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閲讀作文 >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7篇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閲讀中成長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7篇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1

每個人都會一點一滴的成長,也許過程不一樣,所經歷的事情不一樣,可是結果會一樣,成長就意味着要失去一些東西,也會得到一些東西,無論好的,壞的,願意的,不願意的,生活會慢慢教會你很多東西,會慢慢讓你成長。——題記

學會傾聽,就會了解自己、瞭解他人、瞭解生存之道,這些是我從《傾聽》中學會的。傾聽多麼簡單,只要有心和耳就好,然還是有許多人只記住了用耳,卻不知道用最重要的心。“心”之一字含義深遠,只有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實才會開

直至如今我才恍然,及時眼前的人在説話,他在發出聲音,但這並不是全部。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遠離了城市的喧鬧,我回歸了自然,傾聽着她美麗的聲音。

冬天,下雪了,白皚皚的。雪花輕盈的舞姿翩然而至,風一吹,她如春風扶柳般被風拉着,搖搖晃晃的,她們下得很大,似竊竊的私語,向我們帶來欣喜的消息。她落下的聲音又好似春天的序曲。思緒至此,與其用眼耳觀看傾聽,倒也不如去用心感悟了。

傾聽故事中的人物,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經意間被感染。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想海倫.凱勒在寫這本書時,一定重新拾回了漸行漸遠的童年記憶了吧!她在書末曾寫過“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想然她是一個樂觀的人,雖然擁有悲慘的身體缺陷但她依然保持樂觀,我也許就是因為她的這一點喜歡她的吧!

海倫.凱勒身體雖然不自由但她廣闊的精神世界確實自由的,她一直在她的精神世界裏尋找、學習。

在海倫.凱勒的童年裏,自從盲聾啞後就如海上的船隻,迷失在無邊的大海里,她只見到了黑暗。終於,她找到了光明,在她見到莎莉文老師的那一刻,他見到了渴望的光明,也從此踏上了學習的路程……

她就那麼度過了87年,筆直的走在學習的道路上。她的堅強與樂觀令我們震撼,她的求知道路令我們驚歎。

品讀《傾聽》我學會了用心傾聽;品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讀到了海倫.凱勒歷史般的成長;品讀《童年》我得到了阿廖沙成長背後的辛酸。

《童年》的男主人公阿廖沙的經歷説起來從某種程度上説和海倫.凱勒的經歷相似,他生活在19世紀末,在俄羅斯過着底層市民生活,他的親人粗暴、自私、貪婪……但他卻成長為一個善良堅強的人,這與他外婆是有脱不開的關係。

阿廖沙從小經歷過各種苦難,這也促使他變得堅強。他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殘酷的事太多了,有時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竟然有那樣的事情發生。好在有外婆,阿廖沙認識了很多人:搬進新房子的房客、隔壁的三少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多麼燦爛,多麼多彩,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阿廖沙並論。也許也正是這種情感,我們才會去同情阿廖沙吧!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2

一盞茶,一縷香,一捧古卷細思量,如豆的燈光下,書香暈染,茶香繚繞,心香氤氲……

在每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我都會坐在被鋪上一層金色陽光書桌前,在流動的音樂的伴隨中,細細地閲讀手中散發着墨香的、被我視為珍寶的書籍。任憑那時光固執地流走,任憑那陽光一點點地消失,我也依然沉浸在書的世界裏,誰都無法把我從隨着書籍一起飄飛到天際的思緒中拉回現實。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是一個温暖的午後,在書店中無意間翻閲到的。當時,我只是無意中看到書裏的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羣星了。”便深深地被吸引了。在書店時,我拿着這本書倚在書架旁,一頁一頁地閲讀,一句一句地品味,看完一面,還意猶未盡地不願翻到下一頁,仍要固執地瀏覽一遍剛才看過的內容。還時不時地揉揉痠痛的眼睛,捏捏因讀書而垂了太久的脖頸。有時,眼眶會情不自禁地濕潤,而那時,嘴角卻是微微上揚的,因為書中藴含哲理的句子深深地雕鏤在了我的心上,我佩服作者的豁達樂觀,而又想到自己的人生觀,在內心反思自己。簡直是旁若無人啊,我竟然忘了自己還身處書店,周圍還有那麼多人,還有那麼多人好奇的目光正盯着我。後來,一位大姐姐看着我目不轉睛的神情笑着問道:“小妹妹,你好。怎麼看書看的這麼入迷呢?現在書店就快要關門了,你不回家嗎?”我這才清醒了過來,這才發現已經是傍晚時分了,竟然看了這麼久!然後便買了這本書,抱着它,看着那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太陽,奔回家去了。

