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熱點話題作文 >童年讀後感 >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童年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後感(集合15篇)

童年讀後感1

高爾基曾這樣評價過他的童年:“在我的記憶中,那段生活,彷彿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城市的天才美妙的講出來的一個悲慘的童話。”那的確是一段離奇而悲慘的童話,我歎服高爾基的勇氣,更加驚歎幼小的阿廖沙的堅強。

外祖父的暴躁、自私,兩個舅舅的粗野,孩子們做的壞事,使外祖父家裏瀰漫着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

“綁起來!打死他!”兇狠的外祖父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在剛剛遭受了失去父親與弟弟的打擊後,迎接阿廖沙的又是一頓毒打,可他並沒有屈服,沒有對這個世界絕望,或許是因為他的年幼,但阿廖沙是那樣堅強,或許早年喪父時,年幼的阿廖沙早已形成了堅強的性格,而此時的痛苦,只是他成長路上的一點點磨練。

外祖母對阿廖沙非常慈愛,給他講傳説、童話和民間故事,承受一切生活壓力而毫無怨言。

母親結婚離去後,因繼父賭博,很快破產而歸。外祖父越發乖戾曝氣,吝嗇小氣,母親的脾氣也愈發孤僻,繼父也越發的殘酷。這些頻繁的變故使阿廖沙漸漸長大,對世事的認識也加深,隨之孤獨與抑鬱也與日俱增。

阿廖沙搬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割財產。他獨自和外祖母生活。在這期間,阿廖沙學會了掙錢——撿破爛。每逢週日,阿廖沙一大早起來就上街撿破爛,撿破爛賺回來的錢也要交給外祖母……

阿廖沙,在失去母親,外祖父、繼父的殘暴下長大。比起他我們現在還有什麼理由説過的不好呢?在困難面前,我們總是不知所措,被困難打敗。

磨礪堅強的意志,我們要從小鍛鍊自己,必須經過艱難、困苦和不幸的磨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童年讀後感2

阿列克塞還有兩個舅舅,一個是米哈伊爾舅舅,另一個是雅科夫舅舅。他們兩個正纏着外公鬧分家,有一次,他們在中午吃飯的時候還因為這一件事情發生了爭吵,米哈伊爾舅舅當場打了雅科夫舅舅一掌,結果他們倆打了起來,然後學徒伊凡騎在了米哈伊爾舅舅的背上,則格里高裏師傅拿毛巾把米哈伊爾舅舅捆了起來。爭吵結束了,阿列克塞在炕上翻了一個身,不小心把熨斗碰掉了,外公看見了用異樣的眼神死死的盯着他,從此外公給他留下了一個可怕的印象。

有一次,米哈伊爾舅舅讓薩沙戲弄一下格力高昂師傅,結果,這時候外公來了,他們不小心就把外公戲弄了。結果,薩沙捱了一次打,外公打完了薩沙,又説要打他,因為學東西學得太慢,然後外公就把他打暈了。幾天後,他醒了看機了伊凡坐在他的旁邊,他告訴阿列克塞那天他暈了過去,是他幫阿勒克賽擋了幾鞭子,於是他們成了好朋友。

伊凡愛偷東西,所以沒有人跟他玩。沒過幾天伊凡死了。因為雅科夫舅舅伊凡揹着又大又重的十字架去墓地,伊凡摔了一跤,十字架壓死了他。伊凡死了之後,舅媽也因為生孩子死了。接着,他又認識了兩個好朋友,一個叫“好事情”,一個叫“彼德大伯”。“好事情”不受歡迎,不過,阿列克賽很喜歡他,而彼德大伯卻惹人討厭。他們兩個的共同點是都不容易生氣。不久後,母親回來了,剛回來不久,她説她嫁人了,結果又跟他的老公去了另外一個地方。幾個月後,母親帶着他後爸爸回來了。母親要求阿勒克塞上學,他一到休息日就去撿破爛補貼家用。離開了學校後,他們變得很窮,連一口水都很難喝到,母親被渴死了。外公讓他去“人間”。

