;他光腳板的腳指頭,奇怪地張開着,一雙可親的手安靜地放在胸前,手指也是彎的;他那一對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着,像兩枚圓圓的黑銅錢,他和善的面孔發黑,呲着難看的牙,嚇了我一跳。

這段話充分的運用了外貌、動作等細緻的描寫,為讀者刻畫出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痛苦。當我讀完這段文字後,心情無端地變得沉重起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閲讀,探究到底是怎樣的遭遇導致有了開頭這麼慘不忍睹的一幕。

後文寫的是我同外祖母和母親一起,搭上輪船,前往外祖父家。期間有一段話使我記憶深刻:河面上是灰濛濛的濕霧,遠方是黑黝黝的土地,接着它又消失在霧裏和水裏了讀《童年》第一章:“去外祖父家”有感讀《童年》第一章:“去外祖父家”有感。周圍的一切在顫動,唯有母親把兩手放到腦後,靠着船壁僵直地站着,紋絲不動。她的面孔陰暗、鐵青,瞎子一般,她兩眼緊閉,老是一聲不吭,人完全變樣了,變成了一個新的人,連她穿的衣服我都覺得很眼生。

我久久沉浸於這一片段之中,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文段中所描述的場景,霎時只感覺到周圍的一切都毫無聲息,彷彿看到了母親心底無法言喻的孤獨與絕望的沉鬱的情緒。

《童年》讀後感 7

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之後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就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童年》讀後感 8

高爾基曾這樣評價過他的童年:“在我的記憶中,那段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城市的天才美妙的講出來的一個悲慘的童話。”那的確是一段離奇而悲慘的童話,我歎服高爾基的勇氣,更加驚歎幼小的阿廖沙的堅強。

外祖父的暴躁、自私,兩個舅舅的粗野,孩子們做的壞事,使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

“綁起來!打死他!”兇狠的外祖父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在剛剛遭受了失去父親與弟弟的打擊後,迎接阿廖沙的又是一頓毒打,可他並沒有屈服,沒有對這個世界絕望,或許是因為他的年幼,但阿廖沙是那樣堅強,或許早年喪父時,年幼的阿廖沙早已形成了堅強的性格,而此時的痛苦,只是他成長路上的一點點磨練。

外祖母對阿廖沙非常慈愛,給他講傳説、童話和民間故事,承受一切生活壓力而毫無怨言。

母親結婚離去後,因繼父賭博,很快破產而歸。外祖父越發乖戾曝氣,吝嗇小氣,母親的脾氣也愈發孤僻,繼父也越發的殘酷。這些頻繁的變故使阿廖沙漸漸長大,對世事的認識也加深,隨之孤獨與抑鬱也與日俱增。

阿廖沙搬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割財產。他獨自和外祖母生活。在這期間,阿廖沙學會了掙錢——撿破爛。每逢週日,阿廖沙一大早起來就上街撿破爛,撿破爛賺回來的錢也要交給外祖母……

阿廖沙,在失去母親,外祖父、繼父的殘暴下長大。比起他我們現在還有什麼理由説過的不好呢?在困難面前,我們總是不知所措,被困難打敗。

磨礪堅強的意志,我們要從小鍛鍊自己,必須經過艱難、困苦和不幸的磨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童年》讀後感 9

讀完《小青石》這篇文章後,我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在人生的道路上,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呢?《小青石》向我們講述了一塊小青石,它羨慕水晶和瑪瑙,因為它們光彩奪目。後來小青石和一些石塊被運到城市裏去,變成混凝土的一部分,被鋪在道路上,成為讓人行走的道路的一個小小的部分。小青石不再羨慕水晶瑪瑙的生活,它悟出了一個道理:支撐着大眾的腳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

《小青石》這篇文章使我聯想到祖國各地各行各業,都有像小青石這樣的人。他們像鋪路的石子一樣,默默無聞地支撐着國家,在為大眾服務。

拿我們的教師來説吧,他們有美好的理想,可以去當科學家、文學家……可是,為了給國家培養人才,他們選擇了教育工作。他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從“1+1=2”開始,反覆地講解着一些很簡單的知識,這種工作有意義嗎?有。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文學家,不都是從這些簡單的知識學起的嗎?科學家為人民作出的巨大貢獻,離不開他們的啟蒙老師辛勤汗水的澆灌。

老師像園丁,在他們辛勤汗水的澆灌下,一批又一批不懂事的孩子,慢慢成長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可是,當這些人為人民作出貢獻而受到人們讚揚的時候,人們往往忘記了這些受人尊敬的人是他們的老師培育出來的。其實,忘記了也沒有關係。老師成了新一代攀登科學高峯者的鋪路石。讓一批批的孩子從他們的肩上踏過去,再攀登新的高峯。老師多像小青石啊!他們身上閃爍着小青石鋪路精神和光輝。

願攀上高峯的人們不要忘記鋪路的青石,願盛開的花朵不要忘記辛勤的園丁!

《童年》讀後感 10

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高爾基先生寫的《童年》,我感觸很深,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先生本人,高爾基先生借阿廖沙來描述自己的童年。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俄羅斯的面目。高爾基先生的童年是多麼悲慘呀!

