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網絡作文 >

基於網絡環境的作文教學摭談

基於網絡環境的作文教學摭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基於網絡環境的作文教學摭談,歡迎閲讀與收藏。

基於網絡環境的作文教學摭談

摘要:網絡環境的形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語文教師實現作文教學的目標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和資源,解決了學生閲歷淺、經歷少無話可寫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經驗和素材積累,也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完成新課標規定的作文教學任務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另外,網絡環境的建設給作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真正把學生編作文、湊作文變成了主動的情感抒發,變成了一種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學生和網絡互動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網絡資源、網絡環境、作文教學

近年來,高考和中考作文的分值越來越大,學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卻一降再降。一件給老人讓座的事,四年級一直寫到九年級;高中畢業竟然還不能寫出一篇文從字順的文章,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方面,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關係到學生學業水平,甚至是學生人生命運的大事,同時也是關係到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實施語文素質教育的大事。毫不誇張地説作文教學的成敗,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與否,是關係到語文教育和語文教改成敗的。因此,一線語文教師歷來都非常重視作文教學及其改革,也湧現出大批作文教學的改革者。儘管如此,作文教學依然是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難題。

隨着“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網絡對教育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無疑推動了語文教學的現代化進程,互聯網的接入和校園網的建成,為作文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教學環境。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文從字順”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中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極大地依賴於作文教學。再加上高考、中考作文的分值是很大的,作文教學歷來是學校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傳統的作文教學因為應試和教師的主導,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巨大的阻礙。傳統作文教學的許多弊端亟待變革,這是不爭的事實。隨着“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一個以多媒體網絡教育為標誌的現代教育技術時代悄然形成,它衝擊了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也為作文教學變革創造了機遇,提供了嶄新的平台。北師大的何克抗教授説:“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應用,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並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深刻變革。”[1]雖然有關於“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的爭論,對網絡滲入教學存在很多爭議,但多媒體網絡教學已經深刻地影響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二、理論依據

從建構主義理論角度看,學生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體系,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靠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情境裏學生之間或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協作、積極思考、積極表達、主動進行意義建構而獲得的[2]。

傳統作文教學效率不高的一個根本原因,是教師忽略學生主動形成知識結構的意義,學生與社會接觸得少,閲歷淺,經驗少,作文缺少寫作素材,缺少“生生”“師生”相互學習的機會。學生已經完成的作文,更多的是“仿製品”和“複製品”,學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不斷的複製和仿製中緩慢提高的。千篇一律的作文,讓教師歎息,卻又苦於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改變現狀。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網絡時代的傳播學理論為多媒體網絡寫作教學提供了信息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教學一線教師大量的作文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作文教學中接受的信息絕不完全是教師傳授的,學生所接受的作文技巧、方法、素材等教學信息,絕對大於教師所傳授的信息多出來的這部分信息則大多來自於網絡。隨着多媒體和網絡的融入,作文教學信息的傳播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正在從單向線形向雙向(或多向)交互式轉變,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主動搜索者和選擇者[3]。可以這樣説,信息不再是從教師那裏“拿”回來的,而是學生在更廣泛的時空裏“學”回來的。

從學生實際看,應用網絡學習作文的過程,就是作文教學本身的改革過程。從教師給學生收、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思維定式思維的怪圈,向學生學教師給、學生講教師聽、學生主動思索探究教師引導轉變的過程,是學生主動錘鍊的過程,是“悟”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要通過靈活新穎的修改方式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技能,促進學生寫作意識的增強,而網絡恰好具有這種強大的功能。

從教育的發展需要看,在“互聯網+”的今天,“先進的硬件設施”、“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學生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的提升”等新現象引發了教學一線教師對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的深入思考。在“互聯網+教育”的時代,迴避網絡教學是不錯的,但是摒棄傳統盲從網絡教學是不科學的。我認為應該把傳統作文教學中的精華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組合、凝聚、整合,這才是作文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重點。

三、探索網絡環境下作文教學模式

縱觀作文教學,我們不難看出,提倡素質教育之前的作文教學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教,我給、你收”的模式,沿用的是“知識—傳授—練習”的模式,媒體技術以鋼筆、紙、教科書、粉筆、黑板為標誌。20世紀60年代以後逐步形成“訓練—能力—訓練”的模式,強調學生的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但是這些都屬於師生單向傳遞信息的教學時代,對於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捉襟見肘。

隨着教學媒體技術的變化,作文教學模式將進行相應的調整,這已經是不可辯駁的現實存在。21世紀初,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媒介的作文教學需要新的模式。因為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不相匹配,甚至阻礙作文教學的發展。近十年來,一線語文教師不斷地摸索、探索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並且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嘗試找到雙向、多向信息交互的信息傳遞模式。

當前,我國已摸索並建構出一些基於網絡環境的寫作教學模式,如“網絡作文教學模式”、“在線選材→在線構思→在線表達→在線評改”、“命題作文三維教學模式”、“思維加工型作文心理模型”、“雙主作文教學模式”、“看圖作文三維教學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多由以下幾個環節組成: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創設情境,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衝動;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素材蒐集,學生可隨機調用計算機提供的相關資源或在網絡上尋找有用的素材;家長或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表達修改,學生通過鍵盤或語音輸入等把自己構思好的內容輸入計算機中,轉化為書面語言,並對文章的不當之處進行修改加工;學生相互評議發表,修改自己或別人的作文,並傳送到網絡發表[4]。