著名歷史學家、作家、政論家李敖曾這樣評論《飛鳥集》:“泰戈爾這本《飛鳥集》,成書已有92年,現在讀來,仍像是壯麗的日出,書中散發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這本書包含了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在這些事物中又融進了濃濃的親情與友情,融進了作者對生活的無比熱愛,融進了作者的淡然與豁達。“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活着時,要像夏日的花朵一樣絢爛地開放,好好珍惜這美麗的人生;而死亡時,一樣要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安靜美好,不會因荒廢光陰而後悔。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難道我們不應從中汲取“營養”來充實自己嗎?

這本書之後,如潮水般湧來的一大批書籍又佔據了我午後的時光。在閲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我不僅看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而且懂得了“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閲讀《繁星·春水》時,我不僅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而且懂得了“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閲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不僅看到了海倫·凱勒的艱辛歷程,而且懂得了“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説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

縈繞在心間的那一縷墨香陪伴着我直至今天。在書香的`薰陶中,我懂得了很多,可以説,現在我已經長大了,而陪伴着我成長的,是閲讀!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3

所謂成長者,大抵可分為外在者和內在者兩類。外在者,即為身體各部分機能隨着時間的流逝而發生的推演,是客觀“人”的健全,是他人眼中之成長;內在者,是以思想的不斷自我充實和完善,逐漸地自我化為主,是主觀的“人”之區別的體現。“人”的健全是自然的,是不受控制的。由於其自然性,因而使其只是作為給予第一印象時的主要因素,而絕非唯一因素。人往往會且僅會在未產生主觀的見解時,以此為鑑。而成長的被接受,是絕非僅以首要的印象為準的,它更多的依賴於長期形成的印象。

印象是多樣的,總的説來,所依照的以時間,空間和意志為主。在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地點,同樣的人和事往往會給人以不同的,主觀的意向,成為構成第一印象的一部分。然則卻都隸屬於意志之下。意志繪製的印象,由生活的片段所匯聚成,不受客觀的影響,源於潛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人意識隨時間流動形成的世界觀的一部分。因其幅度的跨越,受影響於時間,地點,但又不為其束縛。因此由意志決定的印象便成了客觀印象的主體。一個人的是否成長,一則在於主觀印象,在於世界對你的第一眼;二則在於客觀影響,在於你的意識對他人意識所形成的概念。如果二者無法有機的契合,便成為了所謂“長不大”抑或“少年老成”了。

類似的現象並不多見,是當二者的契合失衡時,各部影響的緣故。原有的平衡一旦失和,由於人的羣分的本性,失衡者便會歸為另類,本人也遲早會為此反思,由是則又慢慢歸於元始。可是當人的意志對印象的需求發生改變時,又會發生新的疑意——即你所得的印象並未改變,而你所求的印象上了一個層面。這類羣便有了獨熟的稱謂——“青春期”。

處在青春期的人,常常會為自己主觀上的迅速改變而咋舌,殊不知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們以主觀上的快速的成長為鑑,常是錯誤的認為自己的主觀上已經達到了成年的標準,進而對錯誤的認為自己客觀上也應有了相應的改變。其實一切任只是在緩步地,逐漸地變化,他自己卻以為了不起了。於是,當世界已着並未有太多改變的眼光看他時,他便不滿了。要求這與他所預望相同的待遇,儘管如果他冷靜地分析一下便知這是十分違背常理的,不能要求世界悖棄既定的眼光去適應你。然而他沒有冷靜。這就是諸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對周遭抱怨不已的直接原因。

若想真正的為人所承認,就要追尋自我的改變。改變又分主觀和客觀,然則主觀改變是受制於時間的,非光陰不能脱去稚氣。那所求的就只能是內在的昇華了。向內的尋求比於向外,更行更遠還生。個人觀念的改變受制於潛意識的不可抗力,而世界觀念之改變,非本人各方面的通透的蜕化不可得。因而,不冷靜地思索一番就執意的去強迫成長,實在是不可取的。