文中我喜歡阿列克塞,因為他本性善良,書中他非常堅強,就算沒有了父親的關愛,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童年讀後感3

我讀了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它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了一個叫阿廖沙的孩子的童年故事。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瞭解了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家庭。

這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黑暗統治下的孩子從覺醒到長大的苦難歷程。阿廖沙是一個悲慘、可憐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充滿陽光和愛。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貪婪、自私;兩個舅舅也很自私、粗暴,這些都在年幼的阿廖沙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阿廖沙是一個善於觀察和十分敏感的好孩子,能辨別是非,有堅定的、不屈不撓的意志,雖然他生活在一個不太好的生活環境裏,但這反而讓他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勇敢、自信的人。阿廖沙還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它很同情窮人,經常幫助他們。

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當時沙皇統治時期的困苦生活,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熱愛生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童年讀後感4

《童年》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所寫的,書中記錄了高爾基幼年時期的生活。

作者重點描寫了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外祖母、阿廖沙,因為外祖母善良、勇敢、樂觀,從不向困難低頭,堅強地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有着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講不完的童話故事。則因為阿廖沙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有着對勞動和勞動者的尊重,對文化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這個片斷印證了外祖母勇敢的特點。“你怎麼不把他奪過來,嗯?”“我給嚇住了。”“白長這麼大的個子!不嫌害臊,瓦爾瓦拉!連我這個老太婆都不害怕!真不害臊!……”她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與她相反,一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會逃避,而不是勇敢地去面對。

我還喜歡阿廖沙對勞動和勞動者尊重的行為,在我們身邊,有些人不能夠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破壞了別人的辛勤勞動。這本書的文字準確而富於形象性,運用了寓意、諷刺等語言手法,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文章中還有一些精闢的用語,既意味深長,又富有哲理性。看完這本書後,我不禁地把自己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作了一個對比。阿廖沙童年時期生活在一個黑暗的社會裏,而我們的童年時光要比阿廖沙美好得多。我們不僅能解決温飽問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還能得到好的教育,使我們懂得了豐富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美好、幸福的童年。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受益不小。阿廖沙和外祖母的精神與品質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童年讀後感5

讀完了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我感到的不僅是由衷的悲痛,還有阿廖沙學會做人後無比的欣慰。

《童年》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他們整天無所事事,想得全是怎樣捉弄別人。阿廖沙的母親受不了這個根本不像家的家,她跑了。只剩下阿廖沙和外祖母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對外祖母及孩子們大吵大嚷,口吐髒話。外祖父甚至還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這都使阿廖沙難以忍受。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信心和力量給予阿廖沙,使他不被這樣醜陋的社會而吞噬。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還有十分和善,但不愛説話的“好事情”,也教會了他不少道理。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讀了體會到的是一種感動,書中描寫的外婆,就是作者自己心中的聖母,通過大師的筆端,煥發出這種神聖的、聖潔的光芒,感動了因為讀了這本書而感悟的讀者。

我們要向高爾基和阿廖沙學習,學習他們善良、樂觀、和善以及無比的同情心。

童年讀後感6

童年,在大部分人的眼裏,是美好的、快樂的、值得回憶的,還略帶一點點苦澀。童年,也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天真活潑和聰明好動,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可是阿廖沙(高爾基)的童年卻是暗淡的、悲慘的;阿廖沙幼年喪父,他跟着母親與外婆來到了自私殘暴的外公的家裏,在那裏,阿廖沙的悲劇才剛剛的開始。初入外公家,他就已經被家裏的氣氛所嚇倒,兩個貪婪惡毒的舅舅為了爭奪家產,鬥得你死我活,也害死了聰明善良的小茨岡;不僅這樣,外公還老是抽打阿廖沙,給他帶來了生活上的陰影。