四、網絡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問題

網絡環境為作文教學開闢了嶄新的天地,帶來了作文教學模式的變革,方便了教師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思考和解決。

1、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走向誤區。

網絡資源是開放的資源,任何人都可以上載資料和下載信息。我們可以把作文教學搬到網上,利用網絡進行作文教學方便快捷,省時省力。但教師不可能把學生完全鎖定在與學習有關的個別網站上,也就是説網絡無法保證給學生提供安全、潔淨的網絡學習環境。

傳統的作文教學漸行漸遠,當越來越高端的網絡媒體介入寫作與傳播的過程後,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真善美少了,假醜惡多了,學生的寫作道德下降了,抄襲現象越來越嚴重;作文沒有章法,生搬硬套,沒有過渡,語言粗俗,沒有中心意思;作文中空話、假話、套話、大話等;作文沒完沒了,東拼西湊,洋洋灑灑數千言。語文教師苦不堪言的同時也憂心忡忡。

網絡就像潘多拉魔盒,要什麼有什麼,只要在搜索欄裏鍵入關鍵詞,鼠標一點,就全部搞定,網絡變為“複製粘貼”的熱賣場,學生變成拼湊專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收到學生的一篇作文,首先要判斷作文是不是學生自己寫的,是拼湊的還是找人代筆的,是東拼西湊還是心血凝成。有時候我們真的無法判斷某篇作文是出自學生之手,還是從網上下載的,網絡信息的生產、加工和處理的數字化,大大方便了信息的複製和抄襲。這種抄襲、東拼西湊的現象,是不道德的行為,會形成不良文風,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好處。

2、師生信息技術能力亟待提高。

師生共同在網絡環境下進行作文教學,老師和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師生在信息技術方面起碼要做到熟練使用計算機,熟練地進行輸入和文字處理,熟練地瀏覽網絡信息並進行下載加工等。這是進行網絡作文教學的前提和保證。同時教師必須會熟練使用作文教學軟件,熟練製作課件,熟練使用網絡上的各種媒體手段,只有這樣,在進行網絡作文評改時,才能更好地實現與學生的網上互動,如作文教學平台、網絡環境下的電子教室的使用、錄播教室的使用、怎樣控制切換學生的桌面等。

(二)應對措施

1、處理好網絡和作文教學的關係。

要全面、辯證地看待網絡,既看到它有利於作文教學的一面,又看到它不利於作文教學的一面,力圖做到趨利避害。“寫作”的過程並不僅僅是“寫”的過程,也不是收集材料和交流習作的過程。作文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指動筆前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網絡寫作教學很難有多大或者説根本的作用,更不能用“網絡作文”取代“傳統作文”。

2、處理好傳統作文教學與網絡作文教學的關係。

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正大量引入教學領域。在作文教學中,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把網絡資源和技術手段與作文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感受更直觀,眼界更開闊,思考更深刻,寫作更順利;快速指導學生作文評改,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但是傳統的作文教學也有優勢:備課省時省力、教學成本較低、操作靈活自如、可以隨機應變、方便臨場發揮、留有想象空間、方便師生情感交流、直接影響學生。在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的個人特長、個性化教學風格與學科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往往有相得益彰的功效,能直接影響學生。如漂亮的字跡、美觀的板書、聲情並茂的朗誦、流暢瀟灑的作圖、動作嫻熟的實驗演示,通常都能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深刻印象,併產生或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

傳統作文教學和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需要一線教師剔除傳統作文教學的糟粕,汲取其精華,學習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的優勢,相輔相成,促進作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3、加強學生網絡應用管理,完善學生上網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對學生上網的安全管理,保障學生綠色上網安全有效運行,淨化校園綠色上網網絡環境,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校園綠色上網健康有序發展,學生上網應嚴格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和《公眾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管理規範》,學生要嚴格遵守上機操作規範,不得攜帶非法、盜版及未經許可的CD盤及各種軟盤上機使用,不得在網絡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送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他侵犯網絡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不得在本上網收聽、收看、拷貝有關淫穢、迷信、反動等不健康的內容。學校應該制定專門的制度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規範。

學校和老師要正視網絡的負面效應,將現實生活中既有的道德運行機制引入網絡生活領域。利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則培育網絡道德的生成和運行機制,使學生在網絡活動的實踐中形成合理的網絡道德規範。

4、促進作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作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突破時空的限制,為學生展現更廣闊的具體可感的世界,為師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指導和寫作平台,大大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優化了作文課堂教學環境,改變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的不足,為學生創造了多維的習作環境,真正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發揮了學生創造的個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作文教學開闢了新的道路,從而使學生文思泉湧,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活水”。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與創新人才培養[J]。電化教育研究,20xx(6)。

[2]趙珊。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初探[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xx。

[3][4]邱華蘭。多媒體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xx(11)。

標籤: 環境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qitahuati/wangluozuowen/z0dxno.html
專題