由此觀之,青少年們還是老老實實的面對現實為好。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4

每個人都會一點一點長大。也許過程不同,經歷也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成長意味着失去一些東西,得到一些東西,不管是好的、壞的、願意的還是不願意的。生活會慢慢教會你很多東西,讓你慢慢成長。

學會傾聽,你會了解自己,瞭解他人,知道如何生活。這些是我從傾聽中學到的。只要你有心靈和耳朵,傾聽是多麼簡單。然而,仍有許多人只記得使用耳朵,卻不知道如何使用最重要的心臟。“心”一個詞意義深遠。只有當你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理才能被打開。

直到現在,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前面的人在説話,他在發出聲音,但這還不是全部。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遠離城市的喧囂。我回到了大自然,聆聽了她美麗的聲音。

冬天,會下雪,並且覆蓋着白色。雪花輕盈地起舞,當風吹來時,她被風拉着,像一棵春風支撐着的柳樹,搖曳着。它們重重地落下,像耳語一樣低語,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她的聲音像春天的前奏一樣低沉。在這一點上,不是用眼睛和耳朵看和聽,而是用我的心更好地理解我的想法。

聽故事中的人物,你會發現自己被不經意地感染了。

讀完《如果你給我三天光明》,我想海倫·凱勒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定回憶起了她童年的記憶。她寫道。在書的末尾。把你生活的每一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然而,她是一個樂觀的人。儘管她有悲慘的身體缺陷,但她仍然保持樂觀。也許我喜歡她就是因為這個。

海倫·凱勒的身體並不自由,但她廣闊的精神世界的確是自由的。她一直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尋找和研究。

在海倫·凱勒的童年,她就像海上的一艘船,因為她又瞎又聾。她迷失在茫茫大海中。她只看到黑暗。最後,她找到了光明。在她遇見沙利文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他渴望的光明,踏上了學習的道路......

她剛剛過了87歲,一直走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對她的力量和樂觀感到震驚,對她的學習方式感到驚訝。

讀完《傾聽》後,我學會了用心傾聽。讀完《如果你給我三天光明》,我讀了海倫·凱勒的歷史成長。讀完《童年》,我明白了阿麗莎成長背後的苦澀。

童年時代的英雄阿麗莎的經歷在某種程度上與海倫·凱勒相似。他生活在19世紀末,是俄羅斯的下層公民。他的親戚粗暴、自私、貪婪......然而,他成長為一個善良堅強的人,這與他的祖母是分不開的。

阿麗莎從小就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也讓他變得堅強。他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有太多殘酷的事情,有時他甚至不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幸運的是,和奶奶在一起,阿麗莎遇到了很多人:搬進新房子的房客和隔壁的第三位年輕主人......

與阿麗莎相比,我們的童年燦爛多彩,無憂無慮,甚至無憂無慮。我們有充足的食物和衣服,我們有我們想要的,這也是我們父母的“某人的掌上明珠。“親愛的親愛的。哪一個可以和阿麗莎相比?也許正是這種情感讓我們同情阿麗莎!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5

親愛的南三四、四班的孩子們,主題為“全營養·學習助成長”的第八屆書香班級活動已經開始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在去年的第七屆書香班級活動中,我們班的同學們用心閲讀、認真寫博,收穫滿滿。我們的班級也由此榮獲了“書香班級優秀獎”,獲得了榮譽證書和三百元的圖書,圖書放在教室裏可以由大家輪流借閲,成為了四、四班的特色風景。

閲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只有閲讀了大量的有益書籍,從中吸取精華,體會到其中的深意,才會在寫作的路上得心應手。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閲讀,其實只要半個小時就足夠,日積月累,便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即是我們知識的財富,受益一生,同時也養成了樂於閲讀的好習慣。

寫作貴在發現生活、提煉生活、記錄生活,並堅持不懈。書中的好詞好句、讀後的所想所感、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可以隨手成一篇,時間長了,文章就多了,語言得到了提升,文筆得到了鍛鍊,寫作自然得到了提高,所以,我們寫作不必非要用多麼華麗的語言,只要把自己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即可,這對於大家來説,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

很多同學剛剛走上寫博之路,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在這裏老師教你們一些基本的方法,只要運用這些方法,就會把自己的博客打扮得漂漂亮亮,賞心悦目。