在這種環境裏,唯一能給阿廖沙快樂的只有外婆了,每天睡覺的時候,外婆總會給阿廖沙講故事,就這樣,外婆成了阿廖沙心中的一盞燈,照亮了他現在的路,也照亮了他未來的路,外婆也是他能在這裏生活的一股勇氣,一直鼓勵着他站起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殘忍的外公破產了,他們變得窮困潦倒,在這時,阿廖沙真真正正的與外婆生活在一起了,阿廖沙便出去撿垃圾,撿了垃圾賣錢,為了生活,他只能這樣啊!在他十一歲那年,外公把他逐出了家門,讓阿廖沙自己去謀生,從那以後阿廖沙走出了童年,邁進了人間,也從此接受更殘酷的命運

阿廖沙就是在這麼可怕的環境中長大的,就是這樣,他學會了自立、堅強、自信、勇敢和正直。作者寫作的時候,充分的表現出了外婆的善良仁愛,樂觀開朗,和帶給作者的希望,還有那一些傳神的故事,都深深的印在了作者的腦海裏,勾起了作者對童年的思念。

讀完這本書,我靜下心來仔細的思考,我發現,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啊,比起阿廖沙,我們又是多麼的幸福啊,書中教會了我們,要執着、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我們不要對一些事失去信心,因為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我們要做什麼事情都樂觀一些,堅持不懈,沒有做不到的事,希望就在眼前!

童年讀後感7

週末,我在家裏閒得無聊,就想找本書來解解悶。於是,我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高爾基的《童年》來看。以往我看書都是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翻那本書。可是剛看到幾頁,就被裏面的情節打動了,便忍不住多翻了幾頁。看着看着,我有點同情小時候的高爾基。他才那麼小,就承受那麼大的壓力:被家裏人欺負、被家裏人打,想看書的時候,就只能偷偷的在沒有人的情況下看,如果看見了,就要被打,唉。如果我生話在那個年代,肯定也會像高爾基那樣被大人們虐待,不過幸好我生活在21世紀,哈哈!我暗暗慶幸自己生活在21世紀。看看我們,豐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而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時犯錯了,向爸爸媽媽發發嗲,就矇騙過關了。生活得像個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上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考上北大的大學生,20幾歲了,什麼事情都要依靠父母,連日常的事情都不會做,早上吃飯的時候,雞蛋都是媽媽在剝,記者問他:“你為什麼不自己剝雞蛋呢?”而他卻很淡定地説:“我不會剝雞蛋。”聽到這裏,我不僅大吃一驚,這麼大的人了,連雞蛋都不會剝,那他考上北大清華又有什麼意思呢!看到了高爾基的童年,和想起了電視的報道,突然明白了什麼,我們應該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他們乾乾家裏活,讓他們不要那麼累,在有生存能力的情況下也要好好學習。在高爾基的那種艱難困苦下,還是那麼好學,成了大文豪,所以,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童年》這本書個我很大的啟發,我建議大家也可以看看,裏面的內容可真是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童年讀後感8

我異常喜歡《童年》這本書,已經認真閲讀過好幾遍。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童年,而這本書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對自我童年的回憶。

書中講述了年幼的高爾基在父親去世後,跟着着母親來到了外公家生活。在外公家裏,高爾基時常捱打和捱罵,所以,在他心裏十分厭惡外公家。外公粗暴易怒,兩個舅舅也為了分家鬧得不可開交。

母親的離開,讓高爾基更加感到無助,僅有善良慈祥的外婆能給他帶來温暖與些許歡樂。之後,兩個舅舅最終分家,似乎一切都恢復了平靜。這種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母親突然又回來了。沒過多久,母親又和另外一個男人結了婚,然後再次留下高爾基離開了外公家。

外公突然破產,繼父也因為賭博輸光了全部家產,又和母親搬了回來。那時候,外公因為破產變得異常吝嗇,還和外婆分了家。小高爾基像一個皮球一樣在母親、外婆、外公家輾轉。

之後,外婆病了卻沒錢醫治,繼父也在母親剛生了小弟弟後離開了。沒有辦法他們又去投奔外公,因為外公的吝嗇,小弟弟營養不良而死,之後,母親也病死了。十幾歲的高爾基之後也被外公要求去“闖人間”。

