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習慣作文 >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通用7篇)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通用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通用7篇)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1

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讀書。

讀書讓我明白了要講衞生,講安全等。從書中我還明白了人不可能一步就跨越頂級,而是一點一滴,一個腳印地走上去的。書讓我知道了遇到事情怎樣做等。

有一天,我打開孩子我為什麼打你這篇文章時,迫急心使我看了下去。看完之後,我想,父母不管怎樣,都是愛我的。於是,我努力着,努力着,給他們一個驚喜。

當我厭煩長輩們的嘮叨時,我又打開書,翻到了為什麼要嘮叨這篇文章。講得是作者小時候煩父母嘮叨,為人父母時,才知道不是想嘮叨,而是你不嘮叨就不照你説的去做。看到這裏我的心裏燃起了火,明白了父母的苦心。

讀書這個好習慣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把這個好習慣繼續下去。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2

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總是令人難忘,而一個個伴隨我們一生走向成功的,總是那一個個不起眼的好習慣。它可能只是一句話、一個動作讓我們養成的,可它們是那樣寶貴。助人為樂,默默奉獻,從那一滴滴春雨裏得來的。

春天來了,人們總會去稱讚那些美麗的花,嬌嫩的芽,可誰又會想到那為我們無私奉獻的春雨呢?是春雨喚醒了春天,讓青蛙睜開惺忪的雙眼,重新振奮精神,唱起了歌;是春雨滋潤了萬物,讓那些花兒、草兒探出了頭,張開了笑臉;是春雨融開了快樂,為春天敲響了振奮的鑼鼓……春雨的無私奉獻讓我從中受到了深刻的啟發。

它落到了結冰湖面上,拍響了春姑娘的小鑼,讓稚弱的魚兒探出了頭,撅起了嘴,不滿地責怪雨滴敲壞了它們心愛的明鏡,它們不知道春雨的一片苦心。它落到了屋頂上,打響了春姑娘的腰鼓,不一會就使屋檐下的燕子愉悦地飛出巢,陶醉地聆聽春天的腳步。它落到了花朵中,敲響了春姑娘的銀鈴,不,那聲音啊比銀鈴還動聽!花兒成了水晶酒盞,春雨成了美酒,任萬物貪婪地吮吸。不久,春雨停了,雨後的世界一片生機——花兒盛開出自己最燦爛的微笑;小草探出好奇的小腦袋感受春天的氣息……誰都不知道,這都是春雨的功勞。

我獨自在小雨中走,受到了深刻的啟發,從那以後,我常在人們需要幫助時給幫助,在人們受傷時給他們安慰,我終於明白:給予是快樂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這就是我在春雨中領悟到的一個好習慣。啊!我願變成一顆春天的小雨滴。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3

我養成了一種好習慣,那就是每天讀詩。時光漫漫,唯詩詞在這時光中沉澱。

小時候,在“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游戲,在“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中入眠,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中,我慢慢長大。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對國家興亡的悲歎;“人生如夢,一樽還淚江月”,李白對人生的詠歎;“胡未滅,賓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陸游不能保家衞國的悲恨;“相顧不相識,長歌懷采薇”,王績渴望歸隱的心情;“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楊炯保家衞國的豪情;“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憂愁。

再大些,我又迷上了泰戈爾。我喜歡他的《採果集》、《園丁集》,還有《飛鳥集》。《飛鳥集》中有許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羣星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它告訴我們:錯過太陽固然可惜,但哭泣並沒有用,我們要把握能夠把握的,不必為錯過的而傷心,因為這並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雖然泰戈爾的詩很美,但我更喜歡《詩經》一些。

《詩經》沉澱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它是“五經”之一。我一直記得裏面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體現。

我愛讀詩,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詩的美好將刻在我心中。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4

古人云,一個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個壞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我曾經有過這種經歷。

記得以前我是一個懶惰的小女孩兒,回家都不換鞋,把書包隨手一扔,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吃的果皮都隨便放,媽媽對我説過了無數次,我都不聽不改,可是有一次的事情讓我下定決心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三年級時,我最要好的朋友要來我家玩,我特別開心,回到家後我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後説:“那你還不快把你那個‘豬圈’收拾收拾,這麼髒,你的同學肯定會嘲笑你的。”“哼!我才不信呢。”我説的`不一會兒,聽見“叮咚——叮咚——”門鈴響了,我衝了出去,門打開後,那個同學一見到我就笑了起來,我不解,便問她“你怎麼啦?快進來吧!”他指着我説:“你快到鏡子前看看吧!”我看了看鏡子裏的我,頭髮蓬亂,拖鞋穿反了,衣服上的水果汁還沒洗乾淨。我心想:完了,同學第一次來我家,就出了這麼大的笑話,以後我還怎麼面對同學們呢?不行,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從此以後,我每天收拾一遍房間,回家後換拖鞋寫作業,作業完成後還主動幫媽媽打掃衞生。雖然掃得不是很利索,但跟以前相比,我已經是一個勤快的小女孩兒了。媽媽看後也誇我懂事了,就這樣,我幾個月下來後,我已經學會了許多家務活了,如:洗碗、收拾房間、端飯……我都幹得得心應手了。同學們都愛來我家玩兒了。