1. 打好稿子

我們一定要在word裏打好文章,編輯好。一般字體都為黑色,比較醒目(也可以自行而定)。正文的話一般字號為小三、三號、小二,太大太小都不太適合讀者的眼睛閲讀。標題適當大一些為二號、小二、小一。正文最好用宋體,還有一種楷體_GB2312也不錯。設定完畢後全選,按右鍵點擊段落,出現設置框,對齊方式:“兩端對齊”;縮進:左右各2-3各字符;行距:多倍行距(至少兩倍);這樣編輯出來就會美觀大方。

2. 信紙、分割線

我們在博客的右上角搜索博文“信紙”或“分割線”,會找到很多這樣的博文,打開會有很多的自己喜歡的信紙和分割線,收藏一下,以備自己隨時寫文章使用。

3. 寫博步驟

我們先找一個適合自己文章的信紙,“複製”下來,點擊博客上面的“寫文章”,出現空白的編輯框,把“信紙”粘貼好,再回到你的word裏,把你的文章全選“複製”,“粘貼”到剛才信紙提示寫文字的地方。為了更好看些,可以用漂亮的“分割線”把文章適當分割一下,切記不要太多,否則給人的感覺眼花繚亂。

另外大家還可以添加音樂、小飾品什麼的,總之可以把博客當成自己的小屋隨意打扮,幾經裝飾,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4. 閲讀評博

很多同學覺得人家的點擊率為什麼那麼高,而自己的門可羅雀,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串串門,欣賞一下其他博友們的小屋,認真閲讀後,發一些評論,禮尚往來,人家才會來你的小家做客,還會提一些寶貴意見,時間長了,我們的小家不就熱鬧了?自己的寫作水品不也提高了?

哈哈,説了這麼多,老師就是希望大家在這次書香班級活動中能夠再接再厲,取得更加驕人的成績,除了班級的獎項,你們也可以選擇個人獎項,如閲讀之星、小小科學家、小小數學家、英語達人、書香家庭,機會多多,不容錯過哦!

最後,希望大家在這次的書香沐浴中,脱胎換骨,愛上閲讀,愛上寫博,迎來一個嶄新的自己。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6

“當你需要幫助時,書會伸出援助之手,當你感到痛苦,書會為你撫平傷口;當你在佈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時,書猶如一座燈塔,為你指明航程……”這是我讀書的深切體會。

我從咿呀學語,到花季少年。從看圖識字,到讀書萬卷。經歷可一個漫長的過程。閲讀除老師指導外;自己必須掌握閲讀的竅門。小時候剛開始閲讀,不識字,但要會學拼音。

一年級我有些漢字不認識,但藉助拼音,可以閲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十大名著。道了四年級就要學會掌握小學生標準字典,也要掌握新華字典四角號碼等。這樣就可以不帶拼音看讀物了。

現在的我,又開始重温十大名著,反覆閲讀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段落詞語。

當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想作者海倫·凱勒在寫這本書時,一定重拾回了漸行漸遠的童年記憶了吧!她曾在書末寫過“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想然她是一個樂觀的人,雖然擁有悲慘的身體缺陷,但她依然保持樂觀,我也許就是因為她的這一點喜歡她吧!

記得三年級,我在讀《童年》。那天爸爸剛煮上米飯,忽然被一個人緊急電話叫出了門。臨走時叮囑我要看好米飯,那時我看書正在興頭上,草草答應了一聲,又埋頭看書,過了一會兒,我聞到一股糊味,覺得不妙,急忙奔向廚房。可還是晚了一步。灶台上全是白花花的米飯,鍋裏的米飯也是焦得不成樣子……雖然出了大糗,但我對書的熱愛絲毫不減,因為我讀書並快樂着。

在閲讀中成長,因為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史學家説:“書是智慧的鑰匙”。文學家説:“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探索者説:“書是一個通向知識彼岸的船”。而我想説:“書是一個通向未知地方的啟明燈,我要在閲讀中成長!”

繁花落盡,只留下子規哀啼;歲月匆匆,卻留下滿腹經綸。

曾幾何時,總有一些莫名的問題縈繞着我那顆童稚的心。王勃的滕王閣序與李白的鳳凰台究竟誰更富麗堂皇,誰更具有藝術之美?范仲淹的岳陽樓與杜甫的草堂,究竟誰更厚重地凝聚歷史的傷感……一切的一切對於年少的我來説是那樣的新奇。

自我會認字以來,我就嘗試着讀一些唐詩宋詞,讀得多了,自己的腦海便會留下一連串的疑問。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如飢似渴地把爺爺書櫥裏的每一本書都啃透,累積的知識之間相互碰撞,也讓我慢慢地明白:原來特別讓自己苦惱的那些所謂的問題只不過是自尋煩惱,它們之間何嘗有什麼可比性呢?