想想我們現在,依然有着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些貪污的官員。但我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着,要什麼就有什麼,對比高爾基先生的童年,我們現在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先生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常受欺負,還經常被毒打,而我們現在也許都可以動手到長輩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於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情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着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我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後來,我們才都知道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包括我。

那個年代的俄羅斯雖然挺黑暗的,但我想也會出現孩子打父母的現象,但也就一兩個罷了。

父母越是疼我們就更應該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

《童年》讀後感 11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麼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裏,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着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説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後,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裏,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説説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後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髒的地方還是髒,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 12

童年,像一條汩汩流淌的小溪,緩緩地流在我們的心裏。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無憂無慮、充滿歡樂的,而高爾基筆下阿廖沙的童年卻是悲慘、黑暗的。

《童年》中阿廖沙的原形就是作者高爾基。阿廖沙三歲喪父,只好寄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不大喜歡他,不僅脾氣暴躁,還經常打阿廖沙。他的兩個舅舅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為了分家產鬧得不可開交,死了小茨崗,讓阿廖沙失去了好朋友。阿廖沙黑暗的童年中也有一縷陽光——善良的外祖母。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帶給了他一絲温暖。

阿廖沙的童年雖然是不幸的,但他沒有被不幸壓例,他始終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阿廖沙那樣,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百折不撓,堅強地戰勝困難。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人都具備樂觀、堅強的品質。大文豪蘇東坡幾經貶謫,仍笑對風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東坡樂觀、堅強的真實寫照。

生活不會只有黑暗,在黑暗的另一面,總會有星星之火照亮着你前進的方向。阿廖沙的外祖母善良、正直,她的愛撫慰了阿廖沙心靈的瘡傷。外祖母的愛給予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教會了他身處黑暗仍眼裏有光。

我很慶幸沒有處在阿廖沙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我的童年像彩虹般?爛,或許我們沒有像阿廖沙那樣嚐到苦難的滋味,但我們不應做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不斷雨打。

我希望我是一棵樹,向陽而生,不斷吸取營養,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無論遇到狂風還是暴雨,都能堅強地屹立着,巍然不動!

《童年》讀後感 13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多麼美好每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阿廖沙了。外祖父不太喜歡阿廖沙,兩個舅舅更是討厭阿廖沙。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阿廖沙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我們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麼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回想到剛升初中時的軍訓,衣服也洗不乾淨,一切都搞得亂糟糟的,與阿廖沙相比起來,我情何以堪啊!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廖沙的愛,給予了阿廖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裏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讀了《童年》這本書以後,不僅讓我珍惜這美好的童年,還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和做事。

《童年》讀後感 14

不同時代的童年,不同的感受......

——題注

這個暑假,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寫了這篇讀後感。

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的童年,有很大的區別,在文字中很容易體現出來。

我相信,如果現在的孩子到高爾基幼年家庭中去生活,肯定會戒掉許多壞毛病!高爾基的童年是悲苦的,是苦瓜味的!俄語中,高爾基筆名馬克西姆·高爾基的意思是:最大的,痛苦!這概括了他整個童年,從幼年喪父到母親逝世,都是痛苦的腳印。在童年快樂糖海旁,高爾基一人在痛苦泥沼中艱難跋涉,誰看到了他!誰看到了他!沒有人,沒有人......

再轉眼看現在的孩子,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金字塔中的塔尖!不可辱沒。一味追求那不切實際,毫無益處,的,所謂的“時尚”,自恃潮流瀟灑,實為屁顛尾隨,還“狂妄自大”,攀比價值,無自知之明。而父母也不揭露孩子那幼稚之貌,還“放任自流”讓現在的孩子都“傲氣十足”“稚氣外露”,裝老大。而到社會這座金字塔當塔基時卻無力應對,最後成為抱怨世界不公。

高爾基也抱怨,但實質不同,高爾基是命運註定如此,是苦中苦。但現在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性質不同!何以並論!苦中苦,福中福,兩者一樣嗎!孔融讓梨,大家一定知道,但現在有嗎?“翻版”有嗎?有嗎!有嗎!現在的孩子不是平庸之輩,但都是馬謖般自傲之輩,只會紙上談兵,而不會排兵佈陣,上陣廝殺。

童年本應是快樂,悠閒的,可是高爾基嘗不到,難道我們也嘗不到嗎?高爾基的童年悲苦,抱怨可理解,但我們的抱怨呢?醒來吧!現在幼稚的孩子們!

《童年》讀後感 15

今天,我讀了一本高爾基的名——童年。我明白了人世間的悲劇與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幸福。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了我,故事是這樣的,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與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生活,卻經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與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他還是會盡力去保護阿廖沙。不久之後,阿廖沙的母親去世了,從此他便走向了人間。

阿廖沙的童年是個悲劇:外祖父與舅舅的吝嗇、貪婪、殘忍、愚昧;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個正直、堅強、勇敢、善良的人。

與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但擁有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自從我讀過《童年》之後,真後悔自己曾經的奢侈,我不應該再浪費,我應該學會珍惜。

就從現在做起,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要為長輩想,體諒他們,向阿廖沙一樣,做一個正直、堅強、善良的人。

標籤: 讀後感 童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dianhuati/tongnianduhou/nx3y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