我終於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成為了一個勤快乾淨的小女孩兒了。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5

所有人都有好習慣,例如:善良,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等,我也有一個好習慣。

我的特點不難發現,就是愛笑。跟我相處的人都能發現,無論是對別人讚美的笑,還是開心時的爽朗一笑,我都能使別人感受到温暖。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考試考得很差,無論別人怎樣安慰她,她都不聽。我只好一句一句微笑着對她説,別哭了,以後努力嘛。一計行不通,又行一計,我輕輕地對她説笑話,我要以我的笑聲感染她。我裝出各種各樣笑的樣子,來逗她笑。許久,她緩緩地抬起頭,平淡説了一句:“換成你呢?”換成我什麼?哦,如果我沒考好。我沉默了一會兒,聳聳肩膀,無所謂地説:“只要我們學到東西就行了。”我微笑着,眯起眼睛享受這温暖的陽光。

其實,我早就知道她的處境,無法向父母交待。我只能用笑來表達出生命是美好的。她笑了,不,是苦笑。我再對她講故事,聊心情,天南海北,無所不淡。我要用我的笑來融化她那冰冷的心。

漸漸地,她開朗起來。我的會心一笑,終於感染了她。陽光照耀她的臉龐,曖洋洋的,舒服極了。這,是人間最美好的笑。

養成“笑”的好習慣吧,它能使你受益終生。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6

“抬起頭來,別離書本那麼近。”哎,媽媽的嘮叨又來了。

“習慣”一個普通的名詞,但在我媽媽的嘴裏似乎比吃飯還重要,她每次説的“習慣”似乎比唸叨我的名字還要多。我雖知好習慣的重要性,但我卻怎麼也做不到。

就在前幾天,因為我期中考試的成績有所下降,媽媽喋喋不休的嘮叨就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習慣”向我撲面而來。“你怎麼又沒考好,一看就是學習習慣不好,我不是讓你每天早上起來讀英語單詞嗎?你看看你都幹了些什麼?光説考不好,沒這些好習慣你能做些什麼?”哎,每天都“好習慣,好習慣”我頭都大了。

人們都常説一句古語“習慣成自然”,而我卻將這句話徹徹底底的給顛倒了。

記得那次,媽媽給我讀過一句名言並給我佈置了一個任務,那句話的內容是“當你想堅持一件事時,你可以先幹5天休息一次,然後你再堅持10天,10天以後你可能發現這件事其實沒那麼難,往後以此類推,當你堅持到90天時,你發現你已經忘不掉它了,它像把刀子刻在你心裏,成為了你的一個“習慣”。佈置的任務是從今往後每天堅持做一張試卷,媽媽相信每天比別人多學一點總會有收穫,並給我買了一大堆卷子。

從那以後我按照名言的內容堅持不懈的開始做起了卷子,可是我給媽媽的答覆卻不盡人意,但我做到第五天時,我已經開始煩,當做到第十天時看着這些密密麻麻的題我就想吐。為什麼名言在我身上不起效果呢?最後我直接撒手不幹了。

通過這兩件事以後,“習慣”一詞在我的世界裏已經徹底不存在了,雖然看着那些有好習慣的同學只能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和十分的不甘心。

可是養成一個好習慣真的好難啊!

我還能堅持嗎?

養成一個好習慣作文7

俗話説,好習慣成就大未來,養成好習慣終身受益,我就養成這樣一個愛讀書都好習慣。

我的這個好習慣是通過一件事養成的。在一個假期,我的姐姐過生日,讓我去參加她的生日聚會,我爽快的答應了。去到姐姐家,我看到姐姐的同學非常多,她們大部分都帶了一本書,我正想問他們,到底為什麼要帶書呢?可是被我姐姐的話打斷了,姐姐説:“我媽媽可是大飯店的廚師,讓你們嚐嚐我媽媽做得拿手好菜。”我們不由自主地嚥了咽口水。阿姨要做飯了,讓我們等一會兒,可是我卻看到這樣一幕,大部分的姐姐們拿起了自己帶的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我問一個姐姐:“我可以一起跟你看嗎?”姐姐卻説:“書櫃裏有很多書呀,你隨便看!”於是我挑了一本認真地看了起來,越看越入迷,從此,我就非常喜歡讀書了。

記得有一次,那應該是暑假,我們一起坐火車到山東玩,一路上青山綠水,水天一色。我們在牀上玩了一會兒,突然想到了我得看書,可也同學們又要喊我一起玩遊戲。張朕輝喊道:“徐瀚寧,快下來玩三個字。”接着,張朕輝拿出五個芒果,説:“共五局,誰勝一局給誰一個芒果。”我和他玩了一會,我假裝肚子疼,媽媽看着我,很擔心,我偷偷告訴她,我想看書。媽媽非常開心,就告訴小夥伴們讓我休息一會,我躺在牀上認真的看起書來!

在書的海洋裏,讓我知識越來越豐富,讓我學到了平時不懂不會的東西,陶冶了我的情操,我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後,別人都説我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媽媽聽了非常自豪!

標籤: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xiguanzuowen/wzzn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