曾百思不得其解“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鳥飛返故鄉兮,胡死必首丘……”的意思,因為懵懂的我根本不能讀懂動物的情感世界。漸漸地,生活和閲歷的累積讓我體會到了愛究竟是什麼,尤其是閲讀的積累功不可沒。從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我明白了深沉的父愛,他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去詮釋,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便足以讓人潸然淚下。

曾不知……

每每在歷史間徜徉的我,靜下心來想一想歷史,倒也別有趣味。

人生就像一列快車,往返於不同車站的站台之間,即使路線沒什麼變化,但我每天都在努力拼搏,因為車窗外每天的景色都是不同的。在人生的旅途上,欣賞自然,欣賞歷史,欣賞文學,能幫助我們快速地成長。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我就這樣在閲讀與思考中慢慢長大。

在閲讀中成長作文7

一首首兒歌,一句句詩文,一篇篇佳作,一部部通史……它們陪伴我度過了愉快的童年,使我愛上了讀書……

1、三歲的古詩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歲時的我經常在客人面前搖頭晃腦地背《三字經》等古文。每次都能博得客人們嘖嘖地稱讚。那時,我心裏就像吃了蜜一樣甜。 但詩詞對於那時的我畢竟太深奧了,於是,媽媽每天晚上都抽出一些時間給我講詩詞的含義,我那顆幼小的心也因此豁然開朗。有一次,媽媽給我講李紳的《憫農》,聽着媽媽那低沉的語調、那繪聲繪色的講述,我彷彿看到當時的大地主、大官僚在怎樣地拼命搜刮民脂民膏,農民怎樣地在悲慘生活……竟情不自禁地哭着吟誦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從詩詞中我還懂得了許多道理。“香九齡,能温席”讓我懂得了要尊敬長輩;“人不學,不如物”使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

2、 八歲的童話 從八歲開始,我漸漸喜歡上了童話,它陪伴着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如夢如幻的日子。 童話大都是喜劇,但有一次,《賣火柴的小女孩》卻給我的童話日子添上了不同尋常的一筆。那是一個冬天的晚上,我一口氣讀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心裏不由得發出了吶喊:為什麼沒有人幫助她?為什麼大家對她那麼冷漠?為什麼……那一段日子,賣火柴的小姐姐成了我心中的牽掛。媽媽給我買的奶油蛋糕我會悄悄地留下一半,爸爸給我穿的羽絨棉衣我會悉心愛護。晚上我把它們放在牀頭邊,希望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我要把蛋糕給她吃,把棉衣給她擋風雪,我還要邀她到我家安居,像我一樣幸福快樂地成長……現在想想,那時的舉動真有些幼稚可笑,但卻讓我增添了對他人的愛心,對社會的責任……

3、 十二歲的通史 十二歲時,我迷上了歷史。《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資治通鑑》這些歷史書我翻了一遍又一遍,裏面的故事耳熟能詳。《割發代首》告訴我們應該遵紀守法;《三過家門》使我懂得了為了百姓可以拋開個人私利而不顧;《精忠報國》告訴我們要有一顆愛國之心……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生性貪玩。記得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星際大戰”遊戲,樂此不疲,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媽媽告誡我不要玩物喪志,我只當耳旁風。媽媽為了轉移我對遊戲的注意力,搬來了我曾經愛看的歷史書。我挺不情願地隨手翻了翻,正巧翻到了《李密牛角掛書》的故事。李密在經歷人生挫折後,並不懊喪,回家發憤讀書,決心做個有學問的人。再看看我自己,真慚愧啊,大好光陰竟白白浪費在遊戲上,這樣下去會成為怎樣的人呢?我不敢再往下想,毅然決然地關掉了電腦,從此我不再迷惘,重新拿起了我的最愛——書……我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漫遊着,追尋着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名人。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未來! 閲讀伴隨着我成長,我願永遠伴隨着它成長……

標籤: 閲讀 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yueduzuowen/kv7z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