這本書中,雖然高爾基遭遇了折磨,痛苦,但他的心中依然有愛,有温情。書中除了外公,外婆,還有很多人給了高爾基很大影響。像聰明機靈最終卻被活活砸死在十字架下的學徒小茨岡,曾是外公好友,在右眼瞎了後被外公趕走的格里戈裏師傅,熱愛科學的房客“好事情”,這些人都潛移默化在小高爾基心裏產生了影響。

讀這本書,我瞭解了在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人民的悲慘命運。我懂得了無論遭遇什麼困難,都要心存善念,知恩感恩。

我很慶幸自我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國家富強昌盛,我的家很温暖。我必須會好好學習,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

童年讀後感9

人們總説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幸福,是温室裏的一朵小花,吃穿不愁,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只要要求合理爸爸媽媽就會盡量滿足,但捫心自問:“我們幸福嗎?”我心裏就如翻滾的浪潮久久不能平靜,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的作者懷念童年時的兩種遊戲——拍洋畫、打彈子,可是作者遺憾地發現這種遊戲已銷聲匿跡。雖然這些遊戲簡單,卻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看了這篇文章我很羨慕作者。那些洋畫、彈子雖然很廉價,玩起來卻那麼帶勁,讓人意想不到。現在的玩具雖然很貴,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上千元,遙控賽車、悠悠球、芭比娃娃、變形金剛、高達瓶裝玩具,買回來玩幾天新鮮勁一過,就把它棄之一邊,這樣是多麼浪費。傳統的遊戲如陀螺、鐵環都是自己製作的,動手又動腦。而現在的玩具眼花繚亂、花樣繁多,對開發智力幫助並不大。特別是電子遊戲,危害視力,而且容易上癮,一旦沉迷其中,就無法自拔。

不僅僅是作者小時候玩的玩具讓我們羨慕,更讓我羨慕的是作者小時候有那麼多玩的時間。文中寫道:“放學後,放下書包,從下午時分一直到傍晚,才在大人的呼喚聲,不捨的結束遊戲”。雖然玩得土頭土腦,但令我十分嚮往。能有這麼多的時間用於玩耍,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瞧瞧我們先自愛這些學生整日埋頭於作業之中,做完課堂作業,還有家庭作業。做完了家庭作業,還有爸爸媽媽佈置的作業。好不容易盼來了雙休日或是假期,像大腕明星走穴趕場似的,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之間,忙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了。學習!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點時候真希望我是機器人,可以不知疲倦,我們哪可以喝小夥伴一起玩?即使有一點時間也都呆在家裏獨自地玩耍,缺少了很多很多的小夥伴合作與溝通的機會。

童年對於一個人很寶貴,一身只有一次,而且是轉瞬即逝的,作者十分懷念童年。簡單童真的遊戲給作者帶來了七彩絢爛的童年,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是缺失色彩的。對即將遠去的童年我感到留戀,更多的是遺憾。

童年讀後感10

這段時間,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它講述了作者高爾基在童年時的故事。

高爾基3歲便失去父親,又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裏。後來母親早逝,外祖父辛苦經營的家業也因為一場火災而破產,他小學沒讀完就被迫外出謀生,一直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但是強烈的求知慾望和頑強的精神使他從未而放棄過學習,終於,在他24歲的時候他發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説,隨後一路勢如破竹,最終,他一舉成名!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暴躁又嚴厲的外祖父、慈祥的祖母、總是喝酒鬧事的的兩個舅舅、漂亮而又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總是用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被稱為“綠老太婆”的所謂的“奶奶”、有孤僻而又執着於化學的房客“好事情”、有自殺的小偷彼得大伯、還有那一羣玩兒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的小朋友們……尤其是善於講故事,性情樂觀開朗的祖母,是俄羅斯文學中最富有詩意的慈母形象之一。

而作者則以一顆脆弱而又敏感的童心在這羣人中生活着,體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在這其中,苦難讓他充滿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頑強的意志則讓他在逆境中成長!一個個的困難都沒有阻礙他學習,他也從不因為自己的條件而氣餒,抓住每一個機會,不斷地進步,以別人難以想象的姿態走進了文學界,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名人一定都是名門望族,一定都是一步登天,也許很多的名人都是這樣,但是他——高爾基則是一個“市井小民”,通過一點一點的努力,一點一點的積累,積少成多,逐漸的變成了一個有文化的人,最後大獲成功!我們也要像他一樣,不懈努力,成為一個頑強的人。

童年讀後感11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樣的,有酸甜苦辣,像一串五顏六色的珍珠,紅色代表活躍,灰色代表沉默,橙色代表快樂……而高爾基的童年,幾乎都是黑色的,他沒有我們這麼辛福。

最讓我久久難忘的是高爾基從小就善良的內心,特別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顆善惡分明、是非分明、能愛能恨的靈魂。他勤於學習,刻苦耐勞,嚴峻的生活使他鍛鍊成長為一個意志剛強、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生活的困苦並沒有使他退卻,他堅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將會一片光明。

他四歲喪父,跟着媽媽和年邁的外祖母生活。其他小孩都有新衣服穿,而他卻只有幾件布丁衣,但他沒有責怪媽媽,而是更孝敬她。

那個時代是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社會,高爾基在家裏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使他過早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罪惡,還有飢餓。充滿殘酷、野蠻、令人不快了的家庭,高爾基的生活中,常常會聽到別人的諷刺、嘲笑,是他失望而傷心。高爾基學會堅強,便開始堅持自己的信念。在他遇到挫折時,善良的外祖母總是鼓勵他,安慰他。

不是所有高爾基身邊的人都關心他,他的外祖父脾氣很暴躁,十分的'貪婪。他還有兩個舅舅都很自私自利,有時還冤枉他。

我們現在,世界變得和平,與高爾基的童年完全相反了,不他小時候那麼痛苦,那麼愚昧,條件也更好了。獨生子女都成了掌上明珠,家長都捨不得狠狠地打孩子,是他們沉浸在溺愛中了。

我們有着平穩的課桌,潔白的牆壁,寬廣的操場,明亮的燈光,還有高大挺拔的廣玉蘭陪伴着我們上課。

時代不斷的進步,人們卻變得懦弱,知難而退,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進。所以,我們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在這麼優越的條件下要好好讀書,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和老師。

童年讀後感12

《童年》的作者是前蘇聯無產階級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小説中記敍了他親身經歷的童年。作者幼年時就失去了父親。外婆帶着他和他的母親來到了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並不和諧,打打鬧鬧早已成了家常便飯。他在兩個成天不務正業,幹盡壞事的舅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醜惡,又從慈愛的外婆身上看到了真善美。他10歲就開始獨立謀生,但再嫁的母親受盡暴虐之後也去世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作者阿廖沙(即高爾基)的身影,他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裏充滿了一種炯炯有神的光,那應當是勇敢的光芒吧!現實的殘酷使他過早的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

回想起童年,兒時的自我有父母和家人愛着,疼着,身邊有數也數不清的玩具,卻還總是挑三揀四嫌玩具不夠。卻不曾想過以往和我們一樣擁有過童年,一樣年齡的阿廖沙卻一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他的童年缺少一個家庭應有的和睦,缺少一個孩子應有的歡樂。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卻依然能夠產生出他這樣一個完整而堅強的人。這是為什麼是因為外祖父的打罵,周圍人的厭惡嗎不,不是的。是因為他始終懷着一顆堅強而純潔的心來應對生活,是因為他周圍的一些正直、善良的人在無私地幫忙、引導他向前,去突破黑暗生活中的沖沖困難。

故事以作者母親之死為結尾,從組後外祖父的那句“你還是到人間謀生去吧!”中,也暗示着作者真正苦難的日子將要來臨,他要帶着最終的歡樂到人間去了,而阿廖沙的童年也就此結束。

童年讀後感13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7歲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啊: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與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他。

阿廖沙的生活多麼黑暗啊,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堅強、善良,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

與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的燦爛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但擁有這些,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似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使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14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童年,在這一時段,許多人影響了我們,給予我們人生啟迪。拿下那本普通的閃爍着光輝的書,再現高爾基的童年領跑者。

《童年》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這本書中,高爾基描述了自己真實的童年生活,毫無潤色的獻給讀者。

書中,外祖母的形象最為光輝温柔。與所有的外祖母一般慈祥,卻又是那麼出眾。

在高爾基眼中,外祖母有着自己的上帝,她無時無刻不與上帝在一起。她知道關於上帝的許多故事,甚至看見過祭台上的兩個天使!雲霧一般、透亮透亮的兩個天使!她不但見過天使,還見過被詛咒的人和鬼。三匹馬拉着一車興高采烈的鬼,馬是烏黑烏黑的,都是被父母詛咒過的人。當時,那一車鬼正在娶親呢!

但不管是外祖父還是鬼,或是其他什麼駭人的東西,外祖母都不怕,就是怕黑蟑螂怕得要命。即使蟑螂離她很遠,她也同樣能聽見它們在爬。她常常在半夜叫醒阿廖沙,讓他去捉。若是沒尋到,就在不敢睡了,求着阿廖沙去捉。她對於自己怕蟑螂的解釋是不明白它們的用處,不知它們會帶來設麼災難。 外祖母雖然年齡大了,受了一輩子苦,又有病,但依然聰明能幹。在火災發生時,她從容地面對,從容地指揮所有人的救火行動。在熊熊大火面前,她不再是一個貧困的老夫人,而成了一個救火英雄!

小説的氣氛嚴肅、低沉,卻是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敍述的,這使一部悲劇不過於沉重,讓社會的殘酷添上童真,也遺留了高爾基童年的不幸與傷痛。

雖然社會是黑暗的,但在這一環境中,也不乏正直善良的人們。慈祥的祖母,影響了阿廖沙一生的思想道路。除了外祖母,還有樂觀能幹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知識分子“好事情”······正是這一個又一普通人給予了阿廖沙力量,讓他在黑暗中勇敢堅強。

童年讀後感15

漫長歲月的煎熬,已化為烏有。因為,歲月帶來的,煎熬過後,已就是火災,燒得到處都就是。

一無所有的面龐,傷痕也成了點綴。

——題記

本書作者高爾基出生在俄國的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便走向了社會,嚐盡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就是根據他的童年生活而寫成的,能夠説就是自傳體小説,正反映了當時生活與社會的慘狀。

小説主人公也就是早日喪父的阿廖沙,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裏,已經讓黑暗與恐懼佔據了。

在他的生活裏,有粗暴自私的外祖父經常毒打他,又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生了一場大病。阿廖沙的外祖父還狠心剝削工人,暗放,慫恿幫工偷東西。

從阿廖沙外祖父的種種劣行中,我讀出了吝嗇、貪婪、專橫、殘暴,也着實的體會得到了阿廖沙當時的情緒。就是外祖父的殘暴留給了阿廖沙童年重重的傷痕。

我們中國有個成語:禍不單行。同樣,在阿廖沙的生活裏,還有兩個讓他充滿恐懼的人——他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兄弟倆很像,自私殘暴,但也相互勾心鬥角,阿廖沙的父親馬裏哈姆在世時,也遭過他們兩個的陷害,而且他們還害死了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阿廖沙的內心充滿了壓抑和恐懼,同時也渴望人間的愛與温情。

讀這本書時,心中不免產生不快和同情,為阿廖沙悲慘的童年而拭淚,為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而憂傷。

但就是,在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必須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所以,阿廖沙的生活中便有了帶給阿廖沙快樂和温暖的外祖母;教他做一個正直人的老長工;還有純樸樂觀、富有同情心的茨岡。

就是他們,為阿廖沙黑暗的童年點了一盞明燈,讓阿廖沙的內心變得強大,使阿廖沙充滿信心和力量,讓阿廖沙不再孤獨與寂寞。

讀完這本書,我看到,也明白,在黑暗長河的盡頭,必須有一個叫光明的東西在發光發亮,只要跨過這條令人驚悚的大河,光明就必須在閃爍,期望就必須觸手可及。

標籤: 讀後感 童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dianhuati/tongnianduhou